智拓精文最新新品种集成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63024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拓精文最新新品种集成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智拓精文最新新品种集成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智拓精文最新新品种集成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智拓精文最新新品种集成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智拓精文最新新品种集成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拓精文最新新品种集成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智拓精文最新新品种集成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拓精文最新新品种集成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拓精文最新新品种集成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导致了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下降,因而提高水稻新品种的耐热性显得十分迫切。

在我国,水稻生产中的高温热害主要发生在XX流域以南地区,最严重的是XX的大部、XX的东部、XX的西南部、XX的东部和XX的东北部等,这些地区大都为双季稻区。

通常都是在7月上旬,控制这些地区的副高压脊线往往呈停滞状态,于是在较长时间维持高温天气,经常连续几天甚至十几天日平均气温可达32~33℃,有时日最高气温达40℃以上。

而这段时间正好是双季早稻的灌浆期,水稻灌浆期是产量和米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结果造成“籽粒高温逼熟”,导致秕粒率增加、籽粒充实度下降、产量降低、米质变劣。

XX是早稻灌浆期高温热害最为严重的地区,“籽粒高温逼熟”发生后造成每亩减产20~35kg,同时导致稻谷整精米率降低、垩白增大。

前些年南方早稻滞销的主要原因是稻米品质差,而早稻生产中“籽粒高温逼熟”正是问题的症结之所在。

灌浆期高温热害是制约我国水稻主产区双季早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自然灾害。

因而,加速推广应用“籽粒耐高温逼熟”的优良早稻新品种以促进早稻生产,对保持我国水稻产量及品质的稳定,进而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以优良新品种为核心,实施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是水稻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确保“粮食安全”,不仅要求确保“数量安全”,实际上还有一个“质量安全”问题。

随着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生态及健康问题更加关注,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从数量满足改变为对质量更加注重,并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只有实现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当前,从市场销售看,虽然我国粮食需求至今仍然短缺,但大米生产已出现结构性过剩,市场约束增大。

而无公害、优质大米正在成为新的亮点,具有广泛的、潜力巨大的市场。

可以预料,今后若干年,国际贸易中的“安全壁垒”将大行其道,无公害、优质大米才能够顺应国际食品消费的潮流。

可见,我国的水稻生产正在面临着无污染、安全、优质的新挑战。

4、在XX开展无公害、优质大米的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具有关键作用。

兴粮在政,稳粮在田,增粮在技。

丰产、优质、安全和无公害是当前水稻科技攻关重点;

指标化、标准化是水稻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

区域化、产业化是当前水稻产业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

水稻高产、保优、高效、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是提高水稻生产科技水平和效益的核心所在。

XX是一个典型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业大省,根据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划,XX属水稻优势产区;

水稻是XX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稻谷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的XX%,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入世后,随着国家取消出口补贴,国外大量质优价廉的大米先后进入国内市场,粮食出口受到严重冲击。

特别是许多发达国家,制定了越来越高的产品技术标准,形成了以“绿色壁垒”为代表、以有机产品为趋向的“技术壁垒”。

而XX长期的自然经济和粗放经营,使水稻生产中标准意识相当淡薄,不少大米根本就达不到技术标准。

稻米生产是大宗作物的生产,区域广、环境条件复杂,涉及到品种特性、水分管理、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及后处理等。

目前我省最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技术储备不足,缺乏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规范化质量安全控制技术。

此外,XX自然生态条件在南方稻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科技成果对周边省份将起到强大的辐射作用。

因而,在XX开展无公害、优质大米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具有关键作用。

5、创新贸工农一体化的水稻产业化模式,才能增强水稻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多地少的国情,使我国农户以超小规模的形式从事水稻生产,而且这种超小规模处于分散经营和无序生产状态,农户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

从而造成了农民只能以滞后的市场信息被动地适应市场,使农民始终走不出“卖难——价跌——减产——价升——增产——卖难”的怪圈。

要突破这种传统小农经济的圈圈,就必须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健全市场化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促进土地使用权向专业大户集中,鼓励有较强经营能力的现有种粮大户租用农民土地,对农业进行投资,并加强对种粮大户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经营素质,使他们成为新的水稻生产的主体。

近些年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订单粮食悄然兴起,并在一些起步较早的地方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然而在几年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

公司和农户的利益纠纷很难协调解决,农户与公司之间的利益连结脆弱;

公司对农户承诺的服务(提供资金、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不能满足农户的需要。

这些问题表明“公司+基地+农户”这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需要再发展、再创新。

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发展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是农业经营体制的一项重大创新。

它有助于统一组织生产,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合理组合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

有助于实行专业化生产,实现区域化布局,做大、做强特色品牌;

有助于推行生产标准,统一产品商标和品牌,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从而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这对于推进水稻生产力发展,促进市场化、产业化和专业化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因此,大力支持和扶植粮食生产合作社和粮食行业协会,实现水稻生产服务主体和水稻生产管理主体的创新,是水稻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进而为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发展粮食生产合作社或粮食行业协会,提高农民和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以专业合作社来替代社区合作,以行业协会取代无序竞争,形成“龙头企业+粮食生产合作社+种粮大户”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以贸工农一体化的水稻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产业化生产,实现水稻产业化经营体制的创新,才能进一步促进家庭经营的水稻生产有机地融入到社会化大生产的体系中去,才能保护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的共同利益,提高水稻产业化水平,促进水稻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水稻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6、项目产业化前景广阔,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XX是一个典型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业大省,根据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划,XX属水稻优势产区。

水稻也是XX市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其生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XX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民的增产、增收。

近十年来,XX市水稻生产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过剩,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和农民增收。

我省的水稻生产有四大优势,即生产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列全国第二和第三位,生产指数达到1.5。

光、温、水、土、气资源有利于发展水稻生产,农民种粮经验相对丰富,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0%,粮食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4%,占农民纯收入的21%,可以消化农村就业劳动力500万人以上。

XX是解放以来从未间断向国家纯调出粮食的两个省份之一,年均调出155万吨,商品率在40%以上。

在XX,水稻生产的保障供给、农民增收、物价基础、就业保障以及生态效应等五大功能表现得更加突出。

因此,开发无公害、优质大米以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不仅能满足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转型的需要,而且还可以消除粮食生产一直是弱值、低效产业的弊端,有效缓解稻谷价格下跌、农民增收困难的矛盾,进一步提升我省的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促进XX经济发展。

现在世界上150个发展中国家,粮食能自给和发展较快的国家仅占14.6%。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到20XX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3.6亿左右,若人均占有粮食按400公斤计算,20XX年粮食年供给量至少要达到5.4亿吨才能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

按目前我国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40%的比例计算,到20XX年,稻谷总产至少应达到2.16亿吨,而20XX年仅1.74亿吨,随着人口增长,粮食需求量还将显著增加。

无公害、优质大米才能够顺应国内外食品消费的新潮流。

可见,无公害、优质稻谷的需求空间非常大。

上述情况充分说明,在XX推广应用丰、优、抗得到同步改良,优质与高产、抗病、抗逆相互之间的矛盾得到协调结合的优良新品种,实施水稻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生产的无公害、优质大米,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赣早籼56号具有高产、抗病、耐高温逼熟、米质特优的优异性状。

本项目将建立赣早籼56号“育、繁、推”一条龙的原种生产和良种供应体系;

通过本项目攻关任务的全面完成和实施,将实现技术的整体性、综合性,并注重规范化和标准化,将初步建立起与我省水稻生产地位相适应的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并将大幅度地提高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促使我省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技术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通过试验示范与产业化开发,使生产技术体系和产后收购加工销售体系一体化,带动水稻产后加工技术和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传统水稻生产技术向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历史跨越,促进水稻生产由产品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将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稻米国际竞争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本项目示范种植的无公害优质稻少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可为水稻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采用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生产无公害、优质大米,一是可以满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逐渐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新需求;

二是可以提高我省大米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提升我省大米生产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我省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

三是有利带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生产,促进有机肥料、生物农药企业的发展,维护和提高土壤肥力,保护有益生物,从而促进我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可以增强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质量安全生产意识,提升农民标准化生产水平。

可见,本项目除了本身示范种植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本项目产业化开发前景广阔。

(三)项目技术先进性对相关领域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1、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概况。

19XX年世界银行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真实国民财富。

它是指在扣除了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损失之后的一个国家真实储蓄率。

我国著名学者胡鞍钢(20XX)利用世界银行数据库分析了19XX-20XX年我国真实国民储蓄与自然资产损失之间的定量关系,19XX年自然资产损失占GDP比重接近20%,直到90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经济调整特别是能源结构调整,这一损失占GDP比重迅速下降,到19XX年降为4.5%,但是此后经济增长模式逆转,20XX年又上升为6.3%。

根据上述结果,胡鞍钢指出,中国在过去20多年经历了“先破坏、后保护;

先污染、后治理;

先耗竭、后节约”,造成了我国真实国民财富的极大损失,是“生态赤字”不断扩大的经济高速增长,是典型的“黑色发展”模式,绿色发展是今后中国发展的必选之路。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学家在大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战略构想,并将其目标定义为“高产量、优品质、少投入、多产出、无公害、保护环境”;

推广应用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养分高效等优良性状的农作物新品种,是实现我国农业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关键(XX,20XX)。

在推广应用优良新品种的基础上,实施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农产品均按照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

国内水稻仍以传统生产为主,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处于摸索阶段,远远落后于国际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对外开放,国内水稻必须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和规则实行高科技投入,必须用现代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改造传统水稻生产,逐步达到高品质、无公害、低成本的产业化生产模式。

目前,我国采用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进行水稻生产还处于初级阶段。

全得赞等报道了吉林省在不施农药与化肥,只施有机肥料的栽培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根系发育及生物产量变化。

蒋学农报道了XX无公害稻米产地、生产技术、卫生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提出了稻鸭无公害共育栽培示范技术。

XX介绍了国际、国内及XX绿色食品开发现状,提出了XX大米的开发必须走绿色大米之路的主张。

XX等对河南稻区水稻病虫害整体无公害防治技术进行了积极探索。

前人的这些工作,为开展水稻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国内有关水稻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的组装、集成尚未见报道。

水稻是XX播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农业的支柱产业。

稻米生产是大宗作物的生产,区域广、环境条件复杂,涉及到品种特性、水分管理、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及后处理等。

2、本项目核心技术创新性强。

本项目的核心技术“赣早籼56号”,原代号“农大228”,由XX农业大学以中优早3号为母本,浙XX48为父本杂交,结合辐射诱变和花药培养选育而成,是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籽粒耐高温逼熟、米质特优等优异特性的早籼稻品种,20XX通过XX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生理机能优越,耐高温逼熟。

灌浆期高温热害是制约我国水稻主产区双季早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自然灾害,“籽粒高温逼熟”是造成双季早稻产量、米质稳定性差的症结之所在,不少品种都因此而导致秕粒率增加、籽粒充实度下降、产量降低、米质变劣。

赣早籼56号具有优越的生理机能,根系活力强、生育后期不早衰,叶片细胞质膜的热穏定性好,灌浆成熟期间叶片功能与籽粒灌浆进程的同步性好,从而为灌浆期耐热性强奠定了生理基础,表现后期成熟转色好、籽粒充实好、结实率稳定,其在高温逼熟天气下灌浆成熟后所表现的优异品质和高产、稳产性能已得到了各示范基地的一致肯定。

(2)米质特优,集好看、好吃、好销于一体,在早籼稻中实属难得,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按国标GB/T178XX-19XX《优质稻谷》,除了直链淀粉含量在2级标准范围,其它各项指标均达1级标准,赣早籼56号米质明显优于其它早籼稻:

一是整精米率高(59.8%),米粒细长,粒长为6.5mm,长宽比3.1;

二是外观玻璃质半透明,垩白粒率为4%,垩白度仅为0.7%;

三是米饭有油质光泽、柔软可口、炒不成团、冷不回生。

示范片的群众都把它当作晚稻优质稻谷来销售,被誉为是“早稻的品种,晚稻特优丝苗米的谷子”。

赣早籼56号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3)高产、穏产性好。

赣早籼56号株高在XXcm左右,根系发达,株型松散适中,茎秆粗壮、坚韧抗倒,叶色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XX%左右,穗长18cm,穗粒数130粒,结实率78%左右。

20XX年参加XX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早籼组),产量为6230.6kg/hm2,20XX年续试,产量为6696.5kg/hm2,20XX年和20XX年在XX省安义县、铅山县、永修县等地示范种植一般产量为6750kg/hm2,高产田块产量达7500kg/hm2以上。

其在高温逼熟天气下灌浆成熟后所表现的优异品质和高产、稳产性能已得到了各示范基地的一致肯定。

(4)抗病性强,为无公害优质大米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赣早籼56号不仅表现高产、特优质、耐高温逼熟,而且抗病性很强。

XX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中鉴定抗稻瘟病抗性,苗瘟0级,叶瘟0级,穗颈瘟0级,纹枯病轻,为无公害大米和绿色大米生产奠定了遗传基础。

3、本项目不仅核心技术创新性强,而且创新范围广。

(1)栽培目标创新。

不仅考虑粮食的“数量安全”,而且注重“质量安全”,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通过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中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组装、集成与配套,实现水稻高产、保优、高效、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2)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

针对“公司+基地+农户”这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需要再发展的问题,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粮食生产合作社+种粮大户”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使粮农走出“卖难——价跌——减产——升价——增产——卖难”的怪圈,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水稻产业化模式体系。

4、创新难度

由于双季早稻的灌浆期,即产量和米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通常都有较长时间持续高温天气,结果造成“籽粒高温逼熟”,早籼品种大都因此而导致秕粒率增加、籽粒充实度下降、产量降低、米质变劣,因而要育成高产、抗病、米质特优,而且产量、米质稳定性好的早籼新品种,难度是很大的。

本项目组针对“籽粒高温逼熟”这一造成双季早稻产量、米质稳定性差的关键因素,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构思了“采用生理育种途径提高早籼新品种的生理机能,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新品种的灌浆期耐热性,从而保证高产和优质性能的发挥”的育种技术策略;

建立了以杂交育种为基础,有性杂交与辐射处理、花药培养相结合,应用生理性状为选择指标,从增强代谢机能入手塑造生理生态理想型的水稻综合育种技术;

确定了剑叶细胞膜50℃热致死时间可作为水稻耐高温逼熟育种中适合单株选择鉴定的较为简便、准确的生理指标,经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才攻克了早籼稻“籽粒耐高温逼熟与高产、特优质、熟期适宜、抗病同步改良与全面超越”育种难题,从而育成了集特优质、高产、熟期适宜、耐高温逼熟、高抗稻瘟病等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早籼新品种“赣早籼56号”。

二、产业化方案论述

(一)本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扎实

1、核心技术创新性强,成熟可靠。

前面已经述及,本项目的核心技术“赣早籼56号”,原代号“农大228”,是XX农业大学以中优早3号为母本,浙XX48为父本杂交,结合辐射诱变和花药培养选育而成,具有生理机能优越,耐高温逼熟;

米质特优,集好看、好吃、好销于一体,在早籼稻中实属难得,开发前景广阔;

高产、穏产性好;

抗病性强等优异特性的早籼稻品种,20XX通过XX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熟可靠。

2、配套技术切实可行。

(1)XX农业大学作为成果完成单位共同完成了XX省地方标准“早籼优质米(DB36/T374-20XX)”、XX省地方标准“无公害优质大米(DB36/T375-20XX)”等科技成果。

(2)XX农业大学针对水稻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利用HACCP原理与方法,初步建立了XX稻田环境评价与动态监测体系,研究了降污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与病虫草无害化防治技术,已创立了一批先进、适用、有效的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在生产上应用已取得了预期效果。

①进行了生物有机肥、菌肥、猪粪、豆饼、硅肥、沼液肥等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

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与菌肥、硅肥合理优化,不仅水稻产量高,且可降低病虫草的发生。

②进行了无公害水稻生产的杂草调控技术及效益评价初步试验。

结果表明,在水稻移栽前15天整地1次,随后灌5~XXcm水,在水稻移栽前2天再整地1次,水稻移栽后5天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质并淹水处理,对杂草的控草效果最好,且可提高水稻产量。

③进行了节水灌溉对水稻纹枯病的控制效果试验。

结果表明,采取干干湿湿灌溉不仅可以降低纹枯病的发生,且可节约灌溉用水量。

④进行了无公害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调控技术及其效应初步试验。

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在螟虫和稻纵卷叶螟1龄时期使用,对害虫有较很好的防治效果;

苦参碱和樟脑对水稻主要害虫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⑤进行了无公害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调控技术及其效应初步试验。

结果表明,春雷霉素、灭瘟素在叶瘟发生初期和水稻抽穗初期、末期各喷一次,能较好地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井冈霉素、腊芽孢杆菌在纹枯病发生初期或水稻分蘖期、抽穗期各喷一次,能较好地控制纹枯病的发生。

(3)XX农业大学针对我省水稻种植区不同生态地域特点开展研究,主持完成了一批系统化、指标化和规范化的“模式栽培”技术方案,取得的“水稻高产优质低耗栽培技术模式研究与应用”(19XX年获XX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水稻氮素管理优化系统研究与应用”(19XX年获XX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优质早稻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20XX年XX省科技进步二等奖)、“XX省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技术体系的开发与应用”等成果已在我省的水稻生产中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对提高产量、保证品质、减少施肥成本,提高植株健壮程度、减少病虫为害和农药使用,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益都已发挥了重要作用。

(4)通过上述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的组装、集成,按照“赣早籼56号”的生长发育特性进行以高产、保优、无公害、节本、高效为目标的群体质量栽培技术体系的试验,即可形成适合“赣早籼56号”、生产无公害优质米的高产、节本、高效的规范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3、大田生产有基础。

XX市具有健全的技术推广网络,每个乡镇都配有专职农技员,每个村配有兼职农技员,四级网络齐全。

XX市粮油站在进贤、XX、安义和新建县已建立了一定面积的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

4、产业化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有保障。

XX成新万家香米业有限公司是XX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公司通过“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应环保农药化肥、统一收购储存、统一精深加工、统一销售”,打造出全新的高科技含量的绿色“成新”优质品牌,生产的“成新”牌系列大米产品已获得“绿色食品”使用标志。

本项目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种子质量标准”和国家标准“优质稻谷”对种子质量及其稻米品质进行制约,严格执行农业部部颁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导则”选择种植区域和进行栽培管理,在此基础上,按照农业部部颁标准“绿色食品——大米”对加工的商品大米质量进行监管。

采用产业化运作,可以确保大米产品达到无公害、优质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