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单双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马克思单双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单双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
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5、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C)A.绝对主义 B.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D.诡辩论
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D)
A.“客观实在性” B.“理念” C.“灵魂” D.“原初物质”
7、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这是一种( D )
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8、意识的本质是(B)A.各种感觉的综合 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D.“绝对精神”的体现
9、“仁者见仁,智者见智”(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1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D)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11、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是变,这说明(D)
A.运动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只有运动,没有静止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运动与静止是绝对对立的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C)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动即是静,静即是动 C.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D.只有绝对的运动,没有相对的静止
13、只承认绝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就会导致(D)A.形而上学不变论 B.唯心论 C.庸俗唯物主义 D.相对主义诡辩论
14、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的错误是(
B
)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C.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15、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16、时间和空间是( C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17、空间是( C )A.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B.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D.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18、时间是( A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19、时间的特点是( B ) A.间断性
B.不可逆性 C.广延性
D.伸张性
20、空间的特点是( A ) A三维性 B一维性 C可知性 D连续性
21、“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
A
)A.时间的有限性
B.时间的客观性 C.时间的不可逆性 D.时间的相对性
22、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 A )A.农民插秧种稻 B.医生诊病开药 C.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D.科学家做物理实验
23、有一首断言缺了订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
“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
战马蹶,骑士绝;
骑士绝,战事折;
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2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B)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 D.否定之否定观点
2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C)A.对立统一 B.普遍性和特殊性 C.同一性和斗争性 D.绝对性和相对性
26、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B)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偶然向必然转化 D.由简单向复杂转化
27、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C)
A.矛盾同一性起作用的结果 B.矛盾斗争性起作用的结果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D.纯粹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2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关于(C)
A.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B.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D.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29、“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D)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C.普遍性是特殊性总和 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30、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在于割裂了(C)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31、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C)A.内在动力和源泉 B.方向和道路 C.形式和状态 D.原因和结果
32、“防微杜渐”的哲学依据是(C)A.对立统一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33、“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C)A.诡辩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34、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错误在于(C)
A.否认肯定和否定的对立 B.坚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C.否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D.否认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3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
A.事物的变化是否快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明显C.事物的变化幅度的大小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36、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D)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37、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注意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工作。
其哲学依据是(A)
A.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
38、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A) A.铁杵磨针 B.以砖磨镜 C.心想事成 D.水中捞月
3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这是一种(C)
A.庸俗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40、偶然性是指(B)
A.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趋势 B.客观事物中不确定的趋势C.事物发展中必定出现的趋势 D.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趋势
41、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B)
A.内容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B.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C.内容相对稳定,形式活跃易变 D.形式始终不适合于内容
42、真象和假象是有区别的,因为(C)
A.真象表现事物的本质,假象不表现事物的本质 B.真象(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象的
C.真象是从正面反映事物的本质,假象是从反面反映事物的本质D.真象隐藏于事物的内部,假象表露于事物的外部
43、从个别到一般和一般到个别的方法是(A)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与具体 D.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44、从整体到部分和部分到整体的方法是(B)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与具体 D.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1、科学的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关系到能否坚持(ABCD )
A.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B.唯物主义路线的问题C.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 D.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
2、下列关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具有朴素性 B.缺乏有利的科学论证 C.往往是和古代辩证法结合在一起 D.没有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
3、物质的惟一特性是(A ) A.客观实在性 B.客观规律性 C.普遍联系
D.永恒发展
4、下面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运动内容的有(ABCE)
A.天体的演化B.人类的产生 C.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 D.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E.人的生、老、病、死
5、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这在哲学上表达了(BCD)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变化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6、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内容的有(ABDE )
A.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E.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7、下列哪些活动是基本的实践活动(ABD)
A.工人炼钢 B.渔民出海捕鱼 C.技术革新的试验
D.农民种田
8、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其特征有(ABCD)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B.实践的自觉能动性 C.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D.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9、下列观点作法中正确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有(ACD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B、地震预示国家兴衰,八月将有灾难。
C、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0、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BCD)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D.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1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主要分歧是(AC)
A.是否坚持联系的观点 B.是否坚持发展的观点C.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属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范畴
12、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BCD)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13、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CD)
A.在肯定中不包含否定 B.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扬弃” D.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14、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主张(ACD)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包含肯定的否定 C.否定是取消和抛弃 D.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15、质与事物存在的关系是(ACD)
A.质与事物的存在是同一的 B.质与事物的存在不是同一的C.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是多方面质的同一体
16、下例属于因果关系的是(ABCD)
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昼夜更替C.实践长才干,勤学生智慧 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7、掌握可能性与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AC)
A、明确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 B、坚持一切从现实出发,而不是从可能性出发C、做到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
D、努力创造有利的条件,争取使好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E、从主观愿望出发,凭想当然、凭感觉地去办事
18、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中,必然性(ABCDE)
A.存在于偶然性之中 B.是偶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 C.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D.总是受偶然性支配 E.同偶然性没有任何联系
19、下列诸事物中属于新事物的有?
(ABEF)
A、
马列主义
B、生物进化中出现的新物体
C、电脑算命
D、东欧演变、苏联解体E、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
F、机器人抢险
G比较完备的、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H张勋复辟I粗放经营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P41-42
(1)新事物有新的结构与功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2)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因此,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3)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统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3、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4
(1)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2)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
(3)矛盾双方有着向对立面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4、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4
(1)矛盾的斗争性促使矛盾双方的力量消长,推动事物不断地量变;
(2)矛盾的斗争性引起矛盾双方的转化,推动事物发生质变。
4、论述辩证否定观?
P47
第一、辩证否定观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第二、辩证否定观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辩证否定观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
1、认识主体的本质属性是(B)A、自然性B、社会性C、意识性D、实践性
2、认识主体是(C)A、有生命感觉能力的人B、从事一定活动的人C、从事实践活动的人D、人的主观思想
3、认识的客体是指(D)A.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B.自然界存在的事物C.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事物D.成为主体认识对象和实践对象的事物
4、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A)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主从关系D.审美关系
5、“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的这句名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B.实践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C.实践水平越高,认识水平就越高D.实践在发展,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也在发展
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B)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7、一切知识都发源于(A)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客观事物D、人的意识
8、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A科学兴趣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D好奇心
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B)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A)A能动的反映论B经验论C先验论D不可知论
11、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D)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辨证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12、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本质上是(A)A反映论B经验论C科学实验D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动的活动
13、感性认识的特点是(C)
A.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B.对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不可靠的反映
C.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直接、形象的认识D.借助于思维对事物间接、抽象的认识
14、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B.感觉、知觉、表象C.直接性、形象性D.间接性、抽象性
15、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上,如果否认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这在认识论中所犯的错误是(B)
A.经验主义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
16、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C)A.认识论的唯物论B.认识论的辩证法C.认识论的形而上学D.认识论的唯心论
17、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A.认识论的唯物论B.认识论的辩证法C.认识论的形而上学D.认识论的唯心论
18、“学而不思则罔”是指(C)
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正确的反映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正确的反映C.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D.理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感性认识
19、经验论的错误表现在于(C)A经验是第一性的B否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夸大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用D强调了精神的作用
20、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B)
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2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
“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B)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2、列宁说;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这句话应理解为(D)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有重要指导作用
2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C)
A.感觉—直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实践—认识—实践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24、“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可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哲理是(C)
A.认识经历着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当不断扩展和深化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25、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D)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
C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26、真理是(D)
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D、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7、“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B)
A、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B、混淆了真理性认识和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C、辨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和规律的客观性
28、所谓客观真理,主要是指(D)
A、客观存在B、认识的客体C、主观对客观的反映D、人的认识中所包含的客观内容
29、在真理标准问题上主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是(C)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旧唯物论的观点C、主观唯心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
30、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C)
A.两种性质相同的真理B.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C.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D.不同真理的两个方面
31、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会转化为谬误,是因为(B)
A真理是客观的B真理是具体的C真理中包含着谬误D真理和谬误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32、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的关键是看它(C)
A是不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B是不是具有绝对性C是不是反映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D是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33、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C)
A有些认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B社会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社会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D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
34、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B)A认识与实践B真理与谬误C真理与价值D抽象与具体
35、“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B)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B一切从实际出发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
二、多选
1、认识主体的属性(ABE)A、自然性B、社会性C、意识性D、消极性E、实践性
2、认识客体的属性(ACDE)A.客观性B.能动性C.多样性D.动态性E.对象性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ABDE)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主从关系D.价值关系E.审美关系
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为(ABCD)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之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ABC)
A前者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后者则离开了社会实践B前者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后者则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
C前者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后者则否定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D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
6、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ABC)A教条主义B理论脱离实际C本本主义D经验论
7、割裂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会导致(ABCD)
A教条主义B经验主义C”左”的错误D右的错误
8、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ACD)
A.占有丰富和真实的感性材料B.具有天赋的聪明才智C.大脑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D.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E.感性认识丰富了,自然就便成了理性认识
9、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加伟大,这是因为(CE)
A.认识来自于实践B.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