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七 2 3星级教案实验室检查尿液检查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2794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 七 2 3星级教案实验室检查尿液检查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9 七 2 3星级教案实验室检查尿液检查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9 七 2 3星级教案实验室检查尿液检查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9 七 2 3星级教案实验室检查尿液检查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9 七 2 3星级教案实验室检查尿液检查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 七 2 3星级教案实验室检查尿液检查文档格式.docx

《9 七 2 3星级教案实验室检查尿液检查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 七 2 3星级教案实验室检查尿液检查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 七 2 3星级教案实验室检查尿液检查文档格式.docx

教学方法

和手段

时间安排

第六章常用实验室检查

尿液是经过肾脏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释放等形成的终末代谢产物而排出体外;

所以通过尿检可以了解肾脏的情况及药物治疗情况。

一.尿液常规检查

(一)标本采集法:

(二)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1.一般性状检查

(1)尿量.正常人:

一昼夜的尿量1000~2000ml,平均1500ml,

尿量的多少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浓缩、稀释功能,同时也受气温、出汗、精神因素、活动量、饮水量、食物中的水分及药物的影响。

举例:

临床上应用利尿剂的病人尿量也会增多。

1.异常尿量的意义:

1)多尿:

>2500ml

暂时性多尿:

常见于饮水过多、输液过多、应用利尿剂脱水剂、甘露醇、精神因素。

病理性多尿:

见于糖尿病、尿崩症、慢肾后期、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

临床上输液病人上厕所的频率会增加(暂时性多尿)

2)少尿:

<400ml/24h,或<17ml/h

肾前性:

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腹泻、烧伤引起的脱水、休克,大出血-循环血量大大减少。

肾性: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竭少尿期

肾后性:

肾输尿管结石、前列腺增生所致尿路梗阻。

3)无尿<

100ml/24h称为无尿。

主要见于严重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

(2)外观(颜色及透明度)

正常尿液多呈淡黄色,主要由尿胆原尿胆素及多肽所结合的尿色素所致。

1).血尿:

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

肉眼血尿:

每升尿液中含血量超过1ml时,即可呈淡红色、洗肉水样、血红色,甚至混有凝血块。

镜下血尿:

尿液离心测定后,镜检红细胞>3个/HPF。

血尿常见于:

①泌尿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炎症、结核、结石、损伤、肿瘤和血管畸形。

②出血性疾病:

如血友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③全身性疾病:

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脓尿或菌尿:

因尿内含有大量的脓细胞或细菌等炎性渗出物,尿液常呈云雾状混浊,菌尿静置后不下沉;

脓尿静置后可有白色云絮状沉淀。

此两种尿液加热或加酸均不能使混浊消失。

常见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3).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

因血管内溶血所致,尿液呈酱油色或浓茶色,镜检无红细胞但隐血试验阳性。

见于阵发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

肌红蛋白尿常见于挤压综合征、缺血性肌坏死,偶见于正常人剧烈运动后。

4).胆红素尿:

因尿中含有大量结合胆红素所致,外观呈深黄色,振荡后出现黄色泡沫且不易消失。

常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5).乳糜尿:

因尿内含有大量脂肪微粒所致,外观呈乳白色,见于丝虫病、肾周淋巴管阻塞等。

(3)气味

1).正常:

新鲜尿液呈现挥发性的酸的味道,久置尿液呈氨臭味。

2).异常:

糖尿病患者尿中因含有大量的酮体,呈现烂苹果味。

慢性膀胱炎、尿滞留病人:

排出新鲜的尿即有氨味。

进食葱蒜过多时呈相应的特殊气味。

生活中进食过多的蒜,洋葱等都会使得尿液气味改变。

(4)比重

1.参考值:

1.015~1.025

2.临床意义:

补充:

尿比重高低受尿液中水分、所含盐类、无机物的影响很大;

病理情况又受Pr、糖、cell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临床上无重大意义,只作参考指标。

大量饮水后可低至1.003以下。

尿比重的高低可粗略判断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

尿比重↑:

心衰、高热、脱水、高尿、糖尿病(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

尿比重↓:

尿崩症、慢肾衰。

(5)酸碱反应:

1).参考值正常尿液多呈弱酸性,pH约6.5,波动在4.5~8.0间。

2.)临床意义

①尿pH降低:

见于酸中毒、糖尿病、高热、痛风及口服氯化胺、维生素C等酸性药物。

②尿pH增高:

见于碱中毒、膀胱炎、肾小管性酸中毒及用碱性药物等。

2..尿液化学检查

(1)尿蛋白质测定

正常人尿蛋白含量甚微,成人为0~80mg/24h尿。

若尿中蛋白质含量>

150mg/24h尿,或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称为蛋白尿。

临床上用阴性(-)与阳性(+)表示定性结果,同时用(+)~(++++)表示尿蛋白阳性的程度。

尿蛋白定性及定量试验有一定的相关性,粗略供参考的相关性见表下表。

尿蛋白定性结果

反应结果表示符号尿蛋白含量

无混浊(-)20~80mg/24h

微混浊(±

)<

100mg/24h

混浊(+)<

500mg/24h

颗粒状混浊(++)<

3000mg/24h

絮状混浊(+++)<

10000mg/24h

块状混浊(++++)>

1).参考值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定量试验0~80mg/24h尿

2).临床意义

(1)生理性蛋白尿:

当剧烈运动、精神紧张、寒冷、直立较久、高温环境下,可出现暂时性蛋白尿,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

(2)病理性蛋白尿:

系指器质性病变,尿蛋白定性试验持续阳性。

①肾小球性蛋白尿:

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②肾小管性蛋白尿:

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③混合性蛋白尿:

指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受累所致的蛋白尿,如肾小球肾炎或肾盂肾炎后期,糖尿病肾病等;

④溢出性蛋白尿:

见于急性溶血、多发性骨髓瘤等。

(3)尿糖测定

正常人尿内葡萄糖含量甚微,含糖量<

5mmol/24h,尿糖定性试验为阴性。

当血糖浓度>

8.88mmol/L(160mg/d1),尿糖定性试验阳性,称糖尿。

临床上用阴性(-)与阳性(+)表示定性试验的结果,用(+)~(++++)表示尿糖阳性程度或大致的含量变化

1).参考值尿糖定性试验阴性,定量为0.56~5.0mmol/24h。

2).临床意义

暂时性糖尿

①生理性糖尿:

饮食性糖尿,精神性糖尿,妊娠糖尿。

食糖过多或静脉注入大量葡萄糖后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升高,尿糖阳性

②应激性糖尿举例:

临床上颅脑外伤、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时可出现的暂时性血糖和尿糖增高。

持续性糖尿

①血糖正常性糖尿:

血糖浓度正常,因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的功能减退,肾糖阈值降低产生的糖尿,又称肾性糖尿。

常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②血糖增高性糖尿:

最常见于糖尿病。

尿糖可用来间接判断血糖情况,监测病情变化和观察疗效。

其次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腺垂体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等内分泌异常所致的继发性高血糖症。

假性糖尿:

尿中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C、葡萄糖醛酸、尿酸等增多,或使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链霉素、水杨酸、异烟肼等可出现尿糖假阳性反应。

(4)尿酮体测定

提问:

结合生理提问什么是酮体,是什么的代谢产物?

酮体(KET)是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的总称,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

当糖代谢障碍或脂肪分解加速时,产生的酮体量超过组织利用酮体的能力,血中酮体增多并从尿中排出形成酮尿。

1).参考值定性试验呈阴性。

2).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呕吐、腹泻、剧烈运动、饥饿及应激状态等。

3.尿液显微镜检查★

尿沉渣作显微镜检是试纸条不能取代的。

主要检查细胞、管型和结晶等。

临床上各类细胞计数的检验结果可用(+)~(++++)表示,即>

5个为(+)、>

10个为(++)、>

15个为(+++)、>

20个为(++++)。

(1)细胞

1).红细胞

参考值:

正常人尿沉渣镜检红细胞0~偶见/HP

临床意义:

如平均>

3个/HP,尿外观正常者,称为镜下血尿。

多形性红细胞>

80%,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期、急进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

多形性红细胞<

50%,称为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肾结石、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肾结核、泌尿系肿瘤等。

2).白细胞和脓细胞:

脓细胞系指在炎症过程中破坏或死亡的中性粒细胞。

正常人尿内白细胞平均0~5个/HP

如>

5个/HP,称镜下脓尿。

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尿道炎等。

(多为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或尿道炎等。

成年女性生殖系统有炎症时,常有阴道分泌物混入尿内,可见成团脓细胞,并伴有多量扁平上皮细胞)。

3).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可见少量扁平上皮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泌尿道炎症时可大量出现。

尿中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常提示肾小管病变,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移植后排异反应期。

(2)管型

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状蛋白聚体。

管型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损害。

管型可有多种类型。

常见的有:

1)透明管型:

正常人0~偶见/HP,老年人清晨浓缩尿中也可见到。

数量增多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剧烈运动后、发热、全身麻醉时可暂时出现。

2)细胞管型:

管型内细胞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时称为细胞管型。

可按其所含细胞的种类命名。

①红细胞管型:

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小管环死等;

②白细胞管型:

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③上皮细胞管型:

提示肾小管有病变,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等。

3)颗粒管型:

管型中崩解产物颗粒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时称为颗粒管型。

①粗颗粒管型:

见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或药物中毒所致的肾小管损伤;

②细颗粒管型:

见于慢性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

4)蜡样管型:

其出现提示肾小管病变严重,预后差。

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衰竭等。

5)脂肪管型:

见于肾病综合征、中毒性肾病等。

6)肾衰竭管型:

常见于慢性肾衰竭少尿期,提示预后不良

(3)结晶体

尿液中常见的结晶体如尿酸、草酸钙、磷酸盐类多无临床意义但当结晶伴随较多红细胞出现于新鲜尿液时,多为尿路结石所致。

二、其他常用尿液检查。

(一)尿淀粉酶测定

淀粉酶主要来源于胰腺和腮腺,血清淀粉酶易通过肾小球滤膜而出现于尿中。

1.标本采集留取新鲜尿液10ml立即送检

2.参考值 Somogyi法:

1000U-1200U/L。

3.临床意义尿淀粉酶活性增高可见于

(1)急性胰腺炎

(2)胰腺管阻塞:

胰腺损伤、胰腺癌、急性胆囊炎等,可使血清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活性增高

(3)其他因素:

腹膜炎、休克、糖尿病也可引起尿淀粉酶轻度增高

(二)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测定

17-OHCS主要为糖皮质激素及其氢化代谢产物,尿中17-OHCS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上腺的分泌功能。

1.标本采集法严格完整收集24小时尿量

2.参考值成年男性21.34~34.5umol/24h

成年女性19.3~28.2umol/24

3..临床意义尿17-OHCS显著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显著减低则提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三)1h细胞排泄率留取病人常态下3小时的全部尿液,测定所含各类细胞数量除以3即得1h细胞排泄率。

1.标本采集法

(1)受检者照常饮食,不要多饮水和使用利尿剂

(2)晨6小时排尿弃去,准确收集6时30分~9时30分的全部尿液送检

2.参考值男性:

红细胞<3万/h,白细胞<7万/h

    女性:

红细胞<4万/h,白细胞<14万/h

3.临床意义肾盂肾炎和急性肾小球肾炎1h细胞排泄率高,前者以白细胞为主,后者以红细胞为主。

正常粪便主要由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细菌和水分所组成。

检查目的:

•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情况;

•根据粪便的性状、组成了解消化状况,从而粗略地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的功能情况;

•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以提供防治肠道传染病的根据。

一.标本采集法

二、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一)一般性状检查

1.量正常人大多每天排便一次,量约100~300g,可随进食量、食物种类及消化器官功能状态而变化。

如大量进食粗纤维食物,胃、肠、胰腺功能紊乱或炎症时排便量增加。

2.颜色和性状正常粪便多为黄褐色成形软便,其颜色可随进食和服药不同而发生变化。

病理情况下,粪便颜色和性状可有以下改变:

(1).稀糊状或水样便:

常因肠蠕动增快或肠粘膜分泌过多所致。

见于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最常见于急性肠炎。

伪膜性肠炎可排出大量含有膜状物的黄绿色稀汁样便。

艾滋病伴肠道隐孢子虫感染时可见大量稀水样便。

(2).粘液便:

正常粪便可含少量粘液因与粪便均匀混合不易察见,小肠炎症时粘液增多,均匀混在粪便中,来自大肠的粘液不易与粪便混合,来自直肠的粘液多附着于粪便表面。

(3).米泔样便:

粪便呈白色淘米水状,含粘液片块,且量大。

见于重症霍乱、副霍乱。

(4).柏油样便:

呈稀薄、粘稠、发亮的黑色粪便,如柏油状。

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的铁和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成硫化铁呈黑色,其光泽为硫化铁刺激小肠分泌过多粘液所致。

服用活性炭、铋剂、铁剂时粪便也可呈黑色,但无光泽且隐血试验阴性。

(5).白陶土样便:

因粪便中粪胆素减少或缺如所致。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阻塞性黄疸。

(6).脓性及脓血便:

提示肠道下段病变。

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及直肠癌等。

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呈暗红色果酱样;

细菌性痢疾则以粘液和脓为主,脓中带血。

(7).鲜血便:

多附着于粪便表面,见于直肠癌、肛裂等,痔疮时常在排便后鲜血滴落在粪便上。

(8).乳凝块便:

乳儿粪便中夹杂着黄白色乳凝块,提示脂肪、蛋白质等消化不完全。

见于婴儿消化不良。

(9)胶冻样便:

见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细菌性痢疾。

(10).细条状便:

粪便常呈细条状或扁条状,常提示直肠狭窄,多见于直肠癌。

(11)果酱样便:

粪便呈紫红色果酱样,见于阿米巴痢疾。

(三)气味正常粪便中含有蛋白质分解产物如吲哚及粪臭素等,因而有臭味,食肉者味重,素食者味轻。

患慢性肠炎、胰腺疾病及直肠癌溃烂时呈恶臭味。

(四)寄生虫体肉眼可见蛔虫、蛲虫、绦虫等较大虫体及片段,钩虫体须将粪便冲洗过滤后才能发现。

服用驱虫剂者应检验粪便中有无排出的死虫体以判断驱虫效果,特别是驱绦虫后应该仔细寻找绦虫头部。

(二).粪便化学检查

1.隐血试验★(OBT):

当消化道少量出血时,红细胞被消化破坏,粪便颜色无变化,肉眼及显微镜检均不能发现出血,但隐血试验可呈阳性(用化学或免疫的方法)。

补充介绍:

目前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

①化学方法:

如联苯胺法,虽然简单易行,但缺乏特异性,为避免出现假阳性,病人应禁食动物血、瘦肉、肝脏、铁剂、以及大量绿叶蔬菜3天,然后再留取标本送检。

②免疫学方法:

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一般血红蛋白为0.2mg/L或0.03mg/g粪便就可得到阳性结果。

同时不受动物血红蛋白干扰,因而不需限制饮食。

1).参考值阴性。

2).临床意义粪便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有重要价值。

①消化性溃疡活动期阳性率为40%~70%,呈间断阳性;

②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胄癌、结肠癌,阳性率可达95%,呈持续阳性;

③其他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如急性胃粘膜病变、钩虫病、肠结核等,均可呈阳性反应。

2.胆色素检验

包含三个指标:

粪胆红素、粪胆原及粪胆素。

粪胆红素(-),粪胆原及粪胆素(+)

胆红素(+):

肠蠕动加快或婴幼儿。

粪胆原,粪胆素(-):

胆道梗阻

(三).粪便显微镜检查

1.细胞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及数量是粪便显微镜检验的基本内容。

(1)红细胞:

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时可见到,如细菌性痢疾、肠炎、结肠癌、直肠息肉等。

(2)白细胞:

正常粪便中无或偶见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

肠炎时白细胞增多,数量一般<

15个/HP;

细菌性痢疾时可见大量白细胞及脓细胞,常成堆存在。

(3)巨噬细胞:

为一种吞噬较大异物的单核细胞,常见于细菌性痢疾和直肠炎症。

2.寄生虫卵和原虫患肠道寄生虫病时,从粪便中能见到相应的病原体。

粪便中可见到的寄生虫卵有蛔虫卵、钩虫卵、鞭虫卵、血吸虫卵、姜片虫卵等。

原虫主要是阿米巴滋养体及其包囊。

3.食物残渣正常粪便中的食物残渣已充分消化后的无定型的细小颗粒。

如肌纤维、淀粉颗粒、脂肪小滴大量出现,提示消化不良、胰腺功能不全等。

 

解释讲授

提问式、

启发式教学、

多媒体教学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小结

小结:

通过学习尿液检查,能正确采集尿液检查的标本,能掌握尿液一般性状检查的有关项目、尿液显微镜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熟悉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尿液化学检查,尿蛋白定量、尿糖定量检验正常参考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粪便隐血检查的临床意义,了解尿酮体检验的临床意义,粪便常规检验内容及临床意义

熟悉尿液常规检查项目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5分钟)

布置预习:

要求同学们要复习好本节课内容,做好下节课的预习。

作业讨论题

思考题

1.结合护理学基础总结各种尿液标本的采集与保存方法

2.预习第四节肾功能检查中肾小球功能检查的指标及临床意义.(2分钟)

教研组

组长意见

课后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