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市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2734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石河子市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疆石河子市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疆石河子市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疆石河子市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疆石河子市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石河子市文档格式.docx

《新疆石河子市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石河子市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疆石河子市文档格式.docx

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

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

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

孟子回答道:

“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

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

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

”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

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

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C.《诗经》这部伟大的诗集始终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着夺目的光芒,是因为封建统治阶级“以意逆志”,把诗尊为“经”。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

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实用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左宗棠:

古稀之年抬着棺材去西征

乾隆时代,清军平定西域大小和卓叛乱,收复全部土地,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把西域命名为新疆。

新疆其实一点儿都不新,这是一片自汉代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同治六年(1867年),匪首阿古柏在新疆自封为王,自立国号为哲德沙尔汗国,宣布脱离清廷。

俄国乘机占据了伊犁,英国也虎视眈眈,意图瓜分西北。

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从大清的实际版图上消失了。

新疆告急!

十年后的一日早朝,权倾朝野的三朝重臣李鸿章向慈禧太后奏曰:

“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

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

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

陕甘总督左宗棠说话了:

“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

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

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左宗棠铮铮铁骨:

“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

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

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

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

在左宗棠看来,“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冠进尺”,收复新疆,势在必行。

胜固当战,败亦当战。

倘若一枪不发,将万里腴疆拱手让给别人,岂不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民族情感在左宗棠心里最为浓烈,最为深刻,当民族最危急的时刻到来之际,只有了一种选择,那就是为和平而战,为捍卫民族的光荣而战,直到最后胜利。

看起来是“海防”与“塞防”的分歧,是两个人的辩论,两种思维方式的对比,实质上是两条路线的斗争。

面对滚滚硝烟笼盖天山南北,一个是要紧快扑灭硝烟、平息浩劫;

一个是听之任之,只求不伤元气。

没有风,没有月,没有人送行,左宗棠是在一天夜里出京的,慈禧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要去兰州作出征的准备。

这个刚毅、坚韧、雄心未老的湖南汉子,面对内忧外患,且“兵疲、饷绌、粮乏、运艰”,但信心百倍。

然而,当时的清政府囊中羞涩,拿不出西征的军费来。

左宗棠没有办法,只好借外债,而且是高利贷,那也得借,左宗棠知道如果不借,军队就无法出关,就无法收复新疆。

最后,左宗棠借外债500万两,朝廷出300万两,海关出200万,凑了1000万两银子的军费。

于是左宗棠整顿军务,筹粮筹运,筹集了四千万斤粮食,集中了5000辆大车,5500匹骡马,29000峰骆驼。

1876年4月,左宗棠统率着大部分由湘军组成的七万多西征大军,踏上了收复新疆的征程。

雄师亲驻玉门关,不斩楼兰终不还。

在那尚属冷兵器的时代,我们可以想像那是何等壮观的行军场面!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先北后南,缓进速战”,也就是先打北疆的薄弱之敌,最后攻击南疆的敌军主力。

不轻易冒进,一旦战机成熟,当速战速决。

左宗棠常自比为诸葛亮,从左宗棠用兵新疆的战略战术来看,他是深得诸葛亮用兵之道的。

在正确的战略战术指导下,进兵新疆很顺利,很快就平定了阿古柏的叛军,至1877年底收复了南北疆。

接下来左宗棠面临的就是要收复被沙俄占领的伊犁,这时的左宗棠已是年近70,而且因军务的繁忙,常咳血于营帐。

他为自己的后事做了充分的准备,抬着棺材,指挥大军兵分三路,抱着战死疆场的决心,誓死要收复伊犁。

这是何等雄壮的气势!

“六十许人,岂尚有贪功之念?

所以一力承担者,此心想能鉴之。

”他带着当年林则徐绘制的新疆地图,背负着千万中国人的重托,心胸燃烧着正义的烈火,他将要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一年后,新疆全境收复。

这是晚清历史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图中最光彩的一笔。

纵观左宗棠的一生,最辉煌的是收复六分之一的国土。

这是他个人的荣耀和骄傲,更是国家之福。

浙江巡抚、左宗棠的老友杨昌浚在清廷恢复新疆建省后到西域,所到之处,杨柳成荫,鸟鸣枝头,人来车往,百业兴旺,当即吟出一首《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这个古稀之年抬着棺材去西征的老人进入了中国历史上伟大民族英雄的行列。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左宗棠和李鸿章的辩论,看起来是两种思维方式的对比,是两条路线的斗争,背后是“海防”与“塞防”的分歧。

B.慈禧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面对内忧外患,但他信心百倍,因为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给予他大力支持。

C.在“先北后南,缓进速战”战略思想指导下,左宗棠很快就平定了阿古柏的叛军,这是他常研究诸葛亮兵法的结果。

D.《恭诵左公西行甘棠》诗中“引得春风渡玉关”一句化用唐人王之涣《凉州词》中“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句,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

凸显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伟大功绩。

5.请简要概括左宗棠能迅速平定阿古柏作乱的原因。

(4分)

6.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你认为左宗棠是一个怎样的人?

(5分)

(三)、文学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7-9题目。

苦梅

马卫

苦梅又叫乌梅,个小,肉少,汁酸。

如果不是没有吃的,孩子们是不会去吃苦梅的。

一个姑娘却偏偏取了这么个名儿,不过也难怪,山区农村生活苦嘛。

苦梅一出生,就和饥饿结伴,要不是后来包产到户,苦梅一家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苦梅二十岁的时候,成了新媳妇儿,

“新媳妇儿,憨憨人儿,不说话儿,给糖走人儿。

”儿歌嘛,小孩子嘴甜,诳糖吃。

到了夜深人静,客人们离开,苦梅才发现,进新房的怎么不是先前相亲的那位男人呢?

男人一脸的木讷,呆呆地站着,半天才嗫嚅出来,以前相亲的,是他表哥;

自已丑,所以找表哥代替。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何况,男人家拿了钱,给家里砌了砖房,让哥娶上了嫂子。

拿妈的话说就是——长得帅,能吃么?

男人没有啥手艺,除了干地里的活,干不了其它。

可是粮食价格低,除去农药、化肥、种子,赚不到啥钱。

就这样过了七八年,孩子也读小学了,家里仍然一贫如洗。

苦梅对老公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辈子也致不了富。

男人却安于现状,不缺吃不缺穿,还要求啥呢?

可是经不住苦梅天天纠缠,最后男人让步了,苦梅和她的表姐进城,一个去给人帮厨,一个当超市营业员。

苦梅在超市,极认真。

别人忙里偷闲玩手机,她没有。

别人喜欢小喇叭广播,讲奇闻怪事,苦梅不知道。

苦梅就像个机器人,陀螺似地转,特别热心给人介绍商品,帮老人购物。

苦梅的勤奋和本分,换来了一个领班的岗位。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当上了领班,工资竟然是营业员的倍数,而且轻松多了。

所以,苦梅工作更加认真。

苦梅出事,是在一个周末。

那天,她在商场巡视,检查工作,发现有一位叫巧芋的营业员偷吃话梅。

如果偷吃几个,谁也不会发现,商品有一定的损耗率。

但是规定是死的,营业员绝不能吃和拿商场的商品。

一旦发现,轻则扣工资,补损失;

重则开除,或送派出所。

苦梅没有当场揭露巧芋,女人家谁不爱面子呢?

把巧芋叫到办公室,给她倒上水,才说了自己看到的事。

没想到,巧芋一百二十个不承认。

她说:

提奸捉双,拿贼拿赃。

你既然看到了我偷吃话梅,为啥不当场拿住?

现在,你是污蔑我!

我和你没完。

苦梅没想到好心没有好报,气得粗气红脸:

这次就算了,如果我再拿住了你,你走人!

苦梅只能这样说了。

她知道,这些营业员,差不多全是乡下来的,拿着低薪,还要养家

糊口,难呢。

只要巧芋改了,这事就算了。

苦梅和表姐合住的出租屋,表姐回来一般要一点左右。

那晚,苦梅值晚班,回家时快十一点了,还在夜摊上吃了碗米粉。

就在苦梅开门的时候,突然蹿出一位蒙面男人,把她踹倒在地,给她几拳,几脚,嘴上说:

臭婆娘,懂事点,不要管得太宽。

这次放过你,要是你再多嘴,把你脸划了!

苦梅虽然来自农村,有一把力气,可是相对于男人,那是蚍蜉撼树。

蒙面人走了,半天苦梅才起来,回到屋内,见腿上身上的瘀痕,忍不住哭了起来。

不用想,这事肯定是巧芋干的,听说,她一人在城里,常和些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

所以,巧芋特别好打扮,身上也不差钱,上班极不认真。

表姐回来的时候,见苦梅这副样子,问了半天,苦梅才嘟哝出来。

苦梅并不怕巧芋,是怕巧芋勾搭上的野男人。

为了安全,苦梅辞职了,经理挽留她,她坚决回家。

孩子见她回来,高兴地溜到她怀里,就不离开。

老公见她回来,嘿嘿直乐。

伤不重,养了一周,就复了原。

苦梅是个闲不住的人,经过三年的打工生活,她明白一个道理:

要得富,开店铺。

苦梅开了村里第一家超市,当然不能和城里的比,不过两间屋大,主卖副食和生活必用品。

不用请人,自己和老公亲自干。

货自己去进,晚上做台帐。

乡里人虽然计较价钱,但绝不会偷东西。

一个月下来,挣的比她在城里打工还多一倍。

苦梅家渐渐富了,有了彩电,有了冰箱,还给老公买了摩托,进货也方便。

至于田和地,只种谷子、蔬菜,剩的种树。

她家没有种其它树,只种苦梅。

人们不太理解,苦梅也不解释。

乡下人都知道,苦梅味酸、涩、平,敛肺、润肠、生津、解酒,良药呢。

村里人常来讨用,苦梅一概白送,尤其那些爱喝醉酒的男人们,他们嘴上还要占便宜:

苦梅,吃你呢!

苦梅的脸上,全是笑。

嘴上说:

吃我?

酸死人!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长得帅,能吃么?

”是苦梅的母亲在苦梅婚前对她的告诫,这说明她母亲有可能早就知道苦梅的丈夫长得丑,但她为了儿子,只能委屈女儿。

B.男人诚实,只会干地里的活,没有其它手艺,又安于现状,这一形象与妻子苦梅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苦梅的勇于开拓、心灵手巧。

C.巧芋不守本分,在城里经常和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

她在超市偷吃话梅被苦梅提醒后,指使野男人去殴打苦梅.警告苦梅少管闲事。

D.本文使用第三人称展开文章的叙述,故事娓娓道来,对情节的描述客观真实,好像读者就是故事发生发展的见证人,更易引起共鸣。

E.文章结尾,苦梅说“吃我?

”使用夸张的手法,意在强调自己种的乌梅未到成熟季节,果实的酸度比较高,又酸又涩,非常难吃。

8.文中主人公苦梅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结合具体情节进行简要分析。

9.小说题目是“苦梅”,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它的妙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10----13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

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帝亲拔为第一。

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

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

“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

君其勉之。

”十年,改知赣州。

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

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

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其友止之,天祥曰:

“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

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

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

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

“汝何愿?

”天祥对曰:

“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

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

“吾事毕矣。

”南乡拜而死。

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其衣带中有赞曰: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吾深恨于此 

恨:

怨恨

B.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庶:

但愿,希望

C.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抗论:

据理力争

D.南乡拜而死 

乡:

通“向”,向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在本名之外,大多另有字,这种风气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

男子在18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在15岁行笄礼时取字。

B.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C.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D.咸淳,帝王年号。

“咸淳九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四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C.文天祥被捕之后,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

弘范还是坚持要求他写,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诗给他,以此表明心志。

D.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表明心迹,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他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面不改色,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2)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

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诗歌开头极写环境的肃杀萧瑟,寒风劲吹,冻泥开裂,枯桐叶落,枝梢被狂风折断,为全诗奠定了悲伤的感情基调。

B、诗歌后两句从笛声切入,但闻其声不见其人,不言人而自有人在,引出悬念并解开悬念,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C、在写法上,先写“闻横笛声”,后写“红旗直上”,符合人们观察“先声后形”的一般习惯,使末句的景象更为突出。

D、后两句用“横笛”“红旗”写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既生动又含蓄地写出了行军将士不畏天寒地险的乐观精神。

E、全诗勾画了一幅有声有色的雪地行军图,用恶劣的环境衬托出了从军将士们无所畏惧、昂扬坚强的精神风貌。

15、末句中的“直上”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5分)(每空一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2)《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月抒发别离之情。

(3)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引用鲛人的民间传说,描绘出一种奇妙的情景,同时也营造出阔大而寂寥的意境。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①全美房价崩跌导致丧失赎回权的房产数目创新高,不良资产尾大不掉,一些金融机构因受拖累而濒临破产倒闭。

②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和辛弃疾是别开生面的大家。

他们的创作实践,极大地提高了词的地位,使之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一朵奇葩。

③对甘地的许多观点,泰戈尔不仅不赞一词,而且苛评有加。

然而,他对甘地的品格却极为钦佩。

我们从他们的友谊中看到了什么是伟大情怀。

④《康熙秘史》已经在三大卫星频道播出多日了,夏雨饰演的康熙也大热银屏,影帝演皇帝入木三分,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

⑤在今年5月的“成都别车门”中,一名姓送宋的出租车司机因为出手相助而受伤,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平和淡然地说:

“没什么的,这点伤势不足挂齿。

⑥对于明明是“中国制造”,却因为在国外注册一个听起来洋味十足的品牌名称就自我鼓吹“高大上”的产品,公众的态度是既嗤之以鼻,却也无可奈何。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球迷在比赛现场身着黑衣、头戴面具,撕毁了他们用了四天时间亲手绘制、写着“宁战死,不苟活”的口号,表达了他们对球员比赛表现失常的不满。

B.中央电视台主办“中英合拍纪录片《孔子》全球上线新闻发布会”,于伦敦时间10月21日如期举行。

据了解,该片是迄今为止首部以孔子为题材的中外合作拍摄的纪录片。

C.“十一黄金周”,山东、云南、海南等地的旅游宰客现象在媒体上频频被曝光,这说明我国的旅游管理还存有一定漏洞,宣称“节后调查处理”的监管部门也早该醒醒了。

D.近年来,国家启动中西部教育振兴计划,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提升了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证明。

可是他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诗名___________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却见容不了当权派。

_______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⑥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20、请根据《琵琶行》内容,在下面一段新课导入语中续写一句话。

要求:

续写句子与画横线的句子大体相似。

两千多年前,一个是文人雅士,一个是山野樵夫,是音乐使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