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传统美德心得体会800字多篇.docx
《高中生传统美德心得体会800字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传统美德心得体会800字多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传统美德心得体会800字多篇
高中生传统美德心得体会800字多篇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
接下来是为大家的高中生传统美德800字5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家庭美德: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尊老,顾名思义,就是尊敬老人。
尊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把尊老作为一种责任和行为规范。
社会也十分重视尊老,我国还把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
郑娜,女,1981年6月21日出生于一个军人干部家庭,从小在父亲严谨、认真、传统的下健康成长,现为蒙自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
她是一名细心孝顺的女儿,也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儿媳:
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老人排忧解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她是老人的细心家长,队老人真心呵护,备至关怀;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
作为一名儿媳,她无时无刻不在记挂着公公婆婆。
尽管忙碌在医疗工作中也要抽出时间陪老人,每周组织家中4为老人活动一次,陪老人聊天解闷。
公公是一位高血压病10年的患者,她教会公公自己每天测量并记录血压,每周检查一次公公的血压记录,与公公交谈了解血压变化及用药情况,提供专业的服药指导、饮食调护,找寻中医专家良方,中西医用药稳定血压,严防并发症。
定期陪公公到医院进行专科检查。
20_年12月婆婆在出差时发生事故当即被送往省医院,诊断为“十二胸椎压缩性骨折”,在得知消息后立即前往照顾,在医院看护婆婆,婆婆受伤后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故从大小便等基础生活护理开始到医疗过程中陪护婆婆,婆婆因为担心自己的病情情绪低落不愿配合治疗,她随公公带上CT片和报告把省里的大医院跑了个遍,在听取了各专家的治疗方案后积极和婆婆聊天、沟通,以解除心理忧患,纾解心情,慢慢的婆婆解开了心结,重新恢复了玩日的欢愉,同一病房的病友都以为她不是儿媳是女儿。
婆婆出院回家后医生要求要卧床休息一个月,她每天早晨早起
换着花样给婆婆做可口的早餐,和公公讨论婆婆的饮食调护,每天下班抽时间陪婆婆看电视、聊天。
___,她从点滴关爱着老人,从琐碎中牵记着老人,用言行感染着老人。
用善良的心、炽热的思想、无私的行为、坚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生活挚友和坚实后盾,从平凡中体现了真诚,从细节中倾注了关爱,写下了一篇篇尊老诗篇,凑响了令人敬佩的敬老乐章。
中国有句古语:
“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
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陆陇其孝行感少年
陆陇其,原名龙其,字稼书,清浙江平湖人;曾担任过嘉定、灵寿的知县。
陆陇其素以孝闻名。
据说,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正在京城考试,一听说父亲去世了,立刻赤足步行往家赶。
到了家里,日夜哭泣,每天也不入内室,只是席地而卧。
他在灵寿当知县的时候,为政清简,深得人民爱戴。
有一天,一位老妇人来告她的儿子不孝,那是一个20岁左右的青年。
陆陇其对老妇人说:
“我还没有小仆人,你的儿子可以暂时来帮忙,如果我找到合适人选了,我就给他施用杖刑然后遣送回家。
”从此以后,这位青年每天侍奉在陆陇其左右。
每天早晨,陆陇其都恭候在自己老母的门外,等母亲起来了,就照应着母亲洗漱、吃早饭。
午饭的时候,他在旁边服侍着,时常逗母亲开心;母亲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东西。
晚饭也是这样。
如果有点空余时间,就陪母亲说笑,讲些故事让母亲高兴。
母亲稍有不适之感,立刻找医生,买药煎药,几夜不睡也不知道累。
这样过了几个月,这个青年跪在陆陇其面前,请求回家看望母亲,陆陇其问:
“你不是和母亲不和,为什么还要看她呢?
”这位年轻人哭着说:
“过去我不懂事,对母亲不好,现在好后悔啊!
”于是陆陇其让他们母-子相见,两人抱头痛哭。
青年和母亲回家后,与以前判若两人,后来因为孝顺在乡里闻名。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当然优良的传统美德也是不可缺少的。
这些中华美德需要永久的传承下去,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
中华美德这一方面我们都可以做到的。
在学校了见到老师问好,有礼貌,于同学团结友善,学习生活上勤俭节约,在社会中,多为他人做好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默默无闻。
我们只要想做,一定会做到的!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本身就要有一正确的观念,从子身观念意识上做到弘扬中华美德。
现在社会的现代化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冲突。
在这场冲突中要不要保持中华美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问题。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把传统价值思想体系中德优秀精华发扬光大,把它和现代化结合起来。
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鬓繁的国际交往带来了许多外来的价值观念。
“麦当劳文化”正在侵蚀着中国文化。
对于西方文化,我们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选择和改造,要丢起一切腐朽落后的,或者我国国情不符合的的价值观念。
弘扬中华美德就是要振奋民族精神,抵御一切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的侵蚀,树立健康的社会主义美德。
当前我们这样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迫切要求加强中华美德的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中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点。
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对最初步的道德教育要求却不清楚,不实行:
不能判断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的东西,有的甚至还受到社会上丑恶行为的影响。
因此急需告诉他们中华美德是什么,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又是在中华美德的哺育下壮大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要建设祖国,振兴中华,需要身体力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名利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今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
当今社会,美德已被有的人抛之脑后,不被重视。
因此,传承中华美德是我们必须要去做的事情,我们需要行动起来,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发扬光大!
从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到诸子百家盛况,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___,从现在每年的“感动中国”,到齐心共筑的“中国梦”,无一不体现我们的中华精神,无一不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
是啊,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如今传统美德已经深深的植根在我们每个二中人的身上。
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文明礼貌无处不在,它像绵绵细雨,滋润着校园,像阵阵微风,吹进全体师生的心田。
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团结友爱,尊敬师长,文明之花常开放在我们美丽的校园。
走进我们的校园,浓郁的国学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张贴、悬挂的孔子像,随处可见的国学格言,儒家经典的校本课程……优雅的校园里无处不透着浓浓的儒学气息。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只要你每天走进校园中,就会立该被校园内传来整齐的诵读声吸引。
教室内课前诵读、老师办公室、楼前的空地上,我们一边做着整齐划一的动作,一边大声朗诵着《弟子规》。
这个最通俗,经典的《弟子规》,无声无息地触动着我们心灵最深处,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度春风化绸缪,五番秋雨洗鸿沟。
老师,这些和我们朝夕相处的人,从现在开始向你们行“鞠躬礼”,是您教导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其实,传统美德就在我们身边:
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举手教室图书的时候;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时候;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美德在我们心中,美德代代相传,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把文明美德传承下去,让美德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中华传统美德立足于现实的人、立足于你我他组成的社会。
中国人从来相信,每个人都要讲道德,道德跟每个人有关;天道与人道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人能够“与天地合其德”。
例如,孝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这一方面赋予道德极高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将道德深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人们能够通过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尽心知性”,甚至可以“知天”。
这就树立了人的道德主体意识,增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中华传统美德以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为基点,认为“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
在承认人不能离开“利”、应当“义利双行”的同时,强调要“义以为上”“重义轻利”;强调守住“以义制利”的红线,做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如此“重义”,最根本的原因是“义为利本”“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中华传统美德强调,一切有道德的人特别是政治家,都应“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兴天下利”“利济苍生”。
中华传统美德注重处理个人与集体、公与私的关系,认为“公私相背,善恶所由”。
也就是说,一切道德上的问题都是由于公私的对立引起的,“善恶生于公私”。
人们道德水平的高下也体现在处理公私关系时的不同态度,所谓“君子小人趋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
此外,如何处置公私关系还决定着个人甚至国家事业的成败,所谓“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耳”。
中华传统美德一直认为“公”是最高境界,“天下大同,圣贤至公”。
因此,人也应“至公无私,大同无我”。
在日常生活中,个体应坚持“破私立公、克己迁善”原则,通过省察克治,做到“公重私轻,公而后私”,达到“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
这种集体主义精神贯穿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一系列道德准则和规范中,如仁义礼智信、勤俭诚敬和等。
中华传统美德注重知行合一,在重视道德认知的同时强调行,认为“口说不济事,要须实践”。
也就是在重视人的道德教育和培养的同时,努力促进道德意识的实践和力行。
这不但是因为“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更重要的是实践是检验真假对错的标准: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空言虚语,虽得道心,人犹不信。
”
综上可见,中华传统美德充满了真善美,教会了历代中国人怎样立德做人、怎样治国理政,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不但如此,中华传统美德还为今天的伦理道德建设奠定了深厚基础。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到不随物流、不为境转、不为名利而动心、不被假象所迷惑?
从道德修养的层面来说,需要我们从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丰富营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
高中生传统美德心得体会800字5篇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