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教育目标4学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61677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科学教育目标4学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幼儿科学教育目标4学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幼儿科学教育目标4学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幼儿科学教育目标4学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幼儿科学教育目标4学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科学教育目标4学时Word下载.docx

《幼儿科学教育目标4学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科学教育目标4学时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科学教育目标4学时Word下载.docx

以目标为依据选择科学的、适合幼儿发展水平和需要,并具有发展价值的内容:

知识经验、制作技能,供幼儿在探索、操作中学习。

4.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目标,遵循目标精心设计并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有步骤地指导正规性科学活动的探索过程,关注、引导幼儿的非正规性科学活动、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探索过程。

综上所述,科学教育目标是教师实施科学教育的方向。

教师无论是制定计划、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还是选择内容和方法、设计活动、指导探索过程,都与目标紧密相连。

因此,教师必须增强目标意识,全面理解、领会科学教育目标的精神实质,避免在教育实践中忽视目标,偏离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幼儿科学教育的方向,保证幼儿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以及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是科学教育评价的标准

幼儿科学教育目标为教师实施科学教育规定了具体的范围和发幼儿展的要求:

认知的、科学方法和技能的、情感和态度的等方面。

它成为衡量幼儿发展是否达到预先的目标和所进行的教育是否有成效的标准。

教师就可以上述三个方面的目标,观察有幼儿关方面的行为、表现。

如:

观察幼儿是否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对周围自然界、动植物是否关心、爱护;

测量幼儿的使用感官和观察的能力;

调查幼儿在家庭探索科学的点点滴滴等等。

还可根据科学教育目标评价教师所制定的科学教育计划,所选用的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检验教育效果等等。

为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和科学教育评价的关系及其在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任何偏离目标、以个人的观点评价幼儿科学探索中的行为表现都是不妥当的。

总之,幼儿科学教育目标是科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贯穿于实施科学教育的始终。

二、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幼儿科学教育是学前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学前教育总目标、结合科学教育的特点而制定的,是学前教育总目标在科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在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社会对幼儿的要求,也要考虑幼儿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点,同时还要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

(一)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社会的需要是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之一。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对于受教育者的培养规格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以下的特点:

1.信息时代已经到来

2.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3.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二)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依据

1.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幼儿发展的需要是整体的需要。

这就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必须促进幼儿的全面、整体发展。

科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也要关注其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要以培养幼儿真善美的完善人格为最终目的。

2.幼儿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是不同的。

这就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必须具有年龄的层次性,即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

3.幼儿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个体需要是不同的。

即使在同一年龄,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都会有很大差别,他们的个性倾向性如兴趣等更是千差万别。

(三)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之三是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

概括地说,自然科学具有以下的学科特点:

1.内容的广泛性和知识的严密性。

即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所有的整个物质世界。

而构成自然科学的知识体系又是极为严密的逻辑体系。

2.方法的科学性。

所谓科学的方法指的是实证的方法,自然科学崇尚实证的方法,强调通过事实的证据和逻辑的推理获得新知识。

总之,社会的、心理的和学科的考虑,是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三大依据。

无论是建构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体系,还是制定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都必须同时考虑并协调这三个方面。

三、幼儿学教育总目标的分析

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实施学前幼儿科学教育,进行科学素质早期培养和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和谐、全面发展。

为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贯彻总目标,下面对总目标的三个方面作一具体的分析。

(一)知识方面

知识方面的目标是:

引导幼儿获取周围物质世界的广泛的科学、技术经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表象水平的初级科学概念。

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科学技术”常常是作为一个概念使用的。

那么,技术是什么?

它何以和科学相提并论?

《辞海》中对技术的解释是:

第一,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

第二,除操作技能外,广义地讲,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可以说,广义的技术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

精神的因素(方法、技能)

物质的因素(工具、设备),

举例来说,人们观察到降雨这一自然现象,从而产生“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这一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就属于科学活动的范畴。

通过研究人们发现,雨是由天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形成的。

在获得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人们继而又想,既然雨是这样形成的,我们能不能用某种人工的方法,促使水蒸气的凝结,而让某个干旱的地区下雨呢?

于是人们想出了一种方法,把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播撒在云层上,由于干冰升华为气体要吸收很多热量,便会促使云层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这就是“人工降雨”的技术它属于技术的范畴。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科学和技术的区别。

对自然现象的研究、探索和解释是科学,

科学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而人工降雨的方法,则是一种技术。

它解决的是“怎样做”的问题。

科学和技术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任务,如下表所示:

科学

技术

以认识自然为目的

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获得新知识(发现)

创造新产品(发明)

从实践上升到理论

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从个别现象上升到一般原理

从一般原理应用于个别问题

1.科学经验

科学经验是指幼儿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通过他们亲自操作,以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周围世界所获取的具体事实和第一手的经验,包括幼儿对事物性状特征的认识,对科学现象的理解等。

例如:

当幼儿在观察冰块、玩冰块的时候,就会感受到冰的性质:

冷冷的、硬硬的、放到嘴里尝尝没有味道等,还会发现冰化成了水……这些感受和发现都是科学经验。

科学经验是科学知识的最低的层次。

它不同于科学概念的地方在于:

科学经验是和具体的事物、现象联系在一起的,而科学概念则是对事物的本质的、抽象的认识,是对具体事物的概括的结果。

幼儿在玩冰块的时候,认识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冰,他获得的不是概念化的知识,如“冰是水的固体形态”、“冰化成水是从固体形态转化成液体形态”等,而是一些有关冰的具体经验,比如“冰摸上去是冷冷的、滑滑的,放在手里会化成水”等等。

2.初级科学概念

概念是对事物或现象的内在、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是认识事物的高级形式,一般用词语来表示。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幼儿获得的概念还不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概念,而只能称“初级科学概念”,这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它的获得途径。

我们获得概念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下定义的方式,即通过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从已有的概念来获得新概念。

另一种是通过概括的方式,即通过各种具体的事物,从对它们的共同特征的概括来形成新概念。

比如“水果”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它的定义,即“水果是可以吃的、有水分的植物果实”来认识,也可以通过观察各种水果,并从中概括出水果的共同特征,来形成水果的概念。

对于幼儿来说,由于他们还不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更不能对概念和概念的关系进行思考,所以他们获得概念的途径只能是上述第二种,即从具体到抽象,而不能像成人那样做到从抽象到抽象。

二是它的概括水平。

概念是对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共同特征的概括,因而是一种抽象水平的概括。

而幼儿对事物的概括,却是具体形象水平上的。

所以,我们所说的初级科学概念,指的是幼儿在感知和经验的表象的基础上,对同类事物的外在的、明显的共同特征的概括,是一种概括化的表象。

它既区别于具体的经验,也区别于真正的抽象概念。

3.科学经验和初级科学概念的关系

在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中,获取科学经验与形成初级科学概念是幼儿科学教育中有关科学知识目标的两个方面,是相一致的。

幼儿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离不开他们的科学经验,而要建立在丰富的科学经验的基础上。

4.幼儿科学教育中知识目标的具体要求

上面分析了幼儿科学知识的两种形式:

科学经验和初级科学概念。

以下再就幼儿科学教育的知识目标的内容作分类阐述。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帮助幼儿获取周围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多样性的经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这些实物的初级科学概念。

(2)帮助幼儿获取周围环境中发生的自然现象的经验。

(3)帮助幼儿获取周围环境中事物和事物、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简单经验。

(4)帮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取简单的技术经验。

(二)方法技能方面

方法技能方面的目标是:

帮助幼儿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技能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实验、表达和交流信息,以及操作、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解决问题能力。

方法和技能有细微的区别。

一般地说,方法是指向外部世界的,是实践活动的手段。

比如,我们要认识花的特征,就需要运用观察的方法。

而技能则是指向内部世界的,是个人的心理特征,它是指掌握并运用某种方法的能力,比如观察能力就是指运用观察方法的能力。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通常并不严格地区分这两个概念,这主要是因为方法和技能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

比如,我们运用观察方法认识事物的实践活动,就要受到内在的观察能力的制约。

而我们在教幼儿学习观察方法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技能。

科学技能指的是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前面已经讲到,科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方法的科学性。

所谓科学方法,一般地说,就是指实证的方法,即通过可观察到的事实和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推理获取知识的方法,它和通过信仰和权威获取知识的方法相对立。

具体地说,科学方法是指收集客观信息、整理、加工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方法。

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的能力就是科学技能。

对幼儿来说,他们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都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实现的,都离不开他们的操作能力。

比如,幼儿的测量技能的获得,就有赖于他们的操作技能。

因此,我们提出的方法技能的目标,只是一个相对的划分,实际上它们都是有联系的。

下面具体地分析方法技能方面的目标:

1.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

它是指运用感官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对幼儿来说,观察是一种重要的学科学的技能。

因为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十分有限,他们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就要更多地依赖于直接的观察了。

幼儿通过观察所获知的事实材料,既是一种科学经验,同时也是进一步学科学的基础。

幼儿观察技能的目标包括:

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外部特征;

学会比较观察不同物体或同类物体的特征;

学会观察物体的运动和变化,即自然现象的观察。

2.分类

分类是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的过程。

它是观察活动的延续,也是概念形成的途径。

在分类活动中,幼儿把观察到的具体事实加以概括,将其中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对象归在一起。

通过这种概括,幼儿可以在认识事物的多样性的同时认识它们的共同性,并逐步形成科学概念。

分类技能对幼儿的要求较高,它意味着能明确同类物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以及不同类物体在这一特征上的差别,同时还要理解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包含关系。

幼儿分类技能的目标包括:

学习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如按颜色、形状、大小等)或用途分类;

对某些熟悉的物体可学习按本质的属性(如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况、按动物的行为方式等)分类。

3.测量

测量是测定物体数量特征的过程。

运用数量描述事物是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志。

测量活动不仅能使幼儿认识事物的质的特征,还可认识量的特征,从小培养他们的量化意识,即对数量的敏感性。

不过,幼儿测量技能的获得要依赖于他们的数学概念的发展。

在学前期,幼儿的测量活动基本上还属于非正式的测量阶段,比如用简单工具进行自然测量等。

幼儿测量技能的目标包括:

学习使用不同的简单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

学习比较或测量物体的长短、大小、多少、轻重等特征的简单方法;

初步知道通过测量获取量化的信息(如通过测量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

4.思考

思考泛指幼儿的思维活动,它贯穿于幼儿学科学的过程之中。

作为科学技能之一的思考,指的是幼儿获取科学知识所必需的思维加工技能。

幼儿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虽然还不能进行完全的逻辑思维,但可以在具体形象和表象基础上思考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进行某种程度的推理。

幼儿的科学思考技能的目标主要包括:

学会比较和概括,即对直接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比较和概括,认识到事物的不同和相同(比如从对各种水生动物的观察中发现它们的不同,同时概括中它们都是水生动物);

学习推论和预测,即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推想它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并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现象(比如从对大树的根系的了解,推论草的根系及其作用)。

预测是对于还没有发生的事进行猜测。

例1在沉浮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各种物品,请幼儿先猜一猜哪些物品会浮出水面,哪些物品会沉到水里。

例2教师发给幼儿三个杯子,里面盛着水,杯水非常烫,一杯水和屋子里的温度相同,另一杯水非常凉,教师让幼儿分别把三块冰块放入三个杯子中,可以在操作前请幼儿先猜一猜哪个杯子里的冰块化得最快?

哪个杯子里的冰块化得最慢?

例3教师在做空气助燃实验中,先请幼儿来猜一猜哪根蜡烛会先灭等。

..

例4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小实验时,将一只小塑料盘子放入水中,教师可以用各种问题来引导幼儿进行思考:

“这只盘子浮在水面上像不像小船飘在水上?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我们把石头放进船中,会发生什么事情?

“放进三块石头后,船照样浮在水面上,但放进第四块石头后,船是不是还浮在水面上?

“三块石头加起来的重量和四块石头加起来的重量是不是一样?

“如果是真的船,能不能无限制地运载货物,为什么?

“客轮,能不能无限制地载人?

5.实验

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它通过控制变量来观测发生的现象,能够揭示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对幼儿实验可以是一种简单的操作活动,即以行动、操作或其他方式验证其发现、推论或预测是否正确的活动,都可称为实验,而不用涉及复杂的形成假设、控制变量等要素。

幼儿实验技能的目标主要包括:

(1)知道自己在实验中的行动或操作和实验现象之间的联系;

(2)学习在实验中尝试不同的操作方法以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

6.表达

表达作为一种技能,在科学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的手段。

它既可以总结、又可以传达、交流科学过程和结论。

幼儿表达技能的目标主要包括:

(1)学习用准确、有效的语言表达、交流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做法、想法和发现;

(2)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如体态、动作、表情等;

(3)学会用各种手段(如图表、绘画、作品展览等)展示自己的科学活动结果。

7.操作

在上面的科学技能目标之外,我们另列了一项操作技能的目标。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无论是科学发现活动,还是科技制作活动,都离不开幼儿的操作技能。

幼儿的操作技能常常会影响其科学技能的发展(如测量技能、实验技能等)。

但操作技能和科学技能又是有区别的。

科学技能是指在科学活动中,获取科学知识所必需的技能。

而操作技能则是完成操作活动所必需的技能,具体说就是指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运用工具或材料,对客观对象或材料进行操作加工或制作新产品的能力。

操作活动并不同于简单的摆弄,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是目的性。

操作活动不同于无目的的摆弄,它或是为了对操作对象进行改造或加工,或是为了制造新产品。

二是程序性。

操作不是单个的动作,而是有着明确程序的一系列动作,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在有些操作活动中,对操作程序的把握甚至关系到结果的成败。

幼儿的操作活动一般比较简单,所要求的操作技能也不太复杂。

表现在:

一、操作的目的明确。

幼儿的操作一般是模仿性的操作,即由成人提供操作过程和结果的示范,这样幼儿对自己操作的目的比较明确。

二、操作的程序简单。

幼儿制造出的新产品,可以是用原材料做成的全新的物品,也可以是对原有材料的不同程度的改造和加工。

一般来说,这些产品都是幼儿通过简单的程序就能够制成的。

比如,在学习使用订书机的活动中,幼儿就学习了一种操作技能使用钉书机的技能。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学习使用工具钉书机,对已有材料纸张进行操作加工,其目的是制造出新产品书本。

再如,幼儿使用榨汁器的活动也是一个操作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用榨汁器给水果榨汁,操作的结果就是果汁。

幼儿科学教育中操作技能的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学会使用简单工具的技能,如用锤敲打;

(2)学习使用工具制作简单产品的技能;

(3)培养在操作过程中根据操作目标及时调整操作过程的能力;

(4)培养对操作过程和结果的思考、调整和修正的能力。

8.迁移和应用

科学的应用成为技术。

虽然幼儿阶段仅仅是一种科学启蒙教育,但是教师应当利用和创造机会让幼儿运用他们学到的科学知识。

应用能力可以帮助幼儿真实地体验到科学的价值,或者说理解科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并进一步去探索理和求知。

如将铁屑与大米混合在一起,请幼儿动脑筋将大米和铁屑分开;

把白糖和黄豆混合在一起,请幼儿想办法把黄豆挑出来;

请幼儿找一找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到镜子,如果没有镜子会怎样;

在认识了电以后,请幼儿想一想电在我们生活中有何作用;

在认识了弹性以后,请幼儿到生活中去找一找什么东西是有弹性的、什么东西是没有弹性的等等。

(三)情感个性方面

情感个性方面的目标是:

激发和发展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探索周围世界、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心保护自然和环境的积极情感、态度和行为,培养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心、自制力、责任感和合作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的科学态度

这一方面的具体目标是:

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科技制作活动的兴趣,以及在科学活动中的坚持性、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这一条目标的核心是培养理智感。

所谓理智感就是在科学认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

其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就是好奇心和学科学的兴趣。

2.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培养幼儿对周围自然界的兴趣、审美情趣以及热爱自然的情感和爱护环境的行为。

在当前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提出这一条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3.培养幼儿对科学技术及其对社会作用的关注

培养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中的人造物品、科技产品,引导他们感受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4.发展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奠定基础。

前面已经提到,科学教育的作用不仅是让幼儿获得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尤其是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

幼儿在科学活动中,主动运用他们的心智能力,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最终获得成功的结果。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心理需要(包括认知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这些感受对于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幼儿科学教育的所有目标,最终都要归于幼儿科学素养的早期培养,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

复习与思考

1.什么是科学经验?

什么是初级科学概念?

试举例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幼儿科学教育中方法技能方面的目标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实践训练:

1.以环境教育为主题设计大中小班的教育目标。

2.举例谈谈幼儿科学教育对幼儿一生成长的重要性。

 

教案2

[教学内容]

四、幼儿科学教育三方面目标的关系

五、各年龄班目标

六、幼儿科学教育各层次目标的关系

[教学时数]

1.理解幼儿科学教育三方面目标的目标。

2.理解各年龄班科学教育目标

3.学会设计幼儿科学教育目标。

各年龄班科学教育目标

学会设计各年龄班的科学教育目标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1.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确定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

2.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中关于知识、技能和情感方面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前面分别介绍了学前幼儿科学教育的三方面目标。

这一目标体系已得到当前幼儿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普遍接受。

大家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必须从以上三个方面全面把握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这意味着它们是相互融合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也是相互依赖的,不能截然分割。

比如,从知识和技能的关系看,在幼儿科学教育中,仅仅注重科学知识的获得显然是不够的,但如果脱离科学知识谈发展技能,也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幼儿的技能的发展必须要依赖于科学知识这一载体。

事实上,只要我们真正做到让幼儿自己建构知识,那么幼儿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其技能也必然获得了发展。

幼儿在获取科学经验的过程中,必然要运用自身的感官能力,全面、精确地感知认识对象,以获取可靠的经验,其感知和观察能力也必然要得到发展。

而在形成初级科学概念的过程中,幼儿必然要经历一个概括的过程,从中可以学习抽象思维的方法,其概括思维能力也从中得到发展。

过去存在的所谓“重知识、轻技能”的错误倾向,严格意义上说,并没有做到“重知识”,而是完全取消了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把它当成一种灌输,当然是和发展技能相对立的了。

再从认知和情感的关系来看,幼儿的情感培养也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要依托具体的知识获得过程。

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本身就是一种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