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等级指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61645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等级指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等级指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等级指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等级指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等级指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等级指标文档格式.docx

《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等级指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等级指标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等级指标文档格式.docx

轴流式

≦0.360

0.361~0.400

0.401~0.520

离心式

0.361~0.380

0.381~0.500

5.2新投产矿井达产第三年起按表1等级指标考核。

主排水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等级指标

本方法适用于煤矿主排水工序能耗计算及等级划分。

在统计期内主排水装置在正常运行时把一吨矿井水的位置提高一百米需要消耗的电能。

主排水装置是指涌入矿井的各种水依靠自重沿大巷排水沟流入水仓,集中起来,再排到地面的排水装置,凡用于井下局部排水和地面其它排水的装置均不属于该标准范围内。

2.工艺能耗基准及边界

2.1基准:

主排水装置在统计期内处于正常运行时的各种参数。

2.2边界:

以控制电动机起动、停止及运行的开关柜为电能计量始点,以排水管路出口处为装置终端。

整个装置包括电动机、传动装置、水泵、进水管、排水管和管路上其它附件。

3、主排水工序能耗计算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统计期为一年。

4、工序能耗计算方法

4.1单台排水装置工序能耗计算公式

——统计期内单台排水装置工序能耗,kW·

h/t·

hm;

W——统计期内单台排水装置耗电量,kW·

Q——统计期内单台排水装置排水量,t;

Hc——单台排水装置排水垂高,m;

——斜井排水工序能耗修正系数,见附表,对竖井

=1。

4.2综合工序能耗计算公式

——统计期内企业排水综合工序能耗,kW·

Wi——第i个水泵房统计期内耗电量,kW·

Qi——第i个水泵房统计期内排水量,t;

Hci——第i个水泵心排水垂高,m;

——第i个斜井排水泵房工序能耗修正系数;

n——企业水泵房个数,个。

4.2.1泵房总排水量为泵房内单台排水量之和。

Qj——统计期内某泵房内单台水泵排水量,t;

m——某泵房内水泵运行台数,台。

4.2.2泵房耗电量为单台水泵耗电量之和。

Wj——统计期内某泵房内单台水泵耗电量,kW·

4.2.3在同一水泵房内排水垂高为相同值。

4.2.4计算斜井排水工序能耗时,其排水垂高为

Hc—斜井排水垂高,m;

L—斜井排水排水管长度,m;

α—斜井倾角,°

Hcx—斜井排水单台水泵吸水平均高度,m;

5参数统计方法

5.1耗电量:

统计期内电度表累计电量。

电度表安装在控制每台水泵运行的开关柜上,电度表必须在校验周期内,精度符合计量规定的要求。

5.2排水量:

统计期内流量计累计排水量。

流量计安装在排水管直管段上,安装位置符合流量计安装要求,其精度符合有关规定。

5.3排水垂高:

为吸水井平均水面至下管出口中心线处的垂直高度,查水泵房设计图纸或矿井设计资料。

5.4耗电量只包括水泵电动机和该电动机至开关柜之间线损电量,不包括泵房内照明,电动启动闸阀及泵房配电室到地面中央变电所的线损等其它辅助用电量。

5.5排水量原则上以流量计累计流量为准。

若目前无累计流量表,允许采用测试平均流量与水泵统计期内运行时间乘积计算,测试流量要求每季度测定一次,取四次算术平均值,流量测试方法参照煤炭工业出版社《矿山固定设备技术测定》中规定的测试方法和国家目前允许的测试流量仪表进行。

5.6斜井倾角是指水泵出口至排水管出口连线与水泵房水平面的夹角,可查水泵设计图纸。

6、主排水工序能耗等级指标

主排水工序能耗等级划分如下:

等级

工序能耗值(kW•h/t•hm)

≤0.401

0.401~0.441

0.442~0.50

附表:

斜井排水工序能耗正系数r值

表2

α

Hc

100(m)

200(m)

300(m)

400(m)

500(m)

600(m)

10°

1.18

1.25

1.29

1.32

1.34

1.35

15°

1.11

1.15

1.19

1.21

20°

1.07

1.10

1.12

1.13

1.14

25°

1.05

1.08

1.09

30°

1.04

1.06

35°

1.03

40°

1.02

45°

50°

1.01

55°

60°

1.00

 

空气压缩机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等级指标

本方法适用于煤矿往复式空气压缩机工序能耗的计算及等级划分。

1、工序能耗定义

空气压缩机工序能耗是指在统计期内每压缩1立方米公称排气量,压力升高1.0MPa时所消耗的电量。

2、工序能耗的边界

以空气压缩机电动机控制开关柜为起点,二级排出口为终点。

3、空气压缩机工序能耗计算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统计期为一年。

4、空气压缩机工序能耗的计算

4.1计算公式

Ek——统计期内空气压缩机工序能耗,KWh/m3.MPa;

W——统计期内空气压缩机耗电量,KWh;

Q——统计期内空气压缩机公称排气量,m3;

Pg——压缩空气工作状态下出口处的平均绝对压力,MPa。

4.2空气压缩机统计期内耗电量:

包括空气压缩机用电,循环或往复用水用电及其它辅助用电。

4.3公称排气量(Q)是将工作状态下的排气量(Qg)折算到吸气状态下的排气量,计算公式如下:

Q——公称排气量,m3;

Qg——工作状态下统计期内的排气量,m3;

Tx——吸气状态下气体绝对温度,K;

Tg——工作状态下气体绝对温度,K;

Px——吸气状态下气体绝对压力,MPa;

Pg——工作状态下气体绝对压力,MPa;

4.4压缩空气总量为统计期内各台压缩机排气量之和,其计算点设在压缩空气出口处,在此处同时设置压缩空气的温度和压力测点。

4.5空气压缩机统计期内平均温度和平均压力是指在压缩空气出口管道上测得数据的平均值。

4.6压缩空气总排气量一般使用孔板,喷嘴等仪表进行计量,计量仪表得读数必须根据其设计参数进行修正计算,得出工作状态下的排气量。

5、空气压缩机工序能耗在统计计算确有困难时,可采用测试方法,见附录。

6、空气压缩工序能耗等级指标

空气压缩机工序能耗等级指标划分如下:

工序能耗值

(KWh/m3.MPa)

≤0.107

0.108~0.114

0.115~0.130

附录:

空气压缩工序能耗测试计算方法。

鉴于目前煤矿企业的计量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空气压缩工序能耗在统计计算存在困难或可能产生较大误差情况下,可参照本附加说明进行。

1、空气压缩工序能耗测试可以和技术测定结合进行。

2、空气压缩工序能耗计算公式:

Ek——空气压缩机工序能耗值,KWh/m3.MPa;

∑W——空气压缩机总耗电量,KWh;

Wi——单台压缩机总耗电量,KWh;

Ei——单台空气压缩机工序能耗,KWh/m3.MPa

3、单台空气压缩机工序能耗计算公式:

No——空气压缩机空载时电动机平均输入功率,KW;

Ne——空气压缩机负载时电动机平均输入功率,KW;

∑to——某一测试期内空载运转时间之和,h;

∑te——某一测试期内负载运转时间之和,h;

Pg——测试期内排气绝对压力平均值,MPa;

Qi——空气压缩机公称排气量,m3/min;

K——附加电耗修正系数,K=1.04。

3.1空气压缩机空载指空气压缩机进气阀门关闭时运转状态,负载指处于压气状态。

3.2空运转、负载运转时间的测试在正常状态下进行,测试时间不少于连续运转8小时。

3.3空气压缩机各项参数的测试及计算方法按有关技术测定和GB3853-83《一般用容积式空气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的要求和规定进行。

3.4单台空气压缩机耗电量指统计期内空气压缩机用电量,包括辅助用电量。

3.5空气压缩机总耗电量为每台空气压缩机耗电量之和。

3.6单台空气压缩机工序能耗测试每季不少于一次,全年取平均值。

3.7以一年为电量的统计期。

主提升皮带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等级指标

本方法适用于煤矿主提升皮带工序能耗的计算和等级划分。

在统计期内主提升皮带将1吨煤提高100米(为可比高度)时,所消耗的电量。

2、设备边界

工序能耗的边界及基准

2.1、设备边界

从主提升的第一条皮带开始至结束时的最后一条皮带终止。

2.2、用能边界

皮带电动机的控制开关柜为电能输入端。

2.3、位移基准点

第一条皮带装料点的空间三维点作为计算垂直位移量及水平位移量的基准点。

3、主提升皮带工序能耗计算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统计期为一年。

4、主提升皮带工序能耗的统计计算

4.1、计算公式

Ep——统计期内主提升皮带工序能耗,KWh/t•hm;

W——统计期内主提升皮带耗电量,KWh;

Q——统计期内主提升皮带输送煤量,t;

Qt——统计期内第t个上煤点装煤量,t;

H——皮带输送物料垂直位移量,m;

Ht——第t个上煤点与基准点间的垂直位移量,m;

Hd——皮带输送物料当量垂直位移量,m;

Hdt——第t个上煤点与基准点间的当量垂直位移量,m;

m——上料点总数。

4.2、耗电量(W)用电度表记录皮带统计期耗内电量。

4.2.1、主提升皮带工序由多块电度表记录耗电量时

Wi——第i块电度表记录电量,KWh;

P——电度表总数。

4.3、物料量(Q、Qt)用电子或核子皮带秤记录统计期内总提升煤量和各上煤点进入主提升皮带工序的煤量。

4.4、垂直位移量(H、Ht)原则上要求实测物料输出值或第t个上煤点与基准点的高差作为物料输送垂直位移量或第t个上煤点与基准点间的垂直位移量,实测有困难时可查看施工设计图。

4.5、物料输送当量垂直位移量(Hd)

Kd——折算系数(查附录);

L——物料输送水平位移量,m。

4.5.1、第t个上煤点与基准点间的当量垂直位移量

Lt——第t个上煤点与基准点间的水平间距,m。

水平位移是原则上要求实测出料端或第t个上煤点与基准点间的水平间距。

实测有困难时,可查施工设计图出料端与基准点间的水平投影长度作为水平位移量。

5、主提升皮带工序能耗的测试计算

5.1、矿井主提升皮带在计量手段暂不健全的条件下,工序能耗可测试计算。

在统计期内每季测算一次或一次以上,以算术平均值作为统计期内的工序能耗。

5.2测试计算公式:

Epi——第i次测试主提升皮带工序能耗,KWh/t.hm;

Wi——第i次测试主提升皮带耗电量,KWh;

Qi——第i次测试主提升皮带输送煤量,t;

Qit——第i次测试第t个上煤点上煤量,t。

5.3、第i次测试耗电量(Wi)在测试期内可用国家计量局允许使用的仪表、仪器测试记录耗电量。

5.4、物料量(Q、Qt)原则要求电子或核子皮带秤记录试验的总提升煤量和各上煤点进入主提升皮带煤量,亦可用其它办法准确计量。

5.5、垂直位移量(H、Hd)执行本方法规定4.4规定。

5.6、当量垂直位移量(Ht、Hdt)执行本方法规定4.5规定。

5.7、测试期:

正常生产条件下连续测试2次。

5.8、平均工序能耗值的计算:

Ei——第i次测试工序能耗值,KWh/t•hm;

n——全年试用次数(大于等于四次);

6、主提升皮带工序能耗等级指标:

6.1、主提升皮带工序能耗等级划分见表1。

6.2、主提升使用皮带运输而又用中间煤仓时各等级指标做如下修正:

一级指标乘以1.005,二级指标乘以1.017,三级指标乘以1.017

6.3、本标准以外的主提升皮带种类依据牵引皮带施行。

表1主提升皮带工序能耗等级

皮带种类

工序能耗值(KWh/t•hm)

普通皮带

钢绳牵引皮带

钢绳芯皮带

0.273~0.363

0.364~0.411

0.364~0.404

0.364~0.406

0.412~0.496

0.405~0.472

0.407~0.477

附录Kα值

1.普通皮带

带宽(m)

0.5

0.65

0.8

1.0

1.2

0.0372

0.0308

0.0274

0.0268

0.0263

0.0245

2.钢绳牵引皮带

0.0212

0.0192

0.0179

3.钢绳芯皮带Kα值

带厚(mm)

1.4

1.6

1.8

2.0

19

23

27

28

29

30

32

0.0198

0.0221

0.0242

0.0249

0.0261

0.0272

0.0281

0.0183

0.0201

0.0218

0.0224

0.0233

0.0243

0.0257

0.0169

0.0184

0.0203

0.0210

0.0230

0.0174

0.0186

0.0202

0.0208

0.0215

0.0225

0.0173

0.0187

0.0193

0.0199

0.0172

0.0181

0.0188

0.0194

0.0164

0.0175

0.0191

主提升机房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等级指示

本方法适用于煤矿主提升机房工序能耗的计算及等级划分。

用于运送矸石、材料、人员的提升机不适用本标准。

能耗计算及分等,按井筒类型分为竖井和斜井二种。

主提升机房工序能耗是指1吨煤炭垂直提高100米主提升机所消耗的电能。

2.工序能耗的边界

为提升机房,包括机房内主提升机、电动机及提升机直接有关的控制系统。

3.主提升机房工序能耗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统计期为一年。

4.竖井主提升机房工序能耗计算

4.1计算公式

Et——统计期内主提升机房工序能耗,KWh/t•hm;

W——统计期内主提升机房用电量,KWh;

Q——统计期内提升煤炭数量,t;

H——矿井提升垂直高度,m;

K——主提升有效高度换算系数。

4.2用电量为统计期内提升机拖动电机与控制系统用电量之和,以各系统电量计量表统计值为准。

4.3煤炭提升数量为统计期内提升累计煤量。

4.4矿井提升垂直高度为箕斗从井下装煤点到井上卸煤点之间的有效高度。

可由设计图纸查取。

4.5主提升机提升高度换算系数(K)是将不同井深条件下的工序能耗换算到同一基准,其换算系数由表1中计算式计算。

表1

井深范围(m)

K

H≥400

1

300≤H<

400

0.972+0.7H•10-4

200≤H<

300

0.876+3.9H•10-4

100≤H<

200

0.856+4.9H•10-4

50≤H<

100

0.751+1.53H•10-4

5斜井提升机房工序能耗计算

5.1计算公式

W——统计期内提升机房消耗电量,KWh;

H——斜井提升垂直高度,m;

α——斜井倾角,o;

m。

——钢丝绳重量,t;

M——平均每钩装煤重,t;

K1——能耗值从实际角度换算成25度的换算系数。

K2——斜井提升长度换算系数。

5.2统计期内提升消耗的电量及提升煤炭总量,按本方法的4.2及4.3执行。

5.3斜井垂高指井下装煤点到井口卸煤点之间的垂高,可由设计施工图查取。

5.4斜井倾角(α)指井下装煤点到井口卸煤点之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可由设计施工图纸查取。

5.5钢丝绳重(m。

)指由箕斗从井下装煤点到井上卸煤点之间的运行长度(L)乘以单位重量计算。

5.6平均每钩装煤重量(M)是指每提升一次的净煤提升煤量,如一次提升多个箕斗为个箕斗装载量之和。

5.7角度换算系数(K1)是将实际角度时的能耗值换算成倾角为25度时的能耗值。

K1值按表2中相应的算式计算。

5.8斜井长度换算系数(K2)是将不同长度的斜井提升能耗换算到同一基准,K2值按表3中相应的算式计算。

L≥950

700≤L<

950

0.972+0.296L•10-4

470≤L<

700

0.876+1.65L•10-4

230≤L<

470

0.856+2.07L•10-4

120≤L<

230

0.751+6.47L•10-4

表3

倾角α

K1

10o≤α<

15o

0.019α+0.619

15o≤α<

20o

0.0114α+0.619

20o≤α<

25o

0.0078α+0.805

α=25o

25o<

α≤30o

0.0058α+0.855

30o<

α≤35o

0.0044α+0.897

35o<

α≤40o

0.0036α+0.925

40o<

α≤45o

0.0056α+0.845

6.主提升机房工序能耗等级指标

6.1竖井主提升机房工序能耗等级指标见表4。

KWh/t•hm

≤0.453

0.454~0.496

0.497~0.560

6.2斜井主提升机房工序能耗等级指示见表5。

≤0.509

0.510~0.584

0.585~0.697

锅炉房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等级指标

本方法适用于煤矿单炉额定容量大于及等于1t/h蒸汽锅炉和大于及等于250KJ/h(即60万千卡/时)热水锅炉房。

1、工序能耗的定义

锅炉房工序能耗是指在统计期内每供出1t标汽,锅炉房所消耗的燃料(煤、燃料油、燃料气等)、电、水三者折算为标准煤量之总和。

锅炉房包括锅炉间、辅助设备间、生产间及附属于锅炉房的热交换站、软水站、煤场、渣场等。

锅炉房工序能耗计算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统计期为一年。

锅炉房工序能耗的计算

En——统计期内锅炉房工序能耗,Kg标煤,t标汽;

m——燃料修正系数见表1;

注:

混合燃料修正系数用加权平均求出

燃料种类

Ⅰ、Ⅱ类矸石、石煤

Ⅲ类矸石、石煤、煤泥

无烟煤

Ⅰ类烟煤褐煤

贫煤

Ⅱ、Ⅲ类烟煤瓦斯、木柴

油、气

m

0.75

0.85

0.9

0.95

1.1

Bm——统计期内燃料总耗量

Bα——统计期内电能总耗量,kg标煤;

(1KWh=0.404kg标煤)

Bn——统计期内总耗水量,Kg标煤;

(1t新鲜水=0.57kg标煤,1t软化水=0.386kg标煤)

n——锅炉房采暖修正系数,锅炉房不采暖n0=1,锅炉房采暖n1=1.01;

n2——锅炉负荷修正系数见表2。

平均负荷率(%)

≤50

>50~55

>55~60

>60~65

>65~70

>70~75

>75

αz

D0——统计期内锅炉房向外供出的饱和蒸汽总量,t标汽;

(1t饱和蒸汽≈1t标汽)

D1——统计期内锅炉房向外供出的过热蒸汽折算为标汽总量,t标汽;

(1t过热蒸汽≈K吨标汽,K值见表3)

过热蒸汽平均温度℃

220

240

260

280

320

340

360

380

1.16

420

1.20

440

1.22

4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