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
我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进行了设计。
1、动画激趣,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特点第一人称描写手法和抓住“水”是会变化的一个过程。
为了突出这个“变”,我采用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小动画谜语来吸引大家。
然后,我给学生思索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谜底是什么?
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
从而,让学生明白谜底就是“水”。
本节课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让学生和我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着大家一起“变”。
这样设计导容易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按课文特点进行教学,仅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紧扣主线,理解朗读
文章的主线是作者的写作思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细读课文,不难看出:
本文的重心落在一个“变”字上,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状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最后写了水的性格变化及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灾害。
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们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老师参与到我会变“云”,激发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学生的兴趣。
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
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
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
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
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
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
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
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
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这样一比较起来很容易读好这一段。
根据这样的思路理解课文,不仅教给了学生从揭示重点、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勇敢的个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
3、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益
二、我的反思
1.整体读课文的次数太少,没有对随文识字进行落实。
在检查学生预习时,只将词语较多的一个段落进行了出示和识记,开头的三个生字由于不是要求认识的字,所以单独出示让学生识记,显得过于突兀。
2.缺少收集信息和课外延伸。
讲解课文第四段时,从整体把握,引导“人们想出了种种办法管住水,让水给人们多做好事,不做坏事”,人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让学生思考。
但在交流时孩子们什么也想不出来。
我想如果能够让孩子们提前收集有过水的相关资料,然后通过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课前收集的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的资料。
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了人们植树造林,建三峡大坝来防洪、发电、航运,“南水北调”工程等。
既得到了口语交际训练,也能培养其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再引导学生下课观察水在生活中的变化,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并组织学生开展“节水小卫士”的活动,帮助、监督身边的人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使更多的人增强环保意识。
就能较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情感目标了。
3、课堂语言不够严谨。
课堂提问时有些过于重复和罗嗦的问题,应进行提炼和简化。
利用主要问题贯穿课堂,使课堂显得更条理、清楚。
4、由于时间没有把握好,最好一项写字任务没有完成。
三、整改措施
1、利用好课文,落实好随文识字。
如果在猜完谜语后检查学习困难的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发现有困难的词语并及时板书,认记。
最后再把这些词语带回到课文中进行朗读,会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能牢牢记住这些生字。
2、做好课前预设和课前资料的收集。
3、提高个人语文素养,研读课标。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抓住主要问题贯穿全文的学习。
3、植物妈妈有办法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一组的课文,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
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把自然知识蕴含文字当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
新课标指出:
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各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本组的主题,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孩子们课上在对于传播种子的方法进行讨论的时候体会自主寻求答案的过程;
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课前的设计;
课上还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总的来说本课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总结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做法较为满意:
一、以兴趣为切入点开展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植物王国的奇事十分有趣,从课题的“植物妈妈有办法”中,引领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提出课上的要求,一起去探究植物王国、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这样的引导,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带到了文本中。
二、在质疑声中探究知识。
上课伊始,揭示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后,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
这样的设计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为下一步的读书探究打下基础。
在这样的训练中也为培养孩子们的质疑能力打下了基础。
三、用读、悟的方法自主探究。
为了帮助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让学生自读自悟这几位植物妈妈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并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再自由说说喜欢哪位植物妈妈的办法。
在学习课文时,我重点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了蒲公英妈妈的这一段,抓住“降落伞、纷纷”等词去感悟,通过评读、赛读、想象阅读、师生对接读等形式反复朗读体会,为第3、4小节的学生自学作好铺垫。
这样的读、悟结合的方法,孩子们易于接受,而且自主地交流的练习也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四、课后预留作业给学生拓展空间。
在课前预留的预习中,我让学生收集植物,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各种植物,了解植物种子传播的一些办法。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各自介绍了解的一些植物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后,我模仿课文进行了一个小节的仿写,引领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尝试进行创编,看到孩子们创编的诗歌,既有韵律又蕴含知识,还是很不错的。
这节课也有自己不满意的地方,那就是在质疑后的落实上稍有些乱,另外板书不够及时,希望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弥补。
4、日月水火
这篇课文需要认读的生字都是象形字,让学生掌握我们人类的造字过程,体会人类造字的智慧。
学习本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在教学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分层教学。
先让学生观看“日月水火”四个字汉字演变的动画,学生从实物,到甲骨文到小篆,逐步到现在的方块字,对汉字的演变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对象形字有了更深的认识。
同时,这个环节的设计,也给学生提供了练习说话的媒介,如“日像什么?
”“月像什么?
”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认识了象形字,并且初步体验了象形字的识字方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渐放手,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探索、学习新知。
学习“山石田禾”时,先让学生看象形字,猜一猜它表示的是什么事物?
再让学生观察图画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再认识现在的方块字。
样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猜到的和看到的对上了时,他们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时,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规律——字和图的相似处。
学生不仅很容易记住,以后遇到这类字也会用象形的规律来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新生字的强烈愿望。
不足之处1.常规训练形式要多样化、趣味化。
2.教完高年级,再教低年级,语速要调整,让学生听清,听懂。
口语交际:
有趣的动物
《有趣的动物》口语交际是二年级上册第一组教材《语文园地一》中的内容。
第一组教材是以科学为主题编排的,力求通过这次口语交际训练,既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动,植物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动、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策略是:
尝试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一种有趣的动物或,通过创设情境、示范引路、尝试接触、小组交流、班内交流的教学流程,体现出学生学习口语交际时循序渐进、逐步递升的特点。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认真倾听”、“把话说清楚、说完整”、“能提出自己的想法”、“抓住特点介绍”、“注意有礼貌”等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进行介绍和交往,使学生养成善于交际、乐于交际的好习惯,并能在活动中感觉到动植物的有趣以及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
为了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鼓励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中精心创设各种交际情境和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并让他们在交际中了解各种有趣的动物、植物,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培养,同时更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部分,在词语部分学生学的很认真,掌握的也不错,连学的最慢的学生也都会读了,我还在心中暗自切喜,接下来的一首儿歌没有几句,他们应该很快就能掌握,可接下来的一切并非和我想的一样。
我先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来读,就是这一读,这首儿歌直到下课学生都没有读准,因为这首儿歌中有几个特殊的词庄稼、高梁、葡萄在读时要有音变现象。
我在反指名学生读后,发现了问题,我就请同学来评价,没有查出总问题,我又把有音变现象的几个字板书出来给学生讲,可是到读课文时还是照样出错。
事后我在想如果,在这里我不让学生借助拼音读,我直接范读,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几个字在语言环境中是读轻声,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
第一印象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但形成是很难改变的。
快乐读书吧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
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
布鲁纳说过: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于是在教学中,我注重将图片观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实际阅读中选择阅读书目(图画书和拼音读物)和阅读方式(亲子共读和借助拼音阅读),并且适当推荐了低年级适合阅读的图画书。
一系列教学活动,既关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注重了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引,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并获得课外阅读带来的成长和喜悦。
1、场景歌
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想像画面、观察画面来领悟文中所体现的美丽景色。
但文中的四处景物都是南方的景色,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使得学生的想像具有局限性,说得不够到位,在这一点上我还缺乏指导。
如能“以讲促说”可能比看画面效果要好些。
课间游戏我设计了一项师生互动环节,不仅达到了休息的目的,而且也是对数量词的巩固,在巩固生字这一环节上我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宠物小精灵”卡通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我认为我对学生的组织还不够,不能收放自如,在关注学生方面还需大大加强,真正走近学生,融入其中,才能建立师生平等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树之歌
本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
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一、以读代讲,激发想象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
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
在师[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大叶杨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孩子们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
“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我进一步启发学生:
“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我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更使他们喜形于色。
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
我顺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二、拓展课堂,披文入情
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地体会,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树。
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倾听杨树唱歌,观察大叶杨的样子。
了解他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从而很自然的引出诗歌的中心:
其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大叶杨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快乐的生活着!
让孩子们带着对他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诗歌。
3、拍手歌
“拍手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游戏儿歌。
我们之所以到现在还深深地记得“拍手歌”,并且一代一代传下去,是因为它念起来琅琅上口,有很强的趣味性,可以边吟边唱边玩。
正因为这首游戏儿歌的趣味性很强,没有多大的记忆负担,特别适合边玩边学,今天我给宝贝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拍手歌》。
在活动之前,我先在黑板上将儿歌的前半部分写了下来,引导宝贝们边看边找出自己认识的字,结果果然如我所料,对于大写的数字孩子们大都能认读出来,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规律,每一句都比上一句数字多,而且前面的数字和后面的字音也较为相似,我告诉了孩子们,这叫做“压韵”。
在孩子们初步了解什么叫做压韵之后就是我们宝贝自己的仿编环节,仿编过程中,孩子们的情绪高涨起来了,并且将刚刚学习过的押韵游戏经验自然迁移到活动中来,在仿编活动中孩子在打气”“八个娃娃过家家”,“十个娃娃买零食”等既自然又顺口的儿歌。
在孩子们差不多掌握了之后,我继续加大难度让他们自己找小伙伴,两两分组进行操作,结果发现效果还是挺不错的,而且,分组进行仿编降低了难度,也利于教师进行指导,编出顺口的儿歌又使孩子们信心大增,为继续仿编打好了基础。
4、田家四季歌
本儿歌朗读要有节奏感,对农民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进行了描写,以简练的笔墨画了四幅田园季的风景画,重点是在介绍农事,带着赞美的感情歌唱了种田人的辛勤劳动。
这首时序歌既可使小朋友们获得有关一年四季农作物生长和农事活动的知识,又能使他们在情绪感染中受到农业劳动美的熏陶。
语文园地二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虽一字之差,但词性和词意却大不相同。
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
引导发现时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
4、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一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
我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曹冲称象》为学习材料,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学习情境。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
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几处内容进行对比。
(1)官员们和曹冲的对比
(2)曹操前后态度的对比(3)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的对比。
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让学生抓住“直摇头”的“直”字来强调曹操对这些办法是不满意的。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称象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
注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再……最后”,描述称象的过程,为复述课文作准备。
在总结板书时指出曹冲不是神童,他的办法是想出来的。
表现在第一,他认真听别人的议论,从中受到启发。
第二,他能够创新。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结尾处我安排了拓展课文这一环节,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我说:
“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
”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
一名学生兴奋地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法:
一块石头一般有几百斤重,甚至上千斤。
曹冲用石头称象,结果的误差是比较大的。
而且石头需要士兵们一块一块地抬到船上,再一块一块地称,真辛苦!
我用士兵来代替石头称象。
一名士兵的体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士兵代替石头称,误差要小得多。
士兵们跑到船上去,不费吹灰之力。
最后,只要每个士兵称出自己的体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这样称不是更快更容易吗?
嘿!
说得真不错!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掌声。
我毫不吝啬地封给这个学生一个“雅号”——“赛曹冲”。
“还可以用粮食代替大象的重量!
”“只要是比较沉,又容易计算重量的东西都可以。
”“你想得很好,”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
“老师,我们村的钢厂就有一种地秤,连汽车的重量都能称出来。
我们也可以把大象赶上去。
”孩子的答案是对的,只是他没有考虑当时还没有地秤这种东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对的,他没有一味地从别人已经想好的思维角度出发,而是想另辟蹊径。
他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
但是在三国时期,能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太不一般了。
所以我们才说曹冲是聪明的呀!
”就这样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5、玲玲的画
1、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
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
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
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
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现在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将多媒体使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
我已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
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的内在含义,也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生活的理念:
人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3、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
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
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
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6、一封信
以生活为主线,善于捕捉学生生活的资源,把学生的资源,作为张扬学生个性的资源。
在现实生活中养成学生乐于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推进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了解信的格式,怎样写好信等内容
7、妈妈睡了
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
更好的依托阅读教学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提出的小练笔一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写下来。
授课后觉得:
一、小练笔的形式单一了,可以写写自己有一位什么样的妈妈,例如“能干、勤劳、善良、美丽……”而且说说自己的理由,例如说:
“我的妈妈很善良,她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我的妈妈很温柔,她能鼓励我。
”等等。
二、由于教师在课中的指导不够,学生只明白自己要写什么,但还会不知道从哪写起,怎么写句子就会更好的做到了用积累的语言有条理的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来。
做手工
小学阶段应“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小学语文学科不仅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而且更重要的是一门交际的基础工具学科。
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符合小学语言学科的性质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园地三
对于《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更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设计重点运用了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自我建构。
经历曲折是为了丰富经验,使学生能够在反复尝试中收获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快乐。
8、古诗两首
在教学这两首古诗的时候,课堂中我注重把握诗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诗意,加以引导。
对于第一句诗句的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想想当时诗人所想,所感。
课堂中通过我的教学语言,给学生创设情境,通过这样的想象很好的让学生体会了诗人当时写下这首诗时的感受,体会了诗人的真实的内心世界。
9、黄山奇石
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
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
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
对山区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可是本学期出,在归类识字中,通过看图识字,学习了"
安徽黄山"
等风景。
这样,我在教学中,便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语文学习,目的是为了学以至用。
在原先备课时,我把朗读指导放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