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路改造路面灌缝及挖补施工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6140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旧路改造路面灌缝及挖补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旧路改造路面灌缝及挖补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旧路改造路面灌缝及挖补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旧路改造路面灌缝及挖补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旧路改造路面灌缝及挖补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旧路改造路面灌缝及挖补施工技术方案.docx

《旧路改造路面灌缝及挖补施工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旧路改造路面灌缝及挖补施工技术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旧路改造路面灌缝及挖补施工技术方案.docx

旧路改造路面灌缝及挖补施工技术方案

旧路面灌缝及挖补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简称连霍高速)xxxxx于2001年12月建成通车,起点位于K695+600处,终点位于K901+100处,全长

205.4Km,此次施工内容为旧路旧桥改造工程。

我单位所施工标段为xxxx

标,起讫里程为xxxxxxxxxxxxx,全长xxxxx公里,途径xxxxxxxxxxx地区,本标段内含有xxxxx收费站。

二、各项准备工作

1、管理人员

xxx:

项目经理,负责工程施工组织和指挥,协调业主、监理、地方关系。

领导和督促完成施工生产任务。

xxx:

项目总工,全面负责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xxx:

主要负责施工组织、技术管理、工程控制测量、工程试验、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合同管理等工作。

xxx:

主要负责拌合站的生产、施工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等的调配、使用和前场施工总负责。

xxx:

主要负责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评定,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项目质量管理工作。

xxx:

主要负责工程原材料的试验和检验,配合业主和总监代表处中心试验室选定各种面层混合料的配合比,以及施工中各种试验检测工作。

xxxx:

主要工程控制测量,指导各个施工标高和厚度。

2、施工人员

工种

人数

拌合站操作员

2

民工

20

压路机司机

6

运输车驾驶员

8

透、封层面层施工人员

10

-1-

测量人员

3

试验人员

4

技术员

2

修理工

2

3、机械设备

机械名称

型号

机械完好情况

沥青砼拌合楼

4000

1

完好

压路机

戴纳派克522

1

完好

轮胎压路机

徐工261

1

完好

洒水车

8T

1

完好

扫地机

2

完好

稀浆封层机

1

完好

灌缝设备

1

完好

小型机具

1

完好

自卸车

东方、康明斯20T

5

完好

4、材料

沥青面层用材料主要包括沥青和石料。

面层用的SBS改性沥青、石灰岩碎石、矿粉,各种材料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如下:

(1)沥青

基质沥青采用A级道路石油沥青,标号为70号,主要技术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2.1-2中1-3气候区的规定。

(2)粗集料

下面层用粗集料应采用具有足够强度和耐磨耗性的石灰岩碎石。

碎石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其颗粒形状应具有多棱角、接近立方体,主要技术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8.3的规定(特别注意针片状含量)。

(3)细集料

细集料宜采用石灰岩石料破碎加工而成的的机制砂。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

(JTGF40-2004)表4.9.3和4.9.4的规定。

(4)填料

沥青混合料用填料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磨制而成的矿粉,不能含泥土杂质和团粒,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技术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10.1的规定。

三、灌缝施工技术方案

1、四方工作小组方案认定

根据业主要求和施工现场“四方四当”工作方法的规定,由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和业主方对病害路段进行方案的认定。

施工现场根据总体计划施工路段已确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机械人员和材料等资源的配置。

2、交通管制

施工现场的保通人员依据既定的保通方案和保通措施对施工现场进行交通标志牌的设立和封道,做好交通管制工作,为施工和道路车辆的顺利通行做好准备。

3、处治方案

(1)、路表面上出现的纵向、横向裂缝,部分裂缝附近伴随沉陷、龟裂和唧泥等其它病害。

横向裂缝为全线典型病害,一般较为密集且主要分布在行车道,超车道裂缝少于行车道,裂缝方向基本垂直于道路中心线,间距不等,密集处每5m一条。

纵向裂缝主要发生在高填方、半填半挖路段,其方向基本平行于道路中心线,一般发生在行车道轮迹线处。

(2)、裂缝是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中最常见的病害,几乎伴随着沥青路面的整个使用期,并随着路龄的增长而加重。

裂缝的形式各种各样,其产生的原因也各有不同。

横向荷载性裂缝是由于路面组合设计欠缺及施工质量较差,加上车辆严重超载,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裂缝。

横向非荷载性裂缝是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性裂缝和基层反射性裂缝,温度裂缝主要是温度应力超过了沥青砼的抗拉强度,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致使沥青面层被拉裂。

基层反射裂缝是一种常见的沥青路面裂缝破损形式,其主要形成原因是基层水泥用量太大,成型过程中因基层材料失水收缩及基层材料因温度骤降而发生低温收缩开裂。

这两种收缩变形使沥青面层底面承受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沥青面层的抗拉强度时就使沥青面层底部拉裂,并随着温湿的循环变化及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而导致沥青面层底面裂缝沿竖向向上扩展到路表,从而形成沥青路面反射裂缝。

-3-

试验项目

质量标准

筛分析:

方法A:

冲气筛分析纤维长度(mm)通过0.15mm筛(%)

方法B;普通筛分析纤维长度(mm)通过0.85mm筛(%)

通过0.425mm筛(%)

通过0.106mm筛(%)

<6

70±l0

<6

85±10

65±10

30±l0

纵向裂缝、斜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公路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碾压上的原因,造成路基未压实或两侧密实度不均匀,使路基在横向产生不均匀的沉陷。

由于路基沉陷,使路面的整体承载力大大降低,且造成车辆荷载主要有面层承担,导致车轮下方面层底部受到的拉应力急剧增大,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其拉应力超过沥青路面材料的容许拉应力,则产生纵向开裂。

同时由于路基的沉陷,造成沥青混合料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承受骤增的拉应力和骤增的剪应力的双重作用下,使路基沉陷处开裂。

这类裂缝往往是下宽上窄。

(3)唧浆的裂缝采用高聚物注浆处理方式(本条已包含在注浆方案中)。

(4)路面横缝、纵缝均已灌过缝,本次设计对完好的灌缝不再处理,对损坏的灌缝剔除原有灌缝材料后重新灌缝,裂缝缝宽在3mm以内的,将缝隙刷扫干净,罩面之前采用同步碎石或超薄磨耗层封缝;裂缝宽度大于3mm的,剔除缝内杂物和松动的缝隙边缘,用压缩空气吹净,采用沥青砂填缝。

(5)铣刨沥青砼路段,铣刨后若存在裂缝的,在裂缝上铺设50cm宽玻纤聚酯防裂布,防裂布要求,单位面积质量≥125g/m2,厚度(2Kpa)<1.2mm、断裂强力:

纵向≥7kN/m、横向≥7kN/m、梯形撕裂强度(纵横向)>35N、CBR顶破强度>550N、熔点>205℃、沥青吸收量>0.7Kg/m2。

4、对沥青砂的要求

沥青砂是一种由SBS改性沥青、机制砂、矿粉和木质素纤维组成的改性沥青混合料。

沥青砂集料选用机制砂与矿粉的技术要求同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合料种的机制砂与矿粉的技术要求。

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见表4-7-2。

木质素纤维见表4-5-1。

木质素絮状纤维技术要求

-4-

表4-5-1

灰分含量(%)

18±5,无挥发物

PH值

7.5±1.0

吸油率

纤维质量的(5.0±1.0)倍

含水率(%)

<5(以质量计)

沥青砂建议配合比为:

机制砂:

矿粉=83%:

17%,SBS改性沥青用量8%~10%,木质素纤维用量为沥青混合料总量的0.4%。

四、旧路面小面积挖补施工方案

1、四方工作小组方案认定

根据业主要求和施工现场“四方四当”工作方法的规定,由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和业主方对病害路段进行方案的认定。

施工现场根据总体计划施工路段已确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机械人员和材料等资源的配置。

2、交通管制

施工现场的保通人员依据既定的保通方案和保通措施对施工现场进行交通标志牌的设立和封道,做好交通管制工作,为施工和道路车辆的顺利通行做好准备。

3、处治方案

(1)、在路面形成一定的深洼,深度一般大于2cm,面积在0.04m2以上,深洼侧壁通常出现啃边、松散等现象。

本项目主要为轻度坑槽,重度坑槽的较少。

(2)由于沥青混合料生产的变异性大、摊铺过程中沥青混合料局部离析和路面压实不够等多种原因造成沥青路面空隙率过大,沥青和石料间的粘附力不强,路表水进入并滞留在表面层沥青混合料中,在大量快速行车的作用下,一次一次产生的动水压力(空隙水压力)使表面层的沥青从石料表面剥落下来,从而出现局部松散破坏,散落的石料被车轮甩出,路面自上而下逐渐会形成坑槽。

(3)、挖补后采用热沥青混合料填补,并采用大吨位压路机压实。

其施工工艺为:

(1)先用风镐把坑槽周边松动及破损的部分破除,同时用高压风枪将槽底、槽壁的废料及粉尘清除干净;

(2)用烘灯(烘枪)烘干槽底均匀喷洒粘层油,并在槽壁涂刷改性沥青聚合物密封材料2~3遍,厚度控制在3mm左右;(3)将路面综合修补车保温槽中的热料(AC-16C改性沥青砼)填补至坑槽中,然后摊平;(4)采用大吨位压路机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8%。

4、施工流程 

  设置安全标志→标记作业轮廓线→切割或破碎坑槽→清理坑槽→撒布沥青粘结

-5-

层→添加沥青砼料→摊铺、整平→压实→开放交通。

5、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首先应测定损坏部分的深度和范围,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划出大致与路中心(即行车方向)平行或垂直的开槽修补的作业轮廓线,一般比损坏部分扩大10cm。

横向边口往往不整齐,用切割机沿边线切割后,人工凿齐,要求壁面尽可能保持与路平面垂直,坑槽底部平整、坚实。

6、前台路面施工机械配套准备

压路机2台,洒水车1台,切割机1台,粘层洒布车1台,人工摊铺前对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和调试,保证使用状态良好。

7、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1)开盘前的准备

1.1操作人员应检查油路管线是否畅通,仪表显示是否清晰、准确、无故障。

1.2试验室应在开盘前向拌和站提供有负责人签认的配合比通知单,内容包括:

混合料配合比、各种集料含水量。

拌和站按通知单进行换算调整生产使用配合比。

1.3

沥青采用导热油加热,要求沥青温度符合规范要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以能使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出厂温度符合要求,并保证沥青能源源不断地从贮罐输送到拌和机内。

1.4集料准备

a.集料进场宜在料堆顶部平台卸料,保证铲运材料均匀,避免集料离析。

b.每天开盘前应检测含水量,以便调节冷料仓进料速度,并确定集料加热时间和温度。

如果集料含水量过大,不得使用。

c.集料级配发生变化或换用新材料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

d.集料应加热到能使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符合要求。

(2)拌和

2.1操作手严格操作规程。

操作过程中应使用自动操作装置,不得随意改为手动操作,严防施工配合比变化。

不经过试验室主任批准,任何人不得随意变动配合比

2.2集料和沥青应按工地配合比确定的用量送进拌和机。

2.3送入拌和机里的集料温度、沥青温度、混合料出厂温度应符合表“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的规定。

每天开始几盘集料应提高加热温度。

试拌过程中,应通

-6-

过现场温度测量对计算机打印的温度进行检验,并在一段连续施工的工艺流程中保证温度的均衡性,以能保证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和碾压温度为宜。

沥青混合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