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超材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61399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学超材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声学超材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声学超材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声学超材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声学超材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声学超材料Word格式.docx

《声学超材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学超材料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声学超材料Word格式.docx

占应用主导的光学超材料,也适用于在不同频段产生响应的超表面柔性基底大变形及其等离子激元器件。

光学超材料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以负折射材料最为典型,它可以获得没有衍射极限的完美透镜,因而对任何微细图形进行多次复制,这对微电子技术将产生重要影响。

光学超材料可调控包括太赫兹在内的不同频段电磁波,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包括隐身衣、电磁黑洞、雷达幻觉器件、远场超分辨率成像透镜、新型透镜天线、隐身表面、极化转换器、混合集成电路等军事国防领域。

1.2.2声学超材料

与光学超材料类似,声学超材料是通过人为设计由两种或以上材料构成周期性/非周期性几何结构,其结构单元尺寸远小于波长,该人工结构功能材料可以在长波极限下反演得到相应的有效弹性参数。

声学超材料也展现了许多奇异的物理现象和超常规声学效应,如声波低频带隙、声负折射、声聚焦、声隐身、声定向传输等。

在非线性领域,非谐振声传输线超材料可呈现双负本构参数,并且不依赖于谐振微单元,具有宽频带和低损耗等优势。

结合变换声学和线性坐标变换,可以设计出各向异性的材料参数,以获得声波的隐身效果。

这种调节材料有效参数的方法可以应用到其他变换声学的领域,比如设计声波全向吸收体、声全向偶极辐射、声波幻象或者在声波中实现类光的一些新奇效应等。

声学超材料可应用于人工声子带隙材料和吸声材料。

人工声子带隙材料可以与仿生学结合,比如人耳识别系统、果蝇定向系统、蝙蝠定位系统等。

吸声材料对于音频声学,水下超声的吸声层消声瓦等水声学,实现薄层、低频、宽带的吸声效应。

此外,还可用于实现亚波长声学信息处理的超高分辨率声透镜、声学器件集成和声场微尺度调控,在分子医学超声成像、微纳结构无损检测等方面都有很强的应用背景。

1.2.3热学超材料

自然材料的热导系数在空间均匀分布,热量从温度高的一端直线流向温度低的一端。

这是人们所熟知的热传导模式。

借助于已经成熟的光学超材料对光波的调控机理,基于对宏观热扩散方程的空间变换,热学超材料可以实现热流的“空间压缩”,从而调控热流方向。

通过构造不同空间分布的非均匀热输运介质,可实现对热流方向的精确控制,使得热流可以绕过目标物体或者聚焦于目标物体,产生诸如热隐身、热反转、热汇聚以及热伪装等奇特功能。

热学超材料是可感知外部热源并主动响应、人工构造而实现热导系数非均匀分布的功能材料,主要可用于微纳米结构的热电转换,如控制热流和利用热能,以及利用声子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

其中热二极管、热三极管、热逻辑门、热存储器等概念,奠定了声子学的理论基础。

为此,热能超材料将会在很多领域有巨大的潜在用途,如建筑节能材料、太阳热能利用、新一代低能耗绿色微/纳米电子器件、隔热保护、热辐射伪装、废热回收和应用、控制热量定向辐射可制成航空器(卫星)蒙皮等。

此外可以同时控制信息和热能耗散,这将是未来低能耗绿色电子器件的发展方向。

1.2.4力学超材料

力学超材料是基于多孔、手性/反手性、五模式等复杂拓扑结构来调控弹性波的一类新兴超材料。

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个性化多样化的不同几何结构材料,图3显示的是正负泊松比可编译调节在-12到12之间的负泊松比拉胀材料。

其呈现的高压痕抵抗性、抗剪切性、能量吸收性和断裂韧性,可有效地应用于形状记忆和生物假体等组织工程和生物医疗。

这些新型的静态弹性力学超材料将在复合材料工业应用、拉胀滤网、拉胀纤维、航空航海材料、深海抗压材料,新型吸声抗震材料、防弹衣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

比如利用拉胀材料结合变换光学,实现压力智能控制的微波隐身材料。

1.2.5负热膨胀超材料

大部分自然材料热膨胀系数为正值,即体积会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变大,在温度下降时体积也会减小。

存在一些特殊材料,某个温度区间内热膨胀系数为负数的材料,称之为负热膨胀材料。

不过这类自然材料可调控的温度空间比较窄,尤其是在外部空间中从-150℃到150℃,出现较大的温度波动应用时。

为此,负热膨胀超材料是指一类人工构筑的几何结构材料,当被加热时整体几何结构中出现一个方向或是多方向的收缩效应,并拓宽从正值到负值的热膨胀系数范围。

在室温下表现出的负热膨胀的力学超材料具有多种应用,主要用于控制各种复合材料的整体热膨胀。

具有低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对温度变化不太敏感,因此在诸多工程领域中都是有需求的,例如精密仪器、扫描电子显微镜、柔性电子设备、生物医学传感器、热致动器和微机电系统。

低热膨胀系数材料在航空航天部件中也特别重要,例如天基镜和卫星天线,这些部件构建在地球上但在外部空间中操作,其中宽温度波动可能导致不希望的形状和尺寸收缩。

负热膨胀系数超材料可调节零或负热膨胀系数,可用于卫星天线、空间光学系统、精密仪器、热执行器和微机电系统,提高可调温度范围至1500℃,提高负热膨胀系数30%,可达到高温条件下材料零膨胀特性。

1.3超材料的应用前景

基于思想实验的超材料研究充满了创新的机遇与创意的美感,为科学原理在诸多领域的应用提供广阔的空间,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技术和工程问题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思路。

我国超材料产业正处于风起青萍之末。

现有智能超材料的产业应用虽说多限于军事国防、部分公共设施等少数领域内,尚未在国民经济相关领域得到大规模推广,不过未来不会仅限于此,超材料产业可以更具多样化。

如太赫兹超材料技术在石油勘测,可编程可穿戴超材料在纺织品工业,无线充电光学超材料在电动汽车等交通工具,电磁超表面在航空航天蒙皮材料,以及在移动通信中的无线信道技术等。

这些愿景无疑有助于鼓励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超材料骨干企业向纵深和多元化发展。

未来十年,电磁超材料将在原理摸索和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大规模产业化。

在智能超材料领域,超材料微结构单元或群体将具备自感知、自决策、可控响应等功能,通过与数字网络系统深度融合,形成材料级的CPS系统,并结合大数据技术,实现材料领域的突破式质变。

未来十年,智能超材料技术将完成工程产品的全面转化,并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联合智能作战平台、智能隐身装备、智能可控电磁窗、下一代雷达、立体电子战、飞行器智能网络、车辆交通智能网络、可穿戴设备智能网络、超材料智能物联网等实现颠覆式产业应用。

在隐身作战方面,随着各类隐身结构件及隐身电磁窗设计技术的不断成熟,武器装备在红外波段到P、VHF波段的隐身性能全面提高,被雷达探测距离有望缩短90%以上。

同时,电磁超材料的设计、仿真和加工能力将大幅提升,工作频谱将从微波进一步拓展到毫米波、太赫兹、光波段等;

超材料的形式也由无源被动向智能可控、数字化可编程等主动方式演变。

在天线方面,低成本、轻量化的共形天线设计技术将更为成熟,具备低副瓣、宽频带、低色散、可变覆盖范围等超出传统天线性能的超材料新型天线将全面走向应用。

基于陶瓷和纳米材料等新体系的电磁超材料将日趋成熟,电磁超材料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将不断拓展。

据预计,全球超材料市场规模可达14.3亿美元;

2017-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63.1%。

超材料研究和应用也将延伸到声、热、力学等领域。

基于声学超材料的新型隔声技术能实现飞机、坦克、运兵车、指挥所,乃至单兵降噪军服和头盔等军事装备的声学隐身;

声学超材料有望让潜艇穿上“隐声衣”,从而不被低频声纳和其他超声波设备探测到。

热学超材料因可控热辐射和可控热传导的特异性能,有望为所有的作战单元(包括飞机、舰艇、导弹、单兵等)穿上热隐身外衣,不仅实现热学隐身,更能减少恶劣气候(高寒、酷热)引起的非战斗减员;

“热幻象伪装术”还能使作战单元躲避敌方热/红外探测仪侦测。

力学超材料因负泊松比、负压缩转换等特性,可用于制造触觉斗篷、耐压缩/耐拉伸材料、弹性陶瓷、可编程橡胶海绵、轻质高强材料等,在耐疲劳发动机零件、防震动蒙皮、航空航天轻质高强结构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2声学超材料

2.1概述

声学超材料和电磁超材料相对应,是指具有负等效质量密度和负等效模量的人工亚波长结构。

它能够实现声波的负折射、声聚焦、超透镜、隐身等许多新奇特性。

2000年,Liu等人通过研究局域共振声子晶体,首次实现了声学超材料。

该局域共振理论实现了比声子晶体布拉格散射机理频率低两个数量级的人工带隙,而该带隙所对应的声学等效参数——等效质量密度为负。

声学超材料发展十余年,吸引了大量物理学、材料学等学科的学者,已经从实现单一负等效质量密度或负等效模量,到同时具备负等效质量密度和负等效模量的双负材料,成为人工结构研究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2负等效质量密度超材料

为了分析等效负质量密度(negativemassdensity)的产生,我们从一维二组元结构进行讨论,如图1所示。

其中组元1为质量为m的质量块,组元2为质量为M的基体,组元1和2靠弹簧连接。

图1一维二组元超材料单元结构

当该系统处于静态时,该结构的等效质量密度

其中,

分别代表组元1和组元2的静态质量密度,

为组元1占整体的比例。

当该系统在外部激励的作用下,若组元1和2仍然能够保持一致运动,那么它的等效质量密度等于静态质量密度。

然而,当组元1和2运动步调不能保持一致甚至相反时,它的等效质量密度将发生变化,可能出现负值。

在频率为

外力

的作用下,组元1的位移为

,组元2的运动位移为

对组元1应用胡克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再对整个单元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为单元总体积,

从方程(3)可以看出,当

大于

时,即有可能出现负等效质量密度,如图2所示。

通过对一维二组元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等效负质量密度在质量块和基体运动失谐条件下就可能实现。

图2动态质量密度频率变化曲线

2.2.1局域共振型超材料

2000年,Liu等人应用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结构实现了等效负质量密度,把普通的声子晶体带隙频率降低了两个数量级,突破了布拉格带隙与结构特征长度匹配的限制,实现了小尺寸控制大波长的目的,这为声子晶体低频特性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和方法。

他们是通过引入局部共振单元,在低频处实现等效负质量密度。

如图3所示,将用硅橡胶包裹的铅块,按立方晶格结构嵌入到环氧树脂的基体中,此时铅块充当质量块,硅橡胶起到弹簧的作用,环氧树脂作为基体。

在低频处,就会出现铅块和基体运动失谐的情况,产生了负等效质量密度,同时由于铅块运动能吸收声波所传递的能量而在低频处产生禁带。

2.2.2薄膜型超材料

为了获得更低的带隙,及在实验上容易获得等效负质量,2008年,Yang等制作出了薄膜型等效负质量密度超材料,结构单元如图4(a)所示。

在圆形弹性薄膜上固定质量块,并将薄膜固定在骨架上。

该薄膜超材料在200~300Hz的频率范围内,都能形成等效负质量密度,如图4(b)所示。

当声波垂直于薄膜平面入射时,只要入射频率和质量块在薄膜上的共振频率相匹配,就能够使得声波被完全反射,而不能透过。

因此可以通过调整质量块和薄膜的弹性模量,就可以调整等效负质量密度出现的频率,实现对某个较窄频段声波的衰减。

然而,由于质量块的共振频率为单一频率,要想实现宽频的降噪,可根据条件设计多层的薄膜材料来共同实现。

图3.局域共振声子晶体结构

薄膜型超材料能够在200~300Hz的频率范围内有效地衰减声波。

而根据已有的质量定律,降低这个频段的声波所要求结构的尺寸及质量要远大于薄膜型超材料,实现了声波在亚波长尺度的衰减。

图4.(a)薄膜型超材料结构单元;

(b)计算得到有效质量密度

2012年,Mei等人将0.2mm厚的矩形薄膜固定在刚性方格上,并在膜上固定多块半圆形的小板,形成的薄膜超材料的结构如图5(a)所示。

由于结构的多重共振,在多个共振频率附近弯曲波能量都被结构所吸收。

通过实验测试证明,这样的薄膜超材料在100~1000Hz的低频范围具有优越的吸声特性,如图5(b)的吸声系数曲线所示。

无论局域共振型还是薄膜型超材料都是利用偶极共振原理,使得超材料的共振频率和声波频率相匹配实现负等效质量密度,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这两种声学超材料对于整体结构中单元排列方式等要求并不像布拉格散射声子晶体结构要求那么严格,而是更多强调了结构单元的设计。

这两种声学超材料都能够实现声波在亚波长尺度衰减的目的,突破了质量定律的限制,对于低频降噪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5.(a)矩形薄膜超材料结构样品;

(b)吸收特性

2.3负等效模量超材料

材料的弹性模量和质量密度一样对声波的传播有着决定性作用,它指的是外界施力作用下材料的变形。

为了分析负等效模量的产生,可采用一维弹簧质量系统进行分析,如图6所示。

其中各弹簧端点采用销钉连接,保持点A、B、C在水平直线上,劲度系数为

的两弹簧夹角为

,圆盘的转动惯量为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

其中,转动共振频率

图6.一维弹簧质量系统单元

可以看出,在静态下,材料的弹性模量一直为正值。

然而,在动态力的作用下,只要施加力的频率和材料的结构相匹配,就可能出现负等效模量。

当入射声场小于材料结构散射所引起的散射声场时,单元体积变化与动态声压变化反相,使得材料表现出负等效模量。

因此,具有局部单级共振单元才能实现负等效模量。

目前为止,通过大量的实验,可在主流体通道上采用较多周期排列亥姆赫兹共鸣器作为支路来实现负等效模量,这种结构对材料本身的要求较小,而对几何尺寸有了比较严格的要求。

2006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Fang等利用亥姆赫兹共鸣器一维阵列,实现了负等效模量,如图7所示。

在波导管的一端用声源作为激励信号,激发了亥姆赫兹共鸣器的短管处的气流运动,当激励信号的频率接近亥姆赫兹共鸣器的共振频率时,负等效模量就会产生。

负等效模量的产生实际上是由于亥姆赫兹共鸣器短管处的声波运动与外界提供的声波的声压场反相所导致的。

材料的负等效模量类似于负等效质量密度,它们都是材料的动态特性,在静态情况下不能为负。

同时,负等效模量也能有效地对声波进行衰减。

图7.由周期排列的亚波长亥姆赫兹共鸣器组成的负等效模量超材料结构(a)及等效模量计算值(b)

2.4双负超材料

前面已经提到,偶极共振能够形成负等效质量密度,单级共振可形成负等效模量,如果能够在一种结构中同时实现偶极和单极共振,那就能出现一种“双负”材料。

要实现这种结构,则负等效质量密度形成频率和负等效模量形成频率需吻合。

2004年,JensenLi等人提出了将软橡胶小球悬浮排列在水中形成“双负”超材料。

2007年,Ding等人设计固体基的双共振单元,在一个散射体中同时包括两种共振单元,一种是用软橡胶包裹金属小球以面心立方排列在基体环氧树脂中;

另一种是由注入小气泡的水以面心点阵置于同一环氧树脂单元中。

前者用来实现负等效质量密度,后者用来实现负等效模量,实现“双负”超材料,同时该材料具有负泊松比。

2010年,“双负”声学超材料才首次被Lee等人通过实验成功验证。

他们在主流体通道上采用较多周期排列亥姆赫兹共鸣器作为支路,利用单极共振来实现负等效模量,同时在通道中加入薄膜型超材料通过偶极共振来实现负等效质量密度,如图8所示。

该结构具有两个临界频率,分别是单极共振频率

偶极共振频率

当激励频率

满足

时,结构只会出现负等效质量密度;

时,结构会出现“双负”;

时,结构类似于静态,不会出现负等效质量密度和负等效模量。

材料“双负”只能出现在动态时,静态中并不能表现出来。

“双负”声学超材料具有普通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性,能够实现亚波长聚焦、超成像效应、声隐身等特性。

图8.(a)薄膜负等效质量密度超材料;

(b)负等效模量超材料;

(c)薄膜和边孔结合构成的“双负”超材料

2011年,Lai等人研究了一种单元结构如图9所示的弹性体超材料。

分析指出:

在一定频率,四个质量块整体在一个方向上共振(即偶极子共振),从而造成负的等效质量密度;

在一些频率下,四个质量块相对方向运动,形成单极子或者四极子共振,结构表现出负的弹性模量;

而在一些频率处,四个质量块具有偶极子与单极子或者四极子的复合运动形式,同时表现出负的等效质量密度和弹性模量(即“双负”)。

图9.体超材料单元结构

2.5声隐身超材料

随着声学超材料的发展,声隐身超材料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它的设计理论是基于变换光学而发展起来的变换声学,由于声波方程和麦克斯韦方程都满足坐标变化不变性,因此变换光学理论可应用到变换声学领域,其核心是建立起坐标变换和材料参数分布之间的关系。

坐标变换是人眼能看到的虚空间和实际客观存在的物理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坐标变换,可以得到虚空间和实空间材料参数分布的关系。

这种关系能够帮助人们获得一些新型的声学器件来控制声波的传输。

由于变换声学所要求的材料模量渐变,密度各向异性且渐变等,这些参数非常苛刻,所以在声隐身方面实验进展比较缓慢。

目前,声隐身材料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来获得。

一种是利用声学电路网络结构,类比电路方程进行设计,通过改变亥姆赫兹共振器的尺寸来使等效密度和等效弹性模量与理论计算相一致。

2011年,Zhang等人利用这种思想设计出了一种声波导腔结构,如图10所示。

它能实现在水底明显降低声波并隐藏物体的目的。

图10.基于一系列波导腔制作的二维声隐身材料结构

另一种是结合变换声学和坐标变换设计出各向异性的材料参数,并通过在长波近似下调制材料的尺寸来实现所需的参数。

2011年,Popa等人设计出了一种地毯式声隐身超材料,如图11所示。

他们交替排列两种不同的片层结构以实现密度的各向异性,通过改变声波的传播路径实现了声波在空气中隐身的目的。

图11.二维地毯式声隐身超材料

同年,Zhu等人采用单负超材料构成的透镜来实现“非双盲”声隐身。

该方法的核心是将被隐身物体等效成一团形状相似均匀媒质A1,若被隐身物体的等效模量小于环境媒质,则在映射过程中会在实空间中产生一个非联通盲区。

此时,将单负超材料填入其中,可以实现声场的连续性。

图12(a),(b)为平面波入射情况下的隐身效果对比图;

图12(c),(d)为柱面波入射情况下的隐身效果对比图。

图12.超透镜隐身材料的隐身效果图

2.6结论及展望

声学超材料具有自然材料所难以具有的特性,近年来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它的等效参数(等效质量密度,等效模量)在动态情况可能为负,当出现局部偶极共振时,会产生负等效质量;

单极共振时,会产生负等效模量;

当偶极,单极共振同时出现在一个结构中时,等效参数就会出现双负。

等效参数只能在动态时才能为负,静态时并不会出现。

在负等效参数出现频率范围,声学超材料都能使声波明显衰减。

目前,现有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各式各样实现等效参数在动态情况下为负的方法,大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然而这些方法在实际制备声学超材料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例如应用局域共振超材料,要求的结构就相对比较复杂,所采用的材料在恶劣环境中使用时容易失效等;

负等效模量实现,需要利用亥姆赫兹共鸣器等,实际应用难度较大。

同时,声学超材料利用局域共振实现负的横波模量还比较困难,这是由于有效横波模量对应的是散射矩阵角动量的高阶量,共振耦合会比较弱。

因此,我们需要从理论和机制上寻求更加简单并易获得的超材料来实现等效负参数。

前面所提到的声学超材料都属于被动式的,即当超材料的结构固定后,在一定频率下的等效参数也是固定的,这就限制了已经制成的超材料的应用范围。

现在也有研究将压电材料引入到结构中,从而可以主动地控制有效参数,如在管子内引入压电膜来控制等效质量密度。

这种主动式的声学超材料的发展将对声波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将是声学超材料的一种发展趋势。

通过结构调节声学超材料的等效物理参数,可以让其表现出很多特殊性质,如声学带隙、负折射、超棱镜、超透镜、声聚焦和异常隔声等。

此外,对于振噪控制领域中的低频难题,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声学超材料的等效物理参数(如负质量)等来实现。

然而对于这些特殊性质的产生机理及工程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声学超材料极大的拓展了人们对声学材料的理解,声学超材料的亚波长特性,将有利于元器件的尺寸缩小并能提高其集成度,克服了现有的材料的一些不足,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为声学材料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将为声学特殊器件的研制提供重要的思路。

基于声学超材料研究和设计新型的减振降噪结构和声学器件将成为以后研究的热点问题。

声学超材料研究进展

声波的操纵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利用新型人工材料实现这一目的是个非常有趣的课题。

几个世纪以来,材料一直被用来控制波的传播。

例如,利用光学透镜制造能够实现光聚焦的光学仪器,这类设备直接借助材料自身特性来控制波传播。

通过设计制造具有复杂性能的人工材料能够实现前所未有的独特功能,这类材料也被称为超材料。

作为其子集,声学超材料研究目的是实现声波操控。

超材料一词常见于材料工程。

以复合材料为例,其内部结构能够诱导其表现出与组分材料本身性能有本质区别的有效性能。

超材料概念起源于电磁材料领域,该领域中超材料被设计用来控制光波和无线电波的传播,一般由导电结构组成。

超材料通过对施加场的响应产生受控的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而产生负折射率,这种性质不存在于任何已知的天然物质中。

超材料一词的定义不是很精确,但可以理解为,它是一种不受自然条件约束、具有“随需应变”的有效性能的材料。

对于声学超材料,其研究目标是创建一种结构构建块,将其组装成更大的结构时能够得到所需的关键有效参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