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论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尚未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意义。
即使已经制订出相应内控制度的企业大多也只是停留在“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给人看”的表面文章上,制度的落实很存问题。
(2)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不少企业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另外,企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中,比较重视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对横向间的协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沟通不灵敏,协调性差。
(3)企业制度不健全
①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例如厂长(经理)缴纳的风险数额只是象征性的,对他们无法构成压力。
多数企业领导人还不能负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责任来,一旦出了问题仍由国家来承担损失。
企业经营者可能基于利己动机而利用职权侵吞资产或大肆挥霍。
为满足这种欲望,有些经营者不会重视内控的建设,甚至有意忽略或阻挠,反过来又加重了企业制度的不健全,形成恶性循环。
②人事政策和实务不完善
雇佣人员时没有经过严格的考核,有许多是凭关系挤入企业;
对职工未形成一套关于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的制度;
未根据不同情况对职工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
企业职工的胜任能力和正直性值得怀疑,即使有良好的内控也会因执行者的能力不强或道德败坏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③企业制度不全面
没有针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制订出相应的规章制度,顾此失彼现象严重。
(4)管理者素质较低
有的企业管理者素质较低,未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企业亦未对这些管理者进行管理培训。
这样低素质的管理者即使有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素质,也因他们的能力所限而无法真正地管理好企业,形成“他是一个好人,但不是一个能人”的局面。
(5)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
因为企业文化是培养诚信,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尽责的一种制度约束。
企业文化是将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行统一和融合,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达到有机的结合,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中枢神经,它所支配的是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必然会成为人们行为规范,从而才能很好地解决因制度失灵而产生的种种问题。
大多数企业多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宗旨,也重视了企业文化的环境建设,但对企业文化内容以及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作用知之甚少,很多企业负责人只是在“作秀”。
2.企业内控部门责权不对称,内部控制和监督不力
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而我国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内部会计控制。
作为承担内部控制主要部门的财会、审计部门存在严重的责权不对称现象。
(1)内审部门形同虚设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自我需要。
但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并没能真正履行其应有的职能,其存在问题主要有:
①组建的非自愿性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在行政干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很浓厚的行政命令色彩,而这种过多依靠行政干预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机构很难受到企业重视。
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从财会部门转来的或由财会部门兼任或是从其他部门调来,有的未经过专门培训,缺乏审计专业知识,内审部门成为企业安置干部的一个部门,这种情况下组建起来的内部审计很难发挥其应有作用。
②独立性不够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本身就应从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经济监督进行再监督,它的地位应当是超然独立的。
而目前对内审部门是界定在“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这说明我国内部审计只是服务于企业负责人。
这就造成内部审计既不能监督上司,也不能监督同级,因为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都是在企业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其各项经营行为尤其是重大行为大多是在厂长经理的授权下进行的,是厂长经理意志的直接体现。
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又如何开展工作呢?
基于以上两点,内部审计无法在地位上实现超然独立,其工作范围大大受限,也很难赢得威信。
③重审计监督,轻服务建设
内部审计是适应企业的内在需要设立的,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它能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而实际中内部审计却忽视了防错防弊这一职能,过分强调查错纠弊,在各种正式的文件规定中,强调“监督”的多,提倡“服务”的少,强调“事后监督”的多,提倡“事前、事中监督”的少。
这种过分强调事后监督的指导思想是我国审计认识上的一大误区,也是阻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思想因素。
④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和作用不甚理解
企业管理人员经常将“内审监督”与“会计监督”混淆不清,使人们产生“企业内部审计没什么意义”的想法。
由于指导思想上的误区,多数审计人员未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有些人将自己等同于厂长经理的行为工具,处处依厂长经理的旨意行事,有些则由于工作不好开展而心灰意冷或充当好人,使内部审计形同虚设。
(2)责权不对等
权利、义务与责任对等是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之一。
而目前有关法规中明确内部控制机构既代表国家执行行政监督职责,又要为企业领导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服务。
这种理论上的双向服务机制将内部控制机构经济责任和义务确定得大于其实际的功能和拥有的权力,只能把内部控制机构置于一个两难的境地。
(3)财务与会计合署办公
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比,这种机构设置的弊端暴露无遗:
①服务对象不明
财务监督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的所有者,而会计监督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内、外部利害关系人,其提供的公开化会计信息必须体现“真实、公允”的原则。
将服务对象和灵活性程度不同的两项工作合并一处,必然导致服务对象模糊,财务管理的灵活性会干扰会计的公允性。
②财会部门不堪重负
应由财务部门负责的投资、筹资和收益分配事项,涉及的时间跨度大(包括过去、现在与将来),采用的方法特殊(如分析、考核等)。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事项必将日趋复杂,关系到企业的存亡。
由会计人员兼做财务,会计人员力不从心,既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又导致财务管理乏力,财会部门的工作质量也随之下降。
③违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
由财会部门的主管人员既管理财务收支又进行会计信息处理,极易导致基于财务收支需要而捏造会计信息;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本营运系统,而会计的对象是信息系统,财务与会计合并一处也不符合实物管理与会计记录分离原则。
随着理财业务量的增大,对财会部门内部不相容职务的划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划分不当,容易产生个人舞弊。
有的企业成立了财务部,但究其实质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部门,“换汤不换药”。
二、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也决不是“一日之寒”,既有人的素质原因,也有制度原因。
主要成因有:
(一)双元控制主体的矛盾
双元控制主体矛盾导致内部控制不力,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客观上产生了两个控制主体,即所有者控制主体、经营者控制主体,两者之间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一方面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因为所有者拥有对经营者经营权的最终控制权,同时也决定着其报酬的高低;
另一方面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企业的控制权实质是为经营者所拥有,所有者还要依靠经营者“尽心尽力”地工作才能实现其资本的扩张和企业财富的增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者又受制于经营者。
双元控制主体矛盾性导致内部控制存在漏洞。
1.所有权与经营权制约失衡使内部控制权责不清
两权分离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有机制约是现代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从某种意义上讲,内部控制就应当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即应当体现所有者的意志和要求。
但实际上,所有权往往是缺位的或虚拟的,经营者实质性拥有了对企业资产的控制权和处置权,明显地出现了所有者对经营者约束不力,形成“该控制的控制不了,能控制的不愿控制”的局面,其结果则会产生经营者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独断专行等后果。
这样,势必导致企业控制失灵、会计信息依需而做、内部审计形同虚设,等等。
内部控制的所有者主体意识得不到体现使内部控制弱化内部控制是控制主体意志的体现,控制者都希望成为控制主体以实现其控制目标,但由于企业经营者成了现实的会计控制主体,直接控制着会计信息的生成和利用;
而所有者则成为虚拟的控制主体,其对经营者的控制则主要是通过由经营者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来实现的。
这样一种所有者和经营者客观存在的关系,再加上双方利益上的矛盾甚至对立,从而形成了企业内部信息失真的土壤,并弱化了内部控制的作用。
2.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上矛盾使内部控制的目的对立
对于所有者来说,他们期望获得真实的企业信息,并据此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正确估计其财务状况以便进行未来投资决策;
另外,他们还希望能够控制会计政策使其向维护所有者利益方面倾斜,比如贯彻谨慎性原则,足额并加速补偿固定资产成本等,确保自己投入资本的保值与增值。
而对于经营者来说,则可能因其不会过多地关心企业长远发展而采取与所有者相反的会计政策,因为在多数情况下他们会更看重短期经营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这种短期利益驱动体现在会计上则为张扬或夸大经营成果,掩盖决策失误和经营损失,侵占或者损害所有者利益,如提前确认收入,不足额提取费用,在职时的过度消费等。
这就必然使得所有者与经营者在内部控制目的上产生严重的分歧,经营者会利用其掌握的实质上的控制权为自己谋取利益,而所有者只能“望洋兴叹”。
(二)各种监督机制弱化
各种监督机制弱化使内部控制的刚性被扭曲。
事实上,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会受到来自企业以外的各种监督机制的约束,为其“保驾护行”。
但由于这些监督机制隶属于不同职能部门没有形成一个综合整治的合力,使得监督机制弱化。
一方面财政、税务、银行、审计等在社会监督机构,工作中各行其是,未能形成综合监督的合力,对企业的威慑力不够。
另一方面对审计的独立监督、公正职能未予以充分重视,审计未形成规范化、法制化和经常化。
对查出问题的处罚,往往就事不就人,重人情而轻规定,执法的刚性被扭曲。
(三)企业文化落后、内部控制执行者素质不高
企业文化落后、内部控制执行者素质不高,使得与内部控制要求不协调。
很多企业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文化,即使规定出各种规章制度来,但没有形成良好的执行氛围,没有很好地将企业制度与文化、习惯、行为标准很好的结合起来。
事实已经证明,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作支撑,“为控制而控制”肯定是事倍功半的,只要企业发生一小点的变故,如总经理换人,企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
只有管理者有高尚的道德、健康的人格和完善的价值观念,才能影响和激励企业文化的建设。
而企业形成独立的文化氛围的基础在员工素质的提高,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
但现实情况是员工培训已经步入了“恶性循环”。
如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形式,股份制企业约束机制不到位等,导致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不重视职工的教育培训;
企业效益不佳,教育基金没有足够来源,从而职工素质得不到提高,进而导致企业效益再度滑坡,形成恶性循环;
教育手段软弱,只重视思想品德、制度宣传的软性教育,而忽视对道德败坏,践踏法制者的硬性规定处罚教育,存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普遍现象;
管理措施不力,对管理者、会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缺乏职业化系统管理,内部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一项制度建设,其客观的成份越多,科学性就越强。
内部控制建设也应当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制定出能针对企业自身特点的内控制度来,而不可能千篇一律。
(一)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机制。
实施内部控制,首先需要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从所有者的立场出发,不但要把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使权力的过程纳入内部控制的监控范围,而且要将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点监控对象,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使决策系统、管理系统和监督系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
1.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财务总监首先通过对单位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领导和控制,掌握会计系统的运行,对于单位重大的交易、资产变动等拥有审批权;
其次通过主持定期及非定期的单位内部审计,及时发现企业经营和会计方面已经发生的或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尽管实际工作中因个别经理素质差异和财务总监素质不一,不乏有受经理个人意志指使者,但只要明确控制责任,再有相制衡的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控制主体存在,是会收到很好成效的。
2、构筑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应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在企业一线“供产销”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
有关人员在从事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最好实行双签制,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
第二个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的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
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内设立一个具有相应职务的专业岗位,配备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任此职,并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将监督的过程和结果定期直接反馈给财务部门的负责人,中小企业如不需配备专职人员,可由财务部门负责人直接负责此项工作。
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直接归董事会管理并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的审计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企业的会计报表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
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会计部门进行“防、堵、查”递进式的监督控制,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3、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把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经营风险、会计风险产生,行为主体全是“人”。
只有上下一致,及时沟通,随时把握相关人员的思想、动机和行为,才能把内部控制工作做好。
具体讲,除领导本身应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要及时掌握企业内部控制人员思想行为状况
内部业务人员、会计人员违法违纪,必然有其动机,因此企业领导及部门负责人要定期对重点岗位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分析,着重了解他们是否有赌博、炒股、经商、与社会劣迹人员往来和追求超常消费等情况,掌握可能使有关人员犯罪的外因,以便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
(2)对内部控制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
职业道德教育要从正反两方面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法纪政纪、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
加强继续教育,要特别重视对那些业务能力差的人员的基础业务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减少业务处理的技术错误。
(二)明确内控目标、改善内控方法
以“协调”作为双元控制主体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以“约束+激励”作为引导经营者行为的主要方法
1、在存在双元控制主体的现代企业中,最为突出的矛盾是双方“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
企业所有者希望通过经营获利使资产增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他却不能直接进行管理和经营,只能通过会计信息“间接”控制;
经营者“直接”控制企业经营的过程和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报告方式,他希望由此解脱受托经济责任并获得期望报酬。
因此决定了在双元控制主体构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首要的也是基本的目标应该是协调双方的利益和矛盾,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协调,找到所有者和经营者共处的均衡点和平衡点,才能实现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以上两个基本目的。
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协调问题可以说一直是困扰现代企业制度的难题,企业内部控制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2、“约束+激励”是引导经营者行为的主要方法,是实现现代企业双元控制主体“协调”的内部控制目标的有效办法。
控制是一种约束人们行为按既定目标运作的系统化机制,但是控制的过程和方式并不仅仅是约束或限制,同时也包括了协调、激励和促进。
现代企业的两权分离,使得经营者有可能存在“隐藏行动道德风险”和“隐藏信息道德风险”的问题。
在实践中,企业也存在许多具体的作法,较为典型的是将经营者的报酬与经营业绩挂钩。
(三)做好企业内控的基础性工作
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性工作,培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土壤”。
泰勒曾指出:
“在引进最好的制度之后,获得成功的程度同管理人员的能力、言行一致及其职权受到的尊重成正比例”
。
即好的环境条件是内部控制制度得到贯彻执行的关键,也是企业成功的基础。
要创造一个具有高度亲和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必须要有内部环境条件的支持,即企业文化的支撑。
1.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和形式的有效结合
作为企业文化的外在形式和表现是很重要的,它可以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创造一种积极热情和充满朝气的氛围。
但形式毕竟是形式,它永远代替不了内在素质的建设。
外在形式好学,而内在价值观的形成却要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炼。
文化作为通过教育和模仿而传承下来的行为习惯,对于各种制度安排都将产生直接影响。
所以企业文化的培养和塑造更应注重内涵。
2.要注重领导者素质的提高
领导者的言行对文化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言行将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内容,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涵。
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都受到企业管理者个人意志和素质的影响。
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增加外部监控力度,提出建设标准和条件,全力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二是要选好企业负责人,要让真正干事业的人担任领导工作;
三是企业负责人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要珍惜国家、投资者和职工给予自己的工作机会,踏实敬业,一切从企业发展着想,自觉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的价值观念的规范要求。
3.要强调协作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协作和团队精神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力量源泉,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必须强调团队精神的认同感,如果没有这种价值观上的认同,就会出现企业内控制度难以执行,盲目突出自己的现象。
企业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协作和团队精神,这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要求。
因此,企业必须创造、保护和倡导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良好氛围。
当然,除了上述三个主要方面外,还必须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把整个内部控制信息从生成、发布到反馈,实行全过程的现代化管理,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
四、新形势下创新内部控制制度的一点建议
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将发生明显变化,内部控制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内部控制既有国际化问题,也有国家问题,内部控制应当结合国情和企业实际等,需要认真研究。
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应当关注并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应当关注观念的变革与创新,在新经济条件下,主导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已经不取决于有形资源,而更取决于企业能否拥有和控制无形资源。
我国企业不仅要主动向新经济学习,还应当向世界上先进的网络公司学习,向其他类型的高科技企业学习,甚至向这些企业投资,通过投资买创新、买经验、买管理办法。
内部控制更应当有全球经济意识,要能敏感地认识到各类新生事物的价值,
如品牌的价值、域名的价值、互联网的价值、生物工程的价值、纳米技术的价值等。
可以建立新型的资金供给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对资金的需求,要对有市场价值的一切创新活动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
但是创新活动具有很大风险,因此,企业资金供应渠道将更加多元化,需要大量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
可以建立新型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
面向未来,要做到产学研政良性互动。
可以建立新型的投资控制制度。
关注投资风险问题,关注投资的最终价值的实现。
投资控制应当更加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更充分地发挥专家集体的智慧。
可以建立新型的分配控制制度,大胆改革创新。
对员工的分配,对创新的分配,对无形资产的分配,对资本的分配,对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分配,都应当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新经济的运行,更加有利于全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五、结束语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大系统,受到企业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
实现企业内部控制,首先要根据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容特点、经营管理的目标和管理要求提炼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从明确职责权限、规范经济业务程序和手续、建立人员相互制约关系出发,建立完善的多项控制制度,组成一个严密的控制系统。
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内控制度,更好地适合自己的企业,获得较好的执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建伟,2006年29期,《会计之友》,《会计之友》杂志社
2.王文蕾,2004:
《高级会计师实务》,北京现代出版社
3.罗勇,2003增刊,《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研究》,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4.张岳麓,2003:
《企业改革与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的创新》
5.李殿富,2002:
《会计制度设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6.财政部,2001: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
7.李明辉,2001:
《浅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审计研究》
8.于增彪,2001:
《现代企业内控制度:
概念界定与设计思路》《会计研究》
9.陈铃,2001:
《关于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思考》《会计研究》
10.财政部会计司,2001: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经济科学出版社
11.FoulksLynch,2000:
《ACCA》Text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