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科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例卷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60963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6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科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例卷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浙江省宁波市科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例卷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浙江省宁波市科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例卷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浙江省宁波市科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例卷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浙江省宁波市科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例卷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科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例卷解析版Word下载.docx

《浙江省宁波市科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例卷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科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例卷解析版Word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市科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例卷解析版Word下载.docx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结构与层次,植物的分类,植物的感应性

(1)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是被指植物的六大器官,所以绿色开花的植物属于被指植物。

(2)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3)、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是被指植物的六大器官。

(4)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地性。

茎和根的向地性不同,茎会背着重力方向向上生长(称为负向地性)。

【解答】A、有题意可知,多肉植物通常具有根、茎、叶,也能开花结所以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说法正确。

B、叶片肥厚多汁有利于保持水分,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说法正确。

C、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是被指植物的六大器官,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故说法错误。

D、放在土壤上的叶能生根,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C

3.下图是20℃时一定质量的甲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的数值是11 

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一定增大 

20℃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答案】A

【考点】溶液的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进行分析,根据题中析出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的进行分析。

【解答】蒸发前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所以蒸发前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所以共析出11g,A正确,B错误;

C:

题中析出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的,不能判断出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错误;

D:

无法判断20℃时的溶质是多少,错误;

故选:

A

4.下列科学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碘液作为试剂的是( 

观察和解剖花 

验证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

观察和解剖玉米的种子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考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用稀释的碘-碘化钾溶液与淀粉作用时,形成碘化淀粉,呈蓝色的特殊反应,所以常用碘-碘化钾溶液鉴定淀粉。

淀粉的水解物糊精遇碘变红。

糖原遇碘变红褐色。

【解答】解剖花是为了了解花的构造,花中没有淀粉,不需要碘液作试剂。

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干燥的O2,不需要用到的装置是( 

【答案】D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解析】【分析】考查实验装置的选择,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生成的气体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解答】双氧水制取氧气,不要加热,发生装置选择A,收集干燥的氧气,就不能选择排水集气法。

D

6.某些金属在温度降到一定值时,其电阻会突然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

假设白炽灯的灯丝、电风扇的线圈、电水壶和电熨斗的电热丝都用超导材料制作,通电时能正常工作的是( 

白炽灯

电风扇

电水壶

电熨斗

【答案】B

【考点】常用电热器,超导体

【解析】【分析】某些金属在温度降到一定值时,其电阻会突然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

超导体可以用在不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用电器上。

【解答】超导现象是指电阻为零,假如所有导体都没有了电阻,当用电器通电时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用电器,都不能工作,B符合题意。

B。

 

7.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化学式2Na2CO2·

3H2O2),是一种无味、无毒的固体,有漂白杀菌、强力去污等多种功效,在高温下或者遇到水时容易分解产生大量氧气。

过碳酸钠是混合物

过碳酸钠可以作为急救供氧剂

过碳酸钠遇到水容易分解属于化学性质

过碳酸钠与洗涤剂配合,可制成高效洗涤剂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考查物质分类,根据已知物质信息分析其用途。

【解答】A:

过碳酸钠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属于纯净物,错误;

B:

过碳酸钠在高温下或者遇到水时容易分解产生大量氧气 

,可以作为供养剂,正确;

过碳酸钠遇到水容易分解属于化学性质 

,分解生成了新物质氧气,属于化学反应,正确;

过碳酸钠具有漂白杀菌、强力去污的功效可以制成高效洗涤剂,正确;

8.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2018年5月21日5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为“嫦娥四号”月球探测任务提供地月间的中继通信,负责地球与未来“嫦娥四号”通信的中继接力,如图所示。

中继星与地月间不可能靠电磁波通信

地球和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起源于不同的星云

发射当天地球运行在绕太阳公转轨道中的夏至与秋分之间

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人类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

【考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月球的概况,电磁波,太阳系的形成

(1)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2)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形成了行星。

(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

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4)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绕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周期相同,人类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永远是固定半球,从来都看不到另一半球(背面)。

【解答】A、中继星与地月间是真空状态,电磁波可以正常传播,所以中继星与地月间必须靠电磁波通信,故说法错误。

B、根据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学说,地球和太阳来自同一星云,故说法错误。

C、春分日是3月21日前后,夏至日是6月22日前后,所以2018年5月21日地球运行在绕太阳公转轨道中的春分与夏至之间,故说法错误。

D、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其绕地球的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故说法正确。

9.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通过电磁铁A和B的电流相等 

电磁铁A,B上方的磁极极性不同

电磁铁B的磁性强于电磁铁A的磁性 

向右移动滑片P,电磁铁A,B的磁性都减弱

【考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1)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2)根据安培定则判断两电磁铁的极性;

(3)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线圈的匝数、电流的大小。

【解答】A、两电磁铁串联接入电路中,所以电流相等,A正确,不合题意;

B、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两电磁铁的上方都为S极,B错误,符合题意;

C、电磁铁和的电流相同,由图可知A的线圈匝数多于B的线圈匝数,故A的磁性强于B的磁性,C正确,不合题意;

D、向右移动滑片,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减小,两电磁铁的磁性都减弱,D正确,不合题意。

10.图甲是透过空玻璃杯观察到的玻璃杯后白纸上的箭头;

逐渐向杯中加入半杯水,水静止时观察到箭头发生了变化,如图乙所示。

甲、乙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甲、乙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甲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甲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折射时形成的像是虚像;

当杯中有水时,杯子相当于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的像在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当物体在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物体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的像在2倍焦距之外;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光屏上不会出现物体的像,但从物体的异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体离透镜越远,光屏上的像离透镜越近。

【解答】透过空玻璃杯观察到的玻璃杯后白纸上的箭头时,光线发生了折射,折射时形成的像是虚像;

当杯中有水时,杯子相当于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D。

11.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物质序号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硫原子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68

100

反应后质量/g

4

x

y

x:

y=9:

32 

乙、丙、丁都是氧化物

该反应中只有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反应方程式为:

【解答】A:

68 

36

x

x=36

根据质量守恒:

y=68+96-36=128

则x:

y=36:

128=9:

32,正确;

B:

乙物质氧气属于单质,错误;

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变化,错误;

D: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错误;

12.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具有螺旋结构及鞭毛的细菌,它可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染给健康人,从人体胃部获得生长所需的养分与能量。

幽门螺旋杆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患者胃部所有的幽门螺旋杆菌是一个种群

幽门螺旋杆菌的形态结构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饭前便后勤洗手有利于预防幽门螺旋杆菌传染

【考点】种群,来自细菌的威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细菌细胞有三种基本形态:

球状、杆状、螺旋状。

根据细菌形态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由此可知幽门螺旋杆菌属于细菌。

(2)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3)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一是控制传染源,二是切断传播途径,三是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A、细菌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结构,但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故说法错误。

B、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某患者胃部所有幽门螺旋杆菌可以作为一种群,故说B正确。

C、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存环境是相适应的,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具有螺旋结构及鞭毛的微生物,当人胃部表皮细胞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时,会分泌水解酶(FUCA2),催化消解糖蛋白氨链上的岩藻糖;

幽门螺旋杆菌可以摄入胃部表皮细胞上岩藻糖的水解产物,获得生长的养分与能量,故说法正确。

D、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一是控制传染源,二是切断传播途径,三是保护易感人群。

饭前便后勤洗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有利于预防幽门螺旋杆菌传染,故说法正确。

1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当开关S1和S2断开、S3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是2.0V,电流表的示数是0.1A。

当开关S1和S2闭合、S3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是6.0V,则此时( 

电路总电阻为60Ω 

电流表读数为0.3A

R2的功率为0.9W 

1min内电路消耗的总电能为108J

【考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1)当开关S1和S2断开、S3闭合时,分析电路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可求出电阻R1的阻值;

(2)开关S1和S2闭合、S3断开时,两电阻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结合串联电路的特点,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可求出电阻R2的阻值;

根据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

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

(3)利用电功率公式的变形公式

可求出电阻R2消耗的功率;

利用公式电功率公式的变形公式

即可求出1min内电路消耗的总电能。

【解答】当开关S1和S2断开、S3闭合时,分析电路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电压,通过两电阻的电流相等为I=0.1A,

电阻

开关S1和S2闭合、S3断开时,两电阻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则电源电压U=6V,

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U-U1=6V-2V=4V,

A、由

得,当开关S1和S2闭合、S3断开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A不合题意;

B、电流表的示数

,B不合题意;

C、电阻R2的功率

,C符合题意;

D、1min内电路消耗的总电能

,D不合题意。

C。

14.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铜锌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滤液中加入稀HCl,一定有沉淀产生 

滤渣中加入稀HCl,一定没有气体产生

滤渣中一定没有Zn,但一定有Ag、Cu 

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Zn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加入的粉末只有锌与硝酸银反应:

.

【解答】A、加入的锌质量不确定,硝酸银是否剩余不知道,所以在滤液中加入盐酸,可能会有沉淀,也可能没有;

加入的锌质量不确定,所以是否反应结束不能确定滤渣中加盐酸可能有气体,也可能没有,错误;

加入的锌质量不确定,所以滤渣中是否有锌不确定,但一定会有银、铜,错误;

加入锌,一定会反应产生银,铜不参与反应,也存在,而锌只是可能会有,正确;

15.如图所示,物体A的重力为180、,物体B的重力为15N。

物体A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F,拉力F的功率为3W,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B在2s内匀速上升0.3m。

不计滑轮、绳子的自重及它们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拉力F大小为40N 

2s内,物体B克服重力做功4.5J

拉力F做的功等于物体B克服重力做的功 

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0.075m/s

【考点】简单机械与功的综合题

(1)不计滑轮、绳子的自重及它们之间的摩擦,根据滑轮组工作的特点可知,B通过两条绳子作用于物体A,B移动的速度为A移动速度的2倍;

(2)根据拉力F的功率及F移动的速度,根据功率公式的变形公式P=Fv计算F的大小;

(3)利用公式W=Gh计算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

【解答】D、物体B移动的速度

不计滑轮、绳子的自重及它们之间的摩擦,根据滑轮组工作的特点可知,B通过两条绳子作用于物体A,B移动的速度为A移动速度的2倍,即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D正确,不合题意;

得,拉力

,A正确,不合题意;

B、2s内,物体B克服重力做功

,B正确,不合题意;

C、拉力F做的功

,C错误,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16. 

18世纪末,科学家为研究摩擦生热,用钝钻头给炮膛钻孔,把炮膛浸在水里,随着钻头不停地转动,水可以在两个半小时之内沸腾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________途径使炮膛的内能增加,水的沸腾属于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现象。

【答案】做功;

汽化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当消耗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增大时,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如果一个物体的热量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使它的内能增大,则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解答】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做功途径使炮膛的内能增加,水的沸腾属于物态变化中的汽化现象。

做功;

汽化。

17. 

2018年2月2日是第22个“世界湿地日”。

如图所示是宁波市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该湿地是候鸟迁徙路线中的重要驿站,是世界濒危物种黑嘴鸥和黑脸琵鹭的重要越冬地与迁徙停歇地之一,也是我国东部大陆海岸冬季水鸟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故有“鸟类天堂”的美誉。

(1)保护世界濒危物种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

(2)请写出由黑嘴鸥、浮游植物、小鱼、浮游动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__。

(3)开展以自然修复为主的湿地系统恢复工程,这是利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

【答案】

(1)设立自然保护区

(2)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黑嘴鸥

(3)自动调节能力

【考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1)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

自然环境,国家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

这对于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十分有效的手段。

(2)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3)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通过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的。

【解答】

(1)保护世界濒危物种最有效的措施是设立自然保护区。

(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故这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是: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黑嘴鸥。

(3)开展以自然修复为主的湿地系统恢复工程,这是利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诶能力。

(1)设立自然保护区;

(2)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黑嘴鸥;

(3)自动调节能力

18.如图所示,一支激光笔固定在平面镜正上方,发出的光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模拟法线;

另一支激光笔固定在转盘侧面的细杆上,发出的光在平面镜上会发生反射。

将装置按如图箭头方向转过90°

后,发现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都被细杆挡住了,这是由于________的缘故。

这个现象也证明了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________上。

【答案】光沿直线传播;

同一平面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及相关现象,光的反射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将装置按如图箭头方向转过90°

后,发现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都被细杆挡住了,这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故。

这个现象也证明了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

光沿直线传播;

同一平面。

19.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后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3)点燃酒精灯前先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

【答案】

(1)P2O5

(2)温度达到着火点

(3)去除装置内原有空气(或氧气)

【考点】燃烧的条件,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