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6035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docx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docx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摘要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两种重要的成本核算方法,这两种方法因为对成本的核算切入角度不同,因而在产品成本、存货计价、收益计算方法及提供的信息用途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从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出发,对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包括从成本划分及构成上的区别、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上的区别、收益计算方法的区别、所提供的信息用途的区别等方面进行比较。

引申出两种成本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范围。

文章最后阐述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一是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作为两种核算方法同时使用,二是基于变动成本法上的两种核算方法的结合,三是基于完全成本法上的两种核算方法的结合。

两种成本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者的作用是不能相互替代的,要兼顾两者。

企业在运用时,可以采用最佳的结合使用方式,以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

 

关键字:

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结合应用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机会瞬息万变。

在企业外部环境优化、产品差异化程度不大的前提下,谁拥有成本优势,谁就拥有主动权,就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部门的成本信息就成为企业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和日常控制的重要依据。

在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和生产工艺改善的前提下,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比重呈逐渐升高趋势。

这样,按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资料就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预测、决策、考核、分析和控制的需要,而变动成本法因其在固定性制造费用处理方面的特点而有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为使企业在选用成本核算方法时做出更好的选择,更应该对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区别、优缺点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本文拟从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优缺点及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等方面来论述企业如何选择成本核算方法的问题等。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概述

(一)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的时候,其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只包括变动部分而不包括固定部分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这种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不包括间接成本,所以也称之为“直接成本法”。

所有的固定成本(包括固定制造费用)都作为期间成本处理,从营业收入中扣除,冲减当期的利润额。

因为固定费用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生产经营条件而发生的,与产品的实际生产无直接联系,而与时间联系较密切。

(二)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其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中既包括变动部分又包括固定部分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也就是说,产品成本既包括直接成本,又包括间接成本,所以完全成本法又被称为“吸收成本法”或“归纳成本计算法”。

完全成本法下,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都是产品生产必须要支出的费用,所以不把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来处理,而要把当期发生的固定费用分摊到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中去。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一)两种成本法下的成本划分及构成不同

1.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划分及构成

变动成本法时将全部成本按成本习性来分类,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只有变动生产成本才计入产品成本,其余成本均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如图1:

变动成本法

(按成本习性划分成本)

变动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

产品成本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

变动非生产成本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期间成本

固定成本

固定生产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固定非生产成本

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

图1变动成本法的成本划分

2.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划分及构成

完全成本法将总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区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并且将全部生产成本(包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将非生产成本都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如图2:

 

完全成本法

(按成本经济用途划分成本)

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

产品成本

直接人工

全部制造费用

非生产成本

销售及管理费用

期间成本

图2完全成本法的成本划分

完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而变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两者的不同在于固定制造费用的归属对象。

完全成本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归属于产品,计入产品成本,产品销售,转入营业成本,产品未销售出,递延到下一会计期;变动成本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归属于会计期间,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其原因是:

固定制造费用是为企业开展市场经营活动提供条件,形成并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能力而发生的耗费,这类耗费的数额大小取决于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经营能力大小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其效益同特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因而固定制造费用无递延性,应在每一会计期间全额转销,冲减当期的收益。

(二)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不同

由于产品成本的组成不同,两种成本计算法下的销货成本、存货成本也不同。

在变动成本法下,企业期初期末的存货生产成本中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被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损益表,无须再转化为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而不论本期的销货量与本期的产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期初存货量为零或者前后期成本水平不变时,可以不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直接计算出本期销货成本,即:

本期销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售量

在完全成本法下,本期的固定制造费用将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一起在已销产品和存货(本期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在此种方法下,必须先计算出期末存货成本后,才能计算本期销货成本。

即:

本期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三)收益计算方法及分期损益不同

在变动成本法下,只能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营业损益。

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是指在损益计量过程中,首先用营业收入补偿本期实现销售产品的变动成本,从而确定边际贡献,然后再用边际贡献补偿固定成本以确定当前营业利润的过程。

而完全成本法下则必须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营业损益。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税前利润计算公式如下:

1.变动成本法: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收入-(销售产品中变动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变动非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固定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固定非生产成本)

2.完全成本法: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成本

=销售收入-(销售产品中变动生产成本+销售产品中固定生产成本)

-(当期全部固定非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变动非生产成本)

3.两个式子相减:

完全成本法税前利润-变动成本法税前利润

=销售产品中固定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固定生产成本

=期初存货固定生产成本-期末存货固定生产成本

由此,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分期损益是不同的,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之间的税前利润差额只与期初、期末存货产品中的固定生产成本有关,影响的程度取决于产量和销量的均衡程度。

产销越均衡,两种成本计算法下所计算的损益相差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只有当产品实现所谓的“零存货”,即产销绝对均衡时,损益计算上的差异才会消失。

通过一个实例说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分期损益的区别。

[例1]假定某企业某年度1、2、3三个月收入、成本及生产数据资料如表1所示(假定3个月中产品的价格和成本不变)。

表1成本及生产数据资料

项目

1月

2月

3月

期初存货(件)

0

0

3,000

本期生产(件)

12,000

12,000

12,000

本期销售(件)

12,000

9,000

15,000

期末存货(件)

0

3,000

0

销售单价(元)

15

15

15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元)

10

10

10

变动性销售和管理费用(元)

1

1

1

固定性制造费用(元)

12,000

12,000

12,000

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元)

16,000

16,000

16,000

 

分别用两种方法计算1月份税前净利:

1.变动成本法:

销售收入=12,000×15=180,000(元)

变动成本=本期销货成本+变动性销售和管理费用

=12,000×10+12,000×1=132,000(元)

固定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

=12,000+16,000=28,000(元)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180,000-132,000-28,000=20,000(元)

2.完全成本法:

销售收入=12,000×15=180,000(元)

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0+12,000×(10+12,000÷12,000)-0=132,000(元)

期间费用=变动性销售和管理费用+固定性销售和管理费用

=12,000×1+16,000=28,000(元)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货成本-期间费用

=180,000-132,000-28,000=20,000(元)

2月份及3月份的计算过程同上。

两种方法下的损益表分别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利润表(变动成本法)单位:

项目

1月

2月

3月

销售收入

180,000

135,000

225,000

减:

变动成本

132,000

99,000

165,000

其中:

本期销货成本

120,000

90,000

150,000

变动性销售和管理费用

12,000

9,000

15,000

贡献毛益

48,000

36,000

60,000

减:

固定成本

28,000

28,000

28,000

其中:

固定性制造费用

12,000

12,000

12,000

固定性销售和管理费用

16,000

16,000

16,000

税前利润

20,000

8,000

32,000

表3利润表(完全成本法)单位:

项目

1月

2月

3月

销售收入

180,000

135,000

225,000

减:

销货成本

132,000

99,000

165,000

其中:

期初存货成本

0

0

33,000

加:

本期生产成本

132,000

132,000

132000

减:

期末存货成本

0

33,000

0

销售毛利

48,000

36,000

60,000

减:

销售和管理费用

28,000

25,000

31,000

其中:

变动性销售和管理费用

12,000

9,000

15,000

固定性销售和管理费用

16,000

16,000

16,000

税前利润

20,000

11,000

29,000

 

根据计算以上结果分析两种方法下税前利润的差异:

1月份:

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全额扣除;在完全成本法下,由于产销平衡,固定制造费用由当期已销产品全额分担,即固定制造费用全额扣除,故两种方法计算出的税前净利无差异。

2月份:

当期生产的在当期未销售完,即期末结余存货3,000件。

在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时,固定制造费用须在已销存货与结余存货间分配,其中,每件产品承担的固定制造费用为12,000÷12,000=1(元),故期末存货承担的固定制造费用为1×3,000=3,000(元);而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作为当期费用全额扣除,所以,与变动成本法相比,当期列在完全成本法下损益表中的成本少了3,000元,则完全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