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手册模板3年级数学45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60072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备课手册模板3年级数学45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集体备课手册模板3年级数学45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集体备课手册模板3年级数学45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集体备课手册模板3年级数学45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集体备课手册模板3年级数学45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手册模板3年级数学45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集体备课手册模板3年级数学45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备课手册模板3年级数学45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体备课手册模板3年级数学45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通过观察、实际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学习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通过摆长方形的活动,探索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进而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不同形式,优化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提炼语言表达。

4课时

课时备课

课题

面积和面积单位

课型

新受

总课时

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a:

通过直观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B:

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比较图形面积的过程;

经历面积单位产生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概念。

课前准备:

课件米尺面积1平方米的纸片。

学生带米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师生双边活动

一、谈话导入:

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米尺和学生尺。

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

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

(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

(尺子的面)

(2)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

(板书:

物体表面)

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实践运用。

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1.指一指:

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

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比一比:

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

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

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说一说:

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认一认:

有哪些封闭图形?

2.指一指:

封闭图形的面积。

3.比一比:

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3)归纳面积的概念:

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小结: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

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

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

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

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

① 

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全课小结:

你有什么感想?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练习设计:

回家观察家中那些物体的面用面积来表示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略)面积单位(略)

教后反思: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

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公式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较正方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

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计算公式

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一、 

情景设疑、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非常高兴今天又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有趣的数学问题。

这节课,老师为同学们请来了两位客人。

是谁呢?

是两只可爱的小老虎,一只叫淘淘,另一只叫乐乐,他俩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

二、操作实验、探究新知 

灵活运用,巩固内化

(一)探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1、估一估:

课件出示P45 

“估一估”。

  

引导学生看书45页,让学生说一说用哪个面积单位表示这几个图形比较合适。

请学生估计一下它们的大小。

2、摆一摆:

(1)按组分任务:

(一、二组摆图①、三四组摆图②、五六组摆图③),并把摆放小正方形数据填入相应的记录表中。

(2)明确操作要求(课件出示)  

(3)小组交流汇报,展示小组的探究成果。

生:

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摆满后再数一数,正好用了10个1平方厘米,所以它的面积是10平放厘米。

我们也是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的,先横着摆,可以摆5个,再竖着摆可以摆2个,所以一共是5×

2个,也就是10平方厘米。

师:

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呢?

老师也在电脑上摆一摆,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再比一比。

4)课件演示:

摆一摆的过程,让学生加深理解公式的含义。

同学们,淘淘和乐乐很感谢你们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邀请我们到森林公园去玩闯关游戏,闯关成功不仅有丰厚的奖品,还能获得森林公园的免费门票,想挑战吗?

四、总结评价,拓展升华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习内容,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老师认为同学们这节课学的很棒!

能评价一下吗

画长方形正方形的图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周长和面积的对比

新授

3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激发学习兴趣。

1.通过练习让学生对面积和周长有更深刻的认识,

能选择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的问题。

正确运用公式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面积和周长的概念,从而选择正确的方法。

课件

一、复习

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蓝色涂出周长。

2、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3、给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和周长。

小结,揭示课题: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对比练习

二、新课

三、运用、解决问题

1、出示例3:

一张长方形的餐桌,桌面长14分米、宽9分米。

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平方分米?

(1)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方法

你从题里发现那些信息?

要解决什么问题?

2、练习

(1)摸摸数学课本的面积,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

(2)摸摸数学课本的周长,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是多少?

(3)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

3、讨论交流

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1)意义不同

(2)计量单位不同

(3)计算方法不同 

揭示课题: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同学们已经区分了周长和面积,你们现在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1、练习十九第5题:

先独立进行估计,再进行测量并计算。

展示校对。

2、练习十九第6题:

一个长方形花坛,长50米、宽25米。

(1)求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

(2)在花坛的四周围一圈栏杆,求围栏的长度。

三、运用、解决问题

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

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分组讨论,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求面积,必须先算出什么,再让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在一张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纸中,剪去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小明想到了三种方法(如下图)。

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剩下部分的周长呢?

周长和面积的对比

周长公式面积公式

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4

1.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感受体会1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千米2,学生体会公顷和1平方米的大小。

课件中国地图、卷尺、标杆、测绳记录工具等。

一、设疑激兴,引出新知

教师出示、学生回答。

(1)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让同学们比划1平方米、1平方分米各有多大?

二、实践探究,建立概念

三、实践应用

一)认识公顷

1、室外实际测量体会1公顷面积的实际大小

(1)小组分工(学生分四组,每小组有测量的、插标杆的,记录员等。

(2)布置任务:

每小组测出一个边长100米的正方形,。

插上标杆。

(3)学生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4)测完后,教师评价四小组测量情况。

(5)让学生看一看它的大小,估测有多少平方米?

有几个教室面积大?

2、建立概念

告诉学生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3、学生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00×

100=10000m2 

1公顷=10000m2 

(二)认识平方千米

1、刚才我们测量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同学们想象一下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有多大?

告诉学生就是我们这节要认识的另一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平方公里)”

2、理解1千米2含义。

①让学生根据以往经验说出1千米2的含义。

②学生交流。

③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填写面积单位

①地球陆地面积是1.49亿 

( 

②我们的操场约是2( 

2、估测我们的校园约是( 

)公顷。

3、填一填

5公顷=(   

)平方米  

7000m2=(  

 )公顷

2平方千米=(   )公顷  

3000公顷=(  

 )平方千米

4、学生测量长200米,宽100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

合多少公顷?

四、思维训练

五、课堂小结

一块正方形土地周长3600米,面积合多少公顷?

2、三峡工程需移民,有几座县城要全部迁建,其中一座县城的新址是长方形长4000米,宽2000米。

这座县城占地面积约是多少公顷?

合多少平方千米?

1.测量一块比较规则的土地,算一算土地的面积。

2、了解自己乡、村占地多少公顷。

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平方千米公顷

(第五单元)

学生在日常生活里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积累了一些经验。

教材尽量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观察材料,组织学习活动,激活已有经验,引导发现规律,适当解释点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让学生从年历卡上找自己的生日切入,既引起兴趣,又提供了学习用具。

设计的学习活动有观察整理、填表分类、涂色记忆、计算交流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同时接受年、月、日的知识。

学生观察2005年的年历从中获得信息。

年历卡里的内容十分丰富,要结合观察与交流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学会看年历其中的日、一、二、三、四、五、六都表示星期几

接着要求学生把各个月的天数填入一张表格。

填表活动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一年有12个月,各个月的天数并不都相同。

填表还能引发学生把12个月按天数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接受大月、小月的知识。

然后指导学生在填各个月天数的那张表格里涂颜色。

涂色活动实际上是分类活动,通过再次分类记忆一年里的大月和小月。

教材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记住一年里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鼓励他们自己设计记忆方法。

同时,也介绍了利用拳头帮助记忆的办法。

最后突出2月的天数既不是31也不是30,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教材还让学生计算2005年全年的天数,通过计算重温这一年各个月的天数,检查记忆效果,弥补记忆中的缺漏。

学生计算全年天数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交流并比较各种算法,体会比较简便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建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初步知道平年和闰年。

第19页例题让学生同时观察2004年2月和2005年2月的月历,比较这两个2月的天数是否相等。

让学生发现不同年份的2月天数不同,然后告诉他们,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

2课时

24时计时法

5

使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初步了解24时记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的应用。

2、使学生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初步掌握简单的计算(口答)一日内经过的时间。

3、对学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难点:

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含义,及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掌握有关时间的计算。

一、启发谈话

先请同学们听一段录音,(事先录好的一段)同学们刚才听到播音员所说的“19点”、“19点30分”、“22点15分”等在我们的钟面上能找到吗?

播音员所说的也是一种记时法,现在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种记时法——24时记时法。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三、巩固反馈

在一日(也就是一天)的时间里,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

  (先闭上眼睛想一想)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钟面上的时针是怎样走的。

(给学生演示教具)同学们,除夕之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到第12下时,新的一年开始了。

此时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都指向数字12——夜里12时。

(就是0时,24时记时法也就是从此时此刻开始计算一天的时间)接下去是凌晨1时、凌晨2时……(老师边拨边讲)上午8时、9时……直到中午12时。

(再接着拨)下午1时、2时……晚上8时、9时……直到午夜12时。

(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

①17时是下午几时?

23时是晚上几时?

三、课堂作业:

四、总结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运用直观教具,画线段图的教法。

全方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较轻松掌握24时记时法,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灵活计算有关时间的题目。

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24时计时法

年月日

6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能辨别大月与小月;

了解平年与闰年的知识;

并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培养认真观察、归纳概括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3. 

情感目标: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对 

数学的学习兴趣,体验学数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大、小月的记法和平年、闰年的判断。

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理解闰年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2011年和2012年的年历,表格

(1)和表格

(2)。

设疑激趣,情境导入。

猜谜语:

“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快又最慢,最便宜又最宝贵。

”学生很快猜出是“时间”。

问:

“时间的单位都有哪些呢?

”学生会答:

“时、分、秒”或“年、月、日”。

“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表示较短时间的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表示较长时间的单位:

“年、月、日”(板书)

2.课件动画演示。

小鸟和小花的对话:

“我的朋友今年12岁,却只过了3个生日,你们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哪一天?

”再告诉学生:

“学完了这节课,我们就会知道答案了”

探索研究,获取新知

课件验证:

巩固新知

认识年历。

(1)师:

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同学们可能已经知道了一些,谁愿意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讲一讲?

生自由发言。

(2)师: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

在每个小组的课桌上,有大家预先准备好的2011年和2012年的年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年历,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

2.教学大月、小月。

(1)小组合作:

请大家拿出老师为每一小组预先准备好的表格

(1),根据刚才的观察填一填(教材上是2004年和2005年,为了学生搜集资料方便,改为2011年 

和2012年)

月份思考问题:

认真观察,你从上面表格中发现了什么?

发现完后可以同桌交流。

(3)学生汇报表格的填写情况,让学生讲一讲你是怎么判断出这个月是几天的呢?

(看最后一个数)

(4)让学生讲述你自己的发现。

(学生回答,老师适当评价并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以上板书如果学生没有回答完整可以适当引导。

)从以上同学们的回答后,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月最多是31天,我们把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板书)而把30天的那四个月称为小月(板书)。

二月很特殊:

有28天,也有29天,一年天数也不一样,有365天或366天……

(5)季度的认识。

课件出示:

“一年有四个季度,每三个月是一个季度。

1月、2月、3月 

是第一季度, 

是第二季度, 

是第三季度, 

是第四季度。

抢答;

2.小法官;

3.智慧大冲关。

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1.指着板书,回忆这一节课的内容。

2.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是什么?

我的朋友年满12岁,却只过了3个生日,他的生日是哪一天呢?

”同学们回答:

“他的生日是2月29日”。

播放动画,演示小花的回答:

“……原来他是闰年2月29日出生的,每四年才有一个生日呀”。

为什么有的年份共有365天,有的年份有366天?

年 

月 

大月31天: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

四、六、九、十一 

一年12个月 

28天 

或29天:

二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