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9981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医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社会医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社会医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社会医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社会医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医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

《社会医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医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医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

2健康危险因素

一、有关概念

1.健康危险因素——是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

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二、基本思想:

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人口发病率或死亡率资料以及运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人们在生活、生产环境及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的与健康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测评,估计个体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预测个体降低危险因素的潜在可能性及可能延长寿命的程度,并向个体进行反馈。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危险因素个体化和群体化的干预与控制,改变不良的生活、生产环境和行为生活方式,避免或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减少疾病,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高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三、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提出

1.提出背景:

20世纪60年代,慢性病病因学及流行病学取得较大进展

2.提出者:

Robbins和Lewis美国

3.内容:

①根据慢性病患者危险因素的程度来预测疾病恢复的可能性和和估计患者的预后

②根据健康人群中危险因素存在的严重程度来估计疾病发生及死亡的概率

4.慢性病自然史的六个阶段

无危险阶段、出现危险因素、致病因素出现、症状出现、体征出现、劳动力丧失

5.意义:

帮助和指导临床医师开展预防,现已推广到健康促进项目计划和项目评价,确定筛查人群,开展有针对性健康教育,改变人们不良的行为。

四、危险因素的特点

1.潜伏期长

2.广泛存在

3.特异性弱

4.联合作用

五、健康危险因素分类

1.环境危险因素:

自然环境危险因素和社会环境危险因素

2.心理、行为危险因素

3.生物遗传危险因素

4.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

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计算方法

一、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概论

1.评价对象:

行为危险因素为主

2.资料来源:

流行病学资料、人群死亡率资料等

3.方法:

数理统计

4.评价内容:

估计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估计个人降低危险因素的可能性

5.目的:

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减少疾病,提高生命质量

二、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所需资料

1.当地性别年龄别疾病死亡率

2.个人健康危险因素:

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医疗卫生服务、疾病史

3.计算危险因素的有关资料

关键:

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

对某种疾病,各危险因素指标划定不同的危险分数(举例说明)

三、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步骤

1.收集死亡率资料

2.收集个人危险因素资料

3.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

4.计算组合危险分数:

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

5.计算存在死亡危险

6.计算评价年龄——是依据年龄和死亡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按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计算的预期死亡率水平求出的年龄。

7.计算增长年龄——通过努力降低危险因素后可能达到的预期年龄。

即根据已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可能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后预计的死亡水平求出的评价年龄。

8.计算危险因素降低程度

详细步骤:

一、资料收集

(一)收集年龄别、性别和疾病分类的发病率或死亡率资料--what&

how

(二)收集危险因素资料--why

1.行为生活方式

2.环境因素

3.生物遗传因素

4.医疗卫生服务

5.疾病史

二、资料分析

(一)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

危险分数转换方法:

1.多元回归2.经验评估方法

危险分数意义:

危险分数=1,评价对象所具有的危险因素相当于当地人群平均水平

危险分数>1,个体发生某病死亡的概率大于当地人群死亡率平均水平

危险分数<1,个体发生某病死亡的概率小于当地人群平均水平

危险分数越高,死亡率越大

可查阅危险分数转换表

(二)计算组合危险分数

(多种因素与某种疾病有关)

1.危险因素为一项时,组合危险分数=该项危险分数

2.危险分数为多项时,组合危险分数计算:

①>1.0的各项减去1.0,剩余值相加(得相加项)

②≤1.0的各项相乘(得相乘项)

③相加项和相乘项相加得到组合危险分数

(三)存在死亡危险

说明在危险分数单独或联合作用下,某种疾病可能发生死亡的危险程度。

存在死亡危险=平均死亡概率×

组合危险分数

*平均死亡概率一般已知

(四)计算评价年龄(appraisalage)

评价年龄是依据年龄和死亡率之间的函数关系,从死亡率推算得出的年龄值称为评价年龄。

1.将各种存在死亡危险相加,得到总的存在死亡危险

2.查健康评价年龄表,得到相应的评价年龄

(五)计算增长年龄(achievableage)

增长年龄又称通过努力降低危险因素后可能达到的预期年龄。

是根据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可能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后按相同步骤计算的评价年龄。

增长年龄也是评价年龄

--可以推测延长寿命的年数

(六)计算危险降低程度

危险降低程度表示被测试者接受医生建议降低危险因素的程度,用存在死亡危险降低的百分比表示。

根据医生建议改变了现有的危险因素后死亡危险可能降低的绝对量(χ)或占改变前总的存在死亡危险值的比例(%)

第二节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应用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对重点掌握内容进行课堂提问

二、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应用范围

(一)个体评价:

通过比较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三者间的差别,了解危险因素对寿命可能影响的程度及降低危险因素后可能延长的程度。

1.健康型:

评价年龄﹤实际年龄

2.自创性危险因素型:

评价年龄﹥实际年龄,且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的差值大

3.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

评价年龄﹥实际年龄,且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的差值小

4.一般危险型:

评价年龄≈实际年龄

(二)群体评价

1.不同人群的危险程度:

确定重点防治对象

2.危险因素的属性:

确定能够避免的危险因素

3.分析单项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三、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应用目的

(一)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向个人提供针对性的健康危险因素诊断,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与促进

(二)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在科学决策中的应用

了解危险因素的分布及严重程度,以及实施干预后可减轻的疾病社会负担和延长寿命,为政府制定卫生政策与研究方向和确定重点疾病干预的优先策略提供依据和支持。

四、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1.评价需要完整可靠的医学人口统计资料和疾病流行病学资料,难以获得。

2.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还没有弄清楚。

3.对某些疾病的已知的危险因素无法定量。

4.能够被定量的危险因素比例很小。

5.难以收集人群暴露于某些特定危险因素的资料。

2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概述

一、背景:

2002年WHO《减少风险,延长健康寿命》

分析、探讨世界上导致疾病、残疾和死亡的人类最重要的健康危险因素

二、基本概念

1.危险因素暴露率(prevalenceofrisk)

暴露于某一健康危险因素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2.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

暴露于某一危险因素人口与非暴露人口患某种疾病的比率

3.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attributablerisk)

暴露于某一危险因素人群中患病的比率

4.归因疾病负担比(attributableburden)

由于过去的暴露而导致的疾病和损伤的负担比

5.可避免的疾病负担比(avoidableburden)

如果将目前的危险因素暴露水平降低到某种假设的暴露水平的话,可以避免的疾病和损伤负担比

三、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基本步骤

1.危险因素的确定

2.暴露程度评价

3.剂量-反应评价

4.危险特征评价

四、开展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应关注的重要领域

1.将比较对象进行标化并统一对健康结果的测量单位:

用统一单位测量健康结果,如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

2.应将健康保护因素的评价纳入到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价之中

3.应包括对直接健康危险因素和间接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价

①直接危险因素:

能直接或近乎直接导致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②间接危险因素:

指那些需要一系列中介变量的作用才能发挥影响的因素

4.将群体健康危险因素评价与个体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相结合

5.将对危险因素联合作用的评价纳入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6.应用最好的研究证实来评价确定的和可能的健康风险

五、WHO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方法:

选择和确定健康危险因素

1.确定健康危险因素的参考

①对全球具有潜在影响的因素是导致疾病负担增加的主要因素

②因素与健康结果之间存在高度因果关联性

③危险因素具有潜在的可干预性

④危险因素的选择范围既不能太窄也不能太宽

⑤有比较完整的危险因素分布及危险因素与疾病关系方面的数据资料

2.判断健康危险因素的标准

①关联的时间顺序②危险因素与疾病发生间的剂量-反应关系

③暴露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④关联的强度

⑤关联的合理性⑥实验证据

3.计算目前的危险因素水平并确定假设的危险因素分布水平

第八章卫生服务研究

1.掌握医疗需要量的概念,需要与需求的区别和联系,卫生服务评价的意义;

2.熟悉卫生服务研究的概念,卫生服务评价的内容,医疗需要量及卫生服务利用的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卫生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了解世界及我国卫生服务研究的新进展。

1.卫生服务评价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2.医疗需要和医疗需求的含义,卫生服务评价的基本原理。

HealthServicesResearch,HouseholdHealthSurvey

CostBenefitAnalysis,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

EssentialNationalHealthResearch,ENHR

SituationAnalysis,HealthSystemResearch

PolicyResearch,PromotionandAdvocacy

ChinaHealthSurveillanceSystem,CHSS,Need,Demand

1.试述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的涵义及其内在联系。

2.简述卫生服务研究的基本原理?

3.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的指标有哪些?

1卫生服务研究概述

一、定义

1.卫生服务研究——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provider)、需方(consumer)和第三方(thirdparty,如医疗保险公司)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卫生服务的过程。

2.研究范畴:

包括理论研究、发展研究、政策分析,以及卫生服务的计划、组织管理、制度、政策、指导、实施、质控、激励、效益和效果评价等。

3.基本程序:

卫生服务的计划、实施和评价

二、卫生服务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1.意义:

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三个问题:

①保证卫生服务利用的社会公平性(socialequity)②控制医药费用,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③改进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2.目的:

为了合理组织卫生事业,以有限的卫生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信息等资源尽可能满足广大人民的卫生服务需要,从而保护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卫生状况。

三、卫生服务研究的分类

卫生系统研究、卫生工作研究、防治效果研究、行为医学研究

四、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

1.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

2.评价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

3.合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

4.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

6.卫生服务效果评价

五、卫生服务研究的方法

1.描述性研究

2.分析性研究

3.实验性研究

4.理论研究

5.系统分析法

6.综合评价法

7.投入产出分析法

8.家庭健康询问抽样调查(一次性横断面调查、重复性横断面调查、连续性横断面抽样调查)

六、我国卫生服务研究的进展

1.背景:

我国开展系统的卫生服务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1981年,中美两国对上海县卫生服务进行了描述性研究,并将某些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的居民健康和社会卫生状况指标与美国华盛顿县进行了对比分析。

2.结果:

①上海居民健康主要指标已经接近于发达国家水平

②上海与华盛顿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卫生资源存在巨大差别,但居民健康指标方面比较接近

③上海居民主要健康指标30多年的变动历程,在美国发生同样变化大致经历了60年

3.作用:

①上海经验迅速得到推广应用

②卫生服务研究范围、内容和对象进一步拓展

③卫生服务检查研究方法有所发展

***60-70年代WHO七国十二地区的研究

–80年代初"

中美卫生服务比较研究"

–86、87年全国农村及城市卫生服务抽样调查

–93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

–98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

(一)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

1.1993年开始每5年一次全国范围的卫生服务总调查,目前已开展过两次。

2.主要目的:

199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即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家庭基本状况、社会人口学特征、患病、就诊情况、孕产妇和婴儿保健情况)和卫生机构调查:

卫生资源配置、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资源配置等

(二)中国健康监测项目

1.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由哈佛大学、卫生部和北京大学共同组织实施。

2.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以家庭为单位的、以公平性为导向的人群队列,对该队列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和社会心理学状况等内容进行监测。

3.2000年立项,每年开展1~2次调查

4.内容主要包括儿童、劳动力人口、老年人及孕产妇健康监测、家庭成员健康及其卫生服务利用监测、住户家庭情况、社区基本情况等

2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概述

一、基本概念

1.卫生服务要求(healthserviceswant):

反映居民要求预防保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致残的主观愿望,不完全是由自身的实际健康状况所决定。

2.卫生服务需要(healthservicesneed)——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水平”之间存在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认识到的需要(perceivedneed)、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

3.卫生服务需求(healthservicesdemand)——从经济学价值观出发,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并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

①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

②没有需要的需求

4.卫生服务利用(healthservicesuseorutilization)——是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

二、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之间的关系

1.需要都能转化为需求吗?

2.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供大于求、供求平衡、供过于求

3.需求=需要×

利用率

卫生服务需求由需要转化而来,人们的卫生服务需要只有转化为需求,才有可能去利用卫生资源,需求才有可能得到满足。

需要能否转化为需求,除取决于个体自身的需要外,还与个体的收人水平、家庭人口、职业、文化程度、社会地位、风俗习惯以及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和服务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三、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

1.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

2.社会经济因素

3.文化教育

4.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

5.医疗保健制度

6.气候地理条件

7.行为心理因素

8.婚姻与家庭

四、卫生服务需要的测量和分析

(一)疾病指标

1.疾病频率(度)指标

①两周患病率=前两周内患病人(次)数/调查人数×

100%或1000‰

②慢性病患病率=前半年内患慢性病人(次)数/调查人数×

③健康者占总人口百分比

2.疾病严重程度指标

①率两周卧床率=前两周内卧床人(次)数/调查人数×

②两周活动受限率=前两周内活动受限人(次)数/调查人数×

③两周休工(学)率=前两周内因病休工(学)人(次)数/调查人数×

④两周患病天数=前两周内患病总天数/调查人数

(二)预防保健需要量:

传染病发病率表示

五、卫生服务利用的测量与分析

(一)门诊服务利用

1.两周就诊率=前两周内就诊人(次)数/调查人数×

100%或1000‰

2.两周患者就诊率=前两周内患者就诊人(次)数/两周患者总例数×

100%

3.两周患者未就诊率=前两周内患者未就诊人数/两周患者总例数×

(二)住院服务利用

1.住院率=前一年内住院人(次)数/调查人数×

2.人均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总住院人(次)数

3.未住院率=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需住院患者数×

(三)预防保健服务利用

途径:

卫生机构登记报告和家庭询问调查相结合

六、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指标的应用

1.测算目标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利用量

2.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

3.计算疾病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

3卫生服务资源

一、卫生人力资源

1.卫生人力定义:

是指经过专业培训、在卫生系统工作、提供卫生服务的人员,包括已在卫生部门工作和正在接受培训的人员。

2.卫生人力的数量(绝对数与相对数)

3.卫生人力的结构

①年龄结构

②专业结构

③职称结构

4.卫生人力资源的分布:

不平衡(国家间、国家内部)

二、卫生人力规划

1.定义:

对对未来卫生人力需要量、供应量及拥有量进行预测。

2.卫生人力需求

①健康需要法

②健康需求法

③服务目标法

④人口比值法

3.卫生人力供给

①现有卫生人力拥有量

②未来卫生人力增加量

③未来卫生人力流失量

4.卫生人力管理

三、卫生费用

1.定义

①广义卫生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为保护人群健康直接和间接消耗的社会资源,包括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以货币来计量。

例:

改善居住环境

②狭义卫生费用——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提供卫生服务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

2.卫生费用来源(国家、集体、个人)

3.卫生费用分类:

直接卫生费用和间接卫生费用

4.卫生费用评价指标

①卫生费用占GDP百分比

②人均卫生费用

③卫生各部门的投入比例

④门诊和住院费用构成

⑤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费用的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