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9879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物流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物流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物流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物流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物流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4)新技术创新和突破,贡献新的利润增长点16

(5)基础设施将持续快速增长16

(6)仓储行业将成为物流新的增长点17

三、行业壁垒17

1、资质壁垒17

2、客户资源壁垒18

3、人才壁垒18

4、资金壁垒19

5、技术壁垒19

四、行业基本风险20

1、行业竞争风险20

2、行业波动风险20

3、传统物流观念束缚风险20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21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21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21

(2)仓储转型,成物流新蓝海21

(3)制造企业物流外包趋势明显22

(4)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22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23

(1)管理体制和机制障碍23

(2)专业人才匮乏23

六、行业竞争状况24

1、行业竞争格局24

2、市场份额28

3、主要企业29

(1)中外运29

(2)五矿物流29

(3)华贸物流29

根据2005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物流企业是指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代理、货物快递)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根据《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物流企业分为三类:

运输型、仓储型和综合服务型。

其中前两者业务功能主要涉及运输、仓储等单个物流环节服务集成。

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整合物流资源的运作方案,为其提供运输、货运代理、仓储、配送等多种物流服务,并通过自身完善的信息系统对全过程进行查询和监控。

一、行业监管体系

1、行业主管部门

物流行业管理由国家发改委负责,具体管理部门涉及到海关总署、交通运输部、民航总局、商务部、外汇管理局等多个部门。

物流行业规范引导由中国物流行业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等组织机构承担。

其中中国物流行业协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自愿联合成立的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全国性行业组织,其宗旨是挖掘、集中、整合中国物流资源,着力拓展综合物流服务领域,促进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现代综合物流业更是处于起步阶段,为促进规范运行和平稳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分类如下:

根据上述主要分类,具体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的内容如下:

保税仓库管理规定及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法规的具体内容如下:

二、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特别是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我国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和政策环境明显改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013年达到197.8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3.1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5%。

物流业增加值2013年达到3.9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11.1%,物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6.6%提高到2013年的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4.8%。

物流业吸纳就业人数快速增加,从业人员从2005年的178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2890万人,年均增长6.2%。

(2)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物流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快,形成了一批所有制多元化、服务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的物流企业。

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和国际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3)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物流企业开始逐步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快速推进。

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应用,装卸搬运、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专用物流装备和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迅速推广。

(4)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截至2013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0.3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1万公里;

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35.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45万公里;

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59万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1.02万公里;

全国港口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001个,其中沿海港口1607个、内河港口394个;

全国民用运输机场193个。

2012年全国营业性库房面积约13亿平方米,各种类型的物流园区754个。

(5)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制定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和配套措施。

社会物流统计制度日趋完善,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加强,物流科技、学术理论研究及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

总体上看,我国物流业已步入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2、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虽然经历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在政府强调改革释放红利的今天,物流行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物流成本偏高,网络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偏低,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不高,不合理行政监管。

(1)物流成本偏高

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是衡量物流成本的一项重要指标。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的物流费用占GDP比重超过18%,远远高于美国8%-9%的比例。

我国物流业相比发达国家,不论是在运输、还是在管理上都存在很明显的低效率。

(2)产业集中度低

我国物流行业条块分割严重,阻碍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未打破。

企业自营物流比重高,物流企业规模小,先进技术难以推广,物流标准难以统一,迂回运输、资源浪费的问题突出。

(3)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我国物流业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

现代化仓储、多式联运转运等设施仍显不足,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物流园区体系尚未建立,高效、顺畅、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尚不健全,物流基础设施之间不衔接、不配套问题比较突出。

(4)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市场秩序不够规范

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一些地方针对物流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问题突出。

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物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5)仓储存量不足、管理效率低下

仓储系统是物流网络中节点部分,是供应商、客户、送达方和运输方在物流关系上的枢纽,仓库系统的合理设计可以为企业及其物流客户缩减库存,增加商品流动率,降低仓储成本,优化运输等作用,对整个物流体系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仓储施总量不足,大概在5.5亿平方米左右,人均仓库面积仅为0.38平方米,而美国对应的数据为16和5.16,人均物流仓储面积仅为美国的1/14。

另外,我国仓储设施落后,整体管理效率低下,现代物流仓库占比较少,超过70%的仓库建筑质量粗糙,多有层高不够、缺乏装卸货物的设备、运货车辆往来不便等缺点。

(6)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化是物流企业竞争的制高点,它能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3年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只有39%的物流企业拥有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供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之低可见一斑。

另外,目前多数物流企业使用的信息系统只有简单的纪录、查询和管理功能,而缺少核心的决策、分析、互动等功能。

3、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1)物流企业数目众多,市场集中度低,行业整合需求加剧

由于微观经济主体的分散,整个物流行业也极度分散,集中度较低,此外物流企业普遍规模小、竞争非常激烈、利润微薄。

根据中国物流和采购联合会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共有数十万家与物流有关的机构和企业,其中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估的A级物流企业有2400余家,但代表我国物流业发展最高水平的5A级物流企业仅149家;

根据巨潮咨询网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内地交运物流板块共有上市公司29家。

未来随着物流行业整合步伐加快,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2)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拉升物流市场需求

我国未来二十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由此将成为物流需求增量和物流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

我国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工业仍将有较大发展,大宗能源、原材料和主要商品的大规模运输方式和物流需求仍将旺盛。

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国家,居民消费的水准、心理、方式和结构的变化,要求物流发展更加注重效率、特色、个性和人性,基于更高时间和空间价值的物流需求会越来越大。

(3)城市化新格局将促进物流资源的流动

我国正经历着规模宏大的城市化,推动着物流活动集中于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城际间,激增的物流量、机动车量以及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道路安全等,迫切需要提升城市内、城际间物流效率,构建集成式城市物流配送体系。

中西部快于东部的区域增长新格局要求中西部加快物流业发展,改变物流业长期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状况。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一体化要求加快区域物流一体化,构建有利于东中西协调发展的物流服务体系。

(4)新技术创新和突破,贡献新的利润增长点

目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日益走向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格局,伴随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及对成本控制要求的提升,物流行业也开始进入整合阶段,从无序走向有序,各种新的业态也开始涌现。

物流业与制造业、流通业和金融业等多业联动进一步深化,供应链管理迎来快速发展新时期。

首先,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的一体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需求逐步显现,为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制造、商贸、金融与物流联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

其次,部分物流企业积极地由物流服务商向供应链管理提供商转变。

部分物流企业以大宗商品物流需求增速回落为契机,低成本整合资源,构建供应链全方位一体化服务。

(5)基础设施将持续快速增长

2014年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年份,投资增速将有所提升。

我国物流园区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目前已经渐成规模。

随着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新型商业方式的快速发展,与之配套的专业类物流园区将加快建设。

(6)仓储行业将成为物流新的增长点

仓储行业是物流业的重要子行业之一,直接服务于所有具有实体制造和消费的行业。

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上下游客户对仓储的要求越来越高,仓储的供应,尤其是现代仓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仓储产业内部正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与升级,日益成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仓储用地的争夺也将成为各大物流公司竞争的焦点。

三、行业壁垒

传统物流行业的门槛很低,企业只要拥有一定的资本和经营资质就可以涉足物流行业。

也正是因为如此,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鱼龙混杂,企业数量众多并且实力参差不齐。

与传统物流不同,现代物流行业对资质和门槛都有较高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质壁垒

现代物流对企业的资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资质和等级评价指标》对以国际货代业务为核心的跨境物流企业的资质要求进行了规定。

对于从事国际空运物流的公司,需向国际航协申请获得航空运输销售代理(航空铜牌)一级资质;

对于从事国际海运物流的公司,需向交通部和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申请获得无船承运人资格;

相关资质还包括中国道路运输许可证、海关监管仓库和汽车、过境汽车运输经营牌照、公共保税仓牌照等,上述资质要求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

2、客户资源壁垒

现代物流服务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的竞争,集中地体现为能否凭借良好的服务获得优质客户的信赖。

高端客户对物流服务商在品牌声誉、行业经验、运营系统、业务网络等方面都具有较高要求。

物流服务商只有运营能力和服务质量得到客户认可之后,才能逐步赢得客户更多的服务外包,并且通过不断延伸服务链,实现自身与客户信息系统的对接,最终成为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和价值同盟。

为避免高昂的转换成本,客户不会轻易更换物流服务商,即便在开拓新市场的情况下,也会与原物流服务商继续保持紧密合作关系。

由于难以在短时期内获得客户充分认可,较大程度上制约新进入者介入特定物流服务领域累积客户资源。

3、人才壁垒

现代物流发展所依赖的技术日趋复杂,大大提高了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现代物流服务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参与。

另外,随着现代物流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对企业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一大批优秀的管理型人才。

在企业规模、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一个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战略布局至关重要。

所以,人才是现代物流的一大门槛。

4、资金壁垒

现代物流有两种经营模式,从资产结构角度来看,比较典型的有两种:

轻资产型,即服务商本身不重点投资固定资产,而是通过整合他人的资源完成物流服务;

重资产型,即自建仓库或有行业特色的交易市场,借助贸易产品的集中交易和流转,开拓贸易产品的物流管理服务。

这两种模式的共同点都是资金的需求量很大,前者除了网络布点需要投资外,还需要大量的业务执行配套资金。

后者资金的需求则更为明显,现代仓储不同于传统仓储,构建现代仓储系统需要大量资金,并且随着土地供给越来越紧张,仓储用地的价格会持续上涨。

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企业很难进入现代物流行业。

5、技术壁垒

现代信息管理、运筹规划、存货管理、物流作业自动化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现代物流服务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物流服务业竞争的加剧,物流相关技术将不断升级,以应对个性化、全方位的市场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趋势下,物流技术的自动化、运作管理的信息化、运作流程的智能化、多种技术和软硬件平台集成化成为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发展方向。

对现代物流技术的掌握需要较长时期的项目测试和经验累积,较大程度上阻碍了潜在竞争对手的进入。

四、行业基本风险

1、行业竞争风险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总计约有50余万家企业,市场竞争空前激烈。

我国现代物流市场开放后,国际物流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在争夺跨国公司的跨境物流业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国有物流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

民营物流企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某些特定行业和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随着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会日趋白热化。

2、行业波动风险

物流行业尤其是国际物流与国家的外贸政策息息相关。

当外贸政策趋好,国际贸易活跃时,跨境物流服务需求和采购执行、分销执行服务需求均将出现增长;

当相关外贸政策紧缩,国际贸易低迷时,跨境物流服务需求和采购执行、分销执行服务需求将下降,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

3、传统物流观念束缚风险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相当多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及供应链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

根据中国物流和采购联合会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企业的自有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占整个市场规模的60-70%左右。

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商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的需求,这也是当前制约中国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现代物流服务行业作为我国现代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

国家先后发布了多项物流行业鼓励政策,并强调了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其发展方向,细化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逐步放宽了外资进入现代物流行业的门槛,促进了外商投资物流企业的发展。

2014年,《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为我国物流企业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新的发展机遇。

(2)仓储转型,成物流新蓝海

仓储是现代物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高效合理的仓储可以帮助企业加快物资流动的速度,降低成本,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可以实现对资源有效控制和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不断加快,物流及上下游相关联产业愈发意识到仓储的重要性。

未来几年,仓储行业的市场环境将持续看好。

一是国务院《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发布将从整体上改善我国仓储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国家有关部门在未来三年内将围绕仓储业法规建设、仓储建设用地、绿色仓储、减轻企业税负、加强仓储标准化与行业监管等方面陆续研究出台相关具体政策。

二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仓储业创新发展提供机遇,生产制造企业供应链整合与延伸,生产制造服务化的趋势,需要并激发仓储企业更新经营理念、转变经营方式、优化业务管理流程。

(3)制造企业物流外包趋势明显

对于制造企业,产品的生产加工及新产品的研发等是其核心业务,而物流业务是其非核心业务。

为将更多资源集中于其核心业务,避免因物流人员、物流设备、仓库等的投入而降低管理运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益,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尤其是有全球采购和销售需求的制造业企业将其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企业,给跨境物流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4)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提高了跨境物流企业在货源组织、仓储、运输、派送等方面的自动化水平,使跨境物流企业与客户及承运人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协调合作更为方便快捷,并能全程跟踪和有效管理物流渠道中的货物,从而有效地降低物流服务成本,提高跨境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管理体制和机制障碍

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行业与区域限制,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

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刚刚起步,因此市场管理与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各自承担了一部分管理职能。

中国实行的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

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下,政策法规相互之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

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使得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的发展。

从各地看,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

因此,中国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发展呈现出明显部门化、区域化特征,工业、商业、物资、交通等各自为政,相互间协调性差,造成了资源浪费。

(2)专业人才匮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跨境物流行业发展历史较短,服务功能不全,在管理和技术方面还有待于提高,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由于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水平更新较快,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时间,我国跨境物流行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面临专业人才匮乏的困境。

六、行业竞争状况

1、行业竞争格局

根据物流市场的不同特点,可以将物流行业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

起步阶段、积累阶段、集中阶段和联合阶段。

目前我国的物流市场还处于集中阶段的前期,竞争激烈,行业中的物流企业仍然很多。

但同时,行业开始初步整合,市场集中度增高,出现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

目前在中国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有国有、外资和民营三大类。

国有企业、外资、港澳台资企业规模相对较大,而大部分民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

我国物流采购联合会颁布的《中国物流企业50强》显示,在50强中,国有企业共有20家,占40%;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共有4家,占8%;

外商投资企业共有3家,占6%;

民营企业只有2家,占4%,前十名均为国企和外企。

从重点物流企业调查结果来看,物流企业整体规模还是偏小,仅有16%的企业规模超过10亿,事实上还有很多小型企业并未统计其中。

目前我国市场拥有50余万家物流企业,其中外资(含合资)企业680余家,占企业总数的0.13%,但是市场份额却达到8%。

外资最初在华投资的物流企业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空运和快递,主要包括国际航空货运、速递等业务;

另一类是以海运,例如多式联运、码头、货代等业务。

随后,外资又介入仓储、公路运输等领域,逐步发展综合物流服务。

目前,外资企业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的技术在中国物流领域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并且占据较为高端的市场,通过提供完善的服务保持较高的利润率。

而内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面临同质化服务、竞争环境加剧、盈利能力不断受侵蚀等问题的影响,利润率和人均盈利能力显著低于外商和港澳台商。

总的来说内资企业在盈利能力、发展战略等方面都落后于外资企业。

目前中国的物流市场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国企、外企和民企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这三股角力并不稳定,呈现此消彼长的竞争态势,国企、外企和民企之间竞争激烈,民营企业内部竞争也日趋白热化。

第一类企业是国有企业,主要包括中远集团、中外运长航集团、中海集团、中国邮政、中铁集运、中铁快运等大型国有企业。

这些企业拥有全国性的网络和丰厚的资产,与政府关系良好。

在限制其他物流企业进入的细分市场中占有优势,比如近海运输、国内信件邮递服务等等。

但是受制于管理体制的限制,这类企业效率较低,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第二类企业是外资企业,其中包括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的公司,例如联邦快递、敦豪、UPS、嘉里、普洛斯等。

这些企业以国际业务为主导,通常都是世界500强的物流服务提供商,拥有遍布全球的网络,物流经验丰富,企业管理能力强,市场洞察力敏锐,业务运作理念成熟,客户资源良好,融资渠道多样。

这类企业的劣势主要是在构建国内网络成本较高,本土化运营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较高的成本和水土不服给他们在竞争比较激烈的市场上带来了挑战,例如国内快递行业。

第三类是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

民营物流企业按照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大型物流企业和中小型物流企业。

大多数民营物流企业规模较小,仅在本地或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开展业务,对当地情况非常熟悉,能够为客户提供具有价格竞争力的物流服务,例如同城快递。

但是这类企业的劣势也非常明显,资金不足、管理水平低下、信息化水平低、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型民营物流企业。

物流行业必将经历一系列的整合,小型物流企业的境遇岌岌可危,中型物流企业如果不能发挥本土优势、积极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扩大企业规模,未来的发展也将陷入困境。

大型民营物流企业虽然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一步步扩大,整体的运营成本加重,原先的价格优势消失殆尽。

同时,民营物流企业极易受到政策的波动,稳定性较差。

总体而言,民营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弱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积极与各方合作。

2、市场份额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市场拥有近51万家物流企业,其中外资企业仅占0.13%,即680家,但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