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3《短文两篇》教案随堂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965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3《短文两篇》教案随堂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3《短文两篇》教案随堂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3《短文两篇》教案随堂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3《短文两篇》教案随堂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3《短文两篇》教案随堂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3《短文两篇》教案随堂练习.docx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3《短文两篇》教案随堂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3《短文两篇》教案随堂练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3《短文两篇》教案随堂练习.docx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3《短文两篇》教案随堂练习

13《短文两篇》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体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体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1.体会《谈读书》语言简练优美的特点及作用。

2.初步了解驳论文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读书》

第二课时:

《不求甚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认识随笔的写法,学习通过修辞说理的方法(比喻说理、排比说理、对比说理)以及归纳论证的方法。

3.开发思维,学会质疑,认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你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学生畅所欲言。

看来大家对书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培根的《谈读书》一文,看看培根对读书有怎样的认识与感悟。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认识随笔的写法,学习通过修辞说理的方法(比喻说理、排比说理、对比说理)以及归纳论证的方法。

3.开发思维,学会质疑,认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三、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要求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怡()情统筹()藻()饰

狡黠()诘()难要诀()

蒸馏()劝诫()滞()碍

吹毛求疵()咀嚼()好()读书

味同嚼()蜡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狡黠

(2)伦理

(3)诘难

(4)傅彩

(5)味同嚼蜡

(6)吹毛求疵

3.说说你所了解的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书。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四、默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

3分钟默读课文,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思考:

培根和我们谈论了有关读书的哪些问题?

能否给课文划分层次。

(自主完成,若是第二个问题有困难,可以在自主完成后,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

(1)读书的好处

(2)第一层:

(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

(“读书时不可存心”——“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

(“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的作用:

塑造性格、弥补缺陷。

2.跳读课文谈谈自己最喜欢文中哪句话,或认为文中哪句最有道理,说说理由。

学生发言: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

(2)“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三个小方面突出的是长才。

(3)“凡有所学,结成性格。

”也就是说不管读什么书,都会有独特的收获,都会对你性格的形成有影响。

五、精读课文,探究论证方法

请同学们参考课件中的问题研读课文,每部分4分钟完成,小组交流。

第一层:

1.第一、二句:

(1)修辞方法:

排比

(2)从正面(论证角度)论证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

怡情、傅彩和长才。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第三句:

对比两种人(“练达之士”与“好学深思者”)的能力,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

3.第四句:

从反面(论证角度)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4.第五句:

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天生才干比作自然花草,读书比作修剪移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5.第六句:

写三种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

鄙、羡、用,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

第二层:

1.第一句:

指出读书的方法要推敲细思,反对三种读书方法诘难作者、尽信书、寻章摘句。

 

2.第二、三、四句:

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

选读、浏览、通读、精读、读摘要;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3.第五、六句:

论述读书、讨论、作文的不同作用,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结合起来;修辞方法:

排比。

第三层:

1.第一句:

①作者要表明的观点:

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

②阐述这一观点的方法:

归纳论证。

③该句的论证角度:

正面论证。

2.第二、三、四、五句:

①作者要表明的观点:

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②阐述这一观点的方法:

比喻论证。

③这几句的论证角度:

反面论证。

④这几句所用修辞方法有:

比喻、排比。

⑤最后一句“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举例说明头脑的“缺陷”有哪些?

“特药”是什么药?

明确:

“缺陷”指:

智力不集中、不能辨异、不善求同等。

“特药”指:

读书。

六、小结

1.积累读书的名言,激发自己读好书、好读书的情趣。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2.课外拓展:

孟子说: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请问,文中有没有你不同意的观点?

勇敢地站起来,和培根对话。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朗读关于读书名言,并且指导从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上入手质疑。

通过质疑书中语句,从而开发思维,学会质疑,认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七、达标测试

见达标测试

(一)

八、布置作业

完成第二课时的学案。

板书设计:

13谈读书

培根

读书的目的:

怡情、傅彩、长才

读书的方法:

三点

读书的作用:

塑造性格、弥补缺陷

13《短文两篇》教案

(二)

教学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提纲。

3.对驳论文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对驳论文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会运用。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还记得《谈读书》中,我们大家最喜欢的那个句子吗?

回顾《谈读书》中的读书名言: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总之,“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

既然读书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马南邨的文章《不求甚解》看看作者对这种读书方法持怎样的态度。

二、明确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提纲。

3.对驳论文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会运用。

三、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理解一下课题的含义。

解题:

不求:

不追求。

甚解:

比较深刻的理解。

(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

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2.作者介绍:

马南邨,原名邓拓(邓子健)(1912—1966)笔名叫马南邨,福建闽侯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

在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3.文体知识:

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杂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和某一个人的某一观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议论和意见。

这篇文章作者就针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4.驳论文:

是指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加以直接批驳(驳论点)。

或者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以便驳倒对方错误的论点。

5.请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马南邨(cūn)王粲(càn)咬文嚼字(jiáo)

6.请准确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不求甚解:

原指读书指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

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2)咬文嚼字:

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3)因小失大:

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4)豁然贯通:

豁然:

通达的样子;贯通:

前后贯穿通晓。

指一下子弄懂了某个道理。

(5)开卷有益:

读书有好处。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度课文,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

(1)摆出要批驳的靶子是: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并且开门见山的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也是好的)

(2)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因为断章取义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并点明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3)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说明读书要诀在于会意,而好读书又是会意的基础,如果不好读书谈什么甚解不甚解都没有意义。

(4)分析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一是虚心,因为书不一定一读就懂,所以说“不求甚解”。

二是着重在读书方法,不要固执一点,而是了解大意。

(5)以普列汉诺夫为例子,进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即虚心读书,了解读书的精神实质(会意)。

(6)以诸葛亮为例子,证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使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

(7)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即不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8)引用陆象山语录来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上一段的观点,不要因小失大。

(9)介绍读书方法:

强调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

2.《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对方的观点是什么(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

文章批驳的观点是: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3.针对这一观点,作者是怎样进行反驳的?

(理清反驳思路)

(1)树靶子:

开门见山的提出反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同时也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2)引出处:

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

(3)释新意:

解释“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

(4)援例子:

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活读、会意。

(5)引语录:

引用陆象山的语录更明确地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

(6)结上文:

提出自己认可的读书方法(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五、细读课文,理解内涵

1.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明确:

陶渊明的全句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强调的是“好读书”的态度与习惯,“不求甚解”是说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一是表虚心,而是告诉人们读书不要固执于一点,咬文嚼字,只顾局部,不顾整体,应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2.文章说的哪些读书方法类似于“不求甚解”?

明确:

文中的“观其大略”“未晓出且放过”跟“不求甚解”很相似。

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应该如何全面理解?

明确:

“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了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4.作者对读书的看法是怎样的?

明确:

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要活读,最后告诉我们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六、明确内容,探究写法

1.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样的态度?

他用了什么方法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明确:

作者持赞同提倡的态度。

他列举了普列汉诺夫因为读书不能做到不求甚解,所以曲解了马克思著作的反面事例;诸葛亮能够不求甚解,观其大略,所以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的正面事例。

此外,还引用了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话来佐证。

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来证明读书要不求甚解这一观点。

2.驳论文的批驳方式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本文属于哪一种?

明确:

本文驳的是“论点”。

先全面阐释“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的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

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七、课文小结

第一部分:

树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摆出曲解“不求甚解”的读书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