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洋务运动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洋务运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洋务运动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军用企业、民用工业:
性质
时间
代表
地位或意义
(官办)军事工业
1861年科&
网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中国第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
1862年
安庆内军械所生产出实用蒸汽机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1865年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
(官督商办)民用工业
188
1年
创办开平煤矿,第一个使用机械采矿
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还给附近地区提供了廉价燃料,促进了其他工业的发展
注:
内容
①前期:
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后期:
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③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到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
④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5.评价:
(1)局限:
存在种种问题(失败原因);
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2)作用:
①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促进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
阐释:
引进了西方
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创办了
近代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了一批科技外交人才,促进了教育近代化;
创办了大批近代军用和民用工业,促进了国家工业近代化,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创办了近代外交机构总理衙门,促进了外交近代化;
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②其思想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3)性质:
是封建性改革,是一场地主阶级为维护清王朝专制统治而进行自救改革的近代化运动
6.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
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的只学技术而不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
(2)洋务企业存在的弊端,采用封建衙门式管理,不计成本,不计效益
(3)西方列强的制约,技术垄断和洋匠的敲诈,企业发展困难。
(4)清政府内部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传统思想和观念仍根深蒂固的禁锢着人们,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5)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地方上几个热心洋务的督抚去搞,难成大业。
总结归纳:
1.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思想上:
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动摇了“礼仪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
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
(3)外交上:
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
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
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2.多元史观解读洋务运动
史学观点
结论
革命史观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现代化史观
迈出了中国近代经济、军事、教育近代化的第一步
全球史观
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人才
社会史观
是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的重要分水岭,促使思想观念、生活习俗、文化教育等逐步向近代社会迈进
示例:
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
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
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
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
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B.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C.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答案】C
【精确解读】由甲的“近代化”可知其是运用近代化史观评价;
由“人民的鲜血”、“大卖国贼”可知乙从革命的角度评价;
由“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世界各国的一员”可知以全球史观的角度评价;
丁从社会经济变迁及其对民众生存状态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从而关注社会进步,符合社会史观,故正确答案为B。
3.近代四种经济形态比较
经济形态
特征
产生、发展
地位
结局
自然经济
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古代形成,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渐解体
在近代一直占统治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之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外国资本
列强在中国的企业,带有掠夺性
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兴起,甲午战争后日益增多
近代长期占优势,垄断了重工业部门
新中国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将之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官僚资本
依靠国家政权形成对经济的垄断
洋务运动时兴起,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形成并走向膨胀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新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将之转化为国营经
济
民族资本
近代中国人投资的民办企业,是在封建经济解体过程中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
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
国民政府统
治前期发展较快,后来日益萎缩
是近代新经济因素,瓦解了自然经济,有利于社会进步;
在三座大山的压制下艰难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将之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近几年关于洋务运动的考查一直是重点和难点,主要是从近代化的角度、洋务运动的局限等方面命题。
一般以史料的形式命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正确翻译并正确理解其主旨,进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变式练习:
1.下表是轮船招商局初期发展时的经营情况(单位:
万元)。
阅读此表可知()
年 度
1873.8~1874.7
1877.8~1878.7
1881.8~1882.7
1883.8~1884.7
资 本
47.60
75.10
100.00
200.00
借 款
12.30
381.97
353.75
227.09
船只吨位
4088
26916
29474
33378
运费收入
49.17
232.23
188.47
192.37
付出借款利息
1.77
36.53
10.75
22.42
借款主要是官款(官府贷款)。
A.政府支持具有竞争优势B.为制度变革储备物质基础
C.资金不足制约企业发展D.清政府海军实力借此增强
2.恭亲王认为“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
”“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欺蒙。
”1863年后,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相继成立。
以上洋务派的主张及做法
A.对外妥协退让损害国家利益B.推动了教育转型与近代化
C.抵制外国入侵收回国家权益D.为工业化提供了技术人才
3.洋务运动时期,在洋务派中流行“西学中源”说,即西方科技皆源自于古代中国。
如郑观应引《周礼》《墨经》《淮南子》等书的有关记载,证明西学中的数学、化学、光学、重学、气学和电学均出自古代中国。
“西学中源”说的提出,主要目的是
A.为“中体西用”论提供理论依据B.减少引进西方科技的舆论阻力
C.证明古代中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D.迎合当时“制洋器”的需要
4.洋务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优外患的危急形势下的一场自救运动。
自强运动的各项措施中,除京师同文馆是由总理衡门直接管辖外,其他各种设置如机器局、船政局、招商局、矿务局等,都是由地方督抚大员经办,各自为政。
这表明
A.内忧外患冲击政权
B.政府未能对工业建设统筹规划
C.政府信任汉族官僚D.中央集权的政治结构开始瓦解
5.“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
其中“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主要得益于
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较快B.《马关条约》签订后的资本输入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D.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作用
6.甲午战争后,海军一兵舰千总郑祖彝在给上级的条陈中说:
“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采用西法。
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用之,不合宜者去之。
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
”这种观点
A.批评了李鸿章指挥不当B.表露出崇洋媚外的思想
C.未能深入反思洋务运动D.认识到中体西用的弊端
7.19世纪60年代,汉族地主官僚为核心的清朝统治集团发起了洋务运动,史称“同光中兴”;
1898年力主变法的光绪帝被囚,百日维新流产;
1911年“皇族内阁”的诞生导致清廷汉官离心
,空前孤立。
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主阶级严重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B.权力结构的变动影响近代化进程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力量弱小D.统治集团对西学的认识逐步加深
8.观察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分布图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务企业逐渐转化为民族企业
B.洋务企业和民族企业都是民办企业
C.民族企业在与洋务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D.从地域上反映了民族企业受到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
9.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
万两)所含信息的本质性解读,合理的是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商税、各项杂税等;
关税1887年2054万两;
1911年3617万两。
A.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政府财政收支失衡
C.经济结构发生变动D.传统产业陷入困境
训练巩固:
1.1874
年李鸿章指出:
“军兴以来,凡有可设法生财之处,历经搜刮无遗。
商困民穷,势已岌岌。
”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征收厘金C.兴办民用企业D.向外国银行借款
2.1893年9月在张之洞的主持下,汉阳铁厂在湖北龟山建成投产。
1908年3月26日,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
A.民族资本主义取得较快发展B.发展近代工业是大势所趋
C.洋务企业刺激民族工业兴起D.近代中国垄断公司的出现
3.李鸿章率淮军出战太平军不久,就发觉太平军所以“猛不
可当”是因为他们作战“专恃洋枪,每进队必有数千杆冲击”。
他还将中西方军事进行比较,认识到中国的武器、军队与西方的差距。
由此可以看出
A.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B.天平天国运动得到了列强的大力支持
C.洋务运动开展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D.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
4.“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
”这个变化说明洋务运动()
A.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
人员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一再著文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地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
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
这些主张
A.超越了“中体西用”的范畴B.打破了“华夷之辨”的偏见
C.减轻了
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D.成为了洋务运动的科学依据
6.观察下面的江南制造局支出(1867~1894年)表,从中可知江南制造局
支出项目
金额(两)
占总计百分比
薪工膏火口粮、购地造房
2048433
12.78
华洋工匠工食
4209619
26.26
购买机器
1055143
6.58
订购物料及预付各洋行定银
7934732
49.50
购买军火
720745
4.50
译书及办舆图经费
61117
0.38
根据魏之荣《江南制造局记》卷四的有关材料计算编制
A.管理上体现出以洋为师的特点B.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好了准备D.经营上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7.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孤零零的单项表演”,“名日改革,实际上只能说是为应危机而仓皇进行的小修小补,名实很难相符”。
这段言论突出反映了洋务运动
A.是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B.旨在解决民族危机
C.延缓了中国现代化进程D.未主动向西方学习
8.洋务运动时期,在洋务派中流行“西学中源”说,即西方科技皆源自于古代中国。
A.为“中体西用”论提供理论依据B.减少引进西方科技的舆论阻力
C.证明古代中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D.迎合当时“制洋器”的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考试说明,解密高考试题,培养学科素养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的高考试题解读
(一)
一、2012—2018全国卷考情统计
考纲说明
卷别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全国卷Ⅰ
2017·
西周分封制的深远影响
2013·
西周、战国墓葬等级规定
全国卷Ⅱ
2014·
分封制、礼乐制;
2016·
宗法制的影响;
2018·
商汤的仁德之心
——
全国卷Ⅲ
西周政治制度
全国卷
2012·
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高考真题解读
(一)立足时空观念——主干知识迁移考
1.(2017·
全国卷Ⅰ·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
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A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要求学生从材料中受封对象与周王之间的关系来分析.A.从材料可知,分封出去的都是皇室宗亲,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西周分封制刚开始实行的是军事据点制度,也就是说派遣一部分周王室的政治力量到地方上去封邦建国,然后逐渐与当地人民进行融合,取得对地方的统治权,巩固西周对地方的统治,这必然就加强了周部落与周边其他地区文化的交流和认同,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巩固了西周对地方的控制.
B.分封制主要是地方官制,不可能加强君主专制的权力,另外,西周时期,没有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权力在当时不是非常突出,西周主要强调以德治国.
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分封制地方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西周王朝就是不能够直接操控地方,所以实行分封,选项表述是错误的.
D.材料主要体现的,西周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侧重周王室内部的权力传承关系,材料也没有直接涉及到贵族世袭特权的存在.真正从根本上保证贵族世袭特权的制度是宗法制,而不是分封制.
故选A.]
2.(2014·
全国卷Ⅱ·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C.陕西D.山东
C [“雅言”是周王室使用的语言,而西周的统治中心镐京在今陕西省境内,故选C项。
]
(二)立足史料实证——创新情境灵活考
3.(2018·
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了夏桀,创立了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的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的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A [商汤见人所设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会将鸟兽杀绝,“乃去其三面”,显示了他的仁德之心,他从而得到诸侯拥护,并最终取得天下。
《史记》中的这一记载意在说明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故A项正确。
农业生产是夏商时期的主要经济活动,故B项错误。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商汤的仁德之心,而非生态保护,故C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统治者治国理念是夏商更替的主因,故D项错误。
4.(2013·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
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有效信息:
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
这体现了秦国已经走向集权,C项正确。
A项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解读;
B项表述本身错误,分封制下君主权力有限;
D项表述本身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制就已经遭到破坏。
(三)立足历史解释——方法能力创新考
5.(2012·
全国卷·
24)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
材料中的“……专制权……愈积愈进”体现了专制程度不断加深。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古代从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一直到明清时期,专制程度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尤其是清朝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故选C项。
(四)立足家国情怀——社会热点隐性考
6.(2016·
全国卷Ⅲ·
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B [题干反映的是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格式和内容情况。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意味着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项符合题意。
周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与商代一样,都是“金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故排除A项。
题干没有涉及宗法制度,故排除C项。
商周青铜器多用于祭祀,题干信息不能说明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故排除D项。
7.(2016·
24)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
这说明乾隆年间( )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并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材料所给的时间信息是乾隆年间,内容是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反映了这一时期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密切。
福建到台湾定居者很多,再联系清前期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的史实,可知B项符合题意。
A项是对材料的误解,族谱编修是宗法血缘关系的体现,突出了血脉传承关系,故排除。
C项表述错误,故排除。
D项与乾隆年间的史实不符,故排除。
三、学科素养的培养——史料分类
以秦朝政治制度为例
常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详细地说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
史料是研究历史、获取历史结论的直接或者间接依据。
鉴别运用史料,解读获取信息,加强处理史料的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目标中“解读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
1.按表现形式分为文献史料(指以文字形式记载的史料)、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各种物件)和口述史料(口头叙述并记录下来的资料)。
2.按资料价值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
第一手史料:
原始史料,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