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调整充分考虑事业发展现状的各方面因素word版本 12页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9541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干部调整充分考虑事业发展现状的各方面因素word版本 12页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干部调整充分考虑事业发展现状的各方面因素word版本 12页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干部调整充分考虑事业发展现状的各方面因素word版本 12页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干部调整充分考虑事业发展现状的各方面因素word版本 12页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干部调整充分考虑事业发展现状的各方面因素word版本 12页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干部调整充分考虑事业发展现状的各方面因素word版本 12页Word格式.docx

《干部调整充分考虑事业发展现状的各方面因素word版本 12页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部调整充分考虑事业发展现状的各方面因素word版本 12页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干部调整充分考虑事业发展现状的各方面因素word版本 12页Word格式.docx

3、动手能力较快。

青年干部最具有青春和活力,接受新生事物快,行动敏捷,对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手段掌握的比较好,对工作有着较高的热情,大多数青年干部有追求事业成功的激情与渴望。

4、创新意识较强。

青年干部开拓进取精神强,许多干部工作负荷较满,在基层国税工作实践中,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创造了较好的工作业绩。

他们在干部队伍中表现活跃,是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分子,是基层国税部门最活跃的创业群体。

(二)青年干部存在的不足

1、目标定位偏低。

少数青年干部对国税工作的社会意义和青年干部所肩负的责任没有充分的认识,人生目标定位较低,主要择业动机仅仅只是看到了国税工作的稳定性和“铁饭碗”,理想信念不坚定,认为工作稳定了就万事大吉,消磨了斗志,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

2、工作推动乏力。

从高校到税务,国税青年干部完成了人生出色的跨越,但由于较少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练,在个人意志上表现出脆弱性。

少数青年干部工作浮于表面,缺少主动性,推动乏力,有的因受到领导和同事的批评,从此就不敢抬起头来,有的创新遭受过挫折,丧失信心,不敢作为。

3、团队意识不强。

少数青年干部团队协作意识差,不能正确处理团队中“缺位”和“补位”的关系,缺乏全局眼光和整体观念,不能做到及时和充分地补台,有的有所专长,但往往恃才傲物,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不能摆正自己应有的位置。

4、作风形象散漫。

少数青年干部自以为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品位”,不把普通干部放在眼里,不善于从前辈经验中汲取有益养分,有的对纳税人态度生硬,自由散漫,个人形象不佳。

二、影响青年干部积极性的因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当今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对税务干部的思想也有所冲击和影响,尤其是青年干部较多地接触经济领域中的私营、个体业主,他们中有的财大气粗,会享受会玩乐,一定程度地侵蚀着青年干部的思想和行为。

另一方面,随着国税系统公务员津贴、补贴及奖金的清理和规范,国税干部多年工资、奖金原封不动,总体收入水平实际在下降,而房价和物价不断上升,青年干部的生活压力加大。

2、体制机制的缺陷。

国税系统常用竞争上岗的手段激励青年干部的工作热情和进取性,但由于受基层职位所限,对参与竞争者从年龄、资历等方面进行限制,竞争上岗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批德才兼备、年轻有为的青年干部得不到及时晋升,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虽然各级领导都对青年干部给予厚望,但还存在重使用轻培养、重短期轻长期的现象,有些基层部门“只愿种菜不愿栽树”,对大多数青年干部的培养,依然是自学成才为主,欠乏青年干部长远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划。

3、疏导机制的缺失。

少数基层国税部门对青年干部心理问题重视不够,还没有建立或者健全有效的防范和疏导机制,不能及时有效排除干部心理不和谐的隐患。

如近年

来国税机关实施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使国税干部感到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责任意识、风险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的同时,惧怕心理、埋怨心理、逃避心理在基层征管一线不同程度地产生,部分青年税务干部担心工作中被责任追究,更有些人担心会“丢饭碗”,因而患得患失。

有些青年干部对个人在未来婚姻、住房、赡养父母等生活保障方面表示担忧,少数外地籍青年还面临着夫妻分居两地、难以照顾到家庭等情况,这些情况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引导,很容易产生不稳定的因素。

4、个人认知的偏差。

少数青年税干在岗位实践的价值取向上存在偏差,把追求个人利益和安逸享受作为主要目标定位,而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展示作为的精神准备不够,有的在一线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无法正确对待工作的艰辛劳累和遇到的挫折,怨天尤人。

个别青年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以职位的升迁为人生追求,一旦竞争上岗升迁受阻,工作积极性也随之下降。

三、促进基层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建议

青年强则国税兴。

促进基层青年干部成长成才,从组织上看,需要各级领导共同努力,营造一个适合国税事业进步、青年干部成长的氛围;

从青年干部自身看,需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1、注重思想引导,把握青年干部成长规律。

青年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成长期,其基本的价值观、品德、能力等都在此阶段基本确立,抓住最佳成长阶段,促进其成才是各级领导应有的责任。

青年干部成长要素很多,包括年龄、经验、学历、能力、机遇和社会环境等,不同时期青年干部成长要素也不尽相同,分析当前青年干部的成长要素,必须把握一个原则,即国税事业的发展决定青年干部的成长方向。

国税事业的发展需要发挥青年干部的聪明才智,而青年干部的个人发展离不开组织提供的平台。

青年干部在制定职业生涯目标时要将个人意愿与部门发展相结合,将获得“三师”资格与人生规划相结合、个人特长与自身发展相结合、理论调研与业务竞赛相结合,使个人职业发展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能更好的促进国税事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好的平台从而更有效的实现自我发展。

作为组织来说,应为青年干部的成长提供机遇和条件,“青年干部成长缺什么就补什么”,以青年干部需求为前提,了解青年干部的所思所想,既要注重青年干部自身学习培训的要求,也要考虑青年干部岗位工作的需要,更要兼顾青年干部未来长远的发展。

2、注重人才培育,提供青年干部成长舞台

青年干部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组织环境,良好的组织环境是青年干部成长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

人才的成长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青年干部的成长是一个综合化、系统化的过程,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要搭建舞台。

要坚持育才与用才并举的思想,在税收工作中大胆的启用青年干部,为青年同志提供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增强内驱力,促使其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二要用其所长。

要加强引导,校正青年成长动机,让想发展、能发展的青年干部得到发展的空间,同时注意保护其热情。

完善竞争择优机制,用正确的用人导向引导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按照民主、公正、竞争、择优原则,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过硬、群众评价高的优秀人才选拔上来。

三要人岗相宜。

加大岗位实践的锻炼力度,根据岗位要求和人员特点,尽可能地将青年干部安排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在税收工作中多给青年干部压担子、交任务,让他们在事业发展中挑重担,担责任,时刻感受到组织的信任和支持,将国税事业的发展与每一个青年人的个人前途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使其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3、注重人文关怀,激发青年干部青春活力

大多数青年干部工作在基层、执法在一线,工作较为繁重,生活相对单调,面临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较大。

因此,要注重人文关怀,把青年干部作为国税大家庭的一个重要成员,让他们受到重视和关注,当他们受到挫折时送上一份关爱,取得成绩时送上一份祝福,生活工作需要帮助时送上一份力量。

对于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设身处地帮助解决,使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青年干部社会阅历较少、年轻气盛,在工作及为人处事上,可能难免会有做的不尽完美的地方。

他们的自信是资本,也是完成各项工作的力量源泉。

但与此同时,过度的自信也使他们在遇到某些问题时,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即使观点是正确的,由于没有注意表达和沟通的方式,不容易让大家接受和认可。

因此,对青年干部多一些包容与宽容,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去考虑,让他们尽快把年轻气盛的自信转化为成熟稳重的自信,更好的为国税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4、注重自省自励,提升青年干部自身素质

自身修养是青年干部成长的立身之本,康德说:

“这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法则。

”对于青年干部来说,这个法则就是严于自律。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柱,是内在动力,它支配着青年干部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影响着青年干部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

青年干部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正确看待人生得失,正确运用手中的权

力,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求真务实的正确理念,彻底摒弃以权谋私、好大喜功、玩忽职守、徇私枉法、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正确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要保持阳光心态。

要努力克服高学历的“优越”心态,正确看待自己,理性思考问题,并愿意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锻炼。

在人际交往上与人和谐相处,学会从容、学会适应、与人为善,坦然地面对一切,保持青年人应有的朝气、正气、锐气本色,勇敢地开创自己的拼搏之路,放弃一些压抑生活的负担和包袱。

三要注重细节品质。

细节表现修养,细节展现机会,细节决定成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

作为青年干部,必须以一种精益求精、追求细节完美的精神,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把琐事做好,把小事做精,把细事做亮,要善于从业务圈子中跳出来,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自己从事的工作,要把立足点和落脚点放在服务大局、推动发展上。

篇二:

浅谈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和解决对策

政法系201X级学年论文201X82044005

钟泽旭

(宝鸡文理学院政法系201X级4班陕西宝鸡721013)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存在的严重滞后于需求的现状,并结合东西方文化和制度差异,深入剖析我国法律制度、行政机关及公益文化等环境因素对慈善事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并通过转变政府观念、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监管制度、培育公益文化市场以及慈善组织中的用人机制等途径寻求突破。

[关键词]慈善事业政府法律制度公益文化监管制度

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无论各种社会制度的如何不同,慈善从来都没有消亡过,反而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趋向社区化、平民化,越来越趋向国际化、全球化,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所必需的组织机构。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慈善事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六届五中全会又发出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

”的号召,对慈善事业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

十七大进一步加快了创建和谐社会的步伐,谋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共享改革成果已成为各阶层的共识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慈善事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在资金来源,通过舆论宣传引导,公众的公益价值观念进一步加强,慈善活动和志愿服务日趋活跃,参与慈善捐赠的公民和法人不断增加。

因此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政治经济基础和法律、道德文化环境都在逐步完善。

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仍严重滞后于现实需求,存在着总体规模小、法律体系和监管体系不完善、公益文化土壤贫瘠以及慈善组织用人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本文将通过中西方慈善事业的发展对比,深入剖析我国行政体制、法律制度、道德文化等环境因素对慈善事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并提出恰当可行的策略以寻求突破。

一、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规模严重滞后于现实需求。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弱势群体的客观存在呼唤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慈善基金会数量少、规模小、资金来源匮乏、作用有限。

目前我国共有各类公益基金会近千个,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年募集资金50多亿元,占GDP的比重不到1%。

另据民政部的调查资料显示,近半数全国性基金会的资产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资产规模超过了1亿元的基金会所占比例不到15%;

地方性基金会资产更加贫乏,近40%的尚未达到210万元的最低资金标准。

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以美国为例,仅一个盖茨基金会资产总额就超过千亿美元,而美国的企业和个人每年通过各【1】【3】-----------------------------------------------------------------------------------------

[完成日期]201X-3-28

[作者简介]钟泽旭(1989-)男,陕西榆林人,宝鸡文理学院政法系201X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

类基金会进行的公益慈善捐赠更高达6700亿美元,占GDP的9%。

但与超过20万亿人民币的GDP相比,我国公益慈善基金占比不到0.1%,这与经济总量全球第四的泱泱大国地位不相匹配,也有愧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

(二)在慈善基金的运行监管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在我国的公益慈善基金(尤其是公募基金)的运行监管中存在着以下现象:

一、是背离慈善基金的公益性本质和捐赠人意志,违规运用资金,置慈善基金以高风险状态,并使得大量的公益慈善项目得不到资金支持;

二、是慈善基金会内部组织规范缺失、外部监督主体弱化,导致基金组织高层管理者权力过于集中且缺乏必要监督;

三、是财务管理混乱,公益资金的使用过程和结果缺乏透明度,缺乏公开化,造成了公益组织的公信力不足。

二、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中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一)政府观念和职能定位偏差

早期,大多数地方的慈善会都是由各地民政部门发起成立,很多慈善会都属于民政部门的一个处室或科室。

但是,政府介入慈善,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角色与定位,“政府今天的介入,是为了明天的退出”。

遗憾的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而很多地方的慈善会实质上仍然是民政部门的处室或科室,没有丝毫的改变。

这种格局势必造成行政权力对慈善机构善款用途、人事任免的必然干涉,其结果是既削弱了慈善公益组织的独立性,又影响了其社会声誉。

同时,行政权力对这些半官方慈善公益组织的干预与参与,也势必形成行政权力对其他社会慈善公益组织的惯性干预。

(二)慈善事业制度层次的缺陷

1.发展慈善事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滞后。

慈善事业的进入、评估、监管、公益产权界定与转让、融投资、退出等完整法律框架尚未形成,不少意愿进入者只能驻步观望。

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放开了对非公募基金的限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表明慈善事业的立法在加快,慈善公益机构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宽松。

但是,慈善事业的发展长远来说依赖于第三部门的整体进步,并且和私有产权及其转让与继承、企业财产的转让与捐赠、国家税收

或调整。

因此,建立并完善慈善事业的法律框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2.公益慈善组织的用人和监管机制存在问题。

对中国的许多慈善机构来讲,现在最紧缺的就是人才。

大多数服务慈善的人,都是很多退下来的老干部。

而这些慈善总会的少数领导,竟把慈善总会办成了家长制的协会,办成了一个人说了算的协会,办成了一个政府的行政机关中的行政单位,导致了行政、协会不分,在社会上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

面对这样的慈善总会的主要领导,人才来了也留不住。

更要加强慈善组织内部的监管力度,特别是要依法开展慈善资金的募集和救助。

就目前全国慈善资金的募集和救助,仍然是不大规范的。

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同时,这种救助和募资,还缺乏一定的透明度,大多数都是事后笼统地在当地的报纸上刊登一下救助的对象和金额,并没有将捐助的过程和结果公开和透明化,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三)公益文化土壤的贫瘠【2】【8】征管及财政转移支付等一系列国家重要制度息息相关,这些政策需要做出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改进

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除了政府的制度安排和法律保证外,还离不开公益价值观念的树立、道德文化土壤的滋润和培养。

由于政府在计划经济时代长期统包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造成公民慈善观念落后,个人主动性慈善捐赠参与率较低。

在美国,75%以上捐赠来自个人日常捐款,加上遗产捐赠,个人捐赠占社会捐赠的水平超过80%。

反观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在物质逐渐发达的同时,不少人的精神家园却渐趋荒芜,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似乎离人们越来越远。

国内有影响的公募基金会资金多来源于海外:

宋庆龄基金会70%的资金来源于海外华侨捐款,中华慈善总会的这一比例为50%。

而以企业和个人名义命名的私募基金发展缓慢,偶有名人成立的私募基金会出现,便有媒体竭力吹捧,难免炒做之嫌,舆论更关注的似乎是名人本身,忽视甚至背离了慈善基金成立的初衷。

三、突破环境因素制约,促进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一)扭转政府观念偏差,重新定位政府职能

政府部门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对政府职能客观定位,对政府能力合理估计,对政府权利适当限制,让出部分公用和公益事业领域,按照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既放权,又放钱。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开展以下几项工作来鼓励慈善团体的成长和发展。

第一,对慈善公益组织少干预,多指导和引导。

如指导、培训和监督慈善公益组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运行管理机制。

可以出台各项管理示范文本,对公益组织领导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训等。

第二,加强对慈善公益组织的财务审计,加强其财务公开透明机制,保证公益组织的钱切实用在公益上,而不是中饱某些人的私囊。

在这方面可借鉴国外对慈善组织的监督模式。

第三,出台对慈善公益组织资金运作的管理措施,保证组织资产在较为安全的前提下保值增值。

第四,是加强对慈善公益组织的年度检查,对不合格的慈善公益组织坚决予以取缔。

(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慈善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在短期内尽快改革慈善事业的准入制度,健全公益财产管理制度、公益机构分类分级监管制度、行业评估制度和信息统计制度,使行业组织的进入和运行初步得到有法可依,在政府之外独立发展。

目前迫切需要对公益机构的双重审批、注册的进入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取消公益机构的主管部门审批制,采取直接注册或备案制的进入制度,培育更多的慈善公益组织,由市场优胜劣汰。

公益财产的和公益机构的财务管理制度也需要尽快出台并实施。

多年来,公益组织只能借用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在会计科目的核算上牵强附会,给公益机构的财务反映和监督带来很多不便。

慈善公益机构要分类分级管理,慈善筹款机构、慈善执行机构要相互区分,全国性、区域性和社区性公益机构要相互依托发展。

要建立全国性慈善信息统计制度,对慈善捐赠进行确认、登记、分类、汇总是衡量慈善事业发展水平、规范慈善事业发展所必须的。

(三)加强慈善组织的监督管理

这加强监督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自己内部的上下级之间的监督;

二是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和平级之间的职能监督,包括各个社会团体的监督;

三是领导与被领导的正常的监督;

四是群众和社会舆论及行业之间的监督;

五是捐赠者的正常的监督。

另外除了国家要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外,各慈善机构必须要制订出行业的规则,强化体【6】【6】

制内的管理,接受体制外的监督,要努力做到依法办事,树好公正公平的社会新形象

(四)公益文化市场的培育

在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法律制度和公益文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公益文化市场的发展提供示范引导和制度约束,而公益文化的健康发展和深入人心则通过提高公众对法律法规的认同度来改善法律执行的效率和效力。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法律和文化同属上层建筑,但相对于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公益文化市场的培育有更长的路要走。

公益文化涉及公众的道德觉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诸多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只能积极引导和培育。

1.政府应责无旁贷地积极引导和广泛宣传,从创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将慈善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部署和规划中来。

2.要特别强调大众传媒在舆论导向上的重要作用。

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应通过开辟专栏或其他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扶贫济困、诚信友爱、乐善好施、奉献社会和他人的良好风尚,介绍国内外慈善活动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和公益观,自觉加入公益事业中来。

在众多媒体的实践中,央视二套的“春暖201X”就特别值得推崇。

3.大力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义工组织),培养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弘扬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良好社会风气。

通过完善志愿服务活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推广和普及志愿者登记、培训、时间积累、绩效评估和表彰制度,引导更多的主体参与志愿服务;

推动志愿服务领域的延伸和拓展,以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及城乡低收入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以社会救助、优抚助残、环境保护、法律援助等为重点服务领域,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经常性和制度化。

(五)引导和培育慈善组织的健康发展

1.按照国家鼓励、社会参与、民间自愿的方针,大力培育城乡各类慈善组织,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慈善活动,促进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

在慈善组织成立和发展过程中,民

2.改革公募慈善组织的用人制度,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通过用人制度改革将具备强烈责任心和正确的公益价值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到公募基金会的管理层中来;

并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发展慈善事业的经验;

通过在职培训等形式提高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3.加强自律和他律,完善监督制衡机制,规范慈善组织的管理和运营,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强化登记机关、业务主管部门、国家审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和社会公众等的多重外部监管机制,通过慈善组织内部组织机构的规范、规章制度的完善等措施,对慈善组织管理者制定必要的、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指标和激励约束机制,逐步改变目前的监督主体弱化甚至虚置的状况,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道路上,政府的观念和行为最为关键:

一方面要彻底转变以往的政府观念,让出部分公用事业领域给慈善组织,并从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从道德层面对公益文化的发展积极引导,并为于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及慈善组织监管体制的完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政策法律、公益文化【4】【7】政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在启动资金、办公场地、人员配备、项目开展等方给予必要支持。

等环境的改善,我国慈善事业的春天即将来临。

参考文献

[1]李文新.慈善投资——公益性基金运作的新途径[J].金融经济,201X,(12).

[2]唐钧.给慈善捐款免税找个充分的理由[J].社区,201X,(5).

[3]卢汉龙.基金会管理与“第三次分配[J].检察风云,201X,(9).

[4]茅于轼.社会责任投资——新世纪的慈善事业[N].中国经济导报,201X,(6).

[5]葛道顺.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