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历史知识点大全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59453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28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历史知识点大全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中考复习历史知识点大全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中考复习历史知识点大全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中考复习历史知识点大全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中考复习历史知识点大全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历史知识点大全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复习历史知识点大全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历史知识点大全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复习历史知识点大全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巩固统治

内容:

(1)周天子分封诸侯:

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2)诸侯的义务: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意义:

巩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春秋战国——社会的变革

先秦文化

青铜器的高超艺术:

我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

到了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其中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时期

商朝

商周

西周晚期

秦朝

秦汉

魏晋

字体

甲骨文

金文(铭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百家争鸣

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许多思想家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学派

代表

主要观点

观点出处及现实意义

儒家

孔子

春秋末期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爱人”,反对苛政

《论语》

和谐社会

孟子

战国

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反对战争,“春秋无义战”,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

《孟子》

关注民生;

可持续发展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反对奢侈浪费

《墨子》和谐社会

道家

老子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老子》(《道德经》)

庄子

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

法家

韩非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韩非子》,依法治国,和谐社会

兵家

孙武

春秋晚期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统一时间;

公元前221年人物:

秦始皇嬴政都城:

咸阳地位:

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政治: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影响:

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造成个人独裁。

巩固统一经济: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影响:

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造成社会恐怖)

军事: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统一岭南、开灵渠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影响:

抵御了匈奴南下,加重人民的徭役负担,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破坏。

灭亡:

根本原因:

秦朝的暴政经过: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典故: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

公元前207年,刘邦、项羽起义灭亡:

项羽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典故:

破釜沉舟),刘邦直逼咸阳,秦灭亡。

建立:

楚汉之争后,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都城长安。

建立初期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天子不能具醇驷”)

文景之治表现:

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粮仓丰满,国库充足)国力强盛。

影响:

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政治西汉政治: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国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政府。

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

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但也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汉武帝大一统经济:

收回铸币权及盐铁经营权,统一铸造五铢钱;

汉武帝治理黄河,80多年黄河没有改道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

对外关系:

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作用:

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东汉:

公元25年,刘秀建立,定都洛阳。

其统治期间出现“光武中兴”。

中后期宦官、外戚专权,使得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民族关系关系:

汉初国力有限被迫和亲

汉武帝反击匈奴

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影响:

汉匈没有战争,边境安定,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启示:

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是和与战,和平交往与合作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西域地理范围:

阳关、玉门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及更远

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第一次(目的:

联合大月氏(zhi),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第二次目的:

加强西域各国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

结果:

西域的汗血马、葡萄、石榴、核桃、苜蓿、歌舞乐器传入中原。

西域各国与汉朝的交往日益频繁。

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对外关系路线:

长安

河西走廊

敦煌

新疆

西亚

大秦(古罗马)

丝绸之路意义:

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加强联系,促进贸易。

丝绸之路在当今我国对外贸易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

启示:

对外交流对于一个国家的强盛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应该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东汉班超(投笔从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经营西域,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166年,大秦派使臣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官方交往。

造纸术:

西汉早期发明纸(世界最早);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传去的)。

数学:

东汉时期《九章算术》。

地位:

部分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测地震方向)。

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医学:

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外科手术的麻醉剂),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医学体操“五禽戏”,强身健体。

东汉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中医),称为“医圣”。

文化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佛教教义麻痹人民不要反抗,受到统治者提倡,得到广泛传播。

佛教的传播,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

宗教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创始人:

东汉张陵(青城山)。

道教主张修身养性,得道成仙。

道教对我国文化也有深远影响。

史学:

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鲁迅评价: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雕塑艺术: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3)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4)中外文化的交流;

(5)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新

秦汉文化的特点:

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与现实生产密切相关,各领域之间相互影响;

气势恢宏,奋发向上。

我们对科技的认识:

科技在给人类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等不利影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应该趋利避害,利用科技更好的为人类造福。

东魏

北齐

北方:

前秦等十六国

北朝:

北魏

西魏

北周

隋朝

政权更替三国(魏蜀吴)

西晋

南方:

东晋

南朝:

官渡之战(200年袁绍

曹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赤壁之战(208年曹操

孙刘联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三国鼎立之势形成:

220年,曹丕建立魏(山西在魏国),都城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蜀,都城成都;

222年,孙权建立吴,都城建业。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实力魏最强,蜀最弱。

三国经济发展:

(1)魏兴修水利工程,生产发展;

(2)蜀国丝织业兴旺;

(3)吴国造船业发达;

孙权派卫温到夷州(台湾地区),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魏灭蜀)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魏亡),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中国。

东汉末年,匈奴、鲜卑、羯、氐、羌迁入中原地区,史称“五胡内迁”。

两晋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西晋灭亡的原因:

(1)统治集团腐朽

(2)皇帝智力低下(3)“八王之乱”耗尽国力(4)匈奴起兵反晋。

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城建康。

4世纪后期,氐族人苻坚建立前秦,统一黄河流域(北方)。

与东晋进行淝水之战(383年以少胜多的战例)

原因:

(1)自然条件优越

(2)北方战乱,南方安定(3)北人南迁(西晋末年,大规模人口流动),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不同的生活方式(4)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作

江南地区的开发表现:

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修建水利工程;

小麦推广到这一地

(东晋、南朝)影响:

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人口迁徙的重要作用:

促进民族大融合,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439年,北魏(鲜卑)统一黄河流域。

民族融合成为一种趋势。

民族融合的表现:

汉人胡服;

汉人胡食;

农产品成为少数民族的主要食物;

学会汉族的农业生产技术。

北魏都城在平城(今山西大同)。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原因

(1)气候干燥,粮食不能满足众多人口的需要;

(2)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3)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北方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迁都洛阳

(2)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说汉语);

(3)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穿汉服);

(4)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改汉姓);

(5)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与汉通婚);

(6)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改革官制);

(7)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

影响:

促进了民族融合;

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的过程;

促进北魏经济的发展。

评价: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适应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下进行的,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民族融合的方式:

(1)人口迁徙(五胡内迁,北人南迁);

(2)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3)各民族间的杂居相处与通婚;

(4)联合斗争。

数学:

南朝祖冲之,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一千年。

农学:

北朝贾思勰,农学家,编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地理学:

北魏郦道元,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详细地介绍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东晋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被称为“书圣”。

文化艺术画家,东晋顾恺之,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人称“三绝”)

北朝石窟艺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佛教艺术)

思想: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佛教盛行。

南朝思想家范缜,撰写《神灭论》,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特点:

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

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

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科技成果成就突出。

建立及统一:

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都长安。

589年灭陈,统一南北(意义:

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开启了隋唐时期的盛世局面,对古代中国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措施:

改革制度,注重吏治,发展生产,提倡节俭

隋朝隋炀帝于605——610年开通。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全长两千多公里,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由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开通评价:

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巩固隋王朝对全

大运河国的统治。

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一时:

短暂38年而亡

建立:

618年,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政治治国思想:

以民为本;

政府轻徭薄赋;

皇帝勤于政事;

大臣廉洁奉公

贞观之治措施:

发展生产,轻徭薄赋;

戒奢从简;

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病;

任用贤才并虚心纳谏(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完善科举制

盛世局面: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不断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唐朝武则天的统治:

“政治开元,治宏贞观”

措施:

任用贤才(姚崇等人);

重视地方吏治;

注意节俭;

开元盛世盛世局面: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仓库充实,史称“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唐朝由胜而衰(性质:

为夺取中央政权而发生的叛乱)907年,唐朝灭亡

诞生:

隋文帝:

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

设进士科,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

科举制完善:

唐太宗:

大大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

开创殿试,增设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最重要的考试科目

改善用人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

是最早的考试制度,影响别的国家的考试制度;

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农业:

兴修水利工程;

农耕技术提高(育秧移植栽培);

农作物品种增多(西域的蔬菜,茶叶);

农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灌溉工具)

经济手工业:

丝织业和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

大都市:

长安、洛阳、杨洲、成都长安城的繁荣:

城市规模大;

街道笔直、整齐;

市内分为市(商业区)和坊(居民住宅区);

人口上百万;

民族交往的中心,国际性大都市

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1、设置机构(唐太宗、武则天在新疆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民族关系2、和亲(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金城公主入藏后,唐与吐蕃关系日益密切“和同为一家”3、册封(唐玄宗时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等。

与亚洲、欧洲、非洲的国家都有往来。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唐与日本的交往:

日本来中国的有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学习唐朝的制度、汉字、建筑、对外关系铜钱样式、书法、菜肴、饮茶等;

鉴真(唐玄宗时)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

唐与天竺的交往:

最著名的是玄奘(唐太宗时期)。

玄奘西游去印度,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建筑:

隋朝李春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早七百多年;

唐朝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大明宫含元殿)

印刷术: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文学:

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诗人主要有李白、杜甫、白居易。

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想象文化丰富,人称“诗仙”。

杜甫的诗被人称为“诗史”,他的诗气魄雄浑,语言精练,表现出高潮的

艺术水平,人称“诗圣”;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直白如话。

书法:

颜真卿、柳公权。

王羲之后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颜真卿。

并称“颜筋柳骨”。

绘画:

阎立本,人物故事画,《步辇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开写意画先河,人称“画圣”。

石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有精美壁画、彩色塑像、大量佛经文书,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音乐舞蹈:

歌颂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

唐玄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曲》。

政权

建立民族

关系

北宋

契丹(辽)

契丹

10世纪初

阿保机

上京

与北宋有战有和;

澶州之战、澶渊之盟(评价:

双方保持了长期的和平稳定,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北宋给辽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汉族

960年

赵匡胤

开封

西夏

党项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

与北宋有战有和

南宋

女真

12世纪初

阿骨打

会宁

岳飞抗金:

郾城大战、宋金议和(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为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1127年

赵构

临安

宋朝:

政权分立

政治

元的建立及统一:

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

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中央中书省,山西在中书省范围内;

地方行中书省);

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西藏地区,使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

元朝还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最早将台湾纳入其行政管辖范围,表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占城稻、“苏湖熟,天下足”、棉花(推广到长江流域)、茶树的种植

手工业:

丝织业(蜀地、江浙);

制瓷业(哥窑、景德镇——瓷都);

造船业(广州、泉州)

商业:

商业都市(洛阳、杨洲)“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海外贸易繁荣(政府鼓励,设市舶司。

经济最远到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交子(北宋、四川)

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标志是“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元朝经济:

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

兴修运河;

开辟海运(南粮北运);

大都为政治中心、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

宋朝民族政权并立,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民族关系元朝的民族融合:

汉族迁往边疆,开发边疆;

边疆各族迁往中原;

有些少数民族与汉族没有差别;

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在中国生活了17年(中外交往频繁),写成《马可·

波罗行纪》

社会生活:

宋朝习俗:

(衣)汉人胡服,妇女缠足;

(住)高脚书桌出现;

(行)多用牛车,达官贵人乘轿,旅店社会生活(邸店)业兴旺。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出现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宋朝的元旦就是今天的春节。

科技: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教育文化);

火药宋元时期广泛应用于战争;

指南针制成于北宋,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为人类在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是我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

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我国古代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叙了战国至五代的历史。

文化

文学——宋词元曲:

宋朝时,词的创作达到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词人和词作。

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名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宋朝著名的女词人是李清照,南宋词人辛弃疾,他的代表作是《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元杂剧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艺术: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风俗画,东京汴河两岸的风光,说明商业繁荣)是我国美术史上的杰作;

元朝著名的书画家是赵孟頫

宋元时期科技高峰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经济的高度发展促进了科技的发展(3)民族融合促进了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4)中外交往频繁,吸收外来文化(5)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太祖:

1、改革政府机构,中央:

废丞相,权分六部;

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

2、设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

3、八股取士。

明成祖:

削藩;

迁都北京;

设东厂。

政治努尔哈赤:

统一女真,建立后金。

攻占明70余城。

皇太极:

改女真为满洲;

建立清朝。

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顺治帝迁都北京,成为清朝的都城,不久,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

清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1、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2、大兴文字狱,作用:

造成社会恐怖,禁锢思想,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明朝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

苏州、丝织业发达,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

经济商业: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晋商、徽商名扬天下

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丝织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拥与被雇拥的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出现了。

到了清朝,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部门增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西藏:

(顺治)册封达赖,(康熙)册封班禅,雍正设立驻藏大臣;

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新疆:

乾隆平定了大小和卓兄弟叛乱,设伊犁将军,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民族关系土尔扈特部的回归(渥巴锡)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台湾:

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

作用:

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背景:

明朝前期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郑和下西洋目的:

为了加强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为了炫耀国威。

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明朝戚继光抗倭功勋卓著(九战九捷),保卫东南沿海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民族英雄;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对外关系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民族英雄

康熙帝雅克萨之战,沉重打击了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我国领土,《尼布楚条约》是中俄第一个(东段)边界条约。

(内因)重农抑商;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无需同外国交流;

(外因)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统治

闭关锁国内容: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广州十三行)。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建筑:

1、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紫禁城金碧辉煌,气象万千,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科技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