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3套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59063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3套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3套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3套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3套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3套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3套Word格式.docx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3套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3套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3套Word格式.docx

C.一江春水向东流D.两岸青山相对出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陋室铭》一周教颐一宋代B.《爱莲说》一刘禹锡一唐代

C.《大道之行也》一孔子一春秋D.《桃花源记》一陶渊明一东晋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文人表达自己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这叫做“托物言志”。

B.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所以人们把他的诗作称为“诗圣”。

C.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D.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表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这充分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艺。

7.名句默写。

①造化钟神秀,

②,一览众山小。

③.恨别鸟惊心。

④烽火连三月,

⑤大道之行也,,,

⑥山高月小,;

,水波不兴。

⑦中无杂树,,

⑧苔痕上阶绿,。

8.《爱莲说》中写到的“莲”,还有哪几种称呼?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9.文章的作者是唐代诗人(2分)

10.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4分)

答:

、、、。

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

(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

1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3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知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4.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2分)

15.解释加点的词。

①便得一山:

②便要还家:

16:

翻译句子。

①林尽水源

②豁然开朗

17.作者写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的目的是什么?

(3分)

18桃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什么?

(2分)

19.你能写出从秦到东晋的历史朝代顺序吗?

(三)

礼起于何也?

曰: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注:

穷:

困境。

分:

区分,辨别。

屈:

竭尽。

20.为下面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21.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22.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语段的内容。

三、作文(40分)

23.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不少古人所写的作品,你最喜欢其中哪一篇的作者?

请大胆想像,你穿越时空与这位你最喜欢的作家走到一起,展开交流,用500字左右的文字描绘一下你们的交流场景。

答案:

1.C2.A3.D4.A5.D6.B

7.①阴阳割昏晓②会当凌绝顶③感时花溅泪④家书抵万金⑤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⑥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⑦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⑧草色入帘青

8.芙莲,菡萏,荷,芙蕖,芙蓉等(其中有总称,也有单称荷花的)(《尔雅·

释草》:

“荷,芙蕖……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

9刘禹锡

1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1.①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②调弄,这里指弹琴。

12.①苔痕碧绿,长到阶上;

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②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13.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5.①发现。

②通“邀”,邀请。

16.①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②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17.显示桃源与世隔绝已久。

18.他们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19.秦汉(西汉东汉)三国(魏、匆汉、吴)晋(西晋东晋)

20.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21.人生下来就会有欲望,有了欲望而得不到满足,就不能不有所追求。

22.制定“礼”的缘由,或者“礼”是怎样制定出来的等。

三、略

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22分)

1.文言加点词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是()(2分)

A.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诣:

zhǐ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儒:

旧指读书人。

˙

C.濯清涟而不妖濯:

zhuō洗涤。

D.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

jī奇特。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分)

A.《石壕吏》是一首古体诗,内容是叙事性的,但又带有抒情色彩。

B.《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C.《核舟记》题目中的“记”指的是一种以记述为主,兼有议论抒情的文体。

D.《陋室铭》写作目的在于使人知所警戒,所以只提观点,不作论证,不作描述。

3.与原文完全一致的是()(2分)

A.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会当陵绝顶,一览众山小。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也,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闭之,则右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左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石青糁之。

4.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2分)

A.《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B.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唐朝哲学家。

他的《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C.《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作者魏学伊拉克,字子敬,明末人。

D.《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

5.将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填写在空白处。

①荡胸生曾云,——————————————————————。

②烽火连三月,————————————————————。

③存者且偷生,——————————————————————!

④造化钟神秀,————————————————————。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中轩敞者为舱,若篷复之。

——————————————————————————————————————

②孔子云:

何陋之有?

7.诵读文言文,要注意文中的停顿。

用“/”画出下面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古诗词中有很多实写山水花鸟的句子,任选其中的两项,各写一句。

山:

————————————————————————————————————————————————————————————

水:

花:

鸟: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5小题(17分)

复行数十步,裕然开朗。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

①屋舍俨然:

②悉如外人:

③无论魏晋:

④咸来问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用原文回答问题。

(3分).

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三个句子是:

——————————————————————————————————————————————————————————————————————————————————————————————————————————————————————————————————————————————————————————————————————————————————————————————————————————————————————————————————————————————————————————————

4.请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段意。

(5分)

——————————————————————————————————————————————————————————————————————————————————————————————————————————————————————————————————————————————————

5.渔人临走时,桃花源人叮嘱说:

”其用意是————————————————————————————————————————————————————————————————————————————————————————(l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I-2题(11分)‘

核舟记(节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杆敞者为舱,箬篷及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

通计一舟,为人五;

为窗八;

为箬蓬,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2.上文通过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核舟的——————,赞美了———————————————。

四.阅读课外选段,回答问题。

(13分)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养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

后生饮酒醉。

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

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

狗乃周章号唤,生醉不觉。

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

周旋跬步,草皆沾湿,火至免焚。

生醒方见之。

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

狗呻吟彻晓。

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

生曰:

“君可出我,当有厚报。

"

人曰:

“以此狗见与,便当相出。

”生曰:

“此狗曾活我已死,不得相与。

余即无惜”。

“若尔,便不相出。

”狗因下头目井。

生知其意,乃语路人云:

‘以狗相与。

”人即出之,系之而去。

却后五日,狗夜走归。

1.给加点字释义。

A.狗乃周章号唤,生醉不觉

B.狗便走往水中

C.狗因下头目井

D.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

2.判断下面句子的解释是否正确.(2分)

(1)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

——狗就走到水塘边,还在草地上洒水。

()

(2)此狗曾活我已死,不得相与

——这条狗曾经救活过我,我不能把它给你。

(3)君可出我,当有厚报

——您可以救我出去,我一定好好报答您。

()

(4)生知其意,乃语路人云:

以狗相与。

——杨生明白它(狗)的意思,就对路人说:

把狗送给你吧。

()

3.本文对狗的描写非常细致,生动传神,不仅写了它的行动,如,

,还写了它的,如。

4.本文记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

第二件事是。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行止与俱”写出了杨生对狗的爱怜。

B.从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只狗不仅通人性,而且聪明、机智、仁义过人。

C.透过字面,我们可以看出本文所表达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一主题。

D.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

6.读过本文,你有什么想法?

谈一谈。

五、作文(40分)

一个人每天都会遇到种种事情,许多事情会对我们的心灵、情感造成冲击,我们就有所感受。

请以“感受”为话题作文,自拟题目,写出你与众不同的感受。

要求:

(1)文体不限;

(2)字迹要清楚;

(3)不要写出真实单位与姓名,如要出现,可另取名代之;

(4)标点符号占一格;

(5)字数600字以上。

1.B2.D3.A4.B

5.①决眦人归鸟②家书抵万金

③死者长已矣④阴阳割昏晓

6.①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②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7.居左者/右/执/萍葵扇,左手/抚炉,

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所写诗词句,无论课内课外,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二、

1.①俨然:

整齐的样子。

②悉:

尽,全。

③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④咸:

全,都。

2.田间小路,互相连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3.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挑花源中的生活环境。

(意对即可。

).

三、

1.

(1)(王叔远)(或“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轼游赤壁。

(关键词:

贻泛)

(2)打开窗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或“雕刻着花纹的栏相对着”)。

启望)

2.精致(精细、精巧)雕刻家的奇巧技艺(或“古代艺人的技艺精湛”)

四.

1.A.清醒B.向C.看D.认为奇怪

2.

(1)×

(2)√(3)×

(4)√

3.周章号唤以身洒生左右草上神态狗因下头目井

4.狗救我于燎原火中狗救我于井下

5.D

6.略

五、略

(时间:

120分)

一.基础知识训练(14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1)阡陌交通

(2)惟吾德馨(3)黄发垂髫

(4)濯清涟(5)陶后鲜有闻(6)花溅泪

2、下面的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晋/陶渊明/独爱菊

3、填写下表。

题目作者朝代名句

《爱莲说》

《陋室铭》 

《桃花源记》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4、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5、你怎样理解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的“世外桃源”?

6、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这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写“感时”,后两联写“恨别”,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B、首联言明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

继而着一“深”字,叫人满怀凄然。

颔联以一特写镜头,将无情的花鸟化有情,更突出了诗人悲痛之深切。

C、一个“望”字统领了前四句的内容。

诗人的视域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像也由部分到整体,由浑沌到清晰。

D、颈联结构工整,感情浓郁,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又盼家书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尾联以诗人望后情态作结,用一“搔”字,更显示了涛人的愁苦之心。

7、用课文原句填空。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幸福生活的句子是,写村中人厌恶战争的句子是。

(2)《爱莲说》中最能体现莲花洁身自好的名句是,表现莲花正直的语句是。

(3)《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的句子是。

(4)《望岳》中表现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二.创新能力运用(66分)

(一)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文后的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8、课文第一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用了个“”字说明是偶然发现的。

发现后,“渔人甚异之”,其中“之”字具体指代的内容是。

(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9、第二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经过,用“”说明它不易被发现,而渔人之所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舍船,从口入”,是因为“”。

接着作者用“”一词总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感受,用“”概括桃源人的幸福生活情状。

10、第三段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的原因有哪些?

11、用“||”将第三段分为两个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层:

第二层:

12、第三段写渔人在桃花源和的经过,写出了桃花源中。

13、为什么桃花源中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14、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15、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虽然是虚构的,但却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没有战乱、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们和平安宁、富足快乐,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

B、这种美好境界,是作者不满现实的流露,也是他政治理想的寄托。

C、这一理想境界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它只是一种空想,但它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D、作者虚构这一理想境界,意在激励受压迫受剥削的人民去为之努力奋斗。

16、本文中后来成为成语的三个短语是、、。

(1分)

17、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句是()(2分)

A、初/极狭,才/通人。

B、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1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得到一座山。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渔人为他们详细的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

D、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束,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文中的这句话高度概括了莲的高尚品质。

2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可爱者甚蕃(多)

②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③亭亭净植(种植)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⑤陶后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

⑥宜乎众矣(适合)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⑤⑥

21、翻译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2、本文作者是朝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