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杀菌剂市场概况及发展分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9004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杀菌剂市场概况及发展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世界杀菌剂市场概况及发展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世界杀菌剂市场概况及发展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世界杀菌剂市场概况及发展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世界杀菌剂市场概况及发展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杀菌剂市场概况及发展分析文档格式.docx

《世界杀菌剂市场概况及发展分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杀菌剂市场概况及发展分析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杀菌剂市场概况及发展分析文档格式.docx

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

7.90

巴斯夫

3

代森锰锌(mancozeb)

6.20

陶氏益农、UPL

4

肟菌酯(trifloxystrobin)

5.85

拜耳

5

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

5.10

6

铜制剂(copperfungicides)

4.85

多个厂家

7

氟环唑(epoxiconazole)

8

戊唑醇(tebuconazole)

4.40

9

甲霜灵(metalaxyl)

3.50

10

环丙唑醇(cyproconazole)

11

啶酰菌胺(boscalid)

3.40

12

丙环唑(propiconazole)

3.30

13

百菌清(chlorothalonil)

3.10

14

咯菌腈(fludioxonil)

2.55

15

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

图22011年杀菌剂的销售情况(按作物分类)

1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表22011年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销售额排名前5位的品种

有效成分

上市时间/年

主要应用作物

用量/g·

hm-2

主要生产商(商品名)

嘧菌酯

1996

大豆、谷物

100~375

先正达(Amistar)

吡唑醚菌酯

2001

50~560

巴斯夫(Headline、Cabrio、Insignia)

肟菌酯

2000

62.5~187.5

拜耳(Flint)

氟嘧菌酯

2004

谷物、咖啡

1.75

1,250~1,500

拜耳(Fandango)

啶氧菌酯

谷物、大豆

1.60

250

杜邦(Acanto)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基于天然抗生素strobilurinA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新型杀菌剂,系能量生成抑制剂。

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与病原菌细胞线粒体中cytb和c1复合体Qo部位的结合而抑制线粒体的电子传递,破坏能量生成而对病菌发生作用。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广谱性及较高的杀菌活性,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基酰胺类、邻苯二甲酰亚胺类和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并对环境安全。

由此,在短短10余年时间其已成为农用杀菌剂中的主流产品之一,它的销售市场已超过三唑类,在各类杀菌剂中位列首席。

2011年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销售额为31.71亿美元,占杀菌剂销售额(133.05亿美元)的23.8%,占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额(503.05亿美元)的6.3%。

近几年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全球销售额见图3。

2011年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各品种的销售额分布情况见图4。

2011年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销售额排名前5位的品种见表2。

嘧菌酯2011年全球销售额12.45亿美元。

嘧菌酯由捷利康(现先正达)公司开发,1996年4月在德国获得首次登记,1996年上市。

上市第二年销售额就达到6,300万英镑,随后,1997年在22个国家投放市场,1998年销售额达到1.84亿英镑,成为当时世界销售额最大的杀菌剂品种之一。

2004年销售额5.05亿美元,销售额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长,2010年市场销售额为10.65亿美元,位居杀菌剂市场第一位。

现在85个国家登记80种不同的作物,具有保护、治疗、良好的传输和内吸作用,可抑制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对大多数真菌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

杰出的作用机理、广谱性保证了其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主要杀菌剂市场上的成功销售。

嘧菌酯杀菌谱广,预防效果突出,但是也存在一些弱点,如对谷物网斑病防效不理想,因此先正达感觉到潜在的威胁,并加紧研发第2代产品。

整个生长季内,3次喷洒作业中,建议与三唑类杀菌剂混配使用。

可与环丙唑醇、丁苯吗啉、灭菌丹、霜脲氰、丙环唑、咯菌腈、百菌清、甲霜灵混配使用。

图32006—2011年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全球销售额

图42011年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各品种的销售额分布情况

吡唑醚菌酯2011年全球销售额7.90亿美元。

吡唑醚菌酯是巴斯夫公司2001年末在欧洲市场推出,与氟环唑复配用于防治谷物病害,在50多个国家登记100多种作物,也可用于非农作物,如草坪和观赏植物,也可与啶酰菌胺混配。

该药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适用作物广泛,主要作物市场是大豆、谷物、玉米、葡萄和果蔬。

Herms等2002年发现,吡唑醚菌酯可提高烟草抗花叶病毒和烟草假单胞杆菌的能力。

2009年吡唑醚菌酯销售额达7.35亿美元。

同年巴斯夫同意孟山都使用吡唑醚菌酯用于种子处理剂,2010年在美国登记。

在短短几年,该品种的市场迅速飙升,位居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市场的第二位,仅次于嘧菌酯。

肟菌酯2011年全球销售额5.85亿美元。

肟菌酯2000年由诺华公司开发,2001年由拜耳公司销售,不仅杀菌谱广,而且具有保护、治疗、渗透、铲除和杰出的横向传输特性,无内吸活性。

具有耐雨水冲刷和表面蒸发再分配的性能,是广谱的叶面杀菌剂,其高效性及良好的作物选择性使其可有效防治温带、亚热带作物上的病害,不会对非靶标组织造成不良影响,并在土壤和地下水中分解很快。

防治白粉病和叶斑病有特效,也能有效防治锈病、霜霉病、立枯病。

适宜作物为葡萄、苹果、小麦、花生、香蕉、蔬菜和水稻等。

并以Flint的商品名在马来西亚、韩国、泰国、中国台湾注册用于防治梨果、葡萄、芒果、蔬菜病害;

同时以SwithZest的商品名于2002年在英国注册用于防治谷物类病害。

2001年由拜耳销售,随后在80多个国家登记并扩大了杀菌谱。

主要用于大豆、谷物、玉米、葡萄和果蔬。

有研究表明:

肟菌酯还能提高植物的抗倒伏性。

销售额稳定增长,但由于竞争激烈,2005—2006年销售额下降,对斑枯病的抗性问题及欧洲的恶劣天气也导致销售额下降,2007年以后销售额上升。

肟菌酯与环丙唑醇、丙环唑、克菌丹、霜脲氰、戊唑醇、丙硫菌唑的混剂也被开发。

氟嘧菌酯2011年全球销售额1.75亿美元。

氟嘧菌酯由拜耳公司开发,2004年初英国获得登记,并开发了与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的复合制剂(Fandango)。

在种子处理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一种新型的叶面内吸性杀菌剂,主要登记的作物是谷物,尤其对小麦和大麦上的多种病害也有广谱的活性。

对全蚀病(take-al1)、尖眼斑病、锈病、小麦颖枯病、网斑病等病害有良好防治活性。

与丙硫菌唑、戊唑醇的混剂2011年在阿根廷获准用于种子处理。

氟嘧菌酯市场销售额稳定增长。

2005年在荷兰和欧洲一些国家获得批准。

爱利思达生命科学公司与拜耳共同销售氟嘧菌酯。

2005年在美国上市,用于水果和蔬菜,商品名Evito,用于草坪的商品名Disarm。

2007年在墨西哥上市用于马铃薯和番茄,商品名明Vigold。

2008年在欧洲全面上市。

2009年在意大利获准用于小麦。

啶氧菌酯2011年全球销售额1.60亿美元。

啶氧菌酯2001年由先正达公司开发,是继嘧菌酯之后的第二代产品,主要用于大麦和苹果,对使用嘧菌酯防效不高的病害有特效。

在3次喷洒作业中,一般建议第一次喷洒啶氧菌酯,嘧菌酯主要是第3次喷洒,混合使用可以提高防效和产量。

啶氧菌酯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内吸活性最强,对锈病和叶斑病治疗活性较好。

受嘧菌酯影响,啶氧菌酯的发展潜力受到抑制。

2006年,杜邦公司获得了先正达公司啶氧菌酯的全球使用权,啶氧菌酯的商业潜力发挥到极致,随后杜邦公司也扩展了该产品的登记。

2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2.1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化学结构上共同特点是主链上含有羟基(酮基)、取代苯基和l,2,4-三唑基团化合物。

这类药剂除对鞭毛菌亚门中卵菌无活性外,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病原菌均有活性,其作用机理为影响甾醇类生物合成,使菌体细胞膜功能受到破坏。

多年应用表明,尚未发现病原菌产生抗性。

最近,巴斯夫的植保专家Gerd 

Stammler介绍了三唑类杀菌剂的另一作用机制。

三唑类杀菌剂对壳叶孢枯菌的效力逐渐降低,科学家对钝性的产生进行了研究,发现了此类杀菌剂的另一个作用机制,杀菌剂在真菌周围的传导对杀菌效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杀菌剂之所以会渐渐失效主要是因为真菌是通过采用外排泵将“有毒物”排出体外来抵御侵害的,这种外排泵同样能排出杀菌剂,尤其是真菌进化之后,会拥有更多的外排泵来排出毒物。

在Rothamsted农业研究中心进行的琼脂板抗性测试中,如果加入外排泵抑制剂,阻止其外排,杀死同样种类和数量的真菌,所需要的杀菌剂用量比不加入抑制剂时要少,这说明外排泵对真菌对杀菌剂钝性的产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个研究也说明了实验室结果和实地试验得到的结果不能很好关联的原因。

在琼脂板上测试,当真菌面对的是植物自然产生的毒物时,就不需要启动外排泵,但是应对杀菌剂时就会启动外排泵了。

因此会需要药物保持较高的浓度来杀死真菌,因此,壳叶孢枯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耐药品系,仅需加入一些外排泵抑制剂,就可以以普通的浓度来杀灭真菌。

20世纪70年代以三唑酮为代表的三唑类杀菌剂进入农药市场,其以卓越药效展示了该类农药发展前景,其后相继开发了一系列活性结构,每个新品种出现都在使用药量和防治谱方面有所改进。

三唑类农药除抑菌作用外,还对植物具有调节生理效能,改变结合基团,又得到杀虫、除草活性。

该类杀菌剂应用广泛,作用方式不同于以往杀菌剂,其生物活性很有潜力。

但是欧盟农化登记指令(1107/2009)对三唑类杀菌剂产品标准趋严,德国的研究报告显示,更加严格的产品标准会造成谷物产量下降以及增加了抗性管理的难度,许多对此法规影响的评价都预见了对三唑类农药产品的限制。

欧盟发布一个三唑类产品的禁令将使作物小麦、油菜、甜菜的产量下降18%~25%,同时改变各国的农产品贸易地位,从小麦、甜菜的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油菜的进口量也将大大增加。

对农业公司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比如法国的农业公司利润会下降11%,英国的公司降幅达17%,德国公司的降幅会高达29%。

并且三唑类产品对控制壳针孢属真菌及锈病非常有效,能增加谷类作物的产量。

只有少数种类的杀菌剂产品经多年使用后效力能与三唑类产品相比,而其他的活性成分只能部分代替三唑类产品的功效。

2008年,这类产品在欧洲市场上的份额超过60%。

对这些高效产品发布禁令只会使得现存产品的抗病谱缩小,并且引起病原对所剩下的产品产生越来越多的抗性。

表32011年三唑类杀菌剂中销售额排名前5位的品种

用量/g·

hmm-2

氟环唑

1993

125

巴斯夫(Opus)

戊唑醇

1988

125~375

拜耳(Folicur、Raxil)

环丙唑醇

10~100

先正达(Alto)、拜耳

丙环唑

1980

谷物、水果、蔬菜

75~125

先正达(Tilt)、MAI(Bumper)、陶氏益农

苯醚甲环唑

1989

水果、蔬菜、种植园作物

先正达(Score、Dragon)

2011年三唑类杀菌剂销售额为27.63亿美元,占杀菌剂销售额的20.8%,占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额的5.5%。

近几年三唑类杀菌剂的销售额见图5。

图52006—2011年三唑类杀菌剂的销售额

2011年三唑类杀菌剂中各品种的销售额分布情况见图6。

2011年三唑类杀菌剂中销售额排名前5位的品种见表3。

图62011年三唑类杀菌剂中各品种的销售额分布情况

氟环唑2011年全球销售额为4.85亿美元。

氟环唑分子中具有环氧乙烷的特征结构,代表了新一代的三唑类杀菌剂。

1993年初,氟环唑首次进入法国市场,商品名为Opus,之后进入欧洲、南美和亚洲,用于控制多种病害。

尽管欧洲谷物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数目繁多,Opus进入市场后即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产品迅速成功是由于其对于主要谷物病害有很好的活性,这一性质成为它的优势竞争力。

比起其他三唑类杀菌剂,作为新引入的产品,氟环唑成为三唑类谷物杀菌剂的主导产品。

近几年,由于氟环唑与多种产品混配使用,扩大了杀菌谱,也使氟环唑的销售额有明显增长。

2007年由于巴西市场的支持,尤其是巴西大豆锈病,并且欧洲冬季气候恶劣,给氟环唑的市场销售提供有利条件。

2008年同样由于巴西市场的支持,尤其是大豆锈病的发生,谷物种植面积的增长,欧洲相对严重的病害压力,使得氟环唑的销售额增长。

氟环唑主要防治大豆亚洲锈病(Phakopsorapachyrhizi)、大豆白粉病(Microsphaeramanschuria)。

用于谷物主要防治谷物褐锈病(Pucciniarecondita)、谷物黄锈病(Pucciniastriiformis)、谷物壳针孢叶斑病(Septorianodorum、Septoriatritici)。

氟环唑的使用扩展到水果、蔬菜和甜菜。

戊唑醇2011年全球销售额为4.40亿美元。

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

戊唑醇为甾醇脱甲基抑制剂,是用于重要经济作物的种子处理或叶面喷洒的高效杀菌剂,可有效地防治禾谷类作物的多种锈病、白粉病、网斑病、根腐病、赤霉病、黑穗病及种传轮斑病及早稻纹枯病等。

环丙唑醇2011年全球销售额为3.50亿美元。

环丙唑醇为类固醇脱甲基化(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能迅速被植物有生长力的部分吸收并主要向顶部转移。

环丙唑醇适用于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粱、甜菜、苹果、梨、咖啡、草坪等。

可以防治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菌引起的病害,如小麦白粉病、小麦散黑穗病、小麦纹枯病、小麦雪腐病、小麦全蚀病、小麦腥黑穗病、大麦云纹病、大麦散黑穗病、大麦纹枯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丝黑穗病、甜菜菌核病、咖啡锈病、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等。

丙环唑2011年全球销售额为3.30亿美元。

丙环唑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可被根、茎、叶部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物株体内向上传导,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水稻恶苗病,香蕉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苯醚甲环唑2011年全球销售额为2.55亿美元。

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主要抑制病菌细胞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与功能,主要用于果树、蔬菜、小麦、马铃薯、豆类、瓜类等作物,对蔬菜和瓜果等多种真菌性病害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但在土壤中移动性小,缓慢降解。

苯醚甲环唑是三唑类杀菌剂中安全性比较高的,广泛应用于果树、蔬菜等作物,有效防治黑星病,黑痘病、白腐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褐斑病、锈病、条锈病、赤霉病等。

对子囊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包括链格孢属、壳二孢属、尾孢霉属、炭疽菌属、球座菌属、茎点霉属、柱隔孢属、壳针孢属、腥黑星菌属在内的半知菌、白粉菌科,锈菌目和某些种传病原菌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活性,同时对甜菜褐斑病,小麦颖枯病、叶枯病、锈病和由几种致病菌引起的霉病,苹果黑星病、白粉病,葡萄白粉病,马铃薯早疫病,花生叶斑病、网斑病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表42011年其他唑类杀菌剂中销售额排名前5位的品种

丙硫菌唑

谷物、油菜

200

拜耳(Proline)

烯丙苯噻唑

1981

水稻

1.20

2,400~32,000

MeijiSeika(Oryzemate)、DongbuHanong

三环唑

1975

150~400

陶氏益农/Kumiai(Beam)、Indofil、DongbuHanong

咪鲜胺

1.15

300~500

拜耳、巴斯夫(Sportak)、MAI

噁霉灵

1970

水果、蔬菜、水稻

0.35

Sankyo(Tachigaren)

2.2其他唑类杀菌剂 

2011年其他唑类杀菌剂销售额为9.75亿美元,占杀菌剂销售额的7.3%,占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额的1.9%。

近几年其他唑类杀菌剂销售额见图7。

图72006—2011年其他唑类杀菌剂的销售额

2011年其他唑类杀菌剂中各品种的销售额分布情况见图8。

2011年其他唑类杀菌剂中销售额排名前5位的品种见表4。

图82011年其他唑类杀菌剂中各品种的销售额分布情况

丙硫菌唑是其他唑类杀菌剂中销售额最高的一个品种,2011年销售额达5.1亿美元。

丙硫菌唑是拜耳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谷类、麦类、豆类等作物上的众多病害,丙硫菌唑毒性低,无致畸、致突变性,对胚胎无毒性,对人和环境安全。

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真菌中甾醇的前体——羊毛甾醇或2,4-亚甲基二氢羊毛甾14位上的脱甲基化作用。

丙硫菌唑不仅具有很好的内吸活性,优异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且持效期长。

通过大量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丙硫菌唑对作物不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防病治病效果好,而且增产明显,同三唑类杀菌剂相比,丙硫菌唑具有更广谱的杀菌活性。

丙硫菌唑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如小麦、大麦、油菜、花生、水稻和豆类作物等众多病害。

几乎对所有麦类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如小麦和大麦的白粉病、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锈病、菌核病、网斑病、云纹病等。

还能防治油菜和花生的土传病害,如菌核病,以及主要叶面病害,如灰霉病、黑斑病、褐斑病、黑胫病、菌核病和锈病等。

使用剂量通常为200ga.i./hm-2,在此剂量下,活性优于或等于常规杀菌剂如氟环唑、戊唑醇、嘧菌环胺等。

为了预防抗性的发生,适应特殊的作物与防治不同的病害的需要,拜耳公司目前正在开发并登记丙硫菌唑单剂以及与不同作用机理药剂的混合制剂,除可与杀菌剂氟嘧菌酯混配外,还可与戊唑醇、肟菌酯、螺环菌胺等进行复配。

丙硫菌唑是有着广谱作用的杀菌剂,市场销售状况良好,销售额不断增加,主要销售市场为加拿大和欧洲的谷物和油菜市场。

丙硫菌唑被欧盟农药指令附录1批准,2004年丙硫菌唑在英国与氟嘧菌酯混配使用,商品名为Fandango,2005年丙硫菌唑单剂商品名为Proline。

2007年Proline进入美国市场用于几种作物,2011年进入加拿大。

2005年丙硫菌唑在荷兰、奥地利、捷克共和国、波兰和瑞典获得了审批,2006年在澳大利亚和法国获得审批,2009年在意大利获得审批。

2008年美国将丙硫菌唑商标扩大至大豆,用于防治大豆锈病和白粉病。

2009年拜耳公司投资0.30亿欧元扩大丙硫菌唑的生产能力。

2011年拜耳公司将丙硫菌唑与肟菌酯混配,进入巴西市场,商品名为Fox;

进入美国市场,商品名为StrategoYLD;

丙硫菌唑与氟嘧菌酯和戊唑醇混配,进入阿根廷市场,商品名为Scenic;

丙硫菌唑与肟菌酯混配,进入土耳其市场,用于小麦。

丙硫菌唑与bixafen混配商品名为AviatorXpro,2010年在英国和德国登记,2011年在智利登记,2011年在英国开始销售。

2012年丙硫菌唑与氟吡菌酰胺混配,商品名为Propulse,在美国用于大豆和甜菜,商品名为RaxilStar,在英国用于大麦;

丙硫菌唑与噻虫胺和氟唑菌苯胺混配,在加拿大用于马铃薯种子处理,商品名为TitanErnesto。

2.3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其他类 

2011年此类杀菌剂销售额0.42亿美元,占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额0.1%。

近几年此类杀菌剂的销售额见图9。

图92006—2011年其他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杀菌剂的销售额

2011年此类杀菌剂中各品种的销售额分布情况见图10。

2011年此类杀菌剂中销售额排名前5位的品种见表5。

图102011年此类杀菌剂中各品种的销售份额分布情况

表52011年其他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杀菌剂中销售额排名前5位的品种

氯苯嘧啶醇

水果、蔬菜、梨果类

0.15

35~100

Gowan(Rubigan)

乙嘧酚磺酸酯

非作物、水果、蔬菜

0.12

150~750

MAI(Nimrod)

嘧菌腙

1992

0.05

300~800

住友化学(Blasin)

嗪氨灵

1969

200~300

住友化学(Saprol)

啶斑肟

1986

水果、蔬菜、葡萄

40~140

先正达(Ronda、Dorado)

2.4吗啉类杀菌剂 

2011年吗啉类杀菌剂销售额为3.49亿美元,占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额的0.7%。

近几年吗啉类杀菌剂的销售额见图11。

2011年吗啉类杀菌剂中各品种的销售额分布情况见图12。

2011年吗啉类杀菌剂中销售额排前5位的品种见表6。

螺环菌胺是吗啉类杀菌剂中销售额最高的品种,2011年销售额为1.15亿美元。

螺环菌胺为甾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