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8963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启发讲解式。

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

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

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

科学探究式。

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

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三、教学设计:

课题

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知识目标:

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知道熔化、凝固图像。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会查熔点表。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5、能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和教师利用课件指导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仔细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学会讨论问题、交流自己看法的良好习惯。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过程,感受科学观察,科学记录的认真、严谨和求实精神。

逐步养成自觉关注自然现象、乐于探究自然规律的情感。

学习

重点

1、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概括能力。

难点

2、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了固体熔化时的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像表示出来。

教学

方式

探究实验法、归纳法、讨论法。

教具

投影仪、、冰块、松香、酒精灯、温度计、铁架台、水

环节

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依据

一、

提问:

1、温度的定义

2、摄氏温度的规定

3、温度计的读数

4、体温度的量程是多少?

学生讨论回答,然后由师生共同纠正。

学生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相互促进,提高学习效率。

二、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不尽长江滚滚来”,望着这气势磅礴、奔腾万里的滔滔长江,同学们可曾想过,这万古不竭的巨流最初竟是各拉丹东雪山消融后的点点水滴,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和液态变为固态的情况。

请同学们看一个演示实验:

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角度,让蜡烛油滴进一个空火柴盒。

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观察并回答:

蜡烛的烛油滴下来,在火柴盒中又变成了蜡块。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一、熔化:

【问题】1、同学们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2、同学们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

【讨论交流】①春天冰雪消融;

雪糕在口中变成水;

夏天,柏油马路上沥青在调温下变成液态;

点燃的蜡烛有烛蚰滴下来等,都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②冬天水结成冰;

工厂铸造车间,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固态铸件等,都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

通过教师的提问,让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小结归纳】

(板书)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

(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

二、探究冰、蜂蜡的熔化特点:

【提问】我们能否随意地将冰块变成水,然后又将水变成冰?

现在有冰块、蜂蜡这两种物质,我们要使它们熔化并研究其过程,找到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根据同学们刚才的猜想,你们认为固态怎样才能变成液态?

在变化过程中其温度将怎样变化?

需要什么样的实验装置?

固体分为两种:

(3)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如:

海波、冰、金属等。

(4)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松香、沥青、蜂蜡、玻璃等。

(5)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学生做好笔记,做好知识点的记忆。

【演示实验1】学生观察冰的熔化:

如图课本图2-28所示,将碎冰放入试管内,在冰中插入温度计。

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试管中冰的状态变化,直到冰全部熔化后5min为止。

最后根据数据在坐标纸上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演示实验2】学生观察蜂蜡的熔化。

如图课本图2-28所示,将碎蜂蜡放入试管内,在冰中插入温度计。

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试管中冰的状态变化,直到蜂蜡全部熔化后5min为止。

最后根据数据在坐标纸上蚝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讨论】请同学们讨论分析:

同样是固体,为什么蜂蜡和冰块的熔化过程却不同呢?

让学生运用“比较法”比较出这两种物质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

引导学生思考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培养学生的做笔记的习惯

通过观察冰的熔化实验可以了解冰的熔化过程,让学生能深刻地记忆冰熔化图像这个知识点

通过观察蜂蜡的熔化实验可以了解到蜂蜡的熔化过程,让学生能深刻地记忆蜂蜡熔化图像这个知识点

通过上面两个实验的观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两种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所呈现的不同特点。

从而进行讨论,并得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这两个概念

三、教师【播放幻灯片】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四、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且进行讨论,在对图像分析、问题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请学生总结出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

晶体熔化的条件:

①达到熔点;

②继续加热(吸收热量)。

五、凝固过程的特点:

教师在前面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图像上再画出其对应的凝固图像。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凝固图像,并与熔化图像进行比较,总结凝固的特点。

1、熔融状的晶体:

凝固过程温度不变,放热,有凝固点。

2、熔融状的非晶体:

凝固过程温度变化(降低),放热,无凝固点。

教师【小结归纳】

(6)凝固点——(熔融)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7)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则没有凝固点。

(8)(熔融状态)晶体凝固的条件:

①达到凝固点;

②继续放热(吸收热量)。

学生观察幻灯片,认识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并且阅读课本“一些物质的熔点”表,仔细观察、体会,并回答问题。

【问题】

(1)在熔化锡块时,可以把锡块放在铁锅里加热,但熔化铁块时,为什么不能把铁块放在金属锡做的锅里加热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做好晶体凝固的特点的笔记。

通过幻灯片使学生了解一些觉见的晶体和非晶体的物体,便于学生进行区分和记忆

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行共同的学习。

并反馈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答题目

教师布置其他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例1]以下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比其凝固温度要高

B.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但有一定的凝固点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其温度保持不变,故不需要吸热

学生进行本节知识点的巩固练习训练,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

1、冰、蜂蜡的熔化特点:

冰在熔化过种中温度不变,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改变

2、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以及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晶体与非晶体

3、凝固过程的特点: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温度改变

五、

练习册P31:

1、2、4、5、6

六、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

(3)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海波、冰、金属

七、

该节内容的难点在于什么是晶体,如何理解是晶体的概念,学生不知如何去理解这个概念,还有和非晶体的区别。

另外,在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实验中,如何去观察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是处于“固液共存态”,怎样去观察,学生存在一定的疑惑。

这节内容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时可以以实验的效果来说明,不用空讲定义。

另外在晶体的熔化实验过程中可以在适时告诉学生如何去观察它的熔化过程以及当它是处于“固液共存态”的时候可以特别提醒学生去观察,解决学生的疑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