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突破的实践产业化经验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58898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突破的实践产业化经验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突破的实践产业化经验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突破的实践产业化经验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突破的实践产业化经验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突破的实践产业化经验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突破的实践产业化经验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突破的实践产业化经验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突破的实践产业化经验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突破的实践产业化经验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七环、齐祥投资万元建年加工万头以上的肉品深加工企业。

华西饲料投资万元建年产万吨的饲料加工厂。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建成了中坝村、河舒16村、周口镇团包岭村、相如街道办事处藤茨沟村等个优质肉猪养殖示范小区,建成标准圈舍万平方米。

培育了年出栏头以上的养殖大户户,带动了农户参于商品猪养殖。

全县年出栏优质生猪万头,位居全市第一。

初步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二是发挥品牌优势强化标准化管理,巩固发展水果业。

以锦橙100号为主的水果产业是我县的“品牌农业”,我们按照“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的要求,稳步推进柑桔产业发展。

支持可口爽公司技术改造,使该公司处理、加工鲜果能力达到5万吨。

支持巨龙实业发展公司建设年贮藏鲜果3000吨的水果气调保鲜库,将xx建成优质水果常年供应基地县。

始终按照无公害水果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努力发展绿色有机栽培,建成了河舒、利溪、三坝、中华等六个柑桔产业基地。

目前全县柑桔总株数达万株,年产鲜果万公斤。

三是发展业主经营推进优质基地建设,恢复发展蚕桑产业。

蚕桑业是我县传统骨干产业之一,但近年来受市场的影响有一定的回落,为了维持产业的支撑着用,保持产业的优势地位,我们确立了“以基地为保障、技术作支撑、经业主为骨干”的发展思路。

县财政拿出部分资金,扶持蚕业基地建设和业主大户发展,引导业主租赁土地规模发展蚕桑业。

目前培育了84户大户,经营桑园面积近5000亩,栽桑近1000万株。

依托海峡、赛克斯两大龙头企业,建成了5个市级优质基地乡镇和20个县级优质基地乡镇,并积极支持他们收购乡镇茧站、出资与业主联合建设蚕桑基地。

同时在嘉陵江沿岸宜桑区域建设了5000亩良桑产业带,力争通过三年将蚕桑生产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

四是引进龙头企业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发展薯类产业。

二、围绕主导产业兴龙头,在高增值强带动上求突破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牛鼻子”。

我们始终坚持把引进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来抓。

围绕产业抓招商、引龙头,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进而增强产业汇聚生产企业的能力,初步形成了外向型区域化集聚膨胀的格局。

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达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家。

2014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总产值实现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

上交利税万元。

带动全县户农户参加产业化经营,人平增收元。

一是重点培植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

二是扶持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实力较强的规模龙头企业,向组建企业集团方向发展。

三是辐射带动一批生产、加工、销售相关产品的连锁企业,实行多层次系列化开发,向产业链条深层次延伸。

三、围绕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提升农产品质量上求突破

农副产品在市场要有竞争力,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

我县严把“品种、品质、品牌”三关,着力培育独具地方特色的优质农产品,以质量求生存。

一是严把品种引进关。

我县通过多渠道引进优良品种,2014年通过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科研单位引进蔬菜、果品、粮油名优新品种68个。

建设了蔬菜育苗基地、苗木基地、大椒良种繁供基地、土豆繁育基地等4大良种繁育基地,全县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率达到100,专用率达到40以上。

二是严把品质提

第二篇:

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突破的实践(产业化经验)

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突破的实践——一个贫困县的农业产业化之路

xx县是xxxx的故里,是传统的农业县。

近年来,该始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破解“三农”难题的战略工程来抓,确立了“瞄准市场抓调整,依托产业抓招商,立足增收建协会,建设基地强带动”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调控、全民参加”的产业发展机制。

二是严把品质提升关。

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

按照国际市场标准,共制定发布了36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其中:

种植业29项,畜牧饲养4项,水产2项,林业1项。

同时积极搞标准化示范点建设,确定了9个示范基地、4个示范镇、68个示范村、3个示范加工企业四个示范层面,实行专家包基地、包项目、包示范点制度。

不断提高了全县上下标准化生产的意识和水平。

全县无公害种植基地总数达到个,规划总面积达到51.89万亩。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处。

申报农产品认证个。

三严把品牌培育关。

我们围绕市场需求,突出地方特色,努力提高各级品牌意识,扩大品牌效应。

重点培育了“锦橙100号”、“河舒豆腐”、“利溪粉丝”、“中华甜橙”、“福寿核桃”等特色产品。

去年对“锦橙100号”进行了种质资源保护与培育开发,在周口镇龙角山“锦橙100号”建立了保种繁种选种圃,在河舒镇建成了封闭式高标准“锦橙100号”生产示范基地30亩,并成立了“锦橙100号”协会,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产地证明商标注册,实施原产地保护。

努力使“锦橙100号”品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产品弛名品牌。

四、围绕提高组织化程度,在新型合作组织建设上求突破

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推动小生产与大市场紧密结合,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的有力举措。

近年来,我县坚持“示范先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普及”的原则,重点发展了五种类型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

一是依托技术骨干,大力发展技术推广型经合组织。

我县以农村具有种植、养殖专业技术的能人为带头人,发挥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的主体作用,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一片兴一业,组成经济联合体。

(举例)并带动一大批致富能手、专业大户纷纷加入协会,通过科技推广,提升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目前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实现了农业由二元种植向三元种植结构的转变,畜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达56。

二是依托“两委”组织,大力发展基层组织牵头型经合组织。

我县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由村“两委”牵头成立协会,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农户,引导农民发展主导产业,而村“两委”以协会名义收取管理费和检测费,实现了单一产业村庄农民致富、农业税费取消后村集体增收双“破题”。

张应镇臧家庄村“两委”,成立了蔬菜协会,规划实施万亩出口标准蔬菜基地,并引进青岛福生食品有限公司和青岛亚是加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基地“龙头”企业,实施订单种植,农户亩均收入达3000元,高出传统种植1倍以上。

村集体以协会名义从中收取管理和检测费用,2014年实现村集体收入20万元。

三是依托营销大户,大力发展大户带动型经合组织。

我县充分发挥农村营销大户和经济人的资金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牵头建立经济协会,把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达到生产虽然分散,但销售联合的目的,形成闯市场的合力。

胶西镇蔬菜协会,最初由12位营销大户自发组成,带动农村经济人300余人,建立了占地40亩的苑戈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招徕各地客商400余户常年在此设摊收购蔬菜。

他们与农户签定供销合同,在胶西镇推广种植无公害蔬菜3万亩,年交易量达20万吨,实现交易额1.2亿元,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四是依托种养大户,大力发展产业拉动型经合组织。

我市突出规模、特色、效益,由农村种养大户牵头,充分发挥其技术、管理经验及资金、销售网络优势,吸纳农民种养户参与而共同组建的协会。

营海镇养猪专业大户郑方玉,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其经营的鑫玉良种场发展到存栏母猪170头、年出栏生猪2万头的规模。

为带动农户共同致富,于2014年吸纳其他养殖户成立了**市养猪协会,推广应用新型技术、饲料,提高了养猪效益。

目前该协会拥有会员120余个,遍布青岛市8个区(市)、25处乡镇。

五是依托产业项目,大力发展企业主导型经合组织。

我县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先后引进多个高新科技项目,在其带动下组建了多家协会。

依托青岛畜牧研究所开发的肉羊科研品种,成立了**市肉羊产业化协会,建立了万只规模的核心育肥基地2处、可存栏200只的村级育肥基地40处,还将带动全市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发展优质肉羊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

依托青岛农科院开发的马铃薯新品种,成立了胶莱镇马铃薯协会,给农户提供良种、技术指导及市场销售等服务,带动农户种植马铃薯面积达5.5万亩,占全镇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74,带动农户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截至目前,我市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涉及到蔬菜、养殖、科技等各个生产领域,共带动农户6.8万户,占全市农村总户数的36.2,会员人均增收7080元。

2014年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工作八个试点县(市)之一,2014年在全省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交流,2014年被青岛确定为农协复查登记试点市,

并在全国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现场会议上做了书面交流。

今年5月份,青岛市在我市洋河镇召开现场会,对我市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推广。

五、围绕创新发展机制,在提高产业发展活力上求突破

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关键在于有一套良好的运行机制。

在机制创新上,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健全投入机制。

将过去政府包揽一切转变为龙头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主要用于产业导向。

每年安排财政资金500万重点扶持生猪良繁体系建设,由政府和龙头企业共同筹资建立了生猪发展金,用于奖励养殖企业、专重大户和重大疫病文治,激活了全县近亿元民间资本投入生猪产业发展。

二是健全融资机制。

由政府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了会员制的“生猪发展投资担保公司”,帮助企业和一些养殖大户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2014年农村信用合作社已屡全县生猪产业化建设注入信贷资金多万元。

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引导龙头企业、业主、农户共同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建“利益共同体”实现互惠互利,全作共赢。

成功探索出了“企业托养”、“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合作模式。

实现了农企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利益联结的转变。

六、围绕管理体系建设,在强化保障力量上求突破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必须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和最严厉的制度。

为促进其快速发展,县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强化部门服务职能,集中力量抓产业。

一是领导力量向产业发展集中。

县四大班子分别负责一大特色产业。

成立了由10名县级领导牵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发展办公室。

明确了抓产业的工作职责和年度目标,实行目标保证金制度。

每名县级领导联系一个招商引资项目或一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定期召开全县产业化发展调度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各乡镇领导分工也作出相应调整,除一名领导负责抓安全稳定和社会事业等工作外,其余都转向集中抓产业。

对县级领导干部实行分工动态制,对科级领导干部实行任职动态制。

同时适当缩减非经济部门编制,合理增核经济部门编制。

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编制人员也作重新整合,人员围绕产业进行调配,编制围绕产业进行增减。

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的深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资金投入向产业发展倾斜。

坚持把资金投入作为扶持重点,从县、乡两级加大对农业产业化专合组织及龙头企业的扶持。

2014年全县新安排财政资金300万元投入到农业融资担保公司,重点解决生猪养殖大户建圈资金不足的问题;

从改制企业闲置资产变现资金中提取300万元投入中企业投资担保公司,用于支持工业企业技改扩能。

同时捆梆使用农业项目资金,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科技攻关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市场营销和品牌服务。

三是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率。

县委、市政府在发展外向型农业的过程中,逐步摆脱传统农业生产观念的束缚,牢固树立“农业要增收,必须抓外经”的思想,积极开展以“爱商、为商、安商、富商”为内容的“四商”活动,深入开展“外商投资服务月”活动,积极推行服务承诺制,专门设立了行政服务大厅,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理和一条龙服务”,降低了收费“门槛”,简化了办事程序,在用地管理、登记注册、电价、农产品流通环境等方面,均建立了最宽松的环境。

第三篇:

寻求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突破经验总结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工程来抓,确立了瞄准国际市场抓调整,立足农民增收建协会,围绕主导产业搞加工、建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思路,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机制,制定政策,积极引导,有力推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2014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增长*;

农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

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亿美元,增长*%;

农民产业化经营收入达*元。

一、围绕思路抓调整,在优化布局和园区建设上求突破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围绕市情调整思路。

我市把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突破口,优化产业布局,建设特色园区。

一是突出“外向型农业”发展思路。

**市人多地少,水资源比较贫乏,三分之二的土地属丘陵地区,土地产出率较低,农业基础比较脆弱。

但我市地处沿海,地理位置优越,铁路、公路等交通网纵横交错;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较多,农民商品意识浓厚;

自然资源丰富,大白菜、马铃薯、大椒等农副产品驰名中外;

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

市委、市政府立足优势抓调整,摆脱传统农业工作方法,跳出农业抓农业,本着立足资源、发挥优势、面向市场、加快发展的原则,通过抓园区、办协会、扶龙头、建基地、促出口,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二是突出“三区一带”发展格局。

拥有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品种,形成相对稳定的生产基地,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赢得外向型农业发展主动权的前提条件。

近几年来,我市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壮大花木、蔬菜、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三区一带”的农业发展格局。

在营海、铺集、里岔等西南部丘陵地区建设畜牧养殖区,积极发展奶牛、肉牛、奶山羊、商品瘦肉猪等养殖业,建成了新雅、开开加、丰益园等畜牧养殖出口创汇基地。

围绕城区5个办事处和胶西、杜村、胶北等中部镇,大力发展农产品出口种植基地,建设了蔬菜出口基地20万亩,花生出口基地1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2万余亩。

在马店、胶莱、李哥庄、胶东等东北部地区发展创汇农业加工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以胶东镇大椒城为中心的辣椒加工区、以胶莱镇为中心的花生加工区、以大洋、福生等企业为代表的蔬菜、水产出口加工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我市临海优势,积极建设沿**湾水产养殖带,开发滩涂和淡水水面,为我市的水产出口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供应。

三是突出农业园区建设。

自2014年以来,我市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利益直挂、企业运作”的发展措施,采取市办重点园、镇办特色园、依托大企业办园、引进外资办园、民营大户办园等多种形式,在全市建设了一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农业示范园区,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嫁接、财政扶持等形式,为我市农业的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今年我市重点在提高规模和档次上下功夫,进一步巩固李哥庄大沽河农科园、北关鑫昌花卉苗木园、营海畜牧养殖示范园3个青岛市级以上农业园区建设成果,突出抓好杜村(韩国)花卉大世界、里岔东山花卉基地和马店罗瑞花卉园三处花卉基地建设和营海镇宝荣水产科技示范园高密度大棚养虾基地和杂色蛤育繁基地建设,同时规范和提升胶西、胶莱两处重点万亩蔬菜园区和胶北、铺集两处重点果品园区建设质量。

全市新建和完善农业园区*处,新建扩建*万亩,总面积达到*万亩,上半年全市农业园区完成建设投资*亿元,实现经济效益*亿元。

二、围绕市场竞争抓质量,在“三品”工程上求突破

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要有竞争力,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

我市从品种、品质、品牌抓起,注重培育特色优质农产品,以质量促竞争,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一是抓品种引进。

我市通过多渠道引进优良品种,2014年通过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科研单位引进蔬菜、果品、粮油名优新品种68个。

建设了蔬菜育苗基地、苗木基地、大椒良种繁供基地、土豆繁育基地等7大良种繁育基地,全市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率达到100,专用率达到40以上。

二是抓品质提高。

重点是围绕我市作为农业部确定的第一批全国百个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示范基地县和50个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县建设,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

2014年至2014年,我市按照国际市场标准,共制定发布了36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其中:

建立了全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和重点农贸市场快速监测点,提高了全市上下标准化生产的意识和水平。

全市无公害种植基地总数达到61个,规划总面积达到51.89万亩。

组织胶西、胶莱、胶东、洋河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15处,申

报洋河地瓜、花生,胶西、胶莱马铃薯、大葱及大白菜等农产品认证21个。

三抓品牌培育。

我们围绕国际市场需求,突出地方特色,努力提高各级品牌意识,重点培育了**大白菜、羊角辣椒、北梁蜜桃、**湾杂色蛤等特色产品,扩大品牌效应。

去年我市对“**大白菜”进行了种质资源保护与培育开发,在胶东镇建立了**大白菜保种繁种选种圃,在原产地南三里河安

排了封闭式高标准**大白菜生产示范基地30亩,并成立了“**大白菜”协会,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产地证明商标注册,实施原产地保护。

这些工作将极大提高**大白菜的产业化开发力度,并有望使“**大白菜”品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产品弛名品牌。

三、围绕提高组织化程度,在新型合作组织建设上求突破

近年来,我市坚持“示范先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普及”的原则,重点发展了五种类型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

我市以农村具有种植、养殖专业技术的能人为带头人,发挥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的主体作用,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一片兴一业,组成经济联合体。

洋河奶农协会,会长葛玉钦原为洋河镇畜牧兽医站站长,高级兽医师,他凭借畜牧养殖方面的专业技术1997年成立了洋河镇奶农协会,并带动一大批致富能手、专业大户纷纷加入协会,通过科技推广,提升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洋河镇由1997年的17头奶牛,发展到现在的1800头,每年增加收入300多万元,奶业总收入1400多万元,实现了农业由二元种植向三元种植结构的转变,畜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达56。

我市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由村“两委”牵头成立协会,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农户,引导农民发展主导产业,而村“两委”以协会名义收取管理费和检测费,实现了单一产业村庄农民致富、农业税费取消后村集体增收双“破题”。

张应镇臧家庄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