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下册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8626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下册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七年级历史上下册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七年级历史上下册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七年级历史上下册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七年级历史上下册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下册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七年级历史上下册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下册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上下册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商朝:

盘庚迁殷:

汤建立商朝后,都城在亳,因水患和动乱,统治不稳定,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

都于殷,统治稳定下来。

商进入全盛.后人称此为盘庚迁殷。

也称商朝为殷朝。

3西周:

牧野之战:

商纣统治残暴,周武王联合其他诸侯于公元前1046年,向商发动进攻,双方在牧野大

战,纣战败自焚,商亡,西周立;

分封制:

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武王实行分封制。

把土地和人

民分给亲属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有向天子纳贡、随从作战、定期朝见的义务。

通过分封,加强了

统治,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国家;

国人暴动:

西周末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严酷镇压人民。

公元前841年,

都城人民发生暴动,赶走了周厉王。

史称“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西周都城被北方民族犬戎攻破,

西周亡。

4.手工业:

司母戊鼎(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

四羊方尊;

“三星堆”(成都平原)文化中的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青铜面具等;

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商)→金文(铭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竹帛书(春秋战国)→小篆(秦朝)→隶书〔秦汉〕→行书/草书(魏晋)→楷书(隋唐)。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天文历法:

夏朝就有了关于日食的记载.

5.春秋争霸: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从镐京东迁到洛邑(今洛阳),名为“东周”,春秋开始;

齐桓公改革:

为了在争霸中立于不败之地,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就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公元前7世纪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晋国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退避三舍);

影响:

春秋争霸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但争霸中有的诸侯被灭,出现了几个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重新统一)。

6.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

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史称“商鞅变法”。

①内容: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以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生产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②作用: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

为最终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赵败。

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秦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统一六国的战争。

7.春秋战国的经济:

都江堰:

战国---秦国太守李冰---四川岷江---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天府之国”);

铁器、牛耕:

春秋时----铁器、牛耕---开始在农业和手工业上使用;

战国时铁农具、牛耕---已广泛使用。

8.科学艺术:

⑴天文历法:

战国时----24单元气;

⑵医学:

春秋战国之际----扁鹊----能用针刺、按摩、

汤药治疗疾病。

他总结的望、问、闻、切的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四诊法);

⑶战国末---

楚国----屈原----创作“楚辞”体文学形式----《离骚》。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

文化名人;

⑷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湖北出土的编钟最为珍贵。

9.先秦思想文化: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

说,相互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

 

人物

学派

观点

著作

春秋

老子

道家

一切事物都具有对立面并能相互转化。

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德经》

孔子

儒家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

教育要“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

《春秋》

孙子

兵家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是世界最早的兵书

《孙子兵法》

 

战国

庄子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

孟子

①“春秋无义战”②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③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按时令进山伐树。

《孟子》

墨子

墨家

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敬互爱,反对不义战争。

《墨子》

韩非

法家

主张改革,反对儒家仁政,提倡法治,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

《韩非子》

孙膑

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孙膑兵法》

第三单元封建社会的政治

一.政治制度

1.郡县制:

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划分全国为36郡,郡下设县。

对我国后世影响深远(分封

制开始瓦解).南方新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2.科举制:

①创立:

隋文帝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②形成: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形成。

③发展:

贞观时期,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重。

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状元。

④成熟:

武则天时增加武举考试。

并开创了殿试。

玄宗时,增加诗赋考试(唐诗歌繁盛的原因之一);

⑤退化:

明朝时,在考试中设“八股”考试,限制了人才的选拔。

⑥影响: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出身低贱的人可通过奋斗进政府任职,改变命运,缓减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危机: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进士科考诗赋,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但从明朝始,采用“八股”考试,限制了人才的选拔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科举制在我国沿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末才终止。

3.中央集权统治的强化:

⑴秦朝:

政治上:

①规定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具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中央,设丞相(行

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对皇帝负责;

③地方,实行郡县制;

经济上:

①统一币制,使用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②统一度量衡。

文化上:

①统一文字,规定小篆为统一字体,通行全国,②加强思想专制进行“焚书坑儒”。

⑵西汉:

①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经

济上:

取消地方的盐铁经营权,由中央专卖;

取消了地方的铸币权由中央统一发行五铢钱。

③思想上:

接受儒家学者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

治的正统思想:

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青年子弟。

这样做有

利于封建统治,但天下至此只有一种声音。

⑶北宋:

宋太祖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设酒宴,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⑷元朝: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

政机构,并管辖大都及周围大片地区;

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对台

湾和西藏,则分别设了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和在西藏委派官吏及驻扎军队。

西

藏成为了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⑸明朝(空前加强):

①中央,撤消中书省,废丞相,由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六部分理朝政;

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简称布政司;

按察司;

都司)都直属中央。

②为了监视百官和

镇压人民,设厂卫特务机构,明太祖设锦衣卫,明成祖时,设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也说明了封建制快走到尽头了。

③八股取士:

明朝沿用

的科举制度,摧残了文化,埋没了人才,是从思想上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的专制。

⑹清朝(高峰):

①政治上,雍正时设立了军机处,皇帝控制了国家的一切大权。

君主专

制到清朝时,已经发展到了顶峰。

封建社会已经到了末路。

②思想上,清朝实行极为严酷的

文字狱,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时达到了顶峰。

文字狱严重的禁锢了思想,阻碍社会

的发展进步.

二.王朝兴衰

人物∕事件

灭亡

公元前221年嬴政

咸阳

货币度量衡;

文字;

郡县制;

万里长城;

灵渠;

桂林、南海、象郡;

焚书坑儒;

陈胜、吴广

前206年

(刘邦)

西汉

公元前202年刘邦

长安

汉武帝;

张骞;

昭君出塞;

西域都护;

丝绸之路

魏、蜀、

220年曹丕、221年刘备、222年孙权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80年

(西晋)

西晋

265司马炎

洛阳

八王之乱

东晋南北朝

北魏孝文帝改革

589年杨坚

581年杨坚

大运河;

科举制

618年李渊

房谋杜断;

魏征;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907年

北宋

960年赵匡胤

东京

陈桥兵变;

澶渊之盟;

靖康之变;

交子

1127年(金)

南宋

1127年赵构

临安

岳飞抗金;

夜市;

瓦子;

市舶司

1276忽必烈

1271年忽必烈

大都

马可波罗;

行省制;

回族;

西藏;

台湾

1368朱元璋

1368年朱元璋

南京(北京

锦衣卫;

八股取士;

靖难之役;

戚继光抗倭

1644李自成

1644年

北京

清军入关;

军机处;

驻藏大臣;

伊犁将军;

郑成功

1911孙中山

三.清明治世

1.文景之治:

西汉的汉高祖和后继的汉文帝、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赋税负

担,注重发展生产。

到景帝时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国家粮仓丰满。

史称盛“文景之治”。

为汉武帝推行

大一统政策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贞观之治:

唐太宗即位后,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重视人才,合并州县,戒奢从简,励精图治。

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使农民占有一定土地,劳役较轻。

此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史称“贞观之治”。

3.开元之治:

唐玄宗当政后,结束了武则天后期的混乱政局,任用有才能的姚崇做宰相,励精为治.使开

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4.开元盛世:

①隋朝虽然短暂,但文帝的励精图治为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经过太宗、武则天、玄

宗三代皇帝的努力,到唐玄宗统治前期时,国家经济空前繁荣,政治稳定,人口增加,中国封建社会呈现

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第四单元.封建社会的战争

1.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吴广率众在大泽乡起义反秦,后失败.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

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2.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

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3.赤壁之战:

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后,于208年挥兵南下,企图消灭南方的孙﹑刘。

一统南

北。

双方在赤壁大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

帝,国号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或蜀;

222年,孙权也在建业称王,

国号吴。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4.淝水之战:

东晋时,统一北方的前秦(氐族建立)强大起来,在383年进攻南方的东晋。

东晋以少胜多淝

水大败前秦国王苻坚指挥的前秦军,使前秦政权迅速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

5.澶州之战:

1004年,辽军进攻北宋,宰相寇准要求宋真宗来到澶州城。

宋军大受鼓舞,打败了辽军。

辽宋和议,辽撤兵,宋送辽岁币。

澶渊之盟的订立,使宋辽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6.岳飞抗金:

岳飞是南宋的抗金名将,他率“岳家军”取得了郾城大捷,收复了许多失地深

得汉民爱戴。

却被宋高宗、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

岳飞为保护南宋人民的生命财

产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英雄

7.靖难之役:

为巩固天下,明太祖把儿子分封到各地作藩王。

太祖死后,其孙子建文帝即位,实行削藩,

北平藩王朱棣(燕王),打着“靖难”(平定祸乱)的旗号,起兵攻打建文帝。

史上称这次争夺皇位的

战争为“靖难之役”。

燕王胜利并夺取了皇位,就是明成祖(年号永乐),1421年,明成祖把都城

从南京迁到北京,继续削藩,还在前锦衣卫的基础上增设了东厂特务机构。

8.戚继光抗倭;

明朝时,日本海盗经常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勾结土豪奸商,到处抢掠财物,

杀害百姓,给中国沿海造成极大的祸害。

人称“倭寇”。

明朝大将戚继光组织“戚家军”,

消灭了倭寇.评价:

戚继光抗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保护了江南沿海

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戚继光是我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9.郑成功收复台湾: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62年,明末将领郑成功率军驱逐占

据台湾的荷军,收复了台湾。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1684年,清廷在台设置台湾

府,隶属于福建省。

10.李自成起义:

明末,李自成起义反明。

攻北京亡明朝。

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引

清军入关。

李战败被杀。

清朝在中国的统治建立。

11.康熙抗击沙俄:

从16世纪后期起,沙俄不断东扩领土.乘清军入关之机,强占了东北方的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1685年到1686年,康熙两次命令清军讨伐沙俄侵略军.俄军伤亡惨重,被迫同中国在1689年签定了第一个边界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它是我国历史上清政府同外国签定的唯一的平等条约.

第五单元.封建社会的经济

1.秦朝:

秦始皇统一东南、岭南等地,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

岭南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2.西汉:

⑴西汉的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

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发明了新型的播种工具耧车;

纺织业中已开始使用提花机。

⑵丝绸之路:

①条件:

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大统一;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增进了相互的了解,西域各国也想和西汉交往;

西汉政府对匈奴的军事进攻,打败了匈奴。

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保护商旅往。

②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今新疆)→中亚、西亚(安息,今伊朗)→直到欧洲(大秦,今罗马)。

③作用: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

3.东汉:

杜诗----水排(水力鼓风冶铁工具)钢材的制作始于我国。

4.唐朝:

⑴农业:

①水稻---育秧技术。

②陆羽---《茶经》---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③筒

车(水力灌溉工具)----曲辕犁;

⑵手工业:

青瓷(越窑)----白瓷(邢窑)---唐三彩(工

匠用各种矿物烧制出青、绿、黄三种艳丽的彩色陶器,所以叫唐三彩。

唐三彩作品多为人物

或动物俑)。

⑶商业:

①四大都市:

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②长安城市布局:

城内分为市(商业区)和坊(住宅区),市坊分开。

街道两边有排水设施。

5.两宋:

①水稻:

两宋时----越南----占城稻.南方的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

重要的粮仓,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

②棉花:

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南宋时

扩展到长江流域。

棉花逐渐成为两宋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

①蜀锦:

北宋时蜀地的丝

织品“号为冠天下”。

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②景德镇是

北宋时兴起的瓷器生产地,明朝时成为著名的瓷都。

宋朝是我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

⑶商业:

①东京(开封)和临安(杭州)是两宋时是世界上

著名的大都市。

东京的城市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市”和“坊”的布局,商业活动更自由。

在两大都市都有“夜市”,出现了冷饮。

大批的农民流进城市弃农经商或务工,成为新兴的

市民阶层,使城市出现了供市民娱乐的综合娱乐场所“瓦肆(瓦子)”。

③纸币---北宋前

期---四川地区----“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④外贸:

宋朝时重要的外贸港口有泉州、

广州等。

⑤市舶司:

宋朝时为加强对对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⑷节日:

代时已经有了今天的春单元、元宵单元、端午单元、中秋等单元日,宋代称春单元为元旦。

6.经济重心的南移:

从唐朝中后期始,北方开始陷入分裂和战乱,加上气候的变化(变冷),经济开

始衰败。

大量北方人纷纷南迁,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

南方经济从三国时开发,

到此时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

南宋统偏安于南方,重视经济。

南方经济已经完全超过了北方。

至此,中

国的经济重心完全移到了南方。

7.元朝:

⑴棉花:

元朝时,棉花已在全国广泛种植,棉纺织业发达。

棉布成为江南人的主要衣料。

松江是元朝棉纺织业的中心。

棉纺织业是由黄道婆由崖洲(今海南)从黎族那里学习引进。

⑵漕运和海运:

元世祖时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连接原有的运河,漕运就可以从杭州直

达大都。

元朝还创办了空前的海运,粮船从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到达直沽(天津),

再通过陆路到达大都。

元朝著名的外贸港口是泉州。

8.明清:

⑴农业:

明清时,从美洲引进的玉米、甘薯,从国外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

葵很快推广。

明朝时,棉布已经成为了明朝人的主要衣料.⑵手工业:

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青花瓷.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明朝中后期,苏州和松江出现许多以纺织为业的“机户”,他

们有大量资金和几十台织机,并开设“机房”,雇佣几个到几十个工人,进行生产。

被雇佣的劳动者就是

“机工”。

他们记日向机户领取工资,维持贫困的生活。

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早期的工人.

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已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标志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萌芽了。

但这仅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一些地方,制瓷和纺织等一些部门稀疏出现。

在全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仍占

统治地位。

第六单元.封建社会的思想、科技和文化

一.统治者采取的思想措施

措施

影响

焚书坑儒

失去大量经典,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罢百家,尊儒术

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使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

隋唐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巩固了封建社会。

明朝

八股取士

扼杀了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对中国未来发展带来严重恶果

清朝

文字狱

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科技成就

1.天文历法:

①东汉----张衡----地动仪。

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②北宋----沈括----《梦

溪笔谈》(记录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等)③元朝-----郭守敬------历法《授时历》

2.数学:

①东汉-----《九章算术》;

②南朝---祖冲之(数学家)----推算出小数点后七位数的圆

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缀术》

3.医学:

①东汉---华佗---“麻沸散”(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五禽戏”;

②东汉---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医圣”;

③唐朝----孙思邈----《千金方》---“药王”;

④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4.农学:

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较完整的农书;

明朝---徐光启

---《农政全书》(我国农业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5.建筑:

⑴秦朝长城: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⑵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605年----南到余杭(杭

州)----北到涿郡(北京)----中心在洛阳。

连接了四段,从北到南分别是:

永济渠、通济渠、邗

沟、江南河。

其开通巩固了隋朝对南方的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至今仍有重要作用。

⑶赵州

桥:

隋朝----李春-----赵州桥(原名安济桥)。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⑷元朝大

运河:

①为便利南粮北运。

开通了会通河和通惠河连接原来的运河,使粮船可以由杭州直通

大都。

②两点:

北,大都(北京),南,杭州。

③其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元朝国家

的统一。

⑸明长城:

(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全长6000多公里。

6.四大发明:

⑴纸:

产生于西汉(用麻做的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的蔡伦改进造

纸术(“蔡侯纸”);

⑵印刷术:

①唐朝---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

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②北宋----活字印刷术----毕升。

⑶火药:

唐朝末年,被广泛应

用到军事上,出现了火箭。

宋元时期,火药技术有了更大的改进。

并在军事上更广泛使用。

那时的火药武

器已有了突火枪、火炮等。

元朝时,火药及其制造方法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各国。

⑷指南

针:

正式产生于北宋,战国时出现一种指南仪器“司南”,但不是真正的指南针。

7.历史书籍:

⑴春秋时---孔子----《春秋》----编年体史书;

⑵西汉---司马迁----《史

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鲁迅: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⑶北宋---《资治通鉴》----是部编年体通史---叙述了

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8.宗教:

①佛教:

西汉末年----印度→丝绸之路→中国。

东汉时,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

马寺。

唐朝玄奘西游取经,回来写了《大唐西域记》,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文化。

②道教:

东汉时中国道教(张陵)在民间兴起。

对后世的中国文化也产生深远影响。

9.其它:

①北朝---郦道元---《水经注》(是部综合性的地理学巨著)②明朝---宋应星---

《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技术---“中国17世纪的百科全书” 

三.文学艺术

1.文学:

⑴唐诗:

李白(诗仙)----《早发白帝城》;

杜甫(诗圣)----“三吏”、“三

别”;

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

⑵宋词:

豪放派:

苏轼(北宋)---《念奴娇·

壁怀古》;

辛弃疾(南宋)---《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婉约派:

李清照----《如梦令》;

⑶元曲:

元朝时,出现了元杂剧(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