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学实录和相关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8311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雪》教学实录和相关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雪》教学实录和相关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雪》教学实录和相关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雪》教学实录和相关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雪》教学实录和相关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雪》教学实录和相关资料Word格式.docx

《《雪》教学实录和相关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雪》教学实录和相关资料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雪》教学实录和相关资料Word格式.docx

(齐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吟出的是伟人毛泽东胸中涌动的豪情。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咏出的是柳宗元傲岸不屈的清高;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道出的是庄稼人渴望丰收的夙愿。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道出的是卖炭翁悲苦命运的无奈。

而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笔下的雪又是怎样一幅美景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的——

生齐:

《雪》

二、师生商讨,制定目标。

(指题目)这是一首散文诗,同学们先说一说,按照学习散文的惯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任务是什么?

生1:

朗读课文,知道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生2:

会读会写生字。

(生笑)

说的真对呀!

不但要会读会写,还要能理解呢,这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

还有呢?

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

生3:

我们还要欣赏作者的写作方法。

对!

除此之外,对于散文或散文诗的学习,我们更多的是品味欣赏。

还有其它说法没有?

(生摇头)

好的,大家请看——

(屏显:

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品读妙笔,美段鉴赏)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

三、检查预习,汇报成果。

学习课文前,先检查同学的预习成果。

首先请同学们说说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哪些重点字词?

(请一位同学说,一位同学到黑板默写,其他同学再补充,最后是教师补充,重点强调:

磬口、脂粉奁两个词语的音、形、义。

接下来请同学们将你所了解的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交流一下,尽量不要重复。

本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1925年初的中国,南方各省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而北方则被封建军阀盘踞。

《雪》创作于1925年,正值不平静的年代,中国处于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南方的革命形式正在蓬勃地发展,可谓春暖花开之际,然面,北方却还处于一片寒冷之中,而对黑暗的现实和冷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找“革新的破坏者”,去争取“理想的春天”。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指导之下面对雪景他即兴创作了这一篇文章。

这位同学为我们全面而简洁的简绍了本文的背景,很有助于我们学习。

感谢这位同学。

生4:

此时居住北京的鲁迅在黑暗的现实和酷冷的季节中用他犀利的文字顽强地斗争着,《雪》就是这样一篇表面上是自然景观的描述,实际上反映他内心世界斗争的力作。

生5:

我接着前面同学的说。

文章写了两个地方的雪,一个是南方的雪,一个是北方的雪,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不一样的。

生6:

老师,刚才他说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不一样的,我想起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觉得他的一生都是以这一句诗句为写照,为着救国救民目标而努力,与腐朽、黑暗的现实做着英勇而顽强的斗争,他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

这篇文章好像也有这个意思。

(生鼓掌)

同学们的鼓掌就是对你回答的最大的奖赏。

在学习的过程中,你的看法会清晰起来的。

同学们的课前预习很充分,相信这节课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先生来赏雪。

四、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我们知道文章写了两个地方的雪,一个是——

南方的雪和朔方的雪。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语气来读呢?

江南的雪应该用温婉、柔和的声音读,让女同学读。

你的言外之意是朔方的雪,也就是北方的雪男生读喽?

为什么呀?

江南的景色应是如水般温柔,江南的雪也一样,是滋润美艳的,所以应读得柔和一些。

而北方就像东北大汉豪爽,大气。

所以读北国的雪应读得慷慨激昂,富有气势。

能结合地域特色说明,非常有道理,同学们赞同吗?

生:

(齐):

赞同:

好,那么你来读北方的雪,这位女生你读南方的雪。

其他同学边听边在头脑里想象文章所描绘的雪景。

(师配乐《初雪》)

(两生读,读完后学生鼓掌)

读得真好!

女同学读得柔美,男同学读得激扬。

把我们带进了银装素裹的雪的世界。

下面请同学们朗读文章,任选一个地方的雪景,给它起个诗意的名字。

(屏显)

我给江南的雪起得名字是:

冬花雪野。

你应该还有话说。

因为“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

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胡蝶确乎没有;

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我仿佛看到,雪中五彩缤纷的花草盛开的景象,很美丽。

我起得名字是:

美丽的雪罗汉。

大家看: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的闪闪发光。

还有,又从谁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所以我觉得南方的雪罗汉是很美丽的。

我认为这也是一幅画: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这里是说江南雪蕴育着生命,充满生机,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和活力。

所以我给它起名叫:

青春之雪。

刚才都是女同学发言。

看来南方的雪是备受女同学青睐呀。

谁能把刚才这些小特写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呢?

雪野中,开满斑斓的鲜花,花朵上顶着一髻儿白雪,是那么娇艳。

几个穿着棉袄的孩子,大约五六岁,小脸冻得通红,他们兴高采烈的在堆着一个雪人,虽然小手已经冻得发肿通红,但他们围着那个雪人,高兴地唱呀跳呀。

多美的画面啊。

文章写得美,同学们起的名字也美,描绘得更美,在鲁迅先生眼里,南方的雪是—

(齐)滋润美艳的。

准确的说是:

滋润美艳之至!

让人向往。

那朔方的雪呢?

一定让男生情有独钟吧?

(众生笑)

我给北方的雪起个名字叫:

孤独之美!

文中说: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它们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这说明雪是孤独的。

“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我给这个画面起的名字是:

奔放挑战者。

因为北方的雪在寒冷的冬天,就好像一个勇敢的挑战者,它粗犷豪迈,似乎在同冬天抗争,他们身上散发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像火一样,在这个冬天里燃烧,使这个冬天不再寂寞。

刚才男同学分析也很不错。

北方的雪也有自己独特的写照,它们个性独立、张扬豪迈、顽强不屈,是战斗者的形象,这与南方雪的滋润美艳形成鲜明的对比。

五、品读妙笔,美段鉴赏

作者妙笔生花,一幅幅画卷俨然舒展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为江南的雪那份秀美而喜悦,为朔方的雪的那份苍劲而震撼。

请同学们品读文章,从南北两幅画面中任选一幅雪景,用情朗读,用心感受。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一个“闹”字,使我想起雪莱的诗: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也仿佛看到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你的联想很丰富。

朱自清也有一个“闹”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是——

生(齐):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好极了!

朱自清把春写活了,鲁迅把雪写活了。

请继续。

“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我感受到“洁白、明艳、闪闪生光”这些词表达了作者对南方的雪的赞美,也是对南方冬天的美好的回忆。

能抓住关键词由此及彼深入思考,这是读书的好方法。

我喜欢“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我的感受是朔方的雪花非常富有个性,绝不粘连,非常坚强,非常倔强。

说得好,读得也很有气势。

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写雪往往这样写:

那纷纷扬扬的大雪从天空飘落下来,用“飘”字,而鲁迅写雪则用了“撒”字,同学们说,那个字用得好啊?

我认为朔方的雪是奋飞向上的,用“撒”字更能表现它的坚强、倔强,而“飘”字却是轻轻的,如少女一般,比较飘逸,和朔方的雪的苍劲正好相反,所以这里还是鲁迅先生用得好。

有道理。

我也认为先生用的字好。

因为“飘”字是一个比较柔弱的字,无法突出北方雪的奔放、豪迈。

我赞同大家的意见。

因为“撒”字体现了朔方的雪如北方的人那样的粗犷、那样的豪迈,而“飘”字体现的是如南方人一样的轻柔。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老师和同学们的想法一样。

所以朗读的时候,应该读得刚劲有力,老师认为刚才这位同学没有读出文章应该有的韵味,读得有些轻了,哪位同学读一下?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我听得出你在读最后一句时有意识地拖长了声音,听起来是那么深沉,那么意味深长。

你这样读是不是也有自己的想法?

请说一下?

生7:

作者是用雨来衬托雪的豪迈和粗犷,更能体现出作者自己的那种精神,这种情怀是深沉的、厚重的。

说得很好,谁再来试试?

生8:

(读得很有韵味)

同学们的悟性真高,请同学们齐读这段。

好,同学们继续谈。

生9:

我也很喜欢朔方的雪,首先第1段中有两个词:

一个是“如粉如沙”,一个是“磅礴”,从这两个词中我看出了北方雪的豪迈与粗犷。

生10:

我喜欢江南非常雪的滋润美艳,读后让人产生美好的遐想:

在江南呢,在雪野上有红色的梅花、黄色的腊梅花点缀,一个少女走在这美丽的雪景中,美极了!

那你给同学们美美的读一读好吗?

(生美读)

读得真是有味。

从同学们的解读中,老师听出了大家对雪的喜爱之情,大家猜猜鲁迅先生是喜爱南方的雪呢还是北方的雪呢?

我是结合文中语句看出作者对江南的雪充满了喜爱之情。

文中“堆雪人”场景的描写充满乐趣,雪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喜悦。

我也是结合文章看的,作者喜爱南方的雪。

雪是冬天的精灵,冬季是冷清、荒凉的,但作者却写的明朗、艳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有一种“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的意境。

我觉得作者对朔方雪充满了赞美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颂扬,敬佩之感。

文中对朔方雪的最高评价是: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能说说“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这句话的含义么?

由于北方天气寒冷,使雨变成了雪,所以说“是死掉的雨”。

请同学们抓住关键词:

孤独、死掉、精魂谈谈?

可以小组合作探究。

孤独”写出了当时北方雪没有花朵额衬托,很单调,预示着作者好像是在孤军奋战。

雪是死掉的雨的精魂,惟有死掉才得以升腾为纯洁的雪,可见作者愿将他最宝贵的生命都献给斗争,这是最完全的献身,这是最大无畏的精神。

理解得很深刻!

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雨的精魂——是坚强,更是义无反顾的斗争精神!

好,请继续。

生7、我认为鲁迅先生既喜欢南方的雪又喜欢北方的雪,因为北方的雪和南方的雪具有各自的特点,南方的雪滋润美艳,而北方的雪豪迈、粗犷。

我补充一下。

南方的雪描写的生机盎然,象征了南方的革命形式在蓬勃地发展,象征着美好、幸福、温馨自由的生活。

而朔方的雪花,象一个斗士,是一个顽强战斗的勇士的形象,是一个挑战者,是鲁迅灵魂的外化。

鲁迅就是那一片晶莹的雪花,想通过飘飞博战来改变现状,迎来光明。

(掌声)

见解很深刻!

鲁迅先生既喜欢南方的雪又喜欢北方的雪,那么他更喜欢哪里的雪呢?

我认为作者更喜欢北方的雪。

因为鲁迅是以笔为矛直插敌人心脏的人,奋飞博战的雪花就是一个战斗的、反抗者的形象,也是鲁迅精神的化身。

作者的感情更倾向于北国的雪。

因为北国的雪象征了一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生11:

朔方的雪像征了一种不妥协的精神,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与南方的柔美相比,更值得称颂的应是在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

虽然孤独但仍不妥协,这是那个时代需要的精神,也是鲁迅所振臂高呼的。

生12:

读着朔方的雪,我就好像在读着鲁迅先生的精神一样,在朔方冰雪奋飞之际,更见鲁迅的特质精神:

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

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名真正的勇士。

纵观鲁迅的一生,鲁迅更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他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他用战斗的笔革命了一生,著名作家黄蓓心在读到这篇文章时,她是这样说的:

他心中的理想、他的心智、他的性格、做人做事的原则,无一不契合着朔方大雪的本质,铺天盖地地飞落,纷纷扬扬地挥洒,咄咄逼人地闪烁,以压倒一切的气势扑向黑暗中的世界,梦想塑造出一个洁净和纯美的辉煌。

因此,江南的雪是美的,那里带着作者难以割舍的对童年的回忆以及对故乡美好的向往,但在鲁迅心中,他更喜欢北方雪的那种粗犷和豪迈。

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

这种写法便是我们常讲的“借景抒情”。

作者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从当时的写作背景来看,作者想启发人们要像朔方的雪一样去坚强地战胜困难.

鲁迅先生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人们,革命要胜利,就必须要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去斗争。

鲁迅就是一个时代的歌者,虽然“荷戟独彷徨”,但他仍以磅礴的语言告诉我们:

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六、谈感悟或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

七、课堂小结

郁达夫说:

没有伟人的民族是不幸的,有了伟人而不懂得敬重的民族是可悲的。

”那么就让我们多读鲁迅,不仅读他的作品也读他自己。

读他的和蔼和幽默;

读他的深刻、勇敢和坚强;

让我们踏着他的思想前行。

八、、拓展阅读

推荐阅读鲁迅的《秋夜》。

要求:

1、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2、文中写景与《雪》所表达的作用用什么异同?

小组合作探究。

九、、板书设计

江南 

滋润 

美艳——追求美好理想

朔方:

独立 

张扬——反抗冷酷现实

十、【教学反思】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大基本功,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时候,我仍然把训练学生这四方面的能力作为重点: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文章内容,学会去听别人的发言,学会从读中领悟文章的内涵,当然鲁迅的文章向来是比较难以理解的,采取小组合作讨论、教师适当引导的学习方式易于同学们集体智慧的开发,由于学生阅历的因素,鲁迅的语言让学生独自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整体上还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心灵的探寻(节选)(钱理群)

(鲁迅)之所以要呼唤自然本性的野性与爱,正是为了给人间的现实战斗注入生命的活力。

因此,他一再地表示,他所强调的是“用自力克服一切困难,并非真劝人都到山里去”;

他自己更是绝不愿意躲到“鹤唳一声,白云郁然而起”的田园诗中去,他要“活在人间”,即使是遭到人们的孤立,排挤,也仍然不离开“人海”,让生命的“沉钟”永远“深深地在人海的底里寂寞地鸣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鲁迅宣称,他“对于自然美,自恨并无敏感,所以即使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动”,却念念不忘记载着人间奋斗历史的“遗迹”。

鲁迅本质上是一个社会感与历史感都极强的思想斗士,离开了社会人生的自然及自然美,对于他是没有意义的。

他赞赏自然和自然美,完全着眼于从中发现社会和发现自己。

从这样的审美观点出发,鲁迅喜爱的自然美是“人们和天然苦斗而成的景物”,即从中可以发现社会和人生斗争精神的深沉雄大、壮阔古拙的力的美。

在《野草》里,鲁迅也曾描绘过江南明丽的风光,如《好的故事》,他所着重的依然是从“永是生动,永是展开”的“美的人和美的事”中去捕捉“飞动”的美,从而感到一种生命力的存在。

但总的说来,他对秀丽的江南风景,“并无敏感”,他直截了当地表示:

“我不爱江南。

秀气是秀气的,但小气”。

他批评杭州的风景“显得小家子气,气派不大”,以为“北方风景,是伟大的,倘不至于日见其荒凉,实较适于居住”。

在《野草·

雪》里,“与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的雪”相比较,他显然更醉心于“朔方的雪花”──

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这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也是人的精魂,鲁迅的精魂──奋斗的,向上的,闪光的。

鲁迅终于在博大的、运动着的“自然”中,发现与肯定了人与自己。

(节选自《心灵的探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二、铁屋中的呐喊(节选)(李欧梵)

(《野草》)集子中写得最好的抒情篇章或许是《雪》,这里抒情场景围绕着南方和北方两种雪的对比而给以启示:

雪的两种形象,成为诗人往昔青年时代和当前的他的隐喻。

对南方雪景的描写是色彩丰富的:

血红的山茶花,白中隐青的梅花,深黄的蜡梅,冷绿的杂草,以及作为中心形象的、孩子们堆塑起来的有着鲜明色彩的雪罗汉。

但是诗人现在居住在那里的北方的雪,却是没有色彩的,如粉、如沙,决不粘连。

这些描写可以说都是实景,但是在雪化为雨时,所写的景物就是不那么现实主义的了: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在这些抒情诗里,自然景象的描写似乎已经浸透了幻想的、隐喻的意象。

这不仅赋予鲁迅的散文以诗意,而且由于大胆地离开了中国古诗中自然意象的运用,决定了鲁迅散文诗的“现代性”。

普实克曾论证鲁迅的散文诗读来很像波德莱尔的《散文小诗》。

如果说,鲁迅的小说虽有许多象征主义的属性,却仍然是立足于现实主义的。

他的散文诗却绝对地属于象征主义的结构,再加上许多小说和戏剧的手法,似乎是在讲述一个梦或寓言领域内的虚构的“故事”。

(节选自《铁屋中的呐喊》,岳麓书社1999年版)

三、“优美”与“壮美”的完美统一(节选)(张向东)

一九二四年岁暮,北方降雪。

十二月卅一日鲁迅在日记中写道:

“雨雪。

……下午霁,夜复雪。

”翌日,天放晴而有风,《鲁迅日记》又载:

“大风吹雪盈空际。

”这七字颇富诗意。

可见作者“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陆机《文赋》),此时已萌发创作冲动。

十七天后,题为“雪”的散文诗便诞生了。

显然,现实中的自然景象给予作者的印象是《雪》产生的契机。

但《雪》又不是自然景观的简单再现和扩展,作者张开想像的翅膀,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与现实中翻腾,最后终于将一腔情思作化绝妙的南、北雪景图: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这雪景写得晶莹娟秀,绚丽多姿。

一开始“滋润美艳”四字准确地概括了江南雪的特质;

接着以“隐约着青春的气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两个比喻,一虚一实,推出一个“隔雾看花”的朦胧美景,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思,作者写作时神采飞扬之状也情态毕现。

而在雪野中──一片洁白的背景下,点缀着宝珠山茶的血红,单瓣梅花的浅青,蜡梅花的深黄色和杂草的冷绿,好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江南雪的“美艳”便进一步具象化了。

最后两句,更是神来之笔,作者写蜜蜂在花丛中纷飞与喧腾,用“记不真”说明“仿佛看见”,以记忆的模糊反衬眼前景物的鲜明,非常自然、真切,恰如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以一“闹”字点眼,整个画面因这想像中的蜜蜂的存在充满了生机,这不正是那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

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是他童年生活的地方,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如少年闰土神奇的生活世界(《呐喊·

故乡》);

同小伙伴一起夜吃罗汉豆的小船(《呐喊·

社戏》);

有无数的故事、趣味无穷的百草园(《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作者笔下都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作者写作《雪》的前后确曾常常忆及故乡风物和童年生活的情景。

《雪》成后一月内,又连续写出了涉及这方面内容的《风筝》《好的故事》等作品。

因此,作者在《雪》中不仅工笔重彩描绘出一幅明艳秀丽的江南雪景图,同时还再现了美好的童年生活中的一幕。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在欢乐的儿童天地里,竟有童心未泯的成人掺入其间,更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在这里,作者着重写了雪罗汉的形象,这与孩子们的欢欣连在一起的雪罗汉,起初“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发光”。

等到孩子们用龙眼核和胭脂口红加以装饰后,它便“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了。

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形象啊!

它不仅集中地体现了江南雪“滋润美艳”的姿质,而且和前面的北景描绘相映衬,使意境更加新颖别致,生意盎然,柔媚多姿了。

但是,诗中的朔雪却是另一番景象。

它既没有江南雪的“滋润美艳”,更无奇花异草相伴,但却有着独立不羁、昂昂向上的性格。

你看:

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

这是何等苍凉悲壮的图景!

又是何等雄浑峻伟的奇观!

它岂是自然景观的照相?

这带有艺术夸张的描写,是作者胸中澎湃的激情的形象抒发。

作者如是描写朔雪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知道,虽然作者在回忆和幻梦中有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野草·

好的故事》),但身处的现实环境却是异常严酷的。

可是,这对于鲁迅“这样的战士”来说,更能砥砺生活的意志,激发起战斗的豪情。

所以,作者写朔雪时,着力从三度空间进行立体描绘,以突出腾飞的朔雪那种横扫千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弥漫太空”的飞雪,“如包藏火焰的大雾”,不仅自己“升腾”“旋转”“灿灿地生光”,且使整个“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寥寥数笔,朔方飞雪撼天动地之力兀露,其势逼人,使读者自然联想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