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月考综合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8135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月考综合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月考综合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月考综合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月考综合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月考综合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月考综合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月考综合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月考综合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月考综合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王先生试用此法,发现在中午时效果不明显,反复数十次开关车门后才有一定降温效果;

傍晚温度下降时使用,效果则较为明显。

这表明

①外部环境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状态有重要影响

②经过一次实践检验就一定能够辨别网传观点的真伪

③只有亲身实践得来的正确观点才具有指导意义

④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B.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性质的变化D.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反复循环

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联系观B.一切从实际出发

C.发展观D.矛盾观

10.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该坚持《联合国宪章》的主权平等原则,在此基础上,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

材料表明

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②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④矛盾着的事物各有其特点

A.①③B.①④C。

②③D.②④

11.“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指头伸直或者略屈”这一手势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含义:

中国和世界很多地方表达的是“0”或“3”;

美英表达的是“OK、了不起”;

突尼斯表达的是“傻瓜”……这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

A.从主观出发B.善于抓住事物的共性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学会运用归纳的方法

12.人生是一场盛宴,绝不只是一道好菜。

当我们还是青年的时候,要学会空杯,既不能因一时的失败或挫折而一蹶不振,更不能因小小的成绩而得意忘形。

我们要时刻“空杯”,勇于放下,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这种“空杯心态”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是

①对自己要不断进行辩证否定②在发展道路上可以忽略质的飞跃

③在自我发展中要把握好前进方向④对他人的思想观念可以全盘否定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3.“历史是川流不息的,或不能因时而进,顽固恪守旧俗,这本身就是治乱之源。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不停地变化、发展的,你永远不可能认识它

B.发展就是给事物以新姿态

C.世界上有静止绝对不运动的事物

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4.财主到阿凡提的染布店染布,财主说:

“我不要白色,不要黄色,更不要黑色……”阿凡提说:

“到时来取吧!

”财主忙问:

“什么时候?

”阿凡提说:

“不是星期一,不是星期二……不是星期天。

”阿凡提的聪明在于

A.灵活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对财主的刁难进行了回击

B.坚持了既肯定又否定的辩证法,运用了创新的思维方式

C.用绝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是一种诡辩论的观点

D.否定了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抓住了财主问题的弱点

15.分享经济是“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商业模式,即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整合闲置资源,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并最终打破原有的商业规则。

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业,如搭顺风车、XX外卖等,成本小、更灵活。

从分享经济模式中,我们可以悟出

①联系是客观的,但我们可以改变事物原有状态、创建新联系

②联系是具体的,应善于具体分析和把握与事物相关的各种条件

③联系是多样的,应该突破事物的规律以丰富事物发展形式

④联系是普遍的,但事物联系的方式随着人的主观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6.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以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发展。

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①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就能实现质的飞跃

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③要把握事物联系的的多样性、条件性,积极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

④注重各个要素的有机整合,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17.由国防科大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运算1小时,即相当于13亿人同时用计算器计算1000年。

已在商用大型飞机设计、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基因测序、生物医药、智慧城市、电子政务、云计算和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获得成功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天河二号”的广泛应用并取得的效益表明

A.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创新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C.创新促进了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D.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18.“上班能拼车、在家能看病、一条微信登门洗衣……”,近年来,与互联网有关的商业、产业新业态高速发展,但“无序竞争,网络欺诈,隐私侵权”等问题也让人们对新业态产生疑惑。

这要求我们

①分清主流和支流,但不忽视支流②密切关注实际,敢于破除成规陈说

③抓重点,但也要重视解决次要矛盾④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也要正视问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蔷薇花总是有刺/我相信,天上可爱的天使,她们也决不会没有瑕疵/天幕上最光洁的星辰,要是伤了风,也会坠入凡尘/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有黑点看到。

与这首诗所反映的哲理相同的是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0.清代诗人袁枚说:

“不学古人,法无一可;

全似古人,何处着我?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

A.辩证的否定就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B.事物的否定是对新事物的保留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D.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我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劳动力资源出现了短缺现象,用工荒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分析了我国当前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系统回顾总结了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着重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人口稳定增长的重大问题,并最终决定: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说明十八届五中全会决议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的原因。

(8分)

22.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效率与公平统一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一个十分重大而迫切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效率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是辩证统一的,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公平是经济发展中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

只有做到注重效率与维护公平相统一,才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含义的相关知识,分析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0分)

23.材料:

我国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16年1月l日起实施。

严重的雾霾天气造成高速封路机场停摆,工地停工学校停课,市民们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及大量的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雾霾天气形成的罪魁祸首。

为了治理雾霾,政府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大气污染,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每个公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倡导全民绿色出行,这样才能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呼吸更加洁净的空气。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体现的道理。

(12分)

24.材料:

一直以来,广东以其“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岭南文化的中心地,近现代革命史的策源地和当代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孕育了既包涵岭南传统文化精粹又具有时代文化元素的客家文化、海外文化、华侨文化、商业文化、饮食文化、粤语文化。

在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园林中奇葩怒放,名扬海内外。

于广东而言,文化的地域特色十分明显,但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广东对文化“地域特色”的发掘还不是很到位,现在要提升文化软实力,保护和开发优秀地域文化遗产,是广东追索自己的特色,抢占文化制高点的首要选择。

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哪些观点?

2017-2018学年度汪清六中第11月月考卷

高二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

必修三;

赵君

学校: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60分,每题三分)

1、在历史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来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

“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乙生说:

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生说;

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丁生说:

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2、某古代著名思想家,理学之大成者,其子早丧,儿媳年轻美丽而守寡,邻人劝之曰:

“父壮叔大,瓜田李下多有不便,不若找好人家而遣之。

”其人曰: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三纲五常岂不守之?

”终不嫁,儿媳郁郁而终。

此思想家会是()

A.孔子B.韩非子C.朱熹D.陆九渊

3、“他承认人为万物的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

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

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

”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C.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4、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

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批判宗教神学

C.提出民主制度构想D.促进思想解放

5、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对日宣战,当时联邦参议院82票对0票通过,众议院388票对l票通过。

为保护投反对票的那个女议员的人身安全,国会专门派人派车,护送她上班、回家。

她在1973年去世,国会大厦前竖立起她的雕像。

下列与此最为接近的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是()

A、伏尔泰:

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B、孟德斯鸠: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C、卢梭: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D、康德: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

6、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

“罗马的立法者,又规定,被定罪的人的财产应受到尊重。

”为防止财产被人民没收,“罗马法律规定,除了最重大的叛逆罪外,不得没收财产。

”其用意在于说明()

A.财产不能被没收B.犯叛逆罪则必被没收财产

C.古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权D.没有财产权就没有自由,财产权是自由的基础

7、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以高朗亭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

《扬州画舫录》记载:

“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

”在此基础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诞生了()

A.昆曲B.元曲C.秦腔D.京剧

8、唐代张彦远在其美术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将品评绘画的标准分为五等,即“自然”、“神”、“妙”、“精”、“谨细”,认为“自然者,为上品之上”、“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

这反映出张彦远的绘画理论()

A.强调以山水画为精髓B.与文人画的思想一致

C.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D.重视绘画的教化功能

9、1956年被称为充满生机活力,充满创造精神的一年,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得到发展繁荣。

这一年()

A.通过了新中国义务教育法B.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C.恢复了统一高考招生制度D.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0、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的提升B.科技发展的需要

C.世界潮流的推动D.对外政策的改变

11、“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山去”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B.普朗克C.达尔文D、爱因斯坦

12、“由于蒸汽机的使用,使机器的构件发生了本质变化。

比如珍妮纺纱机原来是木质的,如果用蒸汽机带动的时候,木头就不行了,它就需要用铁来制造,这样对铁的需要就非常大了。

”这表明蒸汽机的使用()

A.推动了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B.推动了钢铁冶炼技术的兴起

C.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D.使木制材料退出英国市场

13、19世纪中叶,世界文学领域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

这类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并对之进行了剖析和强烈批判。

下列作品属于这一风格的是()

A.《悲惨世界》B.《红与黑》C.《海燕》D.《百年孤独》

14、19世纪初期世界文学作品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检视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

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充满了(  )

A.现代主义气息B.浪漫主义气息C.现实主义气息D.革命主义气息

15、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1iterature)等。

这段材料表明了魏源()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16、邓小平说:

“我们国家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

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

”为此邓小平的努力有()

①文革后对教育拨乱反正②主张优先发展教育③推动211工程④提出三个面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7、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和成熟的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新民主主义论》D.《论十大关系》

18、有学者在描述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说,这一运动使中国“开始踏入产业革命的过程,渐次脱去封建的外衣,而向近代社会方向运动”。

“这一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A.“中体西用”B.维新思想C.民主革命思想D.无产阶级思想

19、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三年前,人类的想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

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

这些今大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B.达尔文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D.李四光地质力学

20、毕加索的画作《格尔尼卡》代表着一种空前重视“自我感受”“自我表现”的美术倾向。

下面四幅作品中,与《格尔尼卡》属于同一艺术流派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中国的核事业创建于1955年初,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保卫国家安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果断做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揭开了中国核事业和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篇章。

材料二1964年10月16日22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晚间新闻节目中,连续几次播送了《新闻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和《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热烈祝贺首次核试验的巨大胜利》的贺电,人民日报为此刊发了号外。

《政府声明》强调指出:

“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

如果这个主张能够实现,中国本来用不着发展核武器。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

”“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材料三改革开放后,国防科技工业实施“保军转民”战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发展核电,中国核事业的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核电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1)材料一中的“两弹一星”是什么?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两弹一星”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有人认为,建国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内经济困难,最主要的任务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搞不搞核武器并不重要,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

(3)从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到今天核能的和平利用,以及今天人类仍然面临核战争的威胁,你怎样看待核能是一柄“双刃剑”?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天理是公道与良知。

朱熹说:

“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

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

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

……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

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有何影响?

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

(3)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

姓名:

历史答题卡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简答题

21题:

22题:

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B2、【答案】C3、【答案】B4、【答案】C5、【答案】A6、【答案】C

7、【答案】D8、【答案】C9、【答案】B10、【答案】D11、【答案】C12、【答案】C

13、【答案】B14、【答案】B15、【答案】A16、【答案】D17、【答案】C18、【答案】A

19、【答案】A20、【答案】B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两弹一星:

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目的:

打破美苏等国的核垄断与核威慑。

(2)建国初期,在国内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中国毅然研制核武器,开发利用核能,这在当时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新中国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美国对中国进行包围封锁,并进行核讹诈,对新中国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其次,中国拥有了原子弹,可以打破美苏的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提高中国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3)科技具有两面性,我们应当和平利用核能为人类造福,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应遵守核不扩散条约,否则,核能会给人类和平与发展带来极大的威胁。

22、【答案】

(1)影响:

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巩固国家统一。

措施:

政治上重用儒生;

教育上设置太学及地方教育系统;

表彰六经任意两点即可)

(2)核心:

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

格物致知

(3)反对君主专制;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