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资格司法卷二390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8074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职业资格司法卷二390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法律职业资格司法卷二390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法律职业资格司法卷二390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法律职业资格司法卷二390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法律职业资格司法卷二390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律职业资格司法卷二390文档格式.docx

《法律职业资格司法卷二390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职业资格司法卷二390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律职业资格司法卷二390文档格式.docx

C.抢劫罪

D.诈骗罪

绑架罪的行为是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等方法劫持人质,以继续扣押或以加害人质相威胁或以释放人质为条件,向第三人勒索财物或其他非法利益。

此“第三人”指绑匪(第一人)、人质(第二人)两方之外的人,可以是人质的亲友,也可以是机构、组织。

注意绑架罪需要存在绑匪、人质、被提出要求的人“三方”之间的关系,这是该罪与非法拘禁罪、抢劫罪的区别。

本题中,甲让乙通知其母送钱赎人,乙担心其母心脏病发作,遂谎称开车撞人,需付五万元治疗费,其母信以为真。

因此甲的行为构成绑架罪,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3.甲欠乙十万元久不归还,乙反复催讨。

某日,甲持凶器闯入乙家,殴打乙致其重伤,迫乙交出十万元欠条并在已备好的还款收条上签字。

A.故意伤害罪

B.抢劫罪 

C.非法侵入住宅罪

D.抢夺罪

强行索取、销毁欠条等,从而消除自己所欠债务的行为,也属于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可构成抢劫罪。

甲殴打乙致其重伤,属于抢劫罪的暴力行为,不另行成立故意伤害罪,因此A选项错误,不当选。

甲持凶器闯入乙家,属于入户抢劫情形,不另行成立非法侵入住宅罪,因此C选项错误,不当选。

4.甲、乙等人佯装乘客登上长途车。

甲用枪控制司机,令司机将车开到偏僻路段;

乙等人用刀控制乘客,命乘客交出随身财物。

一乘客反抗,被乙捅成重伤。

财物到手下车时,甲打死司机。

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等人劫持汽车,构成劫持汽车罪 

B.甲等人构成抢劫罪,属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C.乙重伤乘客,无需以故意伤害罪另行追究刑事责任 

D.甲开枪打死司机,需以故意杀人罪另行追究刑事责任 

5.甲深夜进入小超市,持枪胁迫正在椅子上睡觉的店员乙交出现金,乙说“钱在收款机里,只有购买商品才能打开收款机”。

甲掏出100元钱给乙说“给你,随便买什么”。

乙打开收款机,交出所有现金,甲一把抓跑。

事实上,乙给甲的现金只有88元,甲“亏了”12元。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甲进入的虽是小超市,但乙已在椅子上睡觉,甲属于入户抢劫

B.只要持枪抢劫,即使分文未取,也构成抢劫既遂

C.对于持枪抢劫,不需要区分既遂与未遂,直接依照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量刑即可

D.甲虽“亏了”12元,未能获利,但不属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构成抢劫罪既遂 

根据A项的表述,很难看出小超市对店员乙而言具有家庭生活的内容,故条件不足,所以A项错误。

持枪抢劫是抢劫罪的加重构成情形之一;

而既遂和未遂是犯罪形态上的区分,加重犯同样存在着既遂和未遂的界限,即分则中的加重情形仍旧要受到总则中犯罪停止形态的统领。

针对题中的情况,如果甲在持枪抢劫的过程中主动放弃犯罪的,仍旧构成抢劫罪(中止),故B、C项认为一律构成犯罪既遂和不区分既遂未遂的观点不正确。

所以BC项错误。

本题中甲的行为已经完整实现了刑法第263条抢劫罪规定的抢劫行为,故D项正确。

6.甲潜入他人房间欲盗窃,忽见床上坐起一老妪,哀求其不要拿她的东西。

甲不理睬而继续翻找,拿走一条银项链(价值400元)。

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并未采取足以压制老妪反抗的方法取得财物,不构成抢劫罪 

B.如认为区分盗窃罪与抢夺罪的关键在于是秘密取得财物还是公然取得财物,则甲的行为属于抢夺行为;

如甲作案时携带了凶器,则对甲应以抢劫罪论处 

C.如采取B选项的观点,因甲作案时未携带凶器,也未秘密窃取财物,又不符合抢夺罪“数额较大”的要件,无法以侵犯财产罪追究甲的刑事责任 

D.如认为盗窃行为并不限于秘密窃取,则甲的行为属于入户盗窃,可按盗窃罪追究甲的刑事责任 

A项:

根据《刑法》第263条的规定,抢劫罪的包括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式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

A项中甲的并没有采取以上三种方式之一,故不成立抢劫罪。

所以A项正确。

B项:

甲获得财物的行为是公开的,而非秘密,根据前提的区分标准,构成抢夺罪。

根据《刑法》第267条第2款,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所以B项正确。

C项:

根据B项的观点,如果非公开也不是秘密,不构成抢夺罪和盗窃罪,也没有采取暴力、胁迫、欺骗、敲诈勒索的方式取得财产,也没有破坏财物的行为,故不成立侵犯财产罪。

所以C项正确。

D项:

根据《刑法》第264条关于盗窃罪行为方式的规定,甲为取财进入户内,并且在户内公开盗窃,构成入户盗窃。

所以D项正确。

郑某等人多次预谋通过爆炸抢劫银行运钞车。

为方便跟踪运钞车,郑某等人于2012年4月6日杀害一车主,将其面包车开走(事实一)。

后郑某等人制作了爆炸装置,并多次开面包车跟踪某银行运钞车,了解运钞车到某储蓄所收款的情况。

郑某等人摸清运钞车情况后,于同年6月8日将面包车推下山崖(事实二)。

同年6月11日,郑某等人将放有爆炸装置的自行车停于储蓄所门前。

当运钞车停在该所门前押款人员下车提押款时(当时附近没有行人),郑某遥控引爆爆炸装置,致2人死亡4人重伤(均为运钞人员),运钞车中的230万元人民币被劫走(事实三)。

6.00)

(1).关于事实一(假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____。

A.抢劫致人死亡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杀害他人后立即劫取财物的情形 

B.如认为抢劫致人死亡仅限于过失致人死亡,则对事实一只能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与盗窃罪(如否认死者占有,则成立侵占罪),实行并罚 

C.事实一同时触犯故意杀人罪与抢劫罪 

D.事实一虽是为抢劫运钞车服务的,但依然成立独立的犯罪,应适用“抢劫致人死亡”的规定 

(2).关于事实二的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____。

A.非法占有目的包括排除意思与利用意思 

B.对抢劫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应与盗窃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作相同理解 

C.郑某等人在利用面包车后毁坏面包车的行为,不影响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D.郑某等人事后毁坏面包车的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 

(3).关于事实三的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____。

A.虽然当时附近没有行人,郑某等人的行为仍触犯爆炸罪 

B.触犯爆炸罪与故意杀人罪的行为只有一个,属于想象竞合 

C.爆炸行为亦可成为抢劫罪的手段行为 

D.对事实三应适用“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规定 

7.蔡某为一个体工商户,姚某跟随蔡某打工。

一日,蔡某把一笔结算的货款存入自己账户上。

姚某见货款后心生歹念,将蔡某捆绑至宾馆内,要求蔡某说出存折密码。

蔡某因恐惧说出了密码。

姚某拿到密码以后到银行提款发现密码错误,遂恼羞成怒,回宾馆将蔡某杀死。

姚某的行为构成______。

A.绑架罪

C.故意杀人罪 

D.敲诈勒索罪

姚某的拘禁行为是抢劫的手段,姚某没有以伤害蔡某的生命为要挟向被害人以外的人索要财物,因此不符合绑架罪的构成要件。

姚某因未能取得财物,另起杀人故意,应当认定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8.张某在酒吧里遇到杨某,觉得杨某特别有气质,顿时心生爱慕。

同行的伙伴周某对张某说:

“往她酒里放些安眠药,她就是你的了。

”张某表示同意。

于是问服务员要了一杯酒,往里面放了药,端给杨某喝。

杨某过了一会晕倒,张某乘机和其发生了性关系。

张某乘杨某未醒来之机,从杨某包中翻出10000元现金,遂拿钱离开。

本案中,张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A.强奸罪 

B.不构成强奸罪

C.盗窃罪 

D.抢劫罪

对被害人实施强奸后乘被害人昏迷之机拿走其财物的,不定抢劫罪。

9.甲、乙二人共谋盗窃,双方约定由甲入室行窃,乙在墙外望风。

甲在室内搜寻了半天,只在茶几上找到手表一块,刚要离开时,不慎将茶几上的一个玻璃花瓶碰翻在地。

隔壁卧室熟睡的女主人被惊醒后,走出客厅大声喝问,并伸手抓住了甲一只手的手腕。

甲顿感害怕,遂腾出另一只手,抄起茶几上的一个烟灰缸向女主人头上砸去,当即致其死亡。

之后,甲越墙而出,告诉乙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可偷,只找到了这块手表。

后乙将此手表卖掉,得赃款4000元,甲、乙二人各分得2000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甲、乙二人在盗窃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 

B.对甲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C.对乙应以盗窃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数罪并罚

D.对乙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甲单独转化为抢劫罪。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必须是明知是他人犯罪所得,本题中乙认为赃物手表是自己犯罪所得,所以不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10.何某潜入某饭店王某的客房,在盗窃财物时,被返回客房的王某发现。

何某用刀威逼王某交出财物,王某不从并呼喊。

何某将王某杀死后抢得财物2000元。

对何某的行为应______。

A.按盗窃罪处理

B.按抢劫罪处理 

C.按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D.可以判处死刑 

何某在抢劫中杀人,直接定为抢劫罪。

11.甲潜入乙的住宅盗窃,将乙的皮箱(内有现金3万元)扔到院墙外,准备一会儿翻墙出去再捡。

偶尔经过此处的丙发现皮箱无人看管,遂将其拿走,据为己有。

15分钟后,甲来到院墙外,发现皮箱已无踪影。

对于甲、丙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成立盗窃罪(既遂),丙无罪

B.甲成立盗窃罪(未遂),丙成立盗窃罪(既遂)

C.甲成立盗窃罪(既遂),丙成立侵占罪 

D.甲成立盗窃罪(未遂),丙成立侵占罪

盗窃行为已经使被害人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时,就是既遂。

甲的盗窃罪既遂。

因此BD错误。

在本案中,皮箱被甲扔到不特定人通行的道路上,且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因此可认定属于脱离他人占有的财物,因此丙将该脱离占有物据为己有的行为构成了侵占罪。

因此C正确,A错误。

12.关于盗窃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盗窃伪造的货币的行为,不成立盗窃罪

B.盗窃伪造的国家机关印章的行为,不成立盗窃国家机关印章罪 

C.盗窃伪造的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不适用《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关于“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规定 

D.盗窃企业违规制造的枪支的行为,不成立盗窃枪支罪

对于伪造的货币能否成为盗窃罪对象,一般认为,就盗窃罪而言,真币与假币都应当评价为财物,因为假币也需要通过法定程序收缴,故他人占有的假币也是刑法法益。

这并不意味着他人占有假币是合法的,只是意味着第三者不能非法取得他人占有的假币。

因此盗窃伪造的货币的行为,也可能成立盗窃罪,A错误。

盗窃国家机关印章罪,是指盗窃国家机关印章的行为。

行为人所盗窃的必须是国家机关已经制作的真实的印章。

因为伪造的印章不能体现国家机关的公共信用这一特殊法益。

同时根据罪刑法定原则,也不能把“伪造的国家机关印章”解释为“国家机关印章”,因此B正确。

关于《刑法》第196条的“盗窃信用卡并使用”,通说认为,本款规定的信用卡仅限于他人的真实有效的信用卡,如果盗窃伪造或作废的信用卡并使用的,应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

C正确。

企业违规制造的枪支同样可能被用来危害公共安全,因此窃取这种枪支同样可以构成盗窃枪支罪。

D错误。

13.关于犯罪数额的计算,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15周岁时携带凶器抢夺他人财物价值3万元;

17周岁时抢劫他人财物价值2万元。

甲的犯罪数额是5万元 

B.乙收受贿赂15万元,将其中3万元作为单位招待费使用。

乙的犯罪数额是12万元

C.丙第一次诈骗6万元,第二次诈骗12万元,但用其中6万元补偿第一次诈骗行为被害人的全部损失。

丙的犯罪数额是6万元

D.丁盗窃他人价值6000元的手机,在销赃时夸大手机功能将其以1万元卖出。

丁除成立盗窃罪外,还成立诈骗罪,诈骗数额是1万元

A正确,15周岁的甲可以成为《刑法》第267条第2款“携带凶器抢夺”的主体,但不可以成为第269条转化型抢劫罪的主体。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明确将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排除在《刑法》第269条的主体之外。

故甲的犯罪数额为5万元。

B错误,收受贿赂后,就成立犯罪既遂,其数额为15万元。

至于其事后使用财物的行为,并不影响行为的定性。

C错误,在连环诈骗中,“多次诈骗的数额认定。

对于多次进行诈骗,并以后次诈骗财物归还前次诈骗财物,在计算诈骗数额时,应当将案发前已经归还的数额扣除,按实际未归还的数额认定,量刑时可将多次行骗的数额作为从重情节予以考虑”。

这道题目考查我们的计算能力,丙第一次诈骗6万元,第二次诈骗12万元,总共是18万元。

但他将其中的6万元偿还第一次的诈骗数额,丙实际得到的钱是12万元。

所以,丙的诈骗数额是12万元。

14.关于盗窃罪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扒窃成立盗窃罪的,以携带凶器为前提

B.扒窃仅限于窃取他人衣服口袋内体积较小的财物

C.扒窃时无论窃取数额大小,即使窃得一张白纸,也成立盗窃罪既遂

D.入户盗窃成立盗窃罪的,既不要求数额较大,也不要求多次盗窃 

15.下列哪些选项的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A.男性基于癖好入户窃取女士内衣 

B.为了燃柴取暖而窃取他人木质家具 

C.骗取他人钢材后作为废品卖给废品回收公司 

D.杀人后为避免公安机关识别被害人身份,将被害人钱包等物丢弃

16.2010年某日,甲到乙家,发现乙家徒四壁。

见桌上一块玉坠,断定是不值钱的仿制品,甲便顺手拿走。

后甲对丙谎称玉坠乃秦代文物,值5万元,丙以3万元买下。

经鉴定乃清代玉坠,市值5000元。

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断定玉坠为不值钱的仿制品具有一定根据,对“数额较大”没有认识,缺乏盗窃犯罪故意,不构成盗窃罪

B.甲将所盗玉坠卖给丙,具有可罚性,不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

C.不应追究甲盗窃玉坠的刑事责任,但应追究甲诈骗丙的刑事责任

D.甲诈骗丙的诈骗数额为5万元,其中3万元既遂,2万元未遂 

犯罪故意包含有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

认识因素的内容包括有对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情况的认识;

对行为性质的认识和对危害结果的认识。

《刑法》第264条规定的盗窃罪对盗窃行为列举,其中包含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和扒窃的,对于甲的行为,如果主观认识因素上没有认识到数额较大,就是对犯罪对象情况的认识错误,而数额较大又是本罪客观构成中的必要条件,故甲不成立盗窃罪。

甲的盗窃行为由于欠缺必要构成要件要素,故不成立盗窃罪,但是其后的处分行为侵犯了另一个独立的法益,即对乙实施了诈骗,后续的诈骗行为并不属于事后不可罚的行为。

所以BC项正确。

甲对丙客观上具有诈骗的行为,采取虚构事实的方法使丙陷入错误认识,进而处分财产,两者具有因果关系;

甲对丙主观上也具有诈骗的故意,因为成立诈骗罪。

诈骗数额是3万元,即丙实际支付的对价,3万元全部既遂。

所以D项错误。

17.被告人金某,2002年10月15日到某商场购买首饰,乘售货员为别的顾客服务时,当着其他顾客的面,从柜台中拿出作为样品陈列的白金项链一条(价值人民币4000元),然后出门逃走,后被发现抓获,金某的行为应认定为______。

A.金某当着众人的面拿起他人的财物,构成抢夺罪

B.金某以购买首饰为幌子,实行非法侵占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C.金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D.金某的行为虽不回避顾客,但是在售货员未察觉的情况下将财物拿走,构成盗窃罪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陈某在街上趁刘某不备,将其手机(价值2000元)夺走。

随后陈某反复使用该手机拨打国际长途电话,致使刘某损失话费5000元。

后来,陈某将该手机丢弃在某邮局门口,引起保安人员的怀疑,经询问案发。

对陈某的行为应以抢夺罪与盗窃罪实行数罪并罚 

B.丁某在咖啡厅趁刘某去卫生间的机会,将其皮包拿走,里面有1500元现金和一张信用卡。

由于卡背面写有密码,丁某即从附近的取款机取出2000元。

则丁某构成盗窃罪和信用卡诈骗罪,实行数罪并罚

C.姚某常驾驶摩托车抢夺妇女的提包。

一次抢夺中,由于被害人李女士不放手,车速飞快,致使其栽倒,造成身体多处严重擦伤和骨折,鉴定为重伤。

姚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D.蔡某从古玩城偷来一幅名人字画,请行家鉴定,结果发现是赝品,蔡某一怒之下将该画焚毁,则蔡某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实施盗窃犯罪,造成公私财物损毁的,以盗窃罪从重处罚

“实施盗窃犯罪,造成公私财物损毁”的情形应当理解为实施盗窃犯罪过程中造成公私财物毁损的情形,本案中的蔡某在盗窃既遂后毁坏字画的行为属于事后的不可罚行为。

19.郝某非法侵入某银行计算机系统,将银行资金72万元划入其事先以假名开立的16个活期存款账户上。

郝某后持存折到多个储蓄所支取了26万元。

郝某的行为构成______。

A.诈骗罪

B.盗窃罪 

C.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D.金融凭证诈骗罪

20.孔某在某营业部大户室炒股票期间,暗暗记下了同室某甲公司的账户号码和密码。

孔在某甲公司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盗用该单位名义和账上资金,高价买入包括其朋友在内的股票,然后与卖方分成,造成某甲公司损失45万元,自己获利达25万元。

孔某的行为构成______。

B.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

D.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孔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的行为实际是一种变相的盗窃行为,同样构成盗窃罪。

21.某甲于某日晚潜入某宾馆,盗窃了财务室的现金20万元,后发现该财务室有摄像探头,某甲怕自己罪行暴露,就砸毁了价值5万元的摄像探头。

某甲的行为构成______。

A.盗窃罪

B.故意毁坏财物罪

C.以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实行数罪并罚 

D.构成抢劫罪

盗窃后,为掩盖盗窃罪行,故意破坏公私财物构成犯罪的,应当以盗窃罪和构成的其他罪实行数罪并罚。

22.甲在某银行的存折上有4万元存款。

某日,甲将存款全部取出,但由于银行职员乙工作失误,未将存折底卡销毁。

半年后,甲又去该银行办理存储业务,乙对甲说:

“你的4万元存款已到期。

”甲听后,灵机一动,对乙谎称存折丢失。

乙为甲办理了挂失手续,甲取走4万元。

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A.侵占罪

B.盗窃罪(间接正犯)

C.诈骗罪 

23.欣欣在高某的金店选购了一条项链,高某趁欣欣接电话之际,将为其进行礼品包装的项链调换成款式相同的劣等品(两条项链差价约3000元)。

欣欣回家后很快发现项链被“调包”,即返回该店要求退还,高某以发票与实物不符为由拒不退换。

关于高某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构成盗窃罪

B.构成诈骗罪 

C.构成侵占罪 

D.不构成犯罪,属民事纠纷 

暗中调包的,被害人并没有行使任何处分权,行为人的行为成立盗窃罪。

欣欣已经购买了该产品,说明该产品是在其占有之下,高某通过秘密的方式侵犯了欣欣的占有,成立盗窃罪。

甲将一只壶的壶底落款“民國叁年”磨去,放在自己的古玩店里出卖。

某日,钱某看到这只壶,误以为是明代文物。

甲见钱某询问,谎称此壶确为明代古董,钱某信以为真,按明代文物交款买走。

又一日,顾客李某看上一幅标价很高的赝品,以为名家亲笔,但又心存怀疑。

甲遂拿出虚假证据,证明该画为名家亲笔。

李某以高价买走赝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4.00)

(1).关于甲对钱某是否成立诈骗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成立诈骗罪

B.钱某自己有过错,甲不成立诈骗罪 

C.钱某已误以为是明代古董,甲没有诈骗钱某 

D.古玩投资有风险,古玩买卖无诈骗,甲不成立诈骗罪 

本题中,钱某事前由于自己的原因对这只壶产生了认识错误。

甲通过欺骗手段强化钱某的这种认识错误,并维持利用钱某的这种认识错误,使钱某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了财物,甲因此取得了财物。

甲的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构成诈骗罪。

(2).关于甲对李某是否成立诈骗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成立诈骗罪 

B.标价高不是诈骗行为,虚假证据证明该画为名家亲笔则是诈骗行为 

C.李某已有认识错误,甲强化其认识错误的行为不是诈骗行为

D.甲拿出虚假证据的行为与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甲仅成立诈骗未遂

本题中,李某对赝品半信半疑,既有部分认识错误,又有所怀疑。

此时甲拿出虚假证据,证明该画为名家亲笔,以此强化其认识错误。

这种行为就属于诈骗行为。

李某基于受到强化的认识错误处分了财物,甲因此取得财物。

如果甲没有强化李某认识错误的行为,李某就不会处分财物,二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甲的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成立诈骗罪。

24.关于诈骗罪的理解和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曾借给好友乙1万元。

乙还款时未要回借条。

一年后,甲故意拿借条要乙还款。

乙明知但碍于情面,又给甲1万元。

甲虽获得1万元,但不能认定为诈骗既遂

B.甲发现乙出国后其房屋无人居住,便伪造房产证,将该房租给丙住了一年,收取租金2万元。

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C.甲请客(餐费1万元)后,发现未带钱,便向餐厅经理谎称送走客人后再付款。

经理信以为真,甲趁机逃走。

不管怎样理解处分意识,对甲的行为都应以诈骗罪论处 

D.乙花2万元向甲购买假币,后发现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