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57820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文档格式.docx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文档格式.docx

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社会公共需要。

 

基本理论

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其理由是:

(1)由于纯公共品非竞争性,使得消费者边际成本等于零,私人提供就得不到所盼望最大利润。

(2)从消费角度来看,因具备非排她性,消费者会盼望“免费搭车”(消费者不会自愿花钱购买这种产品而是盼望她人购买自己从中获利)

准公共物品提供形式:

1.政府授权经营2.政府参股3.政府补贴

公共定价就是政府有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原则。

公共定价普通办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

保持提供公共物品公司和事业单位对外收支平衡状况下采用尽量使经济福利最大化定价方式2.二部定价办法:

基本费+从量费3.负荷定价法:

按不同步间段或时期需求制定不同价格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办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

将项目受益收入和支出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收益一种经济办法合用于项目发生效益能用货币单位计量状况2.最低成本法,又称最低费用选取法:

不用以单位货币计量备选项目只计算项目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设立基本原则

(1)3E原则:

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兼顾原则

(2)针对性与兼容性相结合原则(3)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和相衔接原则(4)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公共选取理论:

应用经济学理论假设和分析办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问题一种新研究办法

贡献:

证明了市场失灵不是吧问题转交给政府充分条件同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政府行为限度以及政府失败为题作为研究重点分析政府行为效率并谋求政府有效工作规则和制约体系

公共选取理论对国内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借鉴意义

1.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备指引意义。

2.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改革具备借鉴意义。

3.对实现公共决策(政府决策)法制化和民主化具备重要实践意义。

4.对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正视政府行为“经济人”特性具备借鉴意义。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需要在一种财政年度内耗费资金总和。

从性质上讲,它既是政府行为政府成本,也是实现其职能重要手段。

可从如下两方面来理解:

1.财政支出是政府职能和政策最直接反映。

2.财政支出是政府行为政府成本。

政府财政支出涉及:

1.预算内支出即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各项财政支出。

(1)经济建设支出

(2)教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支出(3)国家管理费用支出(4)国防支出(5)各项补贴支出(6)其她支出;

2.预算外支出:

即不纳入预算管理各项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规模量度指标1.绝对指标。

它反映是一定期期内财政支出绝对额。

2.相对指标。

它是将特定期期财政支出绝对额与其她有关经济变量进行对比

瓦格纳法则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

瓦格纳最早注意到财政支出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速度这一现象。

她以为,工业化经济发展随着着公共部门特别是国家活动扩张。

后人把她这一论断称之为“瓦格纳法则”。

即:

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因素

宏观因素1.经济性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经济体制状况;

(3)中长期发展战略;

(4)当前经济政策。

2.政治性因素

(1)政局与否稳定;

(2)政体构造和行政效率;

(3)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性因素

(1)人口;

(2)就业;

(3)医疗卫生;

(4)社会救济;

(5)社会保障(6)城乡化建设。

微观因素A.需求因素根据公共选取理论,公共需求决定于中间投票人。

这取决于两大因素:

(1)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

(2)对公共物品偏好B供应因素1.服务环境。

2.公共物品质量3.相对价格效应。

购买支出是指政府按照有偿原则,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支出。

购买支出涉及政府部门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又称消耗性支出。

转移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地、免费地支付给其她经济主体财政资金,涉及各种财政补贴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利息支出等。

政府在付出资金时,并没有相应地获得任何回报。

在财政支出构造中,购买支出比重越大,政府执行资源配备功能就越强,而转移支出比重越大,政府执行收入再分派功能就越强。

普通而言,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财政支出中购买支出比重较高,转移支出比重较低;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购买支出比重会有所减少,而转移支出比重会明显上升。

调节优化财政支出构造基本思路:

1、加强宏观调控增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加大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3、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4、增进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5、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6、着力支持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消费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一

社会消费性支出属性

社会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它们之间最大差别就是前者是非生产性消耗性支出,她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

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是纯社会共同需要。

正是这种支出构成了财政存在重要根据项目涉及:

1.行政管理费2.国防费3.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4.公交商农等部门事业费

行政管理费所谓行政管理支出,就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费用。

涉及:

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

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普通规律行政管理是政府一项基本职能,行政管理费不也许没有,甚至绝对规模还具备不断增长趋势,但她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比重却应是下降趋势。

影响行政管理支出因素

(1)经济总体增长水平

(2)财政支出规模(3)政府职能(4)机构设立(5)人员配备(6)行政效率(7)管理费自身使用效率(8)内部勉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体系对行政管理支出管理1.以法律形式拟定行政管理支出绝对量和相对量(占财政支出比重)2.规范行政管理支出范畴3.加强财务管理,控制不合理支出4.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提高预算严肃性。

国防支出特点是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安全需要军费支出。

国防支出内容涉及:

军队支出、后备役支出、国防科研事业费、防空经费等。

同国家管理支出相比,国防支出特点就是所提供服务具备纯公共商品属性和纯消费性。

国防支出管理国防支出控制涉及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两个方面。

(一)宏观控制是指预算控制,即控制国防预算总体规模。

(二)微观控制是指国防支出经费管理。

教诲支出

(一)发展教诲意义1.教诲是科学技术进步基本;

2.知识是通过教诲途径获得;

3.教诲是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构造性失业问题重要手段;

4.教诲是建设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手段。

教诲市场失灵政府介入教诲主线因素不是由于教诲是公共商品,而是教诲市场失灵。

体现:

1.外部性。

2.教诲不公平。

3.将来不拟定性和信息不对称。

卫生支出

(一)卫生医疗市场失灵体当前:

1.不拟定性2.信息不对称3.外部性4.垄断5.公平

(二)卫生支出对象和方式卫生医疗支出可以分为社会成员身体健康直接受益支出和外部受益支出。

前者是指受益完全或绝大某些可以内在化医疗支出;

后者则指具备外部性卫生支出。

政府卫生医疗支出重要是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其管理机关事业费支出和对个人卫生医疗支出。

国内深化医疗文生改革基本思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以便、价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二

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区别:

(1)投资主体不同公共投资主体是政府;

私人投资主体是公司和家庭;

政府投资以及承担风险能力强。

(2)投资目不同私人投资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

公共投资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

(3)投资客体(项目)不同私人投资生产私人物品,投资项目规模小、周期短和外溢收益少;

公共投资提供公共物品,项目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和外溢收益较多。

两者是一种互补、互替和互动关系

公共投资范畴主线原则公共投资追求宏观效率并兼顾公平。

各国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比重有着很大差别,影响这种比重因素重要是:

1.经济体制不同2.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国内在由筹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比重是下降。

公共投资资金来源不同:

(1)项目投资若完全不能通过市场收回,应由财政免费拨付,如对行政单位和某些事业单位投资;

(2)项目投资可以采用收费形式某些收回,应采用向社会招标与财政补贴相结合方式;

(3)项目投资若能所有收回投资,普通由私人部门进行投资,并辅之以适度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是指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对公司经营进行特定约束一种行为,如:

价格管制、规模管制、质量管制、允许证制等等。

但政府管制适度,过度管制也会扭曲私人投资和消费行为,导致不必要效率损失。

投资方式

(1)直接投资是以政府作为直接投资主体一种投资方式。

在直接投资中,政府往往采用缩小政府投资比例办法,或在项目建成后,通过股份化这种分散股权方式来完善公司经营机制。

(2)间接投资是政府作为间接投资主体一种投资。

这时政府只是以债权人身份出资,它是财政投融资一种方式。

政府财政投资重要原则:

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资本-劳动比率最大化----就业创造增长就业

基本设施投资属性基本产业是指能社会经济活动所依赖基本设施与基本工业。

在财政理论中,它普通特指公共部门有形资产。

基本产业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营基本部门,它决定着其她产业发展水平。

政府基本设施投资条件1.必要条件:

市场失败。

有两种状况:

(1)私人部门不肯、不能提供,导致已有供应不能满足公众需求。

(2)私人投资导致基本产业资源配备效率低下。

2.充分条件:

政府能弥补和娇正市场失败

基本设施提供方式特点从经济性质上看,基本设施大体可归为混合物品。

在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关系国计民生大型工程普通采用以政府为主、吸取社会资金参加各种形式汇合提供方式。

基本设施投资提供方式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恰当赚钱,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提供方式。

4.政府投资,法人团队经营运作。

5.BOT投资方式(指政府将某些拟建基本设施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一定期期内有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赚钱合同期满项目产权归政府)

国内“三农”投入特殊性1.农业自身积累局限性,国家投资应起主导作用2.国内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

“十五”以来,财政加大对“三农”投入重要办法:

1.深化以税费改革为中心农村综合改革。

2.从起,调节粮食风险基金使用构造,实行“三补贴”政策。

3.大力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大对农业和农村基本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综合开发等方面投入。

4.着力建立农村义务教诲经费保障机制。

5.加大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投入,增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6.大力推动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融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

政府农业投资重点

(一)加大改进农业生产条件投资改进农业生产条件应做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工。

分工根据有

(1)受益范畴原则;

(2)效率原则。

(二)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投资

政府农业投资方式,政府稳定和发展农业政策也是建立在市场机制基本上,并重要透过财政来实现。

(一)稳定农产品价格:

价格管制和价格平准。

价格管制是政府运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直接规定农产品价格水平及其波动幅度。

其长处是能有效控制农产品价格,缺陷是不利于发挥市场机制调节和引导作用,使农业竞争力难以提高。

价格平准是政府采用经济手段调节农产品价格水平,如建立农产品价格平准基金及农产品储备制度。

价格平准由于克服了价格管制缺陷,因而为许多国家所采用。

(二)减少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承担1.减少农业生产成本(1)对农用生产资料补贴(2)财政贴息2.减轻农民承担重要指农业税收政策当前国内已经取消了农业税。

(三)改进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的,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依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筹划,以出资(入股)或者融资(代款)方式,将资金投在急需发展部门、公司或事业一种资金融通活动。

财政投融资也被称之为“政策性金融”,它不同于普通财政投资,也不同于普通商业性投资,是介于这两者之间一种新型政府投资方式。

财政投融资意义1.财政投融资是国内经济发展初级阶段需要。

2.财政投融资特点(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重要领域是先行资本或公共物品。

)3.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公司和商业银行投资诱导机制。

财政投融资基本特性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政策性融资。

2.财政投融资目性很强,范畴有严格限制。

3.筹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4.财政投融资管理由国家设立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

5.财政投融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

国内政策性银行特点:

1.业务职能政策性2.资金来源政府性与市场性相结合

政策性银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思路重要是:

1.财政投融资体制法制化。

2.融资渠道多元化。

3.加强财政投融资管理,增进投资环节严谨高效。

4.完善财政投融资和市场投融资协调机制。

财政收入规模与构造分析

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需要,在一定期期内以一定方式获得可供其支配财力,它表白政府获取社会财富状况。

财政收入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定量财政资金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财政收入规模基本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影响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提高起着核心作用。

但技术进步是内涵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以较高技术水平为支柱。

因此对技术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分析,事实上是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分析一种深化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1)技术进步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生产质量,增长了国民收入,从而使财政收入增长有了充分财源。

(2)技术进步减少了物耗比例,提高了人均产出比率和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率。

由于财政收入重要来自剩余产品价值,因此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影响至关重要。

(二)收入分派政策和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技术进步既定条件下,一国财政收入规模还取决于收入分派政策和其他制度因素(三)价格因素:

由于财政收入是在一定价格体系下形成货币收入,价格水平及比价关系变化必然会影响财政收入规模。

(四)其她因素:

特定期期社会政治状况也会引起财政收入规模变化。

税收原理税收效应

税收普通概念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免费地参加社会产品分派而获得财政收入一种规范形式。

征税范畴即课税对象范畴,即课税对象详细内容,或课征税收详细界限。

税目征税对象详细化,是税法规定同一征税对象范畴内详细项目,反映详细征税范畴。

税源即税收经济来源或最后出处,或者说税收承担最后归属。

税率基本形式①比例税率:

对同一课税对象,无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种比例征税。

②累进税率:

按课税对象数额大小,划分若干级别,每个级别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

③定额税率是按课税对象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种固定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

超额累进税率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提成若干级别,每一级别规定一种税率,税率依次提高,分别计算,然后相加个人所得税

超率累进税率以征税对象数额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差别税率,相对率每超过一种级距,对超过某些就按高一级税率计算征税土地增值税

纳税期限形式 

①按期纳税 

②按次纳税 

③按年计征,分期预缴

税收优惠是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予以勉励或照顾一种特殊规定形式减税:

相应纳税额少征一某些;

免税:

相应纳税额所有免予征收;

起征点:

课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界限。

免征额:

课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数额

税收原则即一国制定税收政策、建立税收制度指引思想,是税务行政、税务管理所遵循理论原则,是国家征税所应遵循基本准则。

税收原则发展:

亚当·

斯密税收四项原则----瓦格纳四项九端原则---公平与效率两大税收原则

税收公平与效率两难选取

(1)税收公平与效率是互相增进、互为条件统一体①效率是公平前提:

税收作为一种分派手段是以丰裕社会产品为基本,而没有效率公平便成了无本之木。

②公平是效率必要条件:

失去公平税收也不会是高效率

(2)就某一种详细征税活动而言,税收公平与效率会有矛盾和冲突(3)从整个税制和税收总政策来考虑税收公平与效率关系

税收承担即国家征收税款占纳税人税源数量比重,反映出税款与社会新增财富之间内在关系。

国家角度:

反映国家在税收课征时强度规定,即要征收多少税收;

纳税人角度:

反映纳税人在税收缴纳时承担水平,即承担了多少税款。

税收承担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最主线决定因素

(2)经济构造:

不但体当前量制约上,还体当前构造分布和变迁上(3)宏观经济政策(4)其她因素

拉弗曲线

(1)高税率不一定可以获得高收入,高收入也不必然规定高税率,两者之间没有必然有关性。

(2)普遍实行高税率往往导致对减免税等税收优惠依赖,一是导致对税制完整性、稳定性冲击,二是容易产生课税不公平现象。

(3)在同样收入水平上,可以使用两种税率,但各种税率体现税收承担却不同样。

(4)既然税率和税收收入、经济增长存在着有关性,那么必然存在一种最适税率。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税收分派过程中,将自己税收承担所有或某些转移给其她人过程。

(1)税负转嫁和价格升降直接联系。

(2)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再分派。

(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行为

税负转嫁方式

(1)前转——提高售价;

(2)后转——压低工资、延时、压低进价等;

(3)散转——混转,即前转和后转并行;

(4)消转——自我消化,即纳税人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自行消化税款;

5)税收资本化——后转特殊形式,即对某些能增值商品课税,预先从价格中扣除,然后再从事交易方式。

税负转嫁条件基本前提:

市场经济价格自由浮动

(1)税种 

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普通不能转嫁。

2)课税范畴 

课税范畴广较易转嫁,窄难以转嫁。

(3)供求弹性 

供应弹性不不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容易转嫁;

供应弹性不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转嫁困难;

(4)计税办法 

从价课税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税负不容易转嫁。

(5)市场构造完全竞争:

短期内无法转嫁,但从长期看则完全可以转嫁;

垄断竞争:

既某些地前转,又某些地后转;

寡头垄断:

由各寡头生产者通过合同提价而转嫁;

完全垄断:

由垄断生产者视产品需求弹性大小而决定向前或向后转嫁。

税负归宿即税负通过转嫁最后落脚点,也就是税负转嫁过程终点。

税负归宿可分为法定归宿和经济归宿:

法定归宿:

依照税法应当负有纳税义务承担者→纳税人经济归宿:

税收承担最后承担者→负税人

税收效应即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取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反映,或者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选取以至生产者决策影响。

 涉及收入效应和代替效应税收收入效应收入效应对纳税人在购买方面影响,体现为使纳税人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减少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收入效应作用机制政府课征一次性税收→纳税人收入水平下降→减少商品购买量→消费水平下降→购买两种商品组合下降 

税收代替效应即税收影响相对价格,在个人收入水平不变状况下,因相对价格变化而产生对个人福利水平影响。

代替效应作用机制政府对不同商品区别对待→会影响商品相对价格→纳税人减少征税和重税商品购买量→增长无税或轻税水平购买量→以无税或轻税商品代替征税或重税商品。

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概念

(1)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总称。

(2)税收制度是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构成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选取和各税种搭配问题。

税收制度构成即税制构造,一种国家在一定期期内税种体系以及各税种分布状况。

单一税制论:

即以为一种国家税收制度应由一种税类或少数几种税种构成。

复合税制论:

即以为一种国家税收制度必要由各种税类各种税种构成,通过各种税互相配合和相辅相成构成一种完整税收体系。

税收制度发展是指构成税制各个税种演变及主体税种交替变更历史过程。

历程简朴直接税制 

以间接税为主体税制 

以间接税和直接税为主体双主体税制和直接税为主税制

国内税制历史演进1、筹划经济体制下税收制度

(1)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制建立(1950年建立)

(2)1953年修正税制(3)1958年改革税制(4)1973年简并税制2、有筹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税制(改革核心:

“利改税”)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税制

商品课税是指对商品生产、进口、流通以及劳务提供、消费所征收一类税。

功能

(1)及时稳定获得财政收入

(2)勉励节约、储蓄或投资(3)抑制奢侈消费(4)贯彻国家经济政策,增进资源合理配备

商品课税重要税种

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各环节或提供劳务增值额为计税根据而征收一种税。

①理论上:

增值额是指一定期期内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价值额。

②生产经营单位:

增值额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商品销售收入额或经营收入额扣除成本费用后余额。

③商品经营全过程:

增值额是指一种商品最后销售价格扣除购买价格后来余额。

④税收征管实际:

即商品销售收入额或经营收入额减去税法规定扣除项目金额之后余额特点①不重复征税,具备中性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