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工作0724修改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57682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工作0724修改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工作0724修改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工作0724修改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工作0724修改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工作0724修改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工作0724修改稿Word格式.docx

《2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工作0724修改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工作0724修改稿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工作0724修改稿Word格式.docx

“气象工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气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基层气象工作的坚强支撑。

基层工作是气象工作的基石,基层兴则事业兴。

坚实而富有活力的基层气象工作是气象事业长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只有基层气象工作做实了、做活了、做好了,整个气象事业的发展大局才能运行得更顺畅、更高效、更富有活力。

基层是气象业务和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业务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和工作成效的好坏是评价整体气象工作的关键性指标,直接影响着社会对气象部门工作的评价优劣和认可程度,直接影响着气象部门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层气象部门是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可以为整个气象系统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把基层改革创新与强化基层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更好、更富成效地推进基层的发展,为气象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层气象工作是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原动力,是“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落脚点。

只有基层气象工作做好了,才能为当地的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充分的资源和条件,为公共气象服务事业发展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充足的动力。

也只有强化了基层气象工作,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才能找到支撑。

基层是气象社会管理的前沿,直面社会和公众,为农服务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需要落实,探测环境保护、雷电灾害防御、气象信息发布、科技服务发展等的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情况复杂、任务繁重。

气象部门社会管理职能的发挥、成效的显现和形象的树立,关键在基层。

破解基层气象台站建设与发展中的难题,推动基层气象事业更大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是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夯实气象事业基础的百年大计。

在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气象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包括基层工作在内的气象事业的发展面临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各方面工作千头万绪,亟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科学规划,从战术上制定对策、切实推进。

气象事业的发展需要实现管理体制和机制的科学化、现代化和专业化,要抓紧调整、理顺气象系统从上到下的管理体系架构和各种关系,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职能划分和业务分工,特别是中央和地方、上层和基层在人事、财务、投资、科研、业务等方面的事权划分和职能界定,实现理顺关系、廓清思路、明确定位、积极放权、盘活资源、科学运营,构建管理严格、运营高效、业务精湛、服务一流的基层气象单位。

强化基层气象部门业务能力是提高气象服务水平的着力点。

基层气象部门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经济、面向民生,处于气象服务工作的第一线,其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预报服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和社会民生的利益和福祉。

基层工作要围绕社会民生需求来展开,要以服务于社会民生需求为依归,要转换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基层单位管理水平;

要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气象服务运营机制;

要提高服务能力,拓展服务方式,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基层作为气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塑造行业形象、优化管理模式、构建组织文化、增强软实力、提升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基层组织在建设具有鲜明气象特色、体现气象人精神的气象文化中的积极性是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层气象事业要寻求均衡协调发展。

由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性的特征,反映在气象系统的事业发展上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

如何构建全面、均衡、协调、高效的气象事业发展总体战略框架,是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环境的基本内涵。

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助于增强基层气象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气象装备水平再上新台阶、气象人才建设再上新水平、气象科技创新再出新成果、基层气象工作再创新局面。

坚持以创新的思维、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切实有效的措施,来破解基层气象台站建设与发展中的难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是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夯实气象事业基础的百年大计。

第二节气象部门基层工作的现状分析

多年来,在中国气象局的坚强领导、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级气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基层气象工作者不断发扬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基层气象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有力保证了气象业务长期稳定和事业持续发展。

但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相比,特别是同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气象事业协调发展的新要求相比,基层气象工作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2.1基层气象工作取得的成绩

2.1.1气象观测能力不断提高

观测业务是基层气象部门的基础性工作,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的气象观测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截至2010年底,气象部门共建成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2418个,并实现了由传统的人工观测到先进的自动化观测的技术升级,实现了主要气象要素的自动化观测;

建立高空探测站120个、天气雷达观测站313个。

其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对农业气象观测和预报的依赖程度很高。

初步建成了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专业气象观测网,

截至2008年我国已有农气试验站67个、有农气观测业务的站点635个、有辐射观测业务的站点142个为全国各地农业生产与发展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保障作用。

加强了对中、小尺度天气的监测,到2010年末我国已建设各类区域加密自动气象站33111个,建成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166部并投入业务应用,随着全国及区域观测站点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等先进设备的应用,使得中、小尺度天气监测、精细化气象服务水平和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先进观测设备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如GPS地基气象探测、风廓线雷达等新型观测技术和全网运行监控等现代技术保障手段在观测业务中得到逐步应用。

特别是气象卫星观测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整体的气象观测能力和水平。

我国已发射和运行气象卫星10颗,实现了卫星运行的业务化和卫星品种的系列化,成为国际上仅有的同时拥有静止气象业务卫星和极轨气象业务卫星的三个国家之一。

卫星的业务功能开发和运用也快速跟进,全国2000多个基层气象台站通过9210广播系统接收卫星气象资料,实现了气象资料的快速、实时传输。

2009年实现了风云二号E星在轨测试和存储备份,并接替C星业务运行,启动了风云三号02星研制工作。

气象卫星运行成功率达99.45%。

加强了针对特殊气候现象的观测和研究,建成了4个大气本底台(站)并完成升级改造,启动了3个新的大气本底站建设;

初步建成全国大气成分、酸雨、沙尘暴、雷电监测网,农业气象、交通气象等专业气象观测网的针对性也不断增强。

初步建立了“两级管理、三级保障”的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体系,并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如加强保障人员的技术培训、艰苦地区配备应急保障专用装备和车辆等,使基层观测台站的技术装备保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到2009年底时完成43个海岛/海岸自动气象观测站、烟大航线2套船舶自动气象观测站、3座气象铁塔建设,2个风暴潮观测自动气象站、12个大型海洋浮标气象观测站和2个小型海洋浮标气象观测站建设,并进行业务试运行。

这些设施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沿海海洋经济活动和航运发挥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一流技术、一流装备、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建设目标要求,各基层部门积极开展“一流台站”建设,以此作为推进基层气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使基层整体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各地基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拓展思路,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地方支持,创造性地推动基层台站在观测条件和观测能力方面的提升。

涌现出了一批特色鲜明、成绩突出的“先进台站”,如:

江苏省新沂市气象局利用台站搬迁的机会,按照建设一流台站的目标,一步到位,率先完成一流台站建设任务。

新沂局新址占地约14.0亩,周围环境符合气象探测环境要求,办公楼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主体三层外观新颖别致、内置布局合理,建筑风格以开放、简洁、现代为主,凸显科技与创新的特色。

东南沿海地区基层台站的快速、高质量发展得益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市场机制发育较为成熟,基层气象事业发展有雄厚的财力作保障。

而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的基层台站发展显然无法复制经济发达地区的模式,必须因地制宜,另辟蹊径。

如:

地处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的若羌县气象局,面对经济落后、条件艰苦、经费紧张的不利条件,发扬不等不靠、真抓实干的求实精神,取得了突出的业绩。

若羌县气象局是国家基准站,现设有地面测报、日射监测、紫外线监测、高空探测、农气预报服务等业务,承担着收集传送气象资料和气象科技服务的双重任务。

若羌县气象局结合当地实际,先后建成了地面气象观测自动站、农业气象土壤湿度自动监测系统、新型探空雷达自动化控制系统,设立了卫星云图接收站、县级新型气象雷达站;

2007年,政府把拟建的16个区域自动气象站项目,纳入了若羌县“十一五”规划。

截至目前,若羌县气象局已建成区域自动气象站9个。

上述两个基层台站分属东西两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差异巨大的地区,它们在基层气象事业发展的阶段,经济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不可同日而语,但它们在推动基层气象观测能力提升、更好地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方面都保持有共同的使命。

它们各自拥有的观测技术水平和观测装备先进性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它们都能够围绕地方需求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技术和设备的功效。

2.1.2公共气象服务成效显著

中国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1)基层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水平取得长足进步,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不断增强。

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处于防灾减灾体系中的首要环节,并贯穿于防灾体系的整个过程。

做好气象灾害的早期预报预警和发布传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为防、抗、救、援等工作赢得宝贵的应对时间,最大限度地减轻气象灾害损失。

2009年全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特别是台风灾害在沿海各地造成人员死亡为历年最低。

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每年由此造成的损失数量巨大。

因此,基层气象台站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基层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体系逐步完善,监测预报和预警的准确性和信息传播效率大大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普遍增强。

各地都形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的做法,如:

上海宝山区气象局推动建立的全国首个“社区气象灯”工程,成为上海社区气象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夏季,上海分别受到台风0808号“凤凰”、0813号“森拉克”、0815号“蔷薇”外围影响。

宝山气象局严密监视台风动向,且及时利用气象灯向社区居民发布了大风、暴雨预警信号,提醒居民小心出行,及早采取防灾措施,大大减少了居民不必要的损失。

该项目后来也成为WMO上海示范项目——“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的社区范本,起到了重要的率先示范作用。

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的建设始终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二者之间形成的是一种相互影响、互为助推的紧密关系。

如:

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的唐山迁安市气象局,提出气象防灾减灾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互助效应”的新理念,以此指导防灾减灾工作。

由于地处半山区,气候差异大、天气多变、强对流天气较多,暴雨、雷电、干旱和冰雹是经常出现的气象灾害。

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了以气象综合观测、人工影响天气、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传输三大系统为支撑的地方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反过来,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供了充分的财力支持。

西部地区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由于地广人稀,主要为农业区和牧区,其气象防灾减灾的体系建设和工作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地处西北的青海省刚察县气象局,针对该县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很大,各类气象灾害对广大农牧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牧区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如油菜是刚察县主要的种植作物,而冰雹是影响该县油菜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

冬季雪灾则是畜牧业的大敌;

干旱时节草原森林防火则是主要工作等。

刚察县气象局通过区域自动气象站建设,合理布设气象监测站点,加强气象灾情情报收集,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与联防,特别是做好强降水、干旱、雪灾、雷电等重大灾害天气监测。

依托雷达、卫星、区域站探测资料,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服务体系建设,以精细化天气预报为突破口,定点、定时、定量相结合,增强突发气象灾害预报能力。

(2)为各级政府决策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

截至2009年底,初步建成了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完善了国家级和省级决策气象服务中心“小实体、大网络”的运作方式。

决策气象服务为各级政府防御和减轻气象及相关灾害、气候变化应对、重大工程建设、气象能源开发利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广东电白在抗击强台风“黑格比”时的决策气象服务。

2008年第14号强台风“黑格比”在电白县陈村镇沿海地区登陆,正面袭击茂名市,是12年来影响当地最强台风,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亿元,但无人员伤亡。

在强台风“黑格比”的预报服务中,气象部门做到“早、准、快”,为市委、市政府作出正确的防台抗台决策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将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确保了全市直接风灾人员零伤亡,取得了抗击强台风“黑格比”等气象灾害的重大胜利。

广东电白的决策气象服务实践清晰的说明基层气象服务在气象防灾减灾、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基层气象工作在应对气候变化、重大工程建设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也日益重要。

各地基层台站结合各自实际情况,逐步拓展气象服务领域,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北京延庆开展野鸭湖湿地生态气候综合监测站项目研究。

通过建立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站以及开展相关的研究,不仅为城市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恢复提供基础,同时也为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适宜的生态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有的地方县局主要围绕重点项目建设专项和重大活动专题进行服务。

山西省侯马市气象局针对新一中重点项目建设和山西漳泽电力侯马2×

300MW热电联产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以及山西侯马新田春秋古都文化节、节日焰火晚会等重大活动进行的专项气象服务。

这些专项气象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展示了基层气象部门的实力,扩大了气象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使基层气象工作得到了地方越来越高度的重视。

(4)系统预报开发利用服务工作得到拓展,这方面的服务工作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开展得早、发展得快,而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要加大力气推动。

〖HTF〗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开展的系统预报和监测评估服务。

典型的有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气象局在开发气候资源、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方面的实践。

通过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开展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评估,进一步增强了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建设,增强农业抗御自然风险能力。

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推进气象为生态建设和保护服务。

积极开发云水资源,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增雨效益超过1亿元。

又比如:

辽宁省开原市气象局在辽宁省气象科研所专家的协助下,通过考查论证,发现开原的风能资源丰富,便积极建议开原市政府,充分利用开原地区丰富的风能资源,进行风电开发。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这一建议,责成开原市气象局主抓风电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测风塔的建设和风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论证。

由于这方面的服务工作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基层台站受制于人员和技术手段的影响,由基层单独完成有一定难度,往往需要在上一级部门的组织指导下进行。

(5)初步建成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电话、手机短信、网络、警报系统、海洋预警电台等多种传播手段的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气象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气象预报信息的发布传播讲求快速、顺畅、准确、全面,气象防灾减灾对预报信息的时效性要求很高,气象灾害发生前的预防工作做得越早、越全面、越充分,灾害信息的发布越快速、越顺畅、越便捷,信息覆盖越全面、不留死角,预报服务和防灾减灾的成效也就越大。

各地在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建设方面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各地方台站结合自己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新传播技术和手段不断涌现。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气象局在面向农村服务工作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信息发布传播方式,通过“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极大地推动气象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截至2008年,建立51个农村气象预警电子屏和1个公共服务预警信息大型电子屏,开通掌上气象台、乡镇信息终端、农村广播直播系统、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已为11个部门发布了涉及交通安全、公共卫生、突发停电、地质灾害、农业病虫害等内容的公共事件预警87次,相关服务信息5000余条次,服务受众面达40万人次。

建立200个气象为农业大户服务联系卡制度,为农业合作社、协会、农业企业、大户提供15大类75种气象服务产品,气象人员和乡镇气象协理员与广大农民形成一对一的专项服务。

开通10大类200余种农作物农业气象指标查询系统,建立现代农业“网上创业园”、“网上农博会”和500个“农民网页”。

德清的实践为基层气象预报服务和信息发布工作做了很好的探索,其经验有很好的推广价值,特别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之相当或差距不大的地区极具借鉴意义。

而对于大部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在目前情况下完全拷贝这种模式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落后地区在此方面也有自己的成功做法。

地处西部地区的新疆阜康市气象局,长、中、短期天气预报通过乡镇的电子显示屏发布,短期预报和预警信息通过电话、短信及预警广播等多种渠道实时发布,一个及时、快速、高效的预警信息发布通道和各种预警模式并存的预警网络基本建立。

同时,组建乡(镇)、村两级气象协理员信息员队伍。

市气象局除每天定时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和气象电子屏向气象协理员发送天气预报信息外,还建立了气象协理员QQ群,预报服务人员随时可以对气象协理员进行指导。

2009年阜康市各乡镇分别成立了村级气象信息员队伍,由村级气象信息员负责各村的气象预报服务和预警信息的传播,组织各村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实现“部门气象服务员、乡镇气象协理员、村级气象信息员”三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突发性气象灾害现场处置能力。

(6)专业气象服务已覆盖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环境、能源、旅游、体育等行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产品不断丰富。

专业气象服务是在基本气象服务基础上气象服务内涵的进一步延伸和细化,随着基层气象观测技术水平的提升、先进设备的逐步应用和人员整体服务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基层气象服务的领域大大拓宽,服务产品呈现细分化、系列化、专业化的特点,气象服务与社会各行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对接更紧密、更契合。

重视和加强关键农时季节、重要农事活动和防御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气象服务。

针对冬季冬麦主产区干旱、东北春旱和夏秋旱、东北低温冷害等气象灾害,开展监测、预报和影响评估。

加强粮食产量监测预报,开展主要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农田土壤墒情预报、作物物候期预报、农用天气预报和农业年景预报,为增强农业抵抗自然风险能力、实现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做出了积极贡献。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加强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林果业和养殖业气象服务,河南现代农业气象业务试点、浙江德清新农村气象示范县建设成效明显,安徽、浙江和陕西等省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服务。

由于全国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性,各地的专业气象服务市场发育程度也不尽相同,经济较发达地区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发展比较快;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专业气象服务领域和服务水平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但总体上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条件和服务能力,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各行业的需求提供专业服务支持。

浙江慈溪市气象局积极探索气象为现代设施农业服务的新路子,专门组织面向全市种植大户代表参加的气象为农服务座谈会;

举办气象为设施农业服务培训班,对全市30多位种植大户进行了农业气象知识培训;

积极与慈溪农业局开展合作,联合组成农事指导小组,共同开展农业气象科研,重点服务大棚设施农业;

为了使服务项目精细化,由市局牵头,联合农业科技人员,进行科研攻关,开展了“农业气象要素在大棚栽培中的变化规律与配套应用研究”的课题研究。

并将研究成果转化到设施农业的实际应用当中。

如今大棚内气象要素预报已经成为当地气象为农业服务的新亮点。

另外,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气象局在全国县级气象部门成立了首家“大棚生态气象监测站”,进行大棚内生态气象观测,并于2004年在全国第一家发布日光温室大棚气象预报。

2007年4月受到当时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的高度赞扬。

李克强指出:

“喀左温室大棚气象预报手机短信很好,在全省服务‘三农’做出表率,应在辽宁推广应用”。

由该局主持的《日光温室大棚蔬菜气象调控技术》被中国气象局列为2009年16项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之一。

林业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产业,面积较大,每年由于火灾造成的损失巨大。

针对森林防火开展的专项气象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地根据当地森林覆盖情况和气候特征,大都建立起了相应的森林防火预报预警体系以应对森林火灾。

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森林覆盖率高,太白局结合实际,在全市第一个开通森林防火预报服务,准确的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服务引起市政府领导的重视。

2008年冬季,市县领导莅临气象局指导防火工作,对县局开办的森林防火网高度赞赏。

在随后的农口工作会议上,多次受到主管市长的点名表扬,同时县政府投资3万元支持建设森林防火预报服务系统。

在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青海省刚察县,草原森林防火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

县气象局依托灾害性天气监测系统和区域气象站网,严密监视天气形势,重点关注降水、温度、相对湿度、大风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将实时气象资料反馈至草原、森林防火办公室。

切实做好每周草原、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报、高火险天气警报和火灾现场气象服务工作,为政府和草原、林业部门提供防火决策依据。

水利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命脉,水利设施极易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南方极易发生的洪涝灾害对水利设施的破坏性极大;

而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则往往是靠天吃饭,通过水库和水窖的适时蓄水来解决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问题。

基层气象部门针对水利系统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