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十三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7171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十三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XX市十三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XX市十三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XX市十三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XX市十三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市十三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

《XX市十三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十三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市十三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方便快捷地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开展项目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服务活动,增强了社区服务活力和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

五是社区服务制度环境初步形成。

围绕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权益保护工作以及社区卫生、社会救助、劳动就业、文化教育、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等内容出台了相关政策,各县、区、园区也相继出台了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政策措施,社区服务的政策逐步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对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越来越重视,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越来越强。

实践证明,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是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助力工程,是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程。

但就总体情况而言,全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不足,社区服务设施总量供给不足,全市仍有30个社区未建社区服务站;

有8个街道未建社区服务中心;

有128个社区服务站的面积低于300平方米;

有9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面积低于800平方米;

全市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服务设施面积仅14.5平方米,与国家规定“每百户居民拥有的社区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的要求尚有不小差距;

社区服务人才短缺,素质亟待提高,结构亟待优化;

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缺乏统一规划,保障能力不强,社会参与机制亟待完善;

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和志愿互助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十三五”时期,随着“两化”互动、“三化”联动、统筹城乡进程逐步加快,我市城乡基层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面临难得机遇和重大挑战。

各级党委、政府对社区发展高度重视,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社会转型、企业转制和政府职能转变,越来越多的“单位人”成为“社会人”,大量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向社区转移,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社区的“兜底”功能作用日趋明显,统筹城乡社区发展、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已势在必行。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立足市情、统筹城乡、加快发展,逐步建立面向全体社区居民,主体多元、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内容丰富、队伍健全、机制合理的社区服务体系,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以社区建设推动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城乡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居民的服务需求为导向,把居民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真正把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服务居民、造福居民的民心工程。

2.政府主导,多元协同。

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发挥政府在规划制定、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确保社区服务的公益性和便民利民特点,增强社区服务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的社会组织,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发挥多元主体在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3.统筹城乡,整合资源。

统筹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现有服务设施和网络作用,逐步整合与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有关的资金、项目和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成本,防止资源浪费。

把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与推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三有一化”(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工作,与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起来,注重社区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社区服务管理运行机制和共驻共建机制,发挥综合效益,增强服务功能。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既要全面谋划、科学布局、注重长远、整体推进,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逐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既要把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统一要求,又要立足当地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分类指导,力戒形式主义。

(三)发展目标。

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出发,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强化社区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队伍、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农村社区服务工作有序推进。

1.合理配置社区服务设施。

力争“十三五”末,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率达到93%,每百户居民拥有的社区服务设施面积、社区服务站和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面积不低于国省规定标准。

人口较多、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可适当增加面积。

基本建成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

积极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期,建成覆盖全市的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逐步提高社区信息装备条件和社区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2.优化社区服务内容。

推动社区公共服务广覆盖,群众性互助和志愿服务制度化,社区专业服务和商业服务规范便利,建立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有效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实现居民群众生活舒适方便。

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覆盖到所有社区。

3.壮大社区服务队伍。

扩大来源渠道,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大力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激励高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社会工作者等社会优秀人才从事社区服务工作。

力争到“十三五”末,新增社区服务从业人员5000人以上,每个社区至少拥有1名大学生或1名社会工作专业人员,85%以上的社区党员和40%以上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基本形成一支专业素质较高、服务能力较强、社区居民满意的社区服务队伍。

4.完善社区服务体制机制。

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着力理顺社区内外权责关系,健全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协作机制、社区组织之间的互动机制,优化社区服务发展的制度环境。

建立健全社区组织,支持引导社区自治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

力争到“十三五”期末,社区居民委员会全部实行直接选举,每个社区拥有8个以上的社区社会组织,85%以上的驻社区单位与社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

基本建立多方参与、优势互补、利益协调、规范有序的社区服务运行机制。

三、主要任务

(一)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社区服务。

1.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

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专业服务机构,开展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体教育、社区安全、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邮政服务、科普宣传、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服务项目,切实保障优抚对象、低收入群体、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等社会群体服务需求。

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社区服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

加强和改进对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推进创先争优活动长效化、常态化,大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社区组织协助、社会力量参与的社区公共服务新格局。

--发展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

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加强街道和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平台建设,配备标准化的设施设备,完善服务功能。

大力发展以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为重点的家庭服务业,实施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定向培训工程,社会保障卡、社会服务信息落到社区。

--发展社区养老服务。

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加快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留守老人、高龄老人以及生活贫困老人提供安全守护、餐饮配送、医疗保健、心理慰藉、日间照料等服务项目,提高为老服务水平和老年人生活质量。

新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要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预留一定空间。

“十三五”期间,创建20个养老服务示范社区。

--发展社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

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向社区居民提供,逐步拓展和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城乡社区居民提供便捷、安全、有效、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提供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政策咨询、技术服务、优生优育指导、药具发放、随访服务、生殖保健、人员培训、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及计划生育行政事务办理、实有人口动态信息采集等服务。

--发展社区文化、教育、科普、体育服务。

广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全省所有建成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都建有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文化活动室,逐步建立公共电子阅览室和公益性未成年人上网场所。

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创新社区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区县建立社区教育学院,乡镇建立社区教育学校,重点建设一批标准化、示范性的社区教育学校,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建设学习型社区。

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场地,配有体育设施,60%以上的街道、社区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80%以上的街道、社区建有科普活动场所。

--发展社区法律、治安服务。

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法律、治安服务功能。

推动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援助等服务进社区,做到一区一室、一室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实现法律服务在社区全覆盖。

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做到一区一名专职社区矫正工作者。

深入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水平。

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要做到一区一室、一室一警,健全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警务运行机制。

--发展社区便民利民服务。

积极推进社区食堂、社区菜店、标准化菜市场、连锁超市、食杂店、早餐店、美容美发店、维修店、回收站(点)、家政服务网点建设。

补建更新城镇存量居民楼信报箱。

2.大力发展便民利民服务。

完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优化社区商业结构布局。

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居民服务业,重点发展社区居民购物、餐饮、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物流配送和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

积极推进社区网络平台建设。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到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家庭服务等便民利民网点。

鼓励邮政、金融、电信、供销、燃气、自来水、电力、产品质量监督等公用事业单位在社区设点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

根据农村居民需求,提供农资营销、农技咨询推广、农产品收购、土地承包和流转、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生产性服务。

培育新型服务业态和服务品牌,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鼓励企业在农村社区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积极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构建综合服务和专项服务相协调的农村社区生产服务网络体系,提高农村社区服务农业生产的能力。

推进社区诚信计量体系建设,继续实施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初步建立规划合理、结构均衡、竞争有序的社区商业体系。

积极推动驻社区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

大力推行物业管理服务,建立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联动机制,提高物业服务质量。

建立党委领导、政府扶持、社会主办、社区组织帮助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新格局。

3.大力发展社区志愿互助服务。

根据社区居民构成,培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

积极推行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制度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制度,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组织和带动共青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

加强志愿服务管理,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社区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鼓励和支持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互助服务活动,为老幼病残、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提供服务。

倡导并组织社区居民和驻社区单位开展社会捐赠、互帮互助、承诺服务,为社区困难群体提供帮扶服务。

依托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党委政府倡导、社区组织扶持、共产党员带头、专业社工引领、驻社区单位和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志愿互助服务新格局。

(二)完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

加大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综合考虑服务人群和覆盖半径,逐步建立起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依托、专项服务设施为补充、服务网点为配套、社区信息平台为支持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

1.合理布局社区服务设施网络。

按照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社区居民自愿的要求,以县、区、园区为单位,依据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社区服务设施的数量、选址布局、建设方式、功能划分。

根据工作需要,每个社区建设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市民中心;

实现每个街道至少拥有一个综合性的市民中心;

在有条件的乡镇建设综合性市民中心。

建设规划要充分利用社区已有设施,提高街道(乡镇)市民中心、社区市民中心以及相邻社区服务设施之间的共享程度。

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区连片改造居民区的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纳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规定的配套建设指标对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审查,不符合规定配置标准和要求的不得批准。

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使用,应广泛征求社区居民及所在地街道办事处的意见。

未按规划要求建设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的,不能通过验收。

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要按规定将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交给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使用管理。

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没有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的,或者有但不能满足需要的,由县、区人民政府和园区(管委会)负责建设,也可以从其他社区设施中调剂置换,或者以购买、租借等方式解决,所需资金由县、区人民政府和园区管委会统筹解决。

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所有以社区为对象的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志愿服务均在综合性社区服务设施中提供,按照一室多能、一室多用的原则,加强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

2.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功能。

完善社区市民中心的主要功能。

市民中心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终端,在保证居民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前提下,真正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市民中心主要开展:

居民自治服务、党团政务代理、社会事务代理、文体娱乐服务、特殊群体服务、爱心志愿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社会组织服务等八大类22项服务。

3.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

改善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宽带接入。

推广适合社区居民需求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居民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整合社区就业、社保、低保、卫生、计划生育、文化、培训等公共服务信息,发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一站式”服务。

全面建立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的社区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多方共享。

充分发挥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在基层政府、企业、社区组织和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作用,方便社区居民,增进社区和谐。

(三)加强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以社区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成员为骨干,以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为重点,以政府派驻人员、其他社区服务从业人员和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服务人才队伍。

1.制订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发展计划。

按照《XX市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要求,把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当地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制订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发展计划,鼓励、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向社区流动。

2.充实壮大社区干部队伍。

依法依章选齐配强社区“三委”班子成员,逐步扩大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范围。

建立健全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健全居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选齐配强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

3.积极推进社区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根据工作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社区工作人员。

积极开发社区服务工作岗位,扩大就业范围,吸纳更多人员从事社区服务工作。

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社区帮助工作,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社会工作人员等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优化社区服务人才结构。

4.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

鼓励社区服务人员立足岗位、自学成才,支持他们参加社会工作等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考试,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现有社区服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制度,依照相关法律政策规定落实社区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

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成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报酬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筹解决,其标准原则上不低于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成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生育、工伤保险,有条件的地方逐步落实住房公积金政策。

关心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成长进步,探索建立培养发展入党,招录公务员,选拔基层干部,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等制度渠道。

(四)推进社区服务体制机制创新。

1.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组织。

创新城乡社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社区专业服务机构,实现对社区全体成员的全员管理和无缝隙管理服务。

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推进党群共建,建立健全群众组织服务活动阵地,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老龄协会、计划生育协会、慈善协会、义工协会等群众组织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组织社区服务活动。

大力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注重培养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队伍,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实行备案制度,并在组织运作、活动场地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活动经费补贴等途径,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各类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

2.理顺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

普遍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凡城区、街道层面能办理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不再向社区延伸;

凡属于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组织;

凡依法应由社区组织协助的事项应当为社区组织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

凡委托给社区组织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应当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将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的“一站式”服务机制,整合政府各部门在城乡基层的办事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合并相近或相同的服务项目,整合服务资源,优化人员结构,精简服务流程,增强服务能力。

完善政策,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连锁化,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社区服务功能。

进一步健全共驻共建机制,建立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服务评估体系,扩大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服务的功能。

四、重点工程

(一)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

1.建设内容。

“十三五”期间,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继续建立健全社区市民中心设施网络。

全市新建城市社区市民中心46个以上,改扩建城市社区市民中心100个以上;

新建街道社区市民中心3个以上,改扩建街道社区市民中心5个以上;

大力推进乡镇社区市民中心和农村社区市民中心建设。

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2.建设方式。

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公共设施,通过新建、改扩建、购置改造等方式改善服务条件。

有条件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类社区专项服务设施进行合理整合,统筹建设。

3.资金来源。

建设资金以县(区)、园区投入为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共同参与建设。

市级财政每年预算适当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支持。

(二)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建立社区服务人才职业化、专业化标准体系和评估制度,加强对社区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

落实“一社区一名大学生”政策,实施国家大学生服务社区计划。

支持社区服务人员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依托高等院校、各类培训机构,设立社区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对社区服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每名社区服务人员每年至少培训1次。

注册社区志愿者达到本地区居民总数的10%以上,每个社区拥有5支以上志愿者服务队伍。

建设资金以县(区)、园区投入为主,市级财政每年预算适当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支持。

(三)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工程。

积极建设覆盖全市两区三县三园区的社区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建立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