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人员安全生产教育重点知识内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701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类人员安全生产教育重点知识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三类人员安全生产教育重点知识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三类人员安全生产教育重点知识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三类人员安全生产教育重点知识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三类人员安全生产教育重点知识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类人员安全生产教育重点知识内容.docx

《三类人员安全生产教育重点知识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类人员安全生产教育重点知识内容.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类人员安全生产教育重点知识内容.docx

三类人员安全生产教育重点知识内容

三类人员安全生产教育重点知识内容

第一章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原则

第一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概述

安全,按系统安全工程观点,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安全生产,是指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重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安全生产管理是指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策划、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械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及其他损失。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指确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方针及实施安全生产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的一系列工作。

它包含了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即通过对生产要素过程控制,使生产要素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得以减少或控制,达到消除和控制事故、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是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一部分,是致力于实现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要求的一系列相关活动。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是在明确的安全目标条件下,通过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来实现预期的安全目标的过程。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监管主体按实施主体不同,可分为内部监管主体和外部监管主体。

内部监管主体是指直接从事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职能的活动者,主要包括:

(1)勘察、设计单位的施工安全管理。

(2)施工单位的施工安全管理。

(3)其他参与单位的施工安全管理;外部监管主体是指对他人施工安全生产能力和效果的监管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2)工程监理单位的施工安全监理。

(3)保险公司的施工安全管理。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1、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2、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

1、产品的固定性导致作业环境局限性;2、露天作业导致作业条件恶劣性;3、体积庞大带来了施工作业高空性;4、流动性大、工人整体素质低带来了安全管理难度性;5、手工操作多、体力消耗大、强度高带来了个体劳动保护艰巨性;6、产品多样性、施工工艺多变性要求安全技术与管理措施的保证性;7、施工场地窄小带来了多工种立体交叉性;8、拆除工程潜在危险带来作业的不安全性。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施工生产的不安全隐患多存在于高处作业、交叉作业、垂直运输、个体劳动保护以及使用电气工具上,伤亡事故也多发生在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坍塌及拆除工程倒塌等方面。

建设工程安全责任体系:

1、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主导地位;2、勘察设计单位的安全责任;3、工程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4、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核心地位;5、其他参与单位的安全责任

第二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方针与原则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

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是原则和目标,“预防为主”是手段和途径,“综合治理”是一种新的安全管理模式。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安全第一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统帅和灵魂;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根本途径;综合治理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手段和方法。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一个整体。

生茶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

安全生产原则:

(1)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2)安全具有否决权(3)职业安全卫生“三同时”的原则。

即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及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4)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

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职工群众没受到教育不放过;安全隐患没有整改预防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不处理不放过。

安全生产要处理好的五种关系:

1、安全与危险的并存。

2、安全与生产的统一。

3、安全与质量的同步。

4、安全与速度的互促。

5、安全与效益的兼顾

安全与生产要坚持的六项原则:

1、坚持管生产同时管安全原则。

2、坚持目标管理原则。

3、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4、坚持全面动态管理原则。

5、坚持全过程控制原则。

6、坚持持续改进原则。

第三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政府监督管理

政府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具有权威性、强制性、综合性的特点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三类人员(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任职制度。

2、依法批准开工报告的建设工程和拆除工程备案制度。

3、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4、施工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制度。

5、政府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6、危及施工安全工艺、设备、材料淘汰制度。

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8、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

9、施工许可证制度、10、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制度。

11、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12、群防群治制度

第四节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状况

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主要是:

《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建筑法》于1997年11月1日正式颁布,1998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29日正式颁布,2002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于2003年11月24日公布,2004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于2004年1月7日公布,2004年1月13日起施行

当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可操作性差,带来政府监管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未能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管理机制。

2、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安全技术与管理滞后,给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带来挑战。

3、安全教育培训不健全。

4、从经济角度,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

5、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缺乏内部监管机制。

6、施工企业未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机制。

 

第二章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现代安全管理概述

安全科学与技术是研究科学和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能的危险所产生的伤害与损失问题。

安全科学的研究目标是将技术应用过程中所发生损害的可能性或者损害的后果控制在绝对最低限度内,或者至少使其保持在可容许的限度内。

人类预防事故的“三大对策”,是安全工程技术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

安全管理科学是安全科学体系中重要的分支科学,是安全科学体系中重要和实用的二级学科。

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有安全系统论原理、安全控制论原理、安全信息论原理、安全协调学原理、事故预测与预防原理、事故突变原理、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经济学原理、安全哲学原理、安全法学理论、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安全文化建设等。

现代安全管理的方法有安全目标管理法、PDCA循环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无隐患管理法、安全经济技术方法、安全评价、安全管理的计算机应用、本质安全技术、安全决策、事故判定技术、危险分析方法、系统危险分析、故障树分析、危险控制技术等。

现代安全管理的特点是:

从传统的事故管理转变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后型管理为预防型管理);从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转变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从传统的被动的安全管理对象转变为现代的主动的安全管理动力;从传统的静态安全管理转变为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从传统的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程式转变为现代主动、主导、超前的安全管理程式;从传统的外迫型的安全指标管理转变为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理;从过去企业只顾生产经济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转变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管理等。

安全系统科学原理。

系统科学最基本的原理是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在事故预防过程中安全系统涉及两个系统对象:

事故系统和安全系统。

事故系统涉及四个要素,通常称“4M”要素:

人(Men),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产生的最直接的因素;机(Machine),机器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产生的直接因素;环境(Medium),不良的生产环境影响人的行为,同时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的作用;管理(Management),管理的欠缺。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管理,因为管理对人、机、环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

安全系统的要素是:

人,人的安全素质(心理与生理素质、安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物,设备与环境的安全可靠性(设计安全性、制造安全性、使用安全性);能量,生产过程能的的安全作用(能的有效控制);信息,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是安全的基础保障。

认识事故系统要素,对指导我们通过打破事故系统来保障人类的安全具有实际的意义,但是,这种认识带有事后型的色彩,是被动的、滞后的,而从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则具有超前的和预防的意义,因此,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更具有理性的意义,更符合科学性原则。

安全控制是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

安全控制的原则包括:

闭环控制、分层控制、分级控制、动态控制、等同控制以及反馈原则。

另外,能量控制理论也是预防事故的重要理论,因为事故的本质是“能量的不正常释放或转移”。

安全信息是安全管理和控制所依赖的资源,是反映人类安全事物和安全活动之间的差异及其变化的一种形式。

安全信息原理主要研究安全信息定义、类型,以及安全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交流等技术。

安全协调学原理是从协调理论出发,安全管理在组织机构保证、人员保证和经费保证等发面应遵循基本的协调学原理。

安全协调学原理要求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安全管理机构职能要有科学的分工;事故、隐患要分类管理,要有分级管理的思想;安全管理的体制要协调高效,管理能力自组织发展,安全决策、事故预防决策要有效和高效,事故应急管理指挥系统的功能和效率等方面要有总体的要求和协调。

一个健全、合理的能充分发挥组织机能的安全工作组织应解决的问题是:

合理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和权限;人员选择与配备;制定和落实规章制度;信息沟通和外界协调。

人员保证的协调原理是指企业要建立安全管理系统飞专兼职人员网络,形成从上至下,全面、系统、有效安全管理组织和人员网络,并合理界定组织中各部门、各层次的职责。

安全生产经费保证的协调原理是指安全投资结构的比例协调,要进行科学的安全技术经济评价、有效的风险辨识及控制、保险与事故预防、安全生产经济奖惩等。

事故具有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和再现性的特点。

事故预防的模式可以分为事后型模式和预防型模式两种。

其中,事后型模式是指在事故或者灾害发生以后进行整改,以避免同类事故再发生的一种对策;预防型模式则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预防事故或灾害发生的对策,其基本飞技术步骤为:

提出安全和减灾目标——分析存在问题——找出主要问题——制定实施方案——落实方案——评价——建立新的目标。

事故突变原理:

事故的发生可以理解为系统内某些参数的连续变化引起系统状态的突然质变,系统自安全状态转化为事故状态实际上是一种突变现象。

人本原理是指在安全管理中必须吧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的含义:

一切安全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在安全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

强制原理是指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等均是强制原理的体现。

其他安全管理理论:

(1)安全管理哲学。

安全哲学是人类安全活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基础理论,是安全管理理论之核心。

(2)安全经济学理论。

安全经济学是研究安全的经济形式和条件,通过对人类安全活动的合理组织、控制和调整,达到人、技术、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