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一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五年级语文一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一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4、小结:
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
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5、说说心里话:
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
为什么?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⒈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⒉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
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
⑴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
如:
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
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⑵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
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
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
“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
”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
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⑶侧面烘托的描写。
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
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
”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
“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
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
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
”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三、学习生字。
1、自读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你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
2、用生字组词扩展对字义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摘抄好词佳句
2《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
能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
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2、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一说“我”情感的变化,引发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捅马蜂窝》,说说你曾做过类似的事吗?
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认读
闯进反驳胆怯耗尽慌忙胶水
教师提示:
“怯”字读“qiè
”,不要读成“què
”;
“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
“慌”字不要多一点。
观察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词。
邦()去()荒()交()
绑()怯()慌()胶()
插()尸()拖()胶()
播()户()托()郊()
三、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
正确、通顺。
评价朗读情况。
四、默读课文:
1、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小结:
“我”把马蜂窝捅下来了吗,然后又发生了怎样的事呢?
下节
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1、由于幼稚,我们曾做过的一些冒失的事,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
2、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精读感悟
1、自学:
要求:
(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想一想,每次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2、小组合作:
交流各自画下来的句子。
(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结合全文,理清“我”情感变化的线索,交流“我”对思想感情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认识。
4、重点理解
(1)出示: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那多有趣!
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
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
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
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
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
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
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
我捂着脸大叫。
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提问:
①把“涌出”、“迟疑”换个词,比较哪个词更恰当,为什么?
②“那多有趣”中,“那”是指什么?
③文对“我”、妹妹、马蜂分别作了哪些描写?
中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④从文中找出比喻句,结合文意理解其运用的妙处。
⑤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
⑥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用“——”画出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
(3)文章的结尾“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其中“旁人”指的是谁?
三、总结归纳:
再读课文,说说读了本文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2捅马蜂窝
强烈渴望→吃惊→盼望
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3、《颤抖的羽毛》教学设计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学会略读课文,通过略读了解课文大意。
2、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3、品味重点词句,理解题目“颤抖的羽毛”的含义
4、结合课文,联系实际体会“自悟、自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词句,理解题目“颤抖的羽毛”的含义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体会“自悟、自省”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一个淘气的孩子所干的一件淘气的事——“捅马蜂窝”,这节课还有一群淘气的孩子在等着我们去认识,他们又闯了什么?
赶紧打开书,学习第三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读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几方面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2~3名同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师生共同将内容概括为小标题并板书“美好愿望”、“捉鸡拔翎”、“捞鸡上岸”、“真诚弥补”。
三、深入探究,重点感悟。
⒈再读课文,说说大公鸡和“我”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
生可能回答:
大公鸡羽毛漂亮、动作敏捷、掉进水池时很可怜、很无助……“我”很淘气、做事不计后果、知错就改、懂得弥补自己的过失等等。
并读出相关语句。
师随机板书。
⒉指导朗读:
用朗读把你的理解表达出来。
生读找出的句子。
⒊如果你是本文主人公,会记住这次深刻的教训吗?
(学生一定会记住,他们不会忘记大公鸡落水后害怕、无助的样子,他们明白好不容易换回的信任不能再失去。
⒋想想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颤抖的羽毛”?
⒌你觉得大公鸡应该原谅“我”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
四、总结升华。
师:
同学们真是有爱心的,宽容的孩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因为我们的错误伤害到了别人,我们就应该及时真诚地想办法去弥补自己的过失,这样就会重新得到别人的信任。
五、板书设计。
3、颤抖的羽毛
攀比后悔愧疚原谅
4、《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主备人:
1、会写7个字。
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第一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查找鲁迅先生的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1、我国有一位大文豪: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鲁迅)出示课本75页图。
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
2、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
(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导语及资料袋中对鲁迅先生的介绍谈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也可以谈自己从课外书中获得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
(出示课文插图)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识读。
2、检查读文情况,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自己思考,如“其间”──其中,“无端”──无缘无故,“素”──向来,“如许”──如此,“希奇”──稀奇,在读完课文后,集体交流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3、通过课前预习,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
文章的主要内容,少年闰土给自己的印象,闰土讲的许多“希奇的事”等等)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问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
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
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1、请同学们找一找:
“我”和闰土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读后,小组进行讨论:
“你觉得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健康的孩子)
3、我们这些信息是怎么获得的?
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的。
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4、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抓住人物的特点)
5、课件出示人物外貌描写的优秀例子,稍作分析。
6、小练笔,进行仿写:
用一段话描写我班的一同学,字数在100字左右。
然后做猜一猜他描写的是谁的游戏,对作品进行评价。
五、教学第一自然段:
师:
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
1、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
学生描述。
2、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刚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3、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1)指名读第一句。
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
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2)教师点播:
在闰土奔跑在一望无际的海边,穿梭在碧绿的瓜地中时,我在哪里?
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朗读第二句,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4)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5)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
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
“其间……”
4、指导背诵本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直入主题
1、谈话: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少年闰土》。
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
2、出示刺猹的图片。
①师引述: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做什么呢?
谁能把这幅画的内容续下去?
②请全班的同学看图,背诵第一自然段。
③小结:
看来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不错。
这幅画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呢?
(机智勇敢)
3、过渡:
闰土还不只机智勇敢,他还有很多特点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品读体会
1、课文讲了闰土几件事?
你对哪一件事情最感兴趣?
2、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
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自由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1)闰土是个捕鸟高手。
(2)闰土的机智勇敢。
(3)简略学习“捡贝壳”、“看跳鱼儿”部分:
体会闰土的自由自在
3、研讨表达,体会写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个共同的体会:
闰土是个活泼可爱的少年。
除了外貌,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去写闰土的?
请同学们画出有关句子,自己读一读。
引导学生体会是从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去刻画少年闰土的形象的。
学生读所画句子。
师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理解:
“啊!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
“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
“他们”指谁?
“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
为什么“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
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4、小结:
由于环境的不同,闰土和文中的“我”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
5、争辩研读,深入理解课文行
作者鲁迅是如此的向往闰土的生活,那闰土和作者相比,谁的生活有意思呢?
同学们!
如果要你选择,你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课文中“我”的生活?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
也可以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以及鲁迅的作品来谈。
6、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1)、过渡:
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
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景呢?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2)、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再说一说。
(3)、课文是怎样写的呢?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三、课内积累,课外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2、师:
同学们,“我”和少年闰土尽管家境不同,一个是富家子弟,一个是穷苦孩子,却结下了纯真的友谊。
然而,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时,闰土的巨大变化却让“我”大吃一惊。
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课件出示三十年后闰土的外貌描写,学生读)历尽三十年的沧桑之后,“我们”还是那么亲密无间吗?
如果想知道,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我们将利用阅读课交流读书体会。
5、《偷瓜》教学设计
1、默读课文,了解大意,感受农村孩子的调皮和可爱。
2、读准词语的读音,了解“作践、寻思、侍弄、混小子、毛头娃崽”等一些农村生活口头用语,体会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
3、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或演一演的形式,把握人物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在故事情节中体会孩子们顽劣而善良的本性,感受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程序:
一、揭示课题,以疑促读
“偷”是什么意思?
看了文题你有什么问题?
预设:
问题可能有:
1、谁偷瓜?
2、偷了谁的瓜?
3、为什么偷瓜?
4、偷到瓜了吗?
5、偷瓜干什么?
二、整体感知内容与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朗读课文,并且思考课文主要讲了怎样的故事,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活动:
1、自由读书。
2、思考问题。
3、交流刚才提出的问题。
4、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5、交流对人物的看法
对李善才的看法:
1、挺坏的。
2、不孝敬老人。
3、知错就改。
对娃崽的看法:
1、调皮。
2、淘气。
3、爱帮助人。
4、不听大人的话。
三、深入文本,细细品读
1、请同学们再次深入课文中去,细细品读每一段文字,在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写下批注,并且写清这怎么就让你感兴趣了。
1、再次读书,教师强调默读更有助于理解课文。
2、写批注。
重点悟读,讨论交流
学生关注最多的应该是课文的1——5段,在这几段的教学中,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A 首先来认识李善才这个人物。
请同学们动手勾出描写李善才动作的词语,针对他的做法,谈谈这个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抓“喊、跳、骂、撵、瞪、打”等词语体会到这个人脾气暴躁,又非常小气。
抓“告诉、头疼、牵狗、不敢打狗”体会李善才对这些孩子无计可施。
B、认识娃崽这些人物
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娃崽做法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抓2段“那边瓜……跑远了”体会孩子们声东击西,机智勇敢。
抓3段“越作践”体会孩子们倔强任性,淘气顽劣。
抓4段“娃崽也叫……”体会娃崽倔,淘气。
抓5段“只是笑”体会娃崽调皮捣蛋。
教师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结组一人读这段文字,其他人或闭眼想象画面或分角色表演,再现文字后面的画面。
学生自由读文。
教师总结:
现在我们可以想到,娃崽把“偷瓜”当作了一项冒险且刺激的游戏,他们把这件事当作了和李善才斗智斗勇的战斗。
2、教师引导:
娃崽和李善才这些人物还有其他性格的点吗?
文中有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预设:
1、抓6——12段体会李善才不孝敬老人,让妈妈住在破屋子。
2、抓6——12段体会娃崽善良,主动帮助老人,安慰老人。
教师引导:
李善才在窗外听着娃崽与三奶奶的对话可能想到了什么?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1李善才会想到自己不孝敬妈妈的事。
2、李善才会想到妈妈疼爱自己的事。
3、接下来老人可能痛哭。
4、老人会开心的笑了,原谅了儿子……
1、李善才为什么把地边的瓜侍弄的特别好?
2、之后孩子们会怎么做呢?
1、李善才这样做是想报答孩子们,让孩子们吃到好瓜。
为孩子们的淘气提供空间。
2、孩子们再也不偷瓜了。
3、孩子们还帮李善才看瓜呢。
四、教学延伸
想象情景,改编剧本
学生自由排练课本剧。
板书设计:
偷瓜
机智勇敢 斗 性子火暴
淘气顽劣 智 小气吝啬
娃崽 倔强任性 斗 李善才知错就改 李善才
淳朴善良 勇 真诚可爱
《童年圣地》教学设计
徐艳红
学习内容:
本组的阅读链接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伟人、名家的童年故事,开拓视野、激励自我;
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寻找记忆中的童年圣地,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内容与本组教材的文化主题相一致。
学习目标:
1.扫除字词障碍,把握本次阅读链接的内容。
2.通过阅读伟人、名家的童年故事,开拓视野、激励自我。
3.从不同角度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
4.联系自己的童年,寻找记忆中的童年圣地,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学习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相互交流各自的收获,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不同爱好自选课外拓展内容。
活动准备:
1.回顾一单元学习的内容。
2.课前学生搜集有关人物的童年以及他们的童年圣地的资料。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一)师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综合。
(二)教师导入新课:
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都有自己童年的一片小天地。
这节课让我们来感受鲁迅、达尔文、肖复兴的童年圣地以及他们的童年生活。
二、阅读欣赏,走进名家的童年圣地。
(一)鲁迅与百草园。
1.走进鲁迅的童年圣地---百草园。
(出示图片)简介百草园并配以插图。
2.(出示)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的精彩语段。
3.学生赏读。
4.教师有效指导和适当点拨。
5.学生阅读书上相关文字介绍。
6.学生思考:
百草园给鲁迅带来了哪些童年的乐趣?
勾画并写上批注。
7.学生谈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有效指导和适当点拨。
8.美美地读一读。
9.推荐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和散文集《朝花夕拾》(出示图片)
(二)达尔文与大自然
1.学生简介达尔文。
2.(出示图片)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