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300的电机正反转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56623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PLC300的电机正反转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基于PLC300的电机正反转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基于PLC300的电机正反转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基于PLC300的电机正反转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基于PLC300的电机正反转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PLC300的电机正反转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基于PLC300的电机正反转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PLC300的电机正反转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PLC300的电机正反转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1设计一个交流电机控制系统;

1.2完成硬件电路接线图设计和绘制;

1.3电机选型;

1.4接触器、断路器、容量、型号选择;

1.5线路各做一个选型;

1.6安装调试;

要求:

了解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运用学过的PLC知识对三项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进行程序设计。

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利用PLC控制三项异步电动机正反转,以达到方便,简单,易于操作的目的。

2、课程设计正文

2.1软件方面PLC

2.1.1PLC的产生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并应用于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

当时叫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目的是用来取代继电器,以执行逻辑判断、计时、计数等顺序控制功能。

紧接着,美国MODICON公司也开发出同名的控制器,1971年,日本从美国引进了这项新技术,很快研制成了日本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

1973年,西欧国家也研制出他们的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

随着半导体技术,尤其是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到7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PLC已广泛地使用16位甚至32位微处理器作为中央处理器,输入输出模块和外围电路也都采用了中、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使PLC在概念、设计、性能价格比以及应用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这时的PLC已不仅仅是逻辑判断功能,还同时具有数据处理、PID调节和数据通信功能,称之为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Controller)更为合适,简称为PC,但为了与个人计算机(Persona1Computer)的简称PC相区别,一般仍将它简称为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

2.1.2PLC的定义。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

它采用了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和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命令,并通过数字式和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围设备,都按易于与工业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应用面最广、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通用工业控制装置,自研制成功开始使用以来,它已经成为了当代工业自动化的主要支柱之一。

2.1.3PLC的特点及应用

1)PLC特点

(1)编程简单,使用方便

梯形图是使用得最多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语言,其符号与继电器电路原理图相似。

有继电器电路基础的电气技术人员只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熟悉梯形图语言,并用来编制用户程序,梯形图语言形象直观,易学易懂。

(2)控制灵活,程序可变,具有很好的柔性

可编程序控制器产品采用模块化形式,配备有品种齐全的各种硬件装置供用户选用,用户能灵活方便地进行系统配置,组成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系统。

可编程序控制器用软件功能取代了继电器控制系统中大量的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计数器等器件,硬件配置确定后,可以通过修改用户程序,不用改变硬件,方便快速地适应工艺条件的变化,具有很好的柔性。

(3)功能强,扩充方便,性能价格比高

可编程序控制器内有成百上千个可供用户使用的编程元件,有很强的逻辑判断、数据处理、PID调节和数据通信功能,可以实现非常复杂的控制功能。

如果元件不够,只要加上需要的扩展单元即可,扩充非常方便。

与相同功能的继电器系统相比,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

(4)控制系统设计及施工的工作量少,维修方便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配线与其它控制系统的配线比较少得多,故可以省下大量的配线,减少大量的安装接线时间,开关柜体积缩小,节省大量的费用。

可编程序控制器有较强的带负载能力、可以直接驱动一般的电磁阀和交流接触器。

一般可用接线端子连接外部接线。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故障率很低,且有完善的自诊断和显示功能,便于迅速地排除故障。

(5)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为现场工作设计的,采取了一系列硬件和软件抗干扰措施,硬件措施如屏蔽、滤波、电源调整与保护、隔离、后备电池等,例如,西门子公司S7-200系列PLC内部EEPROM中,储存用户原程序和预设值在一个较长时间段(190小时),所有中间数据可以通过一个超级电容器保持,如果选配电池模块,可以确保停电后中间数据能保存200天。

软件措施如故障检测、信息保护和恢复、警戒时钟,加强对程序的检测和校验。

从而提高了系统抗干扰能力,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数万小时以上,可以直接用于有强烈干扰的工业生产现场,可编程序控制器已被广大用户公认为最可靠的工业控制设备之一。

(6)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是“机电一体化”特有的产品。

2)PLC应用

目前,可编程序控制器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各个工业部门。

随着其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提高,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逻辑控制

可编程序控制器具有“与”、“或”、“非”等逻辑运算的能力,可以实现逻辑运算,用触点和电路的串、并联,代替继电器进行组合逻辑控制,定时控制与顺序逻辑控制。

数字量逻辑控制可以用于单台设备,也可以用于自动生产线,其应用领域最为普及,包括微电子、家电行业也有广泛的应用。

(2)运动控制

可编程序控制器使用专用的运动控制模块,或灵活运用指令,使运动控制与顺序控制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随着变频器、电动机起动器的普遍使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可以与变频器结合,运动控制功能更为强大,并广泛地用于各种机械,如金属切削机床、装配机械、机器人、电梯等场合。

(3)过程控制

可编程序控制器可以接收温度、压力、流量等连续变化的模拟量,通过模拟量I/0模块,实现模拟量(Analog)和数字量(Digital)之间的A/D转换和D/A转换,并对被控模拟量实行闭环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现代的大中型可编程序控制器一般都有PID闭环控制功能,此功能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加热炉、锅炉等设备,以及轻工、化工、机械、冶金、电力、建材等行业。

(4)数据处理

可编程序控制器具有数学运算、数据传送、转换、排序和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

这些数据可以是运算的中间参考值,也可以通过通信功能传送到别的智能装置,或者将它们保存、打印。

数据处理一般用于大型控制系统,如无人柔性制造系统,也可以用于过程控制系统,如造纸、冶金、食品工业中的一些大型控制系统。

(5)构建网络控制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通信包括主机与远程I/0之间的通信、多台可编程序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可编程序控制器和其他智能控制设备(如计算机、变频器)之间的通信。

可编程序控制器与其他智能控制设备一起,可以组成“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分布式控制系统。

当然,并非所有的可编程序控制器都具有上述功能,用户应根据系统的需要选择可编程序控制器,这样既能完成控制任务,又可节省资金。

2.1.4PLC的基本结构

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为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主要由CPU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编程器组成。

(如下图一所示)

图一PLC控制系统示意图

可编程序控制器实际上是一种工业控制计算机,它的硬件结构与一般微机控制系统相似,甚至与之无异。

可编程序控制器主要由CPU(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RAM和EPROM)、输入/输出模块(简称I/O模块)、编程器和电源五大部分组成。

1)CPU模块

CPU模块又叫中央处理单元或控制器,它主要由微机处理器(CPU)和存储器组成。

CPU的作用类似于人类的大脑和心脏。

它采用扫描方式工作,每一次扫描要完成以下工作:

(1)输入处理:

将现场的开关量输入信号和数据分别读入输入映像寄存器和数据寄存器。

(2)程序执行:

逐条读入和解释用户程序,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去控制有关的电路,完成数据的存取、传送和处理工作,并根据运算结果更新各有关寄存器的内容。

(3)输出处理:

将输出映像寄存器的内容送给输出模块,去控制外部负载。

2)I/O模块

I/O模块是系统的眼、耳、手、脚,是联系外部现场和CPU模块的桥梁。

输入模块用来接收和采集输入信号。

输入信号有两类:

一类是从按钮、选择开关、数字开关、限位开关、接收开关、关电开关、压力继电器等来的开关量输入信号;

另一类是由电位器、热电偶、测速发电机、各种变送器提供的连续变化的模拟量输入信号。

可编程序控制器通过输出模块控制接触器、电磁阀、电磁铁、调节阀、调速装置等执行器,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的另一类外部负载是指示灯、数字显示装置和报警装置等。

CPU模块的工作电压一般是5V,而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输入/输出信号电压一般较高,如直流24V和交流220V。

从外部引入的尖蜂电压和干扰噪声可能损坏CPU模块中的元器件,或使可编程序控制器不能正常工作,所以CPU模块不能直接与外部输入/输出装置相连。

I/O模块除了传递信号外,还有电平转换与噪声隔离的作用。

3)编程器

编程器除了用来输入和编辑程序外,还可以用来监视可编程序控制器运行时梯形图中各种编程元件的工作状态。

编程器可以永久地连续在可编程序控制器上,将它取下来后可编程序控制器也可以运行。

一般只在程序输入、调试阶段和检修时使用,一台编程器可供多台可编程序控制器公用。

4)开关量I/O模块

开关量模块的输入输出信号仅有接通和断开两种状态。

电压等级有直流5V,12V,24V,48V和交流110V,220V等。

输入输出电压的允许范围很宽,如某交流220V输入模块的允许低电压为0~70V,高电压为70~256V,频率为47~63HZ。

各I/O点的通/断状态用发光二极管或其它元件显示在面板上,外部I/O接线一般接在模块的接线端子上,某些模块使用可拆除的插座型端子板,在不拆去端子的外部连线的情况下,可以迅速地更换模。

开关量I/O模块可能4,8,16,32,64点。

2.2硬件方面

2.2.1方案设计

在生产过程中,往往要求电动机能够实现正反两个方向的转动,如起重机吊钩的上升与下降,机床工作台的前进与后退等等。

由电动机原理可知,只要把电动机的三相电源进线中的任意两相对调,就可改变电动机的转向。

因此正反转控制电路实质上是两个方向相反的单相运行电路,为了避免误动作引起电源相间短路,必须在这两个相反方向的单向运行电路中加设必要的互锁。

按照电动机可逆运行操作顺序的不同,就有了“正-停-反”和“正-反-停”两种控制电路。

在正反两个接触器中互串一个对方的动断触点,这对动断触点称为互锁触点或连锁触点。

这样当按下正转启动按钮SB1时,正转接触器KM1线圈通电,主触点闭合,电动机正转,与此同时由于KM1的动断辅助触点断开而切断了反转接触器KM2的线圈电路。

因此,即使按反转启动按钮SB2,也不会使反转接触器的线圈通电工作。

同理,在反转接触器KM2动作后,也保证了正转接触器KM1的线圈电路不能再工作。

按下SB3电机停止。

2.2.2单元电路设计

CAD接线图

电气实物图

2.2.3资源分配表

输入设备

PLC

输入继电器

输出设备

输出继电器

代号

功能

SB1

正传按钮

I13.0

KA1

接触器1

Q17.0

SB2

反转按钮

I13.1

KA2

接触器2

Q17.1

SB3

停止按钮

I13.2

2.2.4软件设计(梯形图)

2.2.5器件校验

1、断路器的额定电压必须大于或等于线路的工作电压。

2、断路器的额定短路通断能力≥线路中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

3、断路器的额定电流≥线路的负载电流。

4、漏电断路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必须≥2倍的线路业已存在的泄漏电流。

2.2.6调试过程

首先进行编写程序,下载,然后再接线,然后在打开开关,进行调试,看是否能达到要求,如果出现问题,在检查接线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在看程序,是否正确,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在进行调试,当按下按钮SB1,正转运行。

按下按钮SB2,反转运行。

按下SB3,电机停止。

系统调试分几种情况:

硬件调试:

接通电源,检查可编程序控制器能否正常工作,接头是否接触良好。

软件调试:

按要求输入梯形图,检查后编译通过,在线工作后把程序写入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程序存储区。

运行调试:

在硬件调试和软件调试正确的基础上,使PLC进入运行状态,观察运行情况,看是否能够实现正反转。

根据以上调试情况,此电机控制系统设计符合控制要求。

3、课程设计总结或结论

此次课程设计是学习阶段一次非常难得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通过这次比较完整的设计出可逆运行电动机的PLC控制,我摆脱了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状态。

通过实际设计相结合,锻炼了我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我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手册、设计规范以及电脑制图等其他专业能力水平。

通过这次设计,提高了我的意志力和品质力,提升了自己的忍耐力,懂得了怎样缓解压力,学会了独立思考、逻辑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目的所在。

虽然设计内容繁多,过程繁琐,但我的收获却更加丰富。

通过与老师的沟通和交流,我了解到此系统的适用条件,设备的选用标准,以及各种器件适用性。

我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提高是有限的但提高也是全面的,正是这一次设计让我积累了无数实际经验,使我的头脑更好的被知识武装了起来,也必然会让我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表现出更高的应变能力,更强的沟通力和理解力。

最终按质按量完成本次设计。

我的收获是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4、参考文献

[1]王兆晶.《维修电工(中级)》,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张桂香.《电气控制与PLC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宋伯生.《可编程控制器、配置、联网》.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

[4]台方.《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教程》.中国水利出版社.2001

[5]何伟.《电气控制实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任伟宁、李平、王珏.《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海洋出版社.1999

[7]王永华.《现代电气及可编程控制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8]周祖得、陈幼平.《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9]补家武、左静、袁勇、吴来杰.《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设计》.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

[10]廖常初.《PLC基础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课程设计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

(签字)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