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54套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56548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资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54套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从资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54套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从资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54套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从资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54套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从资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54套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资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54套文档格式.docx

《从资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54套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资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54套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资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第54套文档格式.docx

C.发展型课程

D.研究型课程

10.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马卡连柯

C.班杜拉

D.科尔伯格

11.王峰,经常迟到、旷课甚至打架,学习成绩也比较靠后。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王老师发现他在体育方面有特长,就经常表扬他,得到表扬后的王峰逐渐改变了自身的很多缺点。

王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体现了()。

A.导向性原则

B.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C.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2.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

A.经常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交谈。

表现为十分兴奋的状态

B.对同事、好友无缘无故地表现为冷漠、漠不关心

C.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人

D.接触异性时经常表现为紧张的情绪

13.罗杰斯主张“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的威胁”,这种教学模式为()。

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4.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

A.孔子

B.墨翟

C.董仲舒

D.朱熹

15.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查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

B.访谈法

C.历史法

D.实验法

16.有位学生已知道“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但在运算11+3×

7=?

时,还是把11与3加起来再乘以7,这是受()影响。

A.定势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水平迁移

17.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要素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情感

18.有一位先哲说过:

“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说明人格具有()。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19.形式教育论的基本观点是()。

A.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学习知识本身包含着能力的培养

B.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知善”,即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D.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

20.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访问、考察,如让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前人创造的金银玉饰、碑刻书画等。

这对理解中国古代史及文明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形式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意念直观

21.利用校园的文化墙和黑板报来影响学生的品德,这种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说服教育法

22.上课时用红笔在老师讲的重点内容下边做标记,这是利用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3.()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A.叙事研究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行动研究法

24.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

A.全面发展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统一要求

25.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

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

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

26.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

A.心理疏导

B.职业指导

C.心理咨询

D.交往指导

27.从旧经验引导新学习,系统讲解教材内容即时练习与反馈校正属于()。

A.教师主导取向

B.学生自学取向

C.形式型策略

D.方法型策略

28.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称为()。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29.沛西·

能认为“教育既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该观点属于()。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交往起源论

30.欣赏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A.巩固知识的能力

B.审美能力

C.接受一切的能力

D.待人热情的能力

31.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趋势是从无律阶段、他律阶段到()。

A.超律阶段

B.节律阶段

C.纪律阶段

D.自律阶段

32.我国中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33.()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促进教学改革的前提。

A.转变教学内容

B.转变教学方法

C.转变教学观念

D.转变教学形式

34.学校实现培养人的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思想品德教育

B.教学

C.课外活动

D.学校管理

35.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核心课程

D.分科课程

36.某学生看到自己的同学因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而受到老师表扬,自己从此也暗下决心努力学习。

根据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这属于()。

A.外部强化

B.内部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37.各级学校和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相应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其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检查、复习、巩固已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38.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利用多样化的复习方式巩固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39.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A.培养人的智力

B.为其上一级学校输送拔尖人才

C.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D.为人的发展奠定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基础

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41.刘华平时上课经常调皮捣蛋,妈妈知道刘华喜欢玩游戏,便和他约定,只要他上课专心听讲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允许他每天玩半小时的游戏。

妈妈运用的方法是()。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消退

42.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43.孙老师课上有两位同学因为座位距离的问题争执起来,大有肢体冲突的趋势。

这时候,孙老师应该()。

A.勒令二人停止,出去罚站反省,以儆效尤

B.立刻制止,下课处理

C.“不理”“不气”,当他们是空气

D.暂时不予关注,待到教学告一段落后,再给予处理

44.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增强学生的体质

B.提高运动水平

C.培养优秀的运动员

D.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45.一位亲眼目睹大桥垮塌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一幕。

这属于()。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46.课堂气氛的类型主要包括()。

①积极的课堂气氛

②消极的课堂气氛

③斗争型课堂气氛

④对抗的课堂气氛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47.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A.练习法

B.实习作业法

C.实验法

D.谈话法

48.赵老师拿了一枚曲别针到课堂上,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内容就是让他们尽可能多地说出曲别针的用途,赵老师旨在培养学生的()。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49.在我国偏僻的山区小学,由于学生数量少、年龄小不易集中,教师少,教学设备差等客观原因,有不少地方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达到节约师资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A.个别辅导

B.复式教学

C.家庭作业

D.现场教学

50.一个国家的人口()是确定该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

A.数量

B.增长率

C.质量

D.分布

51.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构

C.社会文化传统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52.下列关于“先行组织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

B.与新旧知识均有关联

C.概括和包容水平低于将要学习的材料

D.可以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保持

53.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另一方面利用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而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

5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A.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B.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

C.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D.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55.李明看到张红帮助老师擦黑板。

但日后他自己不一定这样做,因为他未看到老师表扬张红。

这属于观察学习的()过程。

A.注意

B.保持

C.动作再现

D.动机

56.班级、少先队属于()。

A.一般群体

B.正式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特殊群体

57.李苗过分害怕猫,教师先让她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她看笼子里的猫并接近猫,最后让她摸猫、抱猫,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

教师对该生所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是()。

A.理性情绪法

B.来访者中心疗法

C.消退法

D.系统脱敏法

58.在新课改中提出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是()。

A.甄别适合培养的学生

B.选拔适合教的学生

C.促进学生成绩提高

D.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

59.教育要适应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60.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属于()。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6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D.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62.有了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后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无意注意

63.张老师在教学生区分形近字“慢”“漫”“谩”“幔”时,将四个字相同的右半部分用白色粉笔写出,差异的左半部分用彩色粉笔标出。

张老师利用了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64.丽丽花了10分钟背会了一首古诗,接着又继续读了5分钟。

这种知识保持的方法属于()。

A.及时复习

B.使用记忆术

C.分散集中复习结合

D.适当过度学习

65.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

A.形成性测验

B.诊断性测验

C.总结性测验

D.安置性测验

66.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的新学习方式是()。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

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

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67.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8.如果中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分析,就意味着他已经掌握了一些()。

69.根据著名课程理论家拉尔夫,泰勒的观点,课程开发的四个环节包括()。

A.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教育经验—完善实施方案

B.确定课程目标—组织教育经验—实施教育活动—完善实施方案

C.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教育经验—评价实施效果

D.确定课程目标—组织教育经验—实施教育活动—评价实施效果

70.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他人文章时,却很容易发现。

这是属于()。

A.注意的分散

B.粗心

C.知觉选择性

D.定势

单选题答案:

1:

B2:

C3:

B4:

D5:

D6:

B7:

C

8:

A9:

D10:

D11:

B12:

C13:

A14:

A

15:

C16:

A17:

C18:

D19:

D20:

A21:

22:

A23:

D24:

C25:

D26:

B27:

A28:

29:

A30:

B31:

D32:

A33:

C34:

B35:

B

36:

C37:

A38:

A39:

D40:

C41:

A42:

D

43:

B44:

A45:

B46:

D47:

C48:

D49:

50:

A51:

D52:

C53:

B54:

D55:

D56:

57:

D58:

D59:

B60:

C61:

C62:

C63:

64:

D65:

D66:

C67:

C68:

D69:

C70:

单选题相关解析:

专制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以命令、疏远为中心和行为特征的。

2:

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表4-2

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

三维度

六因素

稳定性

内在性

3: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否形成,只有通过它是否在活动和交往中表现出来加以检验。

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又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得以表现出来。

4:

教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需要有意识地收集教学资料,为上课做准备。

5: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6: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7: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强调客观环境对人有重要的影响。

蓬草生生长在丛麻之中,不须扶持就长得挺直;

白沙和黑泥里边就如同黑泥一样黑。

人生活在不同的小环境中,这些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并不相同,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也不相同,因而不同环境中人的发展有很大区别。

9:

研究型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能力的课程。

10:

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人有皮亚杰和科尔伯格。

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

11: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也叫长善救失原则,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这要求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12:

一般来说,某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正常即为健康。

A、B、D三项属于行为不正常的表现。

13:

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14:

孔子是我国第一位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考查教育研究方法中历史法的概念。

历史法是以历史研究法来研究教育科学。

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法的三个步骤:

收集资料、史料的鉴别和史料的分析。

16:

定势也称为心向,是指的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题干中,学生使用已掌握的运算法则来计算新问题出现了问题,这是消极思维定势的表现。

17:

道德行为是个人品德的外部表现,是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德育的最终目的。

18:

人格的功能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往往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也就是性格决定命运。

19:

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

20:

直观的形式分为三种: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实物直观是通过各种实物进行的:

模象直观是通过各种实物的模拟形象进行的;

言语直观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作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而起到直观的作用。

参观、访问、考察属于对实物进行直观认知。

21:

情感陶冶法的种类有:

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三种形式。

环境陶冶法即通过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题干中利用学校环境影响学生品德,属于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属于情感陶冶法。

本题考察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用红笔画重点是为了使重点突出,便于重点学习。

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

23:

行动研究法的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它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24:

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因材施教。

25:

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社会具有不同的政治方向、思想意识和主流文化,并且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要求培养具有不同政治立场和思想意识的人,自然要求传递不同的教育内容,特别是思想意识方面的内容。

26:

中学心理辅导的内容:

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27:

从旧经验引导新学习,系统讲解教材内容及时练习与反馈校正,是一种教师占主导的教学形式,教师在其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回顾,掌握知识体系。

28: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复述策略和组织策略属于认知策略。

计划和调节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元认知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沛西·

能是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他把教育称为生物学的过程,认为“教育既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生物起源论是庸俗进化论在研究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反映。

30:

欣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一般包括对自然的欣赏、人生的欣赏和艺术的欣赏等。

31: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趋势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他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无道德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公正道德阶段。

32:

我国中学仍然实行学科课程体系。

学科课程强调知识的逻辑结构,但是往往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易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动作用,是一种典型的“课程即知识”的表现。

33:

改变教学观念是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同时还能革新教学内容,故选C。

34: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

3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2)替代性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3)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37: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38:

多样化的复习形式是复述策略的一种重要方式。

39:

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人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基础。

40:

德育内容的确定要受到教育的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制约。

所以,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只注重外部环境的调节。

41:

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的出现。

妈妈给予的愉快刺激是允许他每天玩半小时游戏,以此要求刘华上课专心听讲并认真完成作业,正是正强化的体现。

42:

本题考察考生对记忆过程的了解。

在记忆过程中,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