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新人教 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56534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新人教 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新人教 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新人教 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新人教 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新人教 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新人教 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新人教 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新人教 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新人教 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责任感

7.开元年间,唐玄宗改贞观十道为十五道,每道设立一名固定的监察官员采访处置使。

玄宗后期,在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

这一变化

A.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B.促使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

C.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8.传统的以名贵土特产品和奢侈品为主的贩运贸易,进入宋代后变化加速……粮、帛、

茶、盐、铁、瓷(细瓷销城市,粗瓷销农村)、纸、糖、什器(生产用具或生活器物)等

均纷纷然进入较远距离和较大规模地在地区间流转的商品系列之中。

这种变化反映了当

A.贩运贸易非常的繁荣B.贩运贸易的商品种类和比例与过去更加不同

C.市场空间限制被打破D.市民阶层扩大与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增长

9.北宋末年庄季裕的《鸡肋编》载:

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菲舟揖不可到,……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绍兴二年(1132年)冬,忽大寒,湖水遂冰,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

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宋代

A.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较紧密B.民众生活受气候的影响大

C.舟揖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D.农业种植商品化和专业化

10.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

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

这反映出

A.宋朝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微宗废除

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 

D.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11.宋代选

官入仕的途径相当多元,通过恩荫入仕者尤多;

但相对于进士出身者,这些人

在当时被认为“无出身”,在出官、转迁等方面都受到种种限制,而跻身高层者更是寥寥

无几。

这种现象说明宋代

A.世家大族左右国家政权B.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C.科举制得到进一步完善D.党派纷争破坏官僚体制

12.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归宿”。

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10。

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4。

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私人贸易占据主导地位

D.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有竞争优势

13.明朝初年规定,“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但到中后期,佃农不再像以前那样逆来顺受,甚至出现“佃户嚣然动其不义不信之心”的现象。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商业发展冲击社会关系B.农业中租佃经济日趋衰落

C.重农政策提高了农民地位D.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败落

14.战国时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了工商皆本。

这些古代商业思想

A.是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反映B.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

C.颠覆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政策D.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

15.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国内市场流通的主要商品,第一位是粮食,约占42%;

第二位是棉布,约占24%;

第三位是盐,约占15%。

这反映了该时期

A.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B.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D.农业技术仍领先于世界

16.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其中提到:

“辛亥革命战争,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

”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A.对时局的认识脱离实际B.意识到要对现行纲领进行调整

C.有一定的“左”倾倾向D.注重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属性

17.雅典舰队的水手和战士主要是由贫穷公民组成,他们是民主制度的坚定捍卫者。

公元前411年贵族寡头派桑德等利用舰队征伐西西里远离雅典的机会,在公民大会上取得多数票而废止了雅典的民主制度。

据此可知,当时雅典

A.平民政治地位极其低下B.民主决策成为时代风貌

C.公民大会不能代表民意D.废除民主制乃众望所归

18.1494年,西班牙与葡萄牙签订了《托尔德西亚斯条约》,以经过亚速尔群岛(北大西洋中部)和好望角以西350里格处经线划了一条分界线,即所谓的“教皇子午线”,界线以东属于葡萄牙王室,以西归西班牙王室所有。

该条约签订的决定性因素是

A.迪亚士发现了非洲好望角B.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C.达·

伽马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D.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19.17世纪初的西班牙劣币狂行,一夜之间黄金白银都不知流到哪里去了,市场上充斥着劣质的铜币,用这些铜币去抢购粮食,会累坏体质虚弱的无产者,因为一口袋粮食恐怕需要一口袋铜币。

不无夸张的是买一支蜡

烛要付出二倍的铜币。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 

B.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C.罗马天主教会的盘剥 

D.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20.研究表明,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进入了一个高工资时代,如约克郡熟练工人平均日工资从1先令上升到2先令3便士

与此同时,英国主要粮食尤其是大麦、小麦的价格显著下降。

这一状况

A.得益于工业革命发展 

B.降低了社会消费水平

C.提升了农业生产收益 

D.刺激了工业技术革新

21.下表是1750—1850年间英国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时所属社会阶层分布表。

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社会阶层划分

数量

所占总数比例(%)

上等阶级

8

3.0

中等阶级

142

53.4

底层中等阶级

85

32.0

劳工阶级

31

11.6

A.工业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B.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C.19世纪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D.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化

22.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

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

德国卡尔·

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

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B.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

C.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

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23.1888年,法国陆军部长布朗热利用群众对政府的不满,积极宣传修改宪法及解散议会的主张,力图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这些主张得到反政府各派支持,全国掀起了崇拜布朗热的浪潮。

这反映当时法国

A.共和政体违背民意B.帝制仍有社会基础

C.社会主义运动高涨D.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4.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中强调,“这是欧洲人的事,主动必须来自欧洲”,“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同意,也应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之一是

A.稳定资本主义秩序B.促进欧洲经济恢复

C.推动西欧国家联合D.利用西欧抵抗苏联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全国城

市集镇以及农村。

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

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称为“官当”。

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

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银号、票号等新的金融机构。

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各项金融业务。

清代金融机构还在一些城市设立了同业行会,订立共同规则,协调金融业内部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摘编自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

材料二17世纪晚期以来英国海外争霸战争频繁,军费开支庞大。

政府通过发行国

债来向社会募集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东印度公司等大股份公司的借款,政府往往给这些公司一些垄断的特许经营权。

光荣革命后英国股份公司不断涌现,1720年英国股份公司已经多达190家,证券交易异常活跃,伦敦也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

同时一些商人酝酿成立一家与荷兰机构类似的银行,把政府直接借贷的功能银行化。

1694年议会通过了《英格兰银行法》,英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成立,成为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来源。

到1793年英国全国银行总数达到353家。

18世纪中期,英国的近代金融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摘编自 

曹瑞臣《论“金融革命”与18世纪英国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金融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7—18世纪金融革命与明清金融革命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18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500—1800年间,“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在丝绸、

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

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

1500年至1800年,“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换句话说,在欧洲工业革命之前,世界的经济中心不在欧洲,而在亚洲,特别是中国。

——据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的东方》

围绕材料,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7.(15分)【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

王安石以“民

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财思想为指导,推行开辟财源的变法措施。

他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制定全国一年用度的预算,颁布施行,以节省开支。

考察全国的农田、水利和赋税,另订管理办法,以尽地利而增税收。

颁布青苗法,把救济贫民用的常平、广惠等粮仓的积谷,变钱借给贫困的农民,秋收加息二分收回,以免农民受到豪富的盘剥。

实行募役法,以贫富为标准,把百姓分为五等,按等缴纳“免役钱”。

本来没有差役的“单丁”、“女户”、“官户”等人家,则出“助役钱”。

政府即以此钱募役。

除此之外,还推行均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新法。

煕宁二年公布办法征求意见,次年在开封府试行,接着才正式向全国推行。

青苗法实施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重盘剥的现象。

这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

新法一直在守旧派的攻击和变法派内部意见不一致的艰难情况下进行。

1085年,神宗去世,哲宗继位,变法派成员相继被排挤出朝廷,史称“元佑更化”,变法受挫。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王安石理财措施的特点,并指出其意义。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变法受挫的原因。

(6分)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9

10

B

D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二.非选择题

25.(25分)

(1)表现:

典当业尤为发达,且分布广泛;

资本相对雄厚;

经营主体来源广泛

业务类型多样;

金融机构类型众多;

政府积极参与;

注重协调行业内部各种关系。

(答出五点即可得5分)

影响:

有利于促进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便利清政府赋税征收,调节货币流通,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未能促进经济转型。

(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2)相同: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政府都积极参与;

都出现金融机构创新;

都推动了新的经济因素发展和增加了政府收入。

(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不同:

政府参与方式不同:

前者是直接创办金融机构;

后者是通过发行国债以及将特权折算成股份入股金融机构。

金融创新的力度不同:

前者金融创新力度有限,业务相对单一;

后者则出现了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和股份制银行,更具有近代特征,且初步建立了近代金融体系。

规范经营活动的举措不同:

前者为协定和规则,后者上升到法律的层面。

影响不同:

前者未能促进经济转型,后者推动英国经济转型。

原因:

中国:

君主专制强化,缺乏政治环境;

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海外贸易发展;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传统的重义轻利等观念束缚。

(3分)

英国:

较早确立代议制;

新航路开辟后,海外殖民扩张的需要;

争霸战争频繁,军费开支庞大;

实行重商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

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动。

26.(12分)

示例一:

论题:

重新审视全球视野下的明清。

(2分)

论述:

15至19世纪,明清时期农耕经济达到高度繁荣。

明中叶以来,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制造的手工业品在全球市场具有极高的声誉度和竞争力。

随着新航路开辟,中西方贸易量剧增,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同时伴随着白银大量涌入和高产作物引进,冲击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

明清两朝虽然闭关锁国,但是依旧开通了指定的贸易口岸进行海外贸易,比如清朝的广州十三行,中国仍处于世界最重要贸易中心地区之一。

(10分)

示例:

论题:

1500年以来,世界经济中心由亚洲逐渐转向欧洲。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商品种类逐渐增多、贸易额不断上升,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随着早期殖民扩张的进行,欧洲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吸收了优秀的文明成果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19世纪以来,欧洲各国普遍开展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欧洲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工业技术中心;

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欧洲不断对外扩张,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殖民体系,从而引领着世界经济向着广度和深度发展。

27.

(1)特点:

不增加人民负担;

以开源为主,节流为辅;

综合施策,涉及面广;

试行再推广,审慎推进;

夺豪强富商之利,注重保护平民。

(每点2分,任意2点,共4分)

意义:

有利于保障农时,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有利于农民对国家的人身

依附性的逐步松弛;

推动宋代货币流通、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个要点3分,两个要点5分,共5分)

(2)原因:

损害了大地主、官僚的利益,遭到反对;

变法执行不善,引起民间不满;

支持变法的神宗去世;

反对势力固守成规,形成强大的阻力;

用人不明等。

(每点3分,任意2点,共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人类对色彩的研究,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过程的研究。

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前,人对色彩的认识更多来源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这是人类从自然界中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

形成人类社会以后,人对色彩的认知也逐渐融入了特定社会阶段的文化内涵,成为辅助指导和规范社会生活的文化理念。

据考古研究证实,人类在冰河世纪之前就本能地使用颜色了。

如在洞窟岩壁上涂绘猜物和狩猎场面;

以赭土或鲜血涂抹身体以祈求力量;

在陶器上彩绘动物或困腾标志等。

但那时的原始初民所使用的颜色只局限在从自然界直按得来的简单色彩,如从赤铁矿粉、血液里得来的红色,由碳化物得来的黑色和从大地土壤得来的黄色,再加上兽骨、贝壳等具有的天然白色,通共四色。

此后由于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的不同,同时古代原始部落又有各自热衷的颜色追求,色彩民俗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中国传统的“五色观”也正是在此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五色观”最早源于周王朝,《周礼》有载:

“画绩之事杂五色。

”这是我国最早关于“五色”的记载,自此我国传统的美学色彩观形成了。

这比源于西方古代哲学四元素说的“四色理论”要至少早一个世纪。

在“五色体系”的观念上,又产生了“正色”与“间色”的概念。

五色观最早源于人类的朴案色彩认识,被赋以中国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之后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

自此开始,传统的色彩观真正融入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色彩的内涵不断扩展,使色彩文化不仅具有感官认识的作用,更成为“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也成为商周以后统治阶级有效的政治文化统治手段。

《白虎通》曰:

“圣人所以制衣服何?

以为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

”到了春秋时期,“正色”与“间色”的色彩观念进一步强化和扩散。

《礼记·

玉藻》记载道:

“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不入入公门。

”自此,五行、五色的观念和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政治、军事、天文等各领域,并不断在华夏历史的沉淀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使色彩的发展融入中国文化的精髓,塑造和形成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民族色彩审美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类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人对色彩的认识都来自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

B.冰河时期之前的人类已能本能使用颜色,这些颜色全都是从自然界直接得来的简单色彩。

C.色彩的内涵在五色观出现时进一步扩展,成为了一种社会分辨阶级的工具和政治文化统治的手段。

D.五色观融合并发展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因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原始初民对色彩的使用写到五色观的形成及内涵的扩展,展现了中国民族色影观的发展过程。

B.文章第二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指出了冰河世纪前的人类就能使用来自自然界的色彩。

C.文章引用《周礼》的记载,是为了说明五色观比西方的“四色理论”至少早一个世纪。

D.文章引用《礼记·

玉藻》,证明了“正色”与“间色”的观念在春秋时期进一步强化扩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始初民在洞窟岩壁徐绘狩猎场面、用鲜血徐抹身体时,只有红、黑、黄、白四色可选择。

B.周朝之前的传统色彩观并未真正融入社会文明发展,五色观产生后色彩文化才逐步渗入政治文化领域。

C.我们在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探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

D.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方面影响了人们对色彩的审美追求,使得色彩民俗的内涵不断发展和丰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外婆的世界

李娟

之前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一段时间。

在阿勒泰时,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后来我买了一只小奶狗陪她。

于是每天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一人一狗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张望。

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

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

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

“长得极好!

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

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

“这是骗钱的!

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眯眯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

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

“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

“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

她居然听懂了:

“晓得晓得,我又不是小娃儿。

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

“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每次逛完回到家,她累得一屁股坐到床上,一边解外套扣子,一边嚷嚷:

“累死老子了,老子二回再也不出去了。

可到了第二天,就望着窗外蓝天幽幽道:

“老子好久没出去了……”

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

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

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

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

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

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

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每天她趴在阳台上目送我上班而去,回到空空的房间开始想象火车之旅,那是她生命之末的最大激情。

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已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

她走丢过两次,一次被邻居送回来,还有一次我在莱市场找到她。

那时,她站在那里,白发纷乱,惊慌失措。

当她看到我后,瞬间怒意勃发。

似乎正是我置她于此处境地。

但却没有冲我发脾气,只是愤怒地絮絮讲诉刚才的遭遇。

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破布,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

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

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系得有。

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

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

于是她便做上记号。

这几块破布,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我很恼火。

我对她说:

“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