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各地新题单元汇编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56377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4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各地新题单元汇编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一轮各地新题单元汇编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一轮各地新题单元汇编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一轮各地新题单元汇编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一轮各地新题单元汇编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轮各地新题单元汇编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格式.docx

《一轮各地新题单元汇编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各地新题单元汇编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轮各地新题单元汇编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格式.docx

政务委员

共产党

l

3

29

2

6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27

9

A.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B.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C.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不是多党联合执政,而是中共一党执政。

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通过政治商协会议,参政议政,并不能成为执政党。

D项说法错误。

【答案】D

4.(2011年1月三明市期末质检12题)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目标得以实现的是()

①统一中国②建立民主共和国③实现了民族独立④铲除私有财产制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统一中国至今没有实现,铲除私有制度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①④错误。

5.(2011年5月南平市质检18题)1949年新政协后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6位副主席,党外人士3人;

委员56人中,党外人士27人。

这体现新政府的特点是()

A.多党合作、民主协商B.人民代表制度

C.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D.党外人士参政议政

【解析】从参加政协的代表比例看,具有广泛性。

【答案】A

6.(2011年4月衡州市质检21题)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

①新民主主义国家②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③社会主义国家④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共同纲领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故排除含③选项。

7.(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7题)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

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名称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时间

1787年颁布

1870年颁布

1954年颁布

制定机构

国会制定

国民议会制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特点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

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评价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颁布时间B.制定机构C.特点D.评价

【解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时间是1875年,故A错误;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制宪会议制定,故B不正确;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故D不正确。

8.(2011年3月深圳松岗中学高三测试22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共同纲领》的最大不同是()

A.所体现的社会主义的原则B.过渡时期总任务的体现

C.国体的差异D.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变化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而《共同纲领》性质还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

9.(2011年1月河南安阳高三期末19题)《青藏高原》唱响全国: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呀拉锁,那可是青藏高原。

下列哪些事件给西藏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①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③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成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解析】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第①项七届二中全会在1949年3月召开,与西藏无直接联系。

其他几项意义重大,对西藏发展影响深远,本题选B项。

【答案】B

10.(2011年4月江苏百校样本分析10题)“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

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A.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9月,新中国尚未成立,排除B项;

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国家性质的是《共同纲领》,故排除D;

21世纪初,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方才形成,排除C项;

答案选A。

11.(2011年4月南通市调研8题)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

“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

”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解析】据史实1952年底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排除A。

全国人口普查与制定民族政策无多大关系,排除C。

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1954年基本定案,到195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前后共修改五次。

所以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无多大关系,排除D。

1953年人口普查,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至少从时间上看存在先后关系,所以正确选项为B。

12.(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3题)美国学者约翰·

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

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依法治国的方略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13.(2011年1月南通市一模12题)下列各项中,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主题有联系的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民主政治制度有人大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各选项中与三大政治制度有联系的只有B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14.(2011年5月濮阳市二模31题)某绅士说:

“当我把选举和旧日国民党统治之下的选举比较之后,我发现我们的选举绝对诚实、自由、平等,绝没有旧日的贿赂、强迫、暴行等现象。

”材料反映的史实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政治B.团结起一切抗日的民主进步力量

C.壮大了中华苏维埃人民民主政权D.有利于抗战后的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旧日国民党统治之下”、“我们的选举绝对诚实、自由、平等”等可知此选举为解放后的选举,选择A项。

15.(2011年3月吉安市一模29题)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谐音,戏称为“围脖”。

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0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

有人说:

“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

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D.没有看到问题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解析】参政的积极性能否提高在于民主建设程度,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途径有多种方式,比如信件、交谈等;

科技发展推动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客观上促进民主进程,但不能说是直接推动作用。

故A、B、C错误。

16.(2011年4月湘潭市二模18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

但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在亲自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及监督权之余,将国家权力中的行政权、审判权、法律监督权等分别委托给政府、法院、检察院,而全国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则必须对选出的代表、委托的国家机关进行监督。

这体现了()

A.“双重委托,双重监督”的原则B.直接民主的原则

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民主代议制形式

【解析】《宪法》规定,中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我国采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取的代议制。

通过选举代表,由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代表大会来管理国家,这是第一重委托。

反过来,人大要向人民负责,要向选民述职,要自觉接受监督。

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了更专业的管理国家,选举“一府两院”来行使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

人大委托“一府两院”是第二重委托,“一府两院”要向人大报告工作,接受人大监督,对人大负责。

这就是“双重委托,双重监督”的原则。

材料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原则,故正确答案为A。

17.(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7题)山东某地进行“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用对手机用户发送短信的形式进行了宣传。

下列语句不可能出现在手机信息中的是()

A.共同团结奋斗 

 

B.共同繁荣发展

C.民族平等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解析】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为1956年党为处理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而提出,不符合宣传民族团结宣传月的主题

18.(2011年3月江苏四市一模9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的原因在于()

①无产阶级政党可以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

②双方有长期团结合作的历史

③各民主党派已成为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党派

④各民主党派可以发挥对共产党的监督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

①项说法错误;

从抗日战争时期起个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就有合作的历史,建国后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建议,②③正确;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相互监督”的方针,体现了④。

19.(2011年1月三明市期末质检13题)周恩来总理说: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主要是讲中国共产党跟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

党派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任何政党或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由客观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

……”材料中“客观的历史发展”是指()

A.新民主主义革命B.新中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改革开放

【解析】

20.(2011年4月海口调研21题)“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解析】考查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

题干中强调的是“万紫千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或“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1.(2011年4月天津市河东区一模8题)1954年12月,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

由此可以看出1954年以后()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全国政协不再具有立法的职能D.政协是全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

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本题中C项符合1954年后政协的特点,A项时间上不符合;

BD两项说法错误。

22.(2011年5月鞍山市二模30题)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

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

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

①中国的丞相制度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钱穆先生的观点是,好的政治制度,在于它本身有自我改变、调节能力,能自发的适应现实环境,它自我发展、完善的机制应该是它本身的一部分。

据此本题中各项都能反映这一特点,本题选A项。

23.(2011年1月绍兴市高三期末质检14题)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某导演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A.区域自治开新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B.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D.独立自主,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主要指的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党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答案】C

24.(2011年1月山东潍坊市质检11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政治制度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较简单,考查了我国的政治制度,根据所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都反映了“人民民主”,第②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50年代中期确立的外交政策,不属于政治制度。

本题选D项。

25.(2011年2月济南市调研24题)“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解析】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最能体现“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一材料信息。

26.(2011年5月北京丰台区二模18题)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表明()

A.西藏成立了人民自己的政府

B.西藏成为新中国大家庭的一员

C.落实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D.人民得到普选权利

【解析】西藏和平解放是1951年,标志着中国大陆的基本解放,大陆实现统一。

27.(2011年3月湖南高三十二校联考12题)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

“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

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

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 ②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 ④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

A.①③B.①②④C.②④D.③④

【解析】从题干“另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说明联邦制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于“小聚居、大杂居”的历史因素决定的,因此,正确选项为A;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的对象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②错误;

④项错在“实行区域自治政策”。

28.(2011年3月深圳松岗中学高三测试13题)看下面资料(中国行政的不完全的统计资料)

省(自治区)等

市(自治州)

县(旗)

乡镇

民族地区

5

50

1636

1092

汉族地区

23个省、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83

2862

41636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县制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对政治一统有着长远的历史意义

B.民族县的出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

C.新中国历史上乡镇管理机制曾经被否定过

D.人民民主专政下的民主新气象是出现在四大经济特区建立的年代

【解析】新中国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表现在三大制度的确立,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县制是中央集权制的内容,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故A正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是在1954年宪法,故B正确。

文革时期,革命委员会代替乡镇管理机制,故C说法正确。

29.(2011年1月常德市质检22题)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

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

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体现②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③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④有利于各民族的平等和民族团结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察新中国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30.(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6题)右图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样。

图样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民族团结原则②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民族平等原则④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共实行的民族政策及原则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2011年4月湖南雅礼中学月考30题)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

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解析】AD适合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

C适合民族区域自治区。

32.(2011年3月湖南十校联考11题)某学者在《中国特色民主政治体制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指出:

“在当代中国社会权力体系的结构方式上,必须要由各级公共权力中的常设最高决策领导权(简称决策权)和常设最高决策监督权(简称监督权)两权分立,相互分权制衡与合作,从而确保建立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的权力运行机制。

”造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旧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残缺、民众参政素质低

B.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起步晚、底子差

C.西方民主宪政制度和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D.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

只有建立起来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的权力运行机制,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故D符合题意。

33.(2011年1月福州高级中学高一期末39题)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由藏族公民担任。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向西藏投入400多亿元;

1954年以来,中央和其他省市克服种种困难,援助西藏建设了62项工程。

这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