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答案心理实验设计真题0211年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56340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8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答案心理实验设计真题0211年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带答案心理实验设计真题0211年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带答案心理实验设计真题0211年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带答案心理实验设计真题0211年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带答案心理实验设计真题0211年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带答案心理实验设计真题0211年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带答案心理实验设计真题0211年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答案心理实验设计真题0211年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带答案心理实验设计真题0211年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A.刺激类型B.准备状态C.酒精和药物D.年龄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如果自变量的变化不能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不敏感的。

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它们是高限效应和低限效应。

2P37

17.与经典的心理物理学不同,信号检测论可以将人的感受性和判断标准区分开来。

4P113

18.用最小变化法进行实验时,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值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值且差异显著时,说明存在习惯误差,如果相反,说明存在期望误差。

4P86

19.ω2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强度的指标,当ω2<.01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很弱,实验效果很差;

当ω2≈.06时实验效果中等;

当ω2>.15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较强,实验效果好。

7P208

20.准实验设计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

3P65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21.定量研究:

是指,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的研究过程。

定量的意思就是说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

每当我们要计算时,我们就要定量。

1P15

22.内部效度:

是表示实验所提供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指标。

如果因变量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就意味着本实验的结果主要是由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造成的。

2P35

23.需要特征:

是指在心理学研究中,被试通过一些线索或信息洞悉他们在实验中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

3P55

24.ROC曲线:

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等感受性曲线。

即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断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把虚报率作为横坐标,击中率作为纵坐标作图,就可以形象的看到随着标准的变化,击中率与虚报率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的情形。

这就是ROC曲线。

4P117

25.阶梯法:

阶梯法是最小变化法的一个变式,它和最小变化法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把增加和减少刺激强度的程序连续进行。

当被试报告感觉不到呈现的刺激时,主试就按一定梯级来增加刺激强度;

而当增加到被试感觉到了时,又按一定的梯级来减少刺激强度。

实验按这样的顺序继续下去,直至达到一个先定的标准或先定的实验次数为止。

4P87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

1P17

答:

1.基础研究是指揭示规律,探明或建立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

2.应用研究是指以解决实际的科学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

3.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分并不绝对,只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1..二者对于心理发展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2..基础研究的成果指导着应用研究的进行;

3..实际需要和应用研究是基础研究的推动力;

4..应用研究的结果会丰富已有的理论。

27.举例说明什么是自变量混淆,如何防止出现自变量混淆?

2P40

1.自变量混淆: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淆。

2.例如:

比较集中学习和分散学校效果的实验,第一组被试在第1天学习3小时,第二组被试在第1、2天各学习3小时,第三组被试在第1、2、3天分别学习3小时;

第5天进行测试,结果是第三组效果最好,第二组次之,第一组最差;

但这并不能说明分散学习效果好于集中学习,因为发生了自变量混淆,即实验组并非只在学习方式上存在差异,而且他们的学习时间也不同,并且距离考试时间的长短也存在差别。

3.在具体实验操作时,我们可以采取消除额外变量、使额外变量保持恒定或随机化等方法,来避免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28.举例说明不等控制组设计。

3P66

1.为了比较某些实验处理的效果,在实验中常常通过实验处理组与非实验处理组(控制组)的结果比较,来揭示实验处理的作用,这种实验设计的方法就是不等控制组实验设计。

当无法对被试进行随机分配时,就采用不等控制组实验设计。

2.例如,某公司计划使用新的员工作息时间,为了考察新的安排相比旧的安排是否提高了员工士气,增加产量而进行实验研究。

计划用该公司的两家工厂作为实验的处理组和控制组,由于不能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两个工厂,也很难在两个工厂之间匹配被试,所以只能采用是不等控制组实验设计。

29.举例说明如何用感觉等距法制作心理等距量表。

4P102

1.感觉等距法:

是一种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直接方法。

特点是让被试把两个感觉的距离分成几等份。

可以同时分成几个等份,也可以用一次分成两个等份的方法,最后分成几个等份。

以刺激值为横坐标,以等距的感觉为纵坐标画成曲线。

即可制作成一个等距量表。

2.例如R1和R5是两个不同响度的声音,且R5>R1。

被试者的任务是:

1..找出R3,使其响度正好在R1和R5之间也即R5-R3=R3-R1。

2..再找出R4,使其响度正好在R3和R5之间,也即R5-R4=R4-R3。

3..再找出R2,使其响度正好在R1和R3之间,也即R3-R2=R2-R1。

这样,利用三次二分法把R1和R5之间在响度上分成四分,即R5-R4=R4-R3=R3-R2=R2-R1。

这就得到了按等距变化的一系列刺激。

把这一系列的刺激作为横座标,把等响单位作为纵座标画出一条曲线,这就是响度的等距量表。

30.举例说明反应时间实验中的速度-准确性的权衡现象。

5P145

1.被试有时会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去换取反应速度,有时则会以牺牲反应速度为代价去换取反应准确性,亦即被试能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权衡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的标准指导他的反应。

这就是反应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现象。

2.例如,当一个人快速完成某个作业时,他会比慢慢地完成这个作业犯更多的错误。

反之,如果某人很准确地做某件事时,速度就会变慢。

六.分析题(共10分)

31.请结合下图说明,评价法中低标准下的击中率和虚报率为什么应该是累积概率?

4p129

 

结合上图来看,对C5来说,击中率P(y/SN)是当SN呈现时被试以“6”反应的概率。

对C4而言,击中率P(y/SN),除了SN呈现时以“5”反应的概率以外,还应加上以“6”反应的概率。

因为当被试把标准定在C4时,就意味着对任何大于或等于C4的感觉都以“y”(是信号)反应。

凡大于或等于C5的感觉也必然大于C4,所以对于C4来说,P(y/SN)应为SN呈现时以“6”和“5”反应的概率的总和。

其余标准下的P(y/SN)以此类推。

因此,对于C5以下的各标准来说,击中率P(y/SN)都应该是累积概率。

各标准下的虚报率P(y/N)也应以类似方法计算。

七.实验设计题(共10分)

32.请设计实验考察中断正在完成的任务对抑郁者和非抑郁者记忆成绩的影响。

1.实验采用混合设计;

2.实验的自变量是:

抑郁者和非抑郁者

3.实验的因变量是:

记忆成绩

4.实验的额外变量:

被试的年龄,实验场所,被试对记忆材料的兴趣等等。

5.实验过程:

1..要求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完成20项记忆任务,其中10项记忆任务在完成之前被打断。

在全部任务完成后,要求被试回忆记忆任务的名称或尽可能多地描述记忆任务。

2..其中,被试变量是组间设计,即抑郁者和非抑郁者;

任务类型是组内设计,即完成任务和未完成任务。

6.实验结果可用下表记录:

抑郁者和非抑郁者记忆成绩的比较

被试类型

任务类型

完成

未完成

抑郁者

非抑郁者

2003年心理实验设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心理物理学纲要》的作者是(D)1P12

A.韦伯B.艾宾浩斯C.斯蒂文斯D.费希纳

2.我们可以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分别选择当时16岁的被试进行研究,这种实验设计称为(A)3P77

A.时间迟滞研究B.横断研究C.纵向研究D.比较研究

3.下列哪种自变量属于环境自变量(C)2P33

A.任务难度B.个性特征C.时间D.指导语

4.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间接方法是(D)4P103

A.分段法B.数量估计法C.对偶比较法D.差别阈限法

5.霍克基等人发展了一种新的反应时实验技术,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称为(A)5P142

A.“开窗”实验B.相加因素法C.反应时相减法D.ABC反应时

6.在信号检测论中,P(y/SN)指(D)4P121

A.正确否定率B.虚报率C.漏报率D.击中率

7.在方差分析之后还要对实验中的各个总体进行两两比较,这种比较称为(B)6P174

A.简单效应检验B.事后检验C.主效应检验D.交互作用检验

8.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的比例称为相对差别阈限,也就是指(C)4P86

A.主观相等点B.相等地带C.韦伯比例D.不肯定间距

9.随着判断标准的提高,击中率和虚报率都会(C)4P117

A.增加B.不变C.降低D.不确定

10.如果心理量和物理量画在双对数坐标上是一条直线(B)4P111

A.线性定律B.幂定律C.对数定律D.韦伯定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用数量估计法制作的心理比例量表符合(BC)4P110

A.对数定律B.幂定律C.斯蒂文斯定律D.费希纳定律

12.确保代表性样本的方法有(ABCD)2P46

A.分层取样B.成团取样C.配额取样D.雪球式取样

13.凡是能够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叫做实验的有关变量(ABD)2P39

A.自变量B.控制变量C.反应变量D.额外变量

14.下列哪些设计属于准实验设计(AC)3P66

A.不等控制组设计B.随机区组设计C.中断时间序列设计D.混合设计

15.为了获得较高的外部效度,其研究结果必须能够推论到以下几个方面(ACD)2P36

A.其他人群B.其他研究C.其他环境D.其他时间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6.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产生。

1P10

17.变量就是一些在数量或质量上可以改变的事物。

2P29

18.恒定刺激法中计算绝对阈限的方法,除了直线内插法之外,还有平均Z分数法和最小二乘法。

4P89

19.心理顺序量表可以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来制作。

4P98

20.ω2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强度的指标,当ω2<.01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很弱;

实验效果很差;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交互作用:

一个因素设计实验实际上包含两个或更多的单因素的实验。

采用因素实验设计可以揭示实验中每一个单个因素各个水平之间的差异,又可以揭示几个因素相互影响对因变量产生的作用,这种作用称之为交互作用。

7P195

22.双盲实验:

是一种更有效控制需要特征和实验者效应的研究方法,即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接受的实验条件。

3P56

23.自变量混淆:

2P39

24.感觉等距法:

25.简单效应:

是指在因素设计中一个因素仅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一水平上的效应。

7P204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心理学规律的性质。

1P26

1.武德沃斯和施洛斯贝格曾指出,虽然实验心理学注重实验研究的定量工作,但有一些重要的变量,它们的性质是质量的而不是数量的。

2.心理学也有一些定量的规律,如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7。

3.心理学的规律现在和将来都是局限于一定范围内的,其普遍性是有限的,因而它主要是定性结构的规律。

4.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既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制约,又受人的大脑的约束,因而人的心理活动也就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过程。

5.比较而言,心理学的规律更类似于生物学的规律而不像物理学的规律。

27.简述单被试实验设计的设计模式。

3P73

1.单被试实验设计是指在研究中只有一名被试,着重于对单个被试行为变化的测量。

2.单被试设计的典型实验历程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1..建立基线:

建立被试在施加自变量之前的行为反应模式。

一旦基线阶段比较稳定之后,即可施加自变量。

2..施加自变量:

在这个阶段,除了施加自变量之外,一切其他的实验条件都要保持与基线段相同。

3..消除自变量:

它是评估自变量是否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决定因素。

3.单被试实验设计中:

凡是没有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历程都用字母“A”表示;

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历程用字母“B”或其他字母表示。

28.举例说明如何根据ROC曲线分析被试的分辨力和判断标准。

4P126

1.将具有不同分辨能力的被试的实验结果画在一起,便可得到一组d’不同的ROC曲线。

图中连接(0,0)和(⒈0,⒈0)的45°

对角线是代表被试的辨别力等于0的一条线,也可以说是击中率等于虚报率的一条线。

ROC曲线离这条线愈远,表明被试的辨别力愈强。

2.当信号本身的强度很大或被试的感受性很高时,信号容易被觉察,因此ROC曲线向左边弯得更高;

当信号较弱或被试的感受性较低时,ROC曲线就向45对角线*拢。

换句话说,ROC曲线的曲率是由信号强度和被试的感受性共同决定的,而与被试的判断标准无关。

当被试的判断标准高时,他倾向于少说信号;

当被试的判断标准低时,他倾向于多说信号。

29.举例说明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

5P148

1.反应时间相对于其他一些因变量而言经常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

在刺激差别产生100%正确判断的地方,甚至判断有100%把握时,反应时间仍然下降。

体现出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具有更强的敏感性。

恰好是这一特点,使反应时间有可能用来为大于差别阈限的刺激差别找出等值。

2.有人研究过反应时间和判断次数的累积,以及和判断的信心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大致是:

刺激是绘在卡片上的一条粗的黑色水平线,两端各有一条短垂直线,另一条垂直线分水平线为两段。

左边一段永远是50mm,作为标准刺激;

右边线段是比较刺激,变化范围从40mm到60mm,每次变化2mm。

用速示器呈现刺激。

被试的任务是判断两边线段哪个更长,并分别按两个键做出反应。

反应时间以百分秒为单位。

每次反应后,被试还要在另一条线段上画出记号,表示他判断正确的信心。

在线段中间画个记号表示完全没有信心,画在线段最右边表示完全肯定右边一段长些,画在最左边则表示完全肯定左边长一些。

其间各点表示肯定的各种程度。

标有%L的累积曲线,代表把比较刺激判断为长于标准刺激的累积百分数,应看最左边的纵坐标;

标有CM的累积曲线,是对于每一比较刺激所作的10次判断的信心估价的平均数,使用从左数第二个纵坐标。

范围从-l00到+100,分别相当于判断左边线段长或右边线段长的肯定程度。

其零点表示完全不肯定,正与%L累积曲线的50%点相交,在那里被试是在猜。

但是它从零点却向两端伸展得较远,这说明当刺激差别还没有大到足以使被试绝对肯定他的判断时,他便能做到l00%的正确判断了。

标有TM的是反应时间曲线,可以看出,它在比较刺激为50毫米,即和标准刺激相等处达到峰值。

附带说明,这个峰值与另两条曲线相比较显得常误少得多。

从这条曲线上可以看到,反应时间是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的差别的函数,二者的差别越大,RT越短,曲线从峰值向左右两端逐渐下降,形成一条平滑、对称的常态曲线。

另外,在刺激差别产生100%正确判断的地方,甚至判断有l00%把握时,反应时间仍然下降。

这一实验的主要目的似乎在于探索判断的信心和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其结论中可以说,当怀疑或不肯定以等差方式增加时,判断的时间是以等比方式增加的。

两者都是判断困难的明显的度量,在许多方面完全可与更为熟悉的判断的正确百分数的累积曲线相比拟。

由此可见,反应时问的确可以作为制作心理物理学量表中的一项重要度量。

30.信号检测论(SDT)相对于经典心理物理学方法的优点是什么?

4P112

1.信号检测论可以将人的感受性和其判断标准区分开来。

2.使实验者可以用一些方法测量反应的倾向性,并使测得的被试的辨别力不受反应倾向性的影响。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31.下图是一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请结合图示说明其研究方法和结论。

5P138

1.波斯纳应用减法反应时实验,证明了在短时记忆的短暂时间内存在着视觉的编码。

2.实验过程:

在波斯纳那试验中,他向被试呈现两个字母。

呈现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同时呈现,另一种是先后呈现。

要求被试指出这对字母是否相同。

并记录反应时间。

所呈现的字母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读音字形相匹配,如(A,A);

另一种是同音不同形,如(A,a)。

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反映均为“相同”,两个字母以0.5秒、1秒、1.5秒相继呈现。

3.实验结果:

如图所示,当两个字母同时呈现时,(A,A)的反应时小于(A,a);

随着两字母呈现时间间隔增加(A,A)的反应时也增加,但(A,a)反应时变化不大。

这样便使(A,A)和(A,a)的反应时只差逐渐减小。

当时间间隔达到2秒时,反应时差别变得很小。

4.这说明:

短时记忆中,先出现一个短暂的视觉编码,然后出现听觉编码,随着两字母呈现时间增加,视觉编码逐渐消失,听觉编码逐渐增大,其反应时也加长,从而缩小二者间差别。

5.此方法证明了某些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可有视觉与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

七.实验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32.请设计实验考察自我评价高低以及是否有观众在场对作业成绩的影响。

7P199

2004年心理实验设计试卷

1.实验心理学的创建者是(B)1P10

A.赫尔姆霍兹B.冯特C.韦伯D.费希纳

2.《论记忆》一书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的著作(C)1P13

A.冯特B.费希纳C.艾宾浩斯D.斯蒂文斯

3.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通过下列哪个指标来表示(A)2P35

A.内部效度B.结构效度C.外部效度D.统计效度

4.随着判断标准的降低,击中率与虚报率都会(A)4P117

A.增加B.不变C.降低D.不确定

5.在信号检测论中,P(y/N)指(B)4P121

A.正确否定率B.虚报率C.漏报率D.击中率

16.一个完整的研究计划包括变量、样本、设计和分析四个重要成分。

1P27

17.心理量表包括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三种类型。

18.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同时呈现时,要注意平衡空间误差;

而当二者相继呈现时,要注意平衡时间误差。

4P95

19.消除组间设计各组被试间差异的方法有随机组间设计和匹配组间设计。

3P52

实验效果很差当ω2≈.06时实验效果中等;

21.实验者效应:

我们通常把由于主试有意或无意影响而造成的实验偏差称为实验者效应。

3P55

22.安慰剂控制:

在实验中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

23.不同感觉道的交叉匹配法:

斯蒂文斯曾用不同感觉道的交叉匹配法来进行实验,以进一步验证斯蒂文斯定律。

试验中被试紧握手压力计,用握力大小来匹配电流、白噪音、震动等等。

其结果在双双对数坐标上画出的曲线都是直线,也就是说,实验结果符合幂定律,与用数量估计法的结果相同。

4P112

24.数量估计法:

用数量估计法制作比例量表比分段法简单易行。

它要求被试对各种刺激引起的感觉量直接用数字估计。

一般作法是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并告诉被试对这个标准刺激所引起的感觉用某一数字代表。

当呈现其他刺激时,根据这个刺激和标准刺激所引起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