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篇目古文翻译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6179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篇目古文翻译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篇目古文翻译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篇目古文翻译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篇目古文翻译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篇目古文翻译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篇目古文翻译Word格式.docx

《中考篇目古文翻译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篇目古文翻译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篇目古文翻译Word格式.docx

“那大概就是‘恕’字吧!

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七年级下册

No2《口技》(2009年中考已考)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八尺宽的围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围坐在一起。

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只听到远远地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接着就有一个妇女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

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也被吵醒了。

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奶头哭,妇女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地哼唱着哄他睡觉。

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

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呜呜地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奶头的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微笑着,暗暗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

隐隐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

客人们的心情稍微松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

“失火了!

”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起身大叫,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刹那间,成百上千的人高声喊叫,成百上千个小孩哭喊,成百上千只狗狂叫,中间夹着劈里拍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烈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起;

还夹着成百上千个呼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在火中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

凡是一切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具备的。

即使一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手指,也不能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即使一人有一百张嘴,每张嘴有一百个舌头,也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打着哆嗦,几乎想要抢先离开。

忽然醒木一拍,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

撤掉围幕一看里面,仍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No3《狼》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八年级上册

No4《桃花源记》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走了多远。

忽然看见一片桃花林,长达几百步。

(桃花林)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他对此感到非常惊讶。

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完这片桃花林。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

渔人离开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

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的,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这类景观。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能处处听到。

这中间,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都和外面的人一样(外人:

桃花源以外的人),老人和孩子个个都安闲快乐。

(村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县人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因而跟桃花源以外的人断绝了来往。

(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都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停留了几天后,告辞离去。

村里人嘱咐他道: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都做记号。

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述说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通往桃花源)方向,不再找到原来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样,高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

此后再也没有问路访求(桃花源的人)。

No5《陋室铭》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No6《核舟记》(2010年中考已考)

明朝有个有特殊的技艺的人,名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器具(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览赤壁(的情景)。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子,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他的右边,鲁直位于他的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一起(共同)看一幅书画长卷。

苏东坡的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

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末端(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他们的身子都略微侧斜着,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都隐蔽在画幅下面的衣褶里面)。

佛印和尚极像弥勒菩萨,敞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

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

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撑船的人。

位于右边的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

位于左边的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摩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一个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那只船的船底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上了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的脚,一笔一画清清楚楚,颜色是黑的。

还刻着一方篆文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这一只核舟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

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火炉、茶壶、画幅、念珠各一件;

对联、题名和图章的篆字,刻的字共三十四个。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是挑选又长又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啊,这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No7《记承天寺夜游》(2009年中考已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

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那样清澈透明,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就像水中纵横交错的藻、荇。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八年级下册

No8《与朱元思书》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

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

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No9《送东阳马生序》

我小时候就爱好学习。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自用笔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天很冷时,砚池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敢因此放松。

抄写完了,跑着把书送回去,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

二十岁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当地有学问有道德的前辈拿着经书请教。

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未稍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我站在他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

所以我虽很愚笨,最终也有所收获。

当我外出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中,深冬时节刮着凛冽的寒风,我踏着几尺深的大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到了书馆,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浇洗,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

在旅馆里,店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用,和我住在一起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和用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好像仙人。

而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快乐的事,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象是这样吧。

No10《小石潭记》(2010年中考已考)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No11《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

浩浩荡荡,宽广无边;

早晴晚阴,气象万千。

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

太阳和星辰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了形体;

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傍晚的天色暗了下来,虎在咆哮猿在悲啼。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岸边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的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呢!

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怀开阔,精神愉快;

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对着风,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

  唉!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

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那一定要说:

“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唉!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9月15日)。

九年级上册

No12《陈涉世家》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

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

“如果有一天我们其中的一个人富贵了,不要相互忘记。

”同伴们笑着回答他:

“你是被雇来耕地的,哪里谈得上富贵啊!

”陈胜长叹一声,说:

“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

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考虑到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

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

“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

”陈胜说:

“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

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

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

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

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

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

”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二人)于是去算卦。

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

“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

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

”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

“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

”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人家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

(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丛林里的神庙当中,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

“大楚复兴,陈胜为王。

”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

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

(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们发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

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

(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

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

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宣布号令,说:

“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

过期就要杀头。

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

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众戍卒齐声应道:

“一定听从您的号令。

”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

大家露出右臂(作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

又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地。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

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蕲县。

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

(陈胜自率主力)攻打铚、酇、苦、柘、谯等县,都拿下来了。

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

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谯门中应战。

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

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

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

“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

”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宣称要重建楚国。

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No13《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

“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

”安陵君说: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即使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秦王不高兴。

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

“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

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唐雎回答说:

“不,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只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

“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说:

“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

”唐雎说:

“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

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如果有才能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

“先生请坐!

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我明白了:

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No14《出师表》

臣诸葛亮上表进言: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

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

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

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

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

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情志意念忠贞纯正的人,因而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

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应当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

这样一定能够补正疏失,增益实效。

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

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军伍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

侍中郭攸之、费,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坦直,能以死报国的节义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达官显贵。

先帝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力。

后来正遇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

接受遗命以来,日夜担忧兴叹,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

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境。

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充足,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消灭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至于掂量利弊得失,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