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猪病特点及主要防治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55332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猪病特点及主要防治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常见猪病特点及主要防治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常见猪病特点及主要防治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常见猪病特点及主要防治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常见猪病特点及主要防治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猪病特点及主要防治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

《常见猪病特点及主要防治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猪病特点及主要防治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猪病特点及主要防治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

1.2猪链球菌病6

1.3猪附红细胞体病6

1.4猪乙型脑炎7

1.5猪蓝耳病7

2结果与分析8

2.1猪的弓形虫病的防治8

2.2猪链球菌病的防治8

2.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8

2.4猪乙型脑炎的防治9

2.5猪蓝耳病的防治9

3结论9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猪肉及副产品的消费量日益增加,养猪由传统的农家自养到成规模的饲养,给这一产业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利益,同事也带动和促进了养猪科技的进步、猪病防制和研究的水平不断提高。

但在生产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疾病问题仍十分突出,疾病控制一直是影响养猪业发展的重要性因素。

尤其是目前环境污染严重,气候多变,自然灾害增多,给养猪业也带来了十分严峻的考验。

猪病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化、被迫淘汰增加、死亡率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除了做好防疫工作,兽医人员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时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论文主要针对辽宁地区猪病现状加以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发展生猪生产。

介绍最新猪病治疗方法和防控措施,降低猪疫病的发生率,提高其治愈率,缩短其治愈率,缩短病程,减少生猪投资者的支出。

近几年来,随着养猪户的扩大和一些不正确的饲养技术,使得猪病急剧增多,最为明显的就是猪的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和弓形体病等,使猪病产生了一些新的流行特点和变化,为广大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为兽医人员对猪病的诊断,防治添加了一些困难,在治疗上时应加以区分与注意。

这篇论文中我来分别介绍常见猪病的特点,希望能给广大养猪户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

猪肉及副产品;

猪病防治;

防控措施

Charactersandmainmethodofpreventionand

curecommonpigdisease

Abstract

Withtheincreasingofpeople'

slivingstandard,peopleconsumptionofporkandby-productincreased,fromthetraditionalpeasantautotrophicpigbreedingtoscale,forthistradehasbroughtgreateconomicbenefits,colleaguesalsoleadandpromotethepigtheprogressofscienceandtechnology,pigdiseasepreventionandresearchlevelenhancesunceasingly.Butinproductionpractice,therehavebeenmanythornyissues,healthproblemsarestillveryprominent,diseasecontrol,theimportanceoftheindustrydevelopmenthasbeenaffected.Especiallyintheseriousenvironmentalpollution,climatechangeable,naturaldisasters,tothepigindustryalsoposesaseveretest.Pigdiseaseincidencerateishigh,theillnesscomplication,forcedtoeliminateincrease,highmortality,thesehaveseriouslyaffectedthehealthydevelopmentofpigindustry,inadditiontodoagoodjobinepidemicpreventionveterinarystafftimelyandcorrectdiagnosis,timelypreventionandcontrolisparticularlyimportant.Pigdiseasestatusinliaoningprovinceinthispaperisaimedattosumup,inordertobetterdevelopmentofpigproduction.Introducethelatestswinediseasetreatmentand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reducetheincidenceofpigdisease,toimprovethecurerate,shortenthecurerate,shortenthecourseofthediseaseandreducespendinginvestorspigs.

Inrecentyears,withtheenlargementofthefarmersandsomeincorrectrearingtechnology,makesthepigdiseaseincreaserapidly,themostobviousisthepigstreptococcusdisease,attachedtotheredcellbodydiseaseandtoxoplasmosis,etc.,makethepigdiseaseproducessomenewpopularcharacteristicandchange,forthemajorityoffarmerscausedseriouseconomiclosses,andalsofortheveterinarystaffforthepigdiseasediagnosis,preventionandtreatmentofaddedsomedifficulties,shoulddistinguishandpayattentiontointhetreatment.ThispaperItointroducethecharacteristicsofcommonpigdisease,hopingtobringsomeenlightenmentandhelpthemassesoffarmers.

Keywords:

Porkandby-products;

Pig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

The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

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养猪数量最多的国家,养猪事业大有可为,方兴未艾。

养猪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历来是农民的重要生产项目,猪肉则是城乡人民的重要副食品。

大力发展养猪业,对于改变人们的食物结构,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有不少饲养者缺乏养猪科学知识和技术,采用传统方法,分散单独饲养,饲料结构简单,以粗饲料为主,养猪既费时费力,经济效益又低。

所以为了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首先必须掌握好养猪科学的知识和技术,运用科学的养猪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经济效果。

在我国养猪已有几千年历史,除少数禁猪民族外,绝大多数农户有养猪习惯。

故有“穷不丢猪,富不丢书”之说。

猪能否发病,同个体天然的非特异性抵抗能力关系密切。

加强猪的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执行严格的兽医卫生制度,增强猪体健康和对外界致病因素的抵抗力,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条件。

同时,也要重视饲料、饮水的清洁卫生,不喂腐烂、发霉和变质饲料,圈舍经常清扫,保持清洁、干燥,冬防寒保暖,夏防暑降温,食槽和管理用具保持清洁等都是预防疾病不可忽视的内容,也是保证猪只生长发育和体格健壮、抗病力强的基本条件。

新疫病不断增多以及病原遗传变异据统计,我国近l0年来新出现了30多种传染病,其中猪病就有7种,如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感染、猪增生性肠病等,这些新发生的传染病已遍及全国,导致不少养殖户(场)的死淘率为发达国家的l倍~3倍,许多猪场的死淘率达到l5%以上,甚至更高。

由于免疫接种、药物的大量而频繁使用,使得病原体在免疫与药物压力下发生变异的情况增多。

新的变异株和血清型出现后,其致病性和危害性较传统菌株或毒株有所加剧。

如:

我国猪瘟的主要流行毒株与疫苗毒兔化弱毒株的遗传关系较远,猪繁殖一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分离株存在明显的变异株,这些猪病病原出现的变异,导致原有疫苗的保护效力下降或根本没有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辽宁省养猪专业户的扩大和一些不正确的饲养技术的指导,使得猪病急剧增多,最为常见的就是猪的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和弓形体病等等,使猪病产生了一些新的流行特点和变化,为广大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为兽医人员对猪病的诊断,防治添加了一些困难,在治疗上时应加以区分与注意。

本篇论文主要针对辽宁省常见猪病,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及防治。

1内容与材料

由于辽宁省地理位置和部分沿海的特点,秋冬气候寒冷,空气潮湿,有利于各种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

同时,生猪经历了盛夏和燥秋,体质有所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如果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不加注意,就会引起生猪疫病的发生,造成不良后果,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1.1猪的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是寄生于多种动物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性原虫病。

弓形虫在宿主体内因寄生的不同发育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各异。

在其整个发育过程中分为5种类型,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其中滋养体和包囊是在中间宿主(人,猪,狗猫等)体内形成的,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是在终末宿主(猫)体内形成的。

由于弓形虫侵入机体后,随淋巴,血液循环散布于全身各种器官和组织,并在细胞中寄生和繁殖,致使脏器和组织细胞遭到破坏,同时由于毒素的作用,引起各脏器和组织水肿,出血灶,坏死灶及其他一些变化。

肝脏肿大,稍硬、有针尖大坏死灶和出血点。

肺稍肿胀间质增宽,有针尖至粟粒大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切面流出多量带泡沫液体。

肾、脾有灰白色坏死灶和少量出血点,盲肠和结核有少量黄豆大至榛实大的凹陷的浅溃疡,胃底出血斑点,有片状或带状溃疡。

全身淋巴结肿大,灰白色、切面湿润,有粟粒大灰白色或黄色坏死灶和大小不一出血点[1]。

1.2猪链球菌病

链球菌病是由多种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包括猪败血性链球菌病和猪淋巴结脓肿。

本病急性常发生于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

慢性以关节炎,心内膜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及组织化脓等为特征。

病原体为链球菌属中的致病性链球菌。

此菌不形成芽孢,无鞭毛,不运动,革兰氏阳性。

对培养条件较严格,为兼性厌氧菌。

一般分为三群,分别为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强;

草绿色链球菌,致病力弱;

不溶血性链球菌,一般不致病,无致病性。

致病作用是链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各种年龄的猪只均可发病,但败血症型及脑膜脑炎型多见于仔猪,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多见于中型大小的猪只。

病猪和带菌猪为主要的传染源。

伤口为重要的传播途径。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秋多发,呈地方流行性。

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症和浆膜炎,血液凝固不良,胸腹下及四肢皮肤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

脾脏肿大为正常的3倍左右,呈暗红色或蓝紫色。

肺脏肿大,出血。

慢性伴有关节肿胀,表现为关节炎。

1.3猪附红细胞体病

附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体病,是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散发的热性,溶血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全身皮肤发红,故又称红皮病。

病猪感染后可大批死亡,因此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为立克次氏体目中的猪附红细胞体,常寄生于红细胞中。

附红体对干燥和化学药品的抵抗力很低,一般浓度的消毒药可将其杀死,但耐低温。

不同年龄和品质的猪均有易感性,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病死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本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也可垂直传播。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夏,秋季多发。

主要变化为贫血和黄疸。

皮肤及黏膜苍白,血液稀薄,全身性黄疸。

肝脏肿大变性,呈黄棕色,胆囊肿大,内充满大量的明胶样胆汁。

肾肿大,浑浊,贫血严重。

肺肿大,淤血水肿。

脾脏肿大变软。

心肌苍白松软。

1.4猪乙型脑炎

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

主要以母猪流产、死胎和公猪睾丸炎为特征。

日本乙型脑炎又名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

猪主要特征为高热、流产、死胎和公猪睾丸炎。

病原体为乙型脑炎是自然疫源性疫病,许多动物感染后可成为本病的传染源,猪的感染最为普遍。

本病主要通过蚊的叮咬进行传播,病毒能在蚊体内繁殖,并可越冬,经卵传递,成为次年感染动物的来源。

由于经蚊虫传播,因而流行与蚊虫的孳生及活动有密切关系,有明显的季节性,80%的病例发生在7、8、9三个月;

猪的发病年龄与性成熟有关,大多在6月龄左右发病,其特点是感染率高,发病率低(20%-30%),死亡率低;

新疫区发病率高,病情严重,以后逐年减轻,最后多呈无症状的带毒猪。

猪只感染乙脑时,临诊上几乎没有脑炎症状的病例;

猪常突然发生,体温升至40-41摄氏度,稽留热,病猪精神萎缩,食欲减少或废绝,粪干呈球状,表面附着灰白色粘液;

有的猪后肢呈轻度麻痹,步态不稳,关节肿大,跛行;

有的病猪视力障碍;

最后麻痹死亡。

妊娠母猪突然发生流产,产出死胎、木乃伊和弱胎,母猪无明显异常表现,同胎也见正产胎儿[2]。

公猪除有一般症状外,常发生一侧性睾丸肿大,也有两侧性的,患病睾丸阴囊皱襞消失、发亮,有热痛感,约经3-5天后肿胀消退,有的睾丸变小变硬,失去配种繁殖能力。

如仅一侧发炎,仍有配种能力。

流产胎儿脑水肿,皮下血样浸润,肌肉似水煮样,腹水增多;

木乃伊胎儿从拇指大小到正常大小;

肝、脾、肾有坏死灶;

全身淋巴结出血;

肺瘀血、水肿。

子宫粘膜充血、出血和有粘液。

胎盘水肿或见出血。

公猪睾丸实质充血、出血和小坏死灶;

睾丸硬化者,体积缩小,与阴囊粘连,实质结缔组织化。

1.5猪蓝耳病

该病毒是由鼠的动脉炎病毒通过伤口感染了野猪后产生的变异病毒,通过家猪和野猪的接触,病毒进入家猪中。

病原体又名莱利斯塔病毒(Lelystedvirus)为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c)、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irirus)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呈卵圆形,有囊膜,直径在40~60nm之间,表面有约5nm大小的突起。

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为25~30nm。

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分子量约1.5×

10ˆ6。

组长约15kb,不分节段的RNA,含有5'

端非编码区(Untranslatedregion,UTR)、9个开放阅读框架(ORF1a、ORF2a、ORF1b、ORF2b、ORF3-7)编码病毒结构蛋白(GP2、GP3、GP4、GP5、M、N)和3'

端UTR,其中ORF7编码核衣壳蛋白(N)、ORF5编码病毒的糖化囊膜蛋白(GP5(E))是最易发生变异的蛋白基因之一,基因之间有部分重叠。

无血凝活性,不凝集哺乳动物、禽类和人类红细胞。

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

PRRSV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

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

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3]。

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

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

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

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

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

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

2结果与分析

2.1猪的弓形虫病的防治

预防:

(1)禁止猫进入猪圈舍,防止猫粪便污染猪饲料和饮水。

(2)作好猪圈的防鼠灭鼠工作,禁止猪吃到鼠或其他的动物尸体;

禁止用屠宰物或厨房垃圾,生肉汤水喂猪,以防猪吃到患病和带虫动物体内的滋养体和包囊而感染。

(3)流产胎儿及排泄物也含有滋养体,应严格消毒处理。

(4)猪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1%来苏儿、3%烧碱、20%石灰水等)。

(5)每天给猪喂大青叶100多克,连喂5-7天,有预防发病和缩短病程作用。

(6)药物预防:

磺胺六甲氧散等添加在饲料中或口服复抗片(每公斤体重60~100mg每天1次口服,连服五天以上,首次倍量)。

治疗:

因磺胺药对弓形虫病后期病猪体内弓形虫的包囊型虫体无效,故治疗应“用药早疗程足”可选用下列药物:

(1)磺胺六甲+二甲氧苄氨嘧啶,每公斤体重30~70mg,24小时一次,肌注3~5天,重症病猪慎选。

(2)磺胺六甲+三甲氧苄氨嘧啶,每公斤体重30~70mg,24小时一次,肌注3~5天。

(3)磺胺嘧啶(SD)每千克体重70mg,加甲氧苄氨嘧啶(TMP)或二甲氧苄氨嘧啶(DVD)每千克体重14mg,每天2次口服,连用3~5天。

(4)磺胺甲氧吡嗪(SMP2)每千克体重30mg,加甲氧苄氨嘧啶(TMP)每千克体重10mg,剂量为前者加后者,每天1次口服,连用3~5天。

(5)复合磺胺嘧啶钠,每公斤体重5~20mg,12小时一次,病情一般可选此药。

(6)重症病猪应对症治疗,如退热,大输液,并用抗菌素防止继发感染。

病情控制后应继续治疗1~2天[4]。

2.2猪链球菌病的防治

(1)加强管理,注意平时的卫生消毒。

(2)给予全价饲料,防止饲喂霉败变质的饲料。

(3)发现病猪立即隔离并封锁,对于淘汰病猪圈应严格消毒。

(1)青霉素80~180万国际单位,并配合链霉素混合肌肉注射,连用3天。

(2)红霉素25~125万国际单位,5%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稀释后静脉注射,1天1次,连用3天;

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5~20ml,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

(3)氯霉素可按10~30mg/kg体重或庆大霉素可按1~2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

(4)对于化脓性淋巴结炎,应待化脓成熟后切开脓肿,用0.1%阿凡诺清洗后涂擦红霉素软膏或撒上呋喃唑酮粉,并结合应用青霉素治疗,效果较好。

2.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①预防本病一般应着重抓好节肢动物的驱避。

实践证明,在疥螨和虱子不能控制的情况下要控制附红细胞体病是不可能的。

②加强饲养管理,给予全价饲料,保证营养,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不良应激都是防止本病发生的条件。

③在发病期间,可用土霉素或四环素添加饲料中,剂量为600克/吨饲料,连用2——3周。

目前用于猪附红细胞体病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如下几种。

①贝尼尔(血虫净)。

在猪发病初期,采用贝尼尔疗效显著。

按每千克体重5——7毫克,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深部肌肉注射,间隔48小时重复用药1次,连用2——3日,对病程较长和症状严重的猪无效。

②对氨基苯胂酸钠。

对病猪群,每吨饲料混入180克,连用1周,以后改为半量,连用1个月左右。

③可配合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对症治疗。

④用牲血素、维生素B12、维生素C及补血王等辅助治疗。

⑤虫克星,按说明书使用,给全场猪喂服做预防性治疗[5]。

2.4猪乙型脑炎的防治

无治疗方法,一旦确诊最好淘汰。

做好死胎儿、胎盘及分泌物等的处理;

驱灭蚊虫,注意消灭越冬蚊;

在流行地区猪场,在蚊虫开始活动前1-2个月,对4月龄以上至两岁的公母猪,应用乙型脑炎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注射,第二年加强免疫一次,免疫期可达3年,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1)康复猪血清40ml用法:

一次肌肉注射。

(2)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0-30ml25%葡萄糖注射液40-60ml用法:

一次静脉注射。

(3)10%水合氯醛20ml用法:

2.5猪蓝耳病的防治

严格的检疫制度:

确需引种时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并采血送到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蓝耳病的抗体检测,抗体阳性猪绝对不能引进,抗体阴性猪也应该隔离观察,直到母猪怀孕后无繁殖障碍、所产仔猪无蓝耳病症状才可与其他猪混养。

目前有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种疫苗可以用,我国也已经研制出适合我国流行毒株的灭活苗,免疫后20天抗体达到高峰,并可以持续6个月左右,可用于种猪的免疫预防,对发病的猪场应用后也能大大提高母猪的产仔率和仔猪的成活率。

对于弱毒苗的应用一定要谨慎,如果猪场经血清学检查确实已经感染了该病,可以考虑用弱毒苗接种以缓解仔猪的呼吸道症状,降低死亡率,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减少经济损失。

接种疫苗并不能产生100%的保护,而仅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用了疫苗后还有发病的可能,尤其是弱毒苗的使用更应该慎重。

对于病猪可以对症治疗:

青霉素2万IU/公斤,灭瘟灵0·

1/公斤,2次/日,连用7天为一个疗程,以缓解症状和防止继发感染。

怀孕母猪可以试用中药来清热解毒、保胎:

当归、熟地、炒白芍、妙艾叶、枳壳、益母草、金银花、厚朴、灸甘草,煎服预防,隔周一次,连用两次[6]。

3结论

据统计,我国近l0年来新出现了30多种传染病,其中猪病就有7种,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增生性肠炎等,这些新发生的传染病已遍及全国,导致不少养殖户(场)的死亡淘汰率为发达国家的l~3倍,许多猪场的死亡淘汰率达到l5%以上,甚至更高。

  病原体发生变异的情况增多,随着饲料营养浓度的增强造成机体生长速度增快、应激因素(如饲料变更、营养不平衡、气候突变、断奶、转栏、合群、不合理消毒)以及药物使用增多,使得病原体与这些因素接触后发生变异的情况增多[7]。

  有些病原体本身就由多种血清型构成(如大肠杆菌和链球菌等),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异,表现的病症也呈现非典型化和复杂化。

细菌在显微下镜下的表现也有所变化。

如笔者在某猪场进行疾病诊断时,采集心、肝、脾、肺、肾等病料通过触片及瑞特氏染色显微镜镜检,发现有二端着色的杆菌,再经鲜血琼脂培养基长出了3种不同形态的细菌菌落,再经麦康凯培养基鉴别培养,发现长出红色菌落的为大肠杆菌,长出黄色菌落的为沙门氏菌,不生长的为巴氏杆菌,最后确诊为沙门氏菌感染,再继发感染巴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8]。

对新发现的传染病的控制,需要有一个积累经验、充分认识的过程,在经验成熟之前,治疗可能显得比较盲目,这也许会让一些养殖户和兽医人员感到措手不及。

要提供和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前提是首先做出正确诊断。

但是由于病原体及养猪环境、饲料营养等许多方面的变化,致使猪病的发生和流行病学的现状也发生了很大改变,造成病情越来越复杂,诊断的难度加大,往往会发生漏诊和误诊,本文将常见类型猪病进行归纳总结,主要是为了通过自己的所学知识可以努力让养猪业健康、有序的发展[9]。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感谢我的各位老师。

在成考这条不寻常的求学路上所给我的帮助和教导,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的感受。

时间如梭,转眼毕业在即。

回想在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