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中历史获奖作品辛亥革命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5246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中历史获奖作品辛亥革命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国高中历史获奖作品辛亥革命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国高中历史获奖作品辛亥革命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国高中历史获奖作品辛亥革命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国高中历史获奖作品辛亥革命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中历史获奖作品辛亥革命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全国高中历史获奖作品辛亥革命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中历史获奖作品辛亥革命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中历史获奖作品辛亥革命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本课内容在本专题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不仅结束了一个旧的封建时代,而且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

心,鼓舞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不懈奋斗。

 

2.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重点高中高一年级十六七岁的学生,刚刚经历中考,在初中阶段,“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江西省中考的重点内容,初中阶段关于辛亥革命的课标要求是:

知道孙

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

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辛亥

革命的历史功绩。

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史实信息和基础,但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方式的

养成,对历史的把握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指导和帮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需要培养,因此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节奏和知识容量。

3.教材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包括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定位分析;

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定位分析:

本课是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的第二课,主要讲述辛亥革命的背景、爆发、过程、结果及意义,内容较多,结构完整。

高中新课程课标内容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

本课第一目“武昌起义”,讲述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强调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的全过程。

第二目“中华民国的建立”,涉及辛亥革命的重大成果——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必须熟识的知识;

第三目“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讲述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阐述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对于辛亥革命的成败评价要向学生交代清楚两种不同的认识,最重要的是肯定它的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在专题三中上承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下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近现代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里程碑。

今年是辛亥革命102周年,对于这个时期的历史研究成果相当丰富,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历史素材也很多,为引起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和顺利完成教学提供了数量可观的史料,成为教学的有利条件。

教学重点:

武昌起义的基本过程,中华民国的建立与临时约法,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多层次多角度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

4.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概述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过程。

2.阐释兴中会、同盟会、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临时约法等知识点。

3.归纳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查阅资料,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2.分组合作,互相讨论,多层次多角度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革命志士的勇于牺牲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领悟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艰巨和曲折性,珍惜生活的来之不易。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4.通过多元史观教学培养学生以批评性思维为核心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5.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

学生从图片中准确提取历史信息有困难时,教师可作一定的图片内容提示;

如果学生解读文献材料、归纳提炼观点有一定困难,将视实际情况临时设置台阶性的问题帮助学生;

如果学生对多元史观的理解有先后,可以改成先小组学习、交流,再向全班表述的方式。

如果教学时间紧,无法充分展开最后的史学新观点介绍,就采用下发预先印制好的资料,改为课后学生阅读与思考的形式;

反之,如果时间宽裕,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表达看法。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师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设问法、情节创设、分组学习等

方法,由浅入深,由低层到高层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本课知识。

学生采取阅读法、讨论法、等积极投入学习。

充分利用电脑平台、投影及音响设备;

播放有关“武昌起义”的相关视频资料,

使用本课的PPT课件。

6.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1: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

材料: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新闻图片

2011年的10月,北京和台北都在隆重纪念中国近代史上一件震动世界的大事件,它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引导学生提取图片信息后形成认识:

辛亥革命是我们海峡两岸都认同的伟大事件。

在聚焦历史事件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聚焦到一个人——孙中山。

教师设问:

什么是辛亥革命?

指点迷津:

广义的“辛亥革命”指1894-1912发生的推翻清朝为目标的资产阶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10月10日至1912年1月1日发生的武昌起义

设计意图:

以新闻图片创设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在上课之初就深深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师设问,一方面引起学生思考,另一方面也考察学生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步骤2:

新课教学之一:

武昌起义的炮响

辛亥革命爆发已经整整102年,那么革命爆发是偶然还是必然?

设问1.辛亥革命为什么会爆发?

2.武装起义为什么会发生在武昌?

3.武昌起义成功后中国政治将走向何方?

以这三个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学习新课内容,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探究问题的过程,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并且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材料展示:

展示《时局图》和《辛丑条约》文本,分析背后的历史史实,得出当时的社会背景。

接着打出孙中山简介,介绍革命团体的建立和发展。

展示“兴中会旧址”、“同盟会成立”、“黄花岗起义”三幅图片,结合课本上的知识点和图片,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史实。

展示有关保路运动的漫画一幅,教师讲解四川保路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寻找答案,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答案:

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政府卖国,人们不满加强(社会背景)

2.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兴起与同盟会的建立(组织准备)

【学习思考】孙中山说:

“自今日(指同盟会成立日)始,我等之非清朝人矣!

”孙中山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清朝人?

答案提示:

清朝是当时中国的政府,中国是一个国家,因此清朝与中国的关系是政府与国家的关系。

孙中山说自己不是清朝人,是因为他立志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3.革命力量壮大,一系列武装起义(武装准备)

4.四川保路运动的发生(历史机遇)

5.革命新军的英雄气魄和胆识(革命力量)

知识学习:

教师带领学生用讲授法为主,辅助图片演示法,引导学生学习兴中会、同盟会、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等基本知识点,并注重各事件之间的时间和因果联系。

视频播放:

播放武昌起义的历史视频,学生再学习本目知识后可以加深印象,更有助于了解武昌起义发展的全过程。

观看图片材料可以引发学生对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现状的回顾,落实辛亥革命爆发的一系列社会背景。

回归课本的“学习思考”,在得出结论的同时,结合课本表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直观了解武昌起义经过,为自主整理归纳知识奠定基础。

步骤3:

新课教学之二:

中华民国的诞生

图片演示:

播放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图片,反映出中华民国的建立的历史进程。

教师对相关史实进行简要介绍,并给出一张表格,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完成表格内容。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南京临时政府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

从南京临时政府的机构实权掌握的人员组成,通过的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措施考虑,包括民主政治方面,民族工业方面,文化教育方面。

通过图片材料展示,导入到新知识的教学,符合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习认知逻辑。

有利于学生加深自主学习的认知。

提醒学生注意旗帜使用的历史阶段和时间,避免民国时间概念上的误区,同时讲授如何判断政府的性质问题。

重点突破:

从“三权分立”原则的分析阐释,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运用三角关系图向学生展示运作机制,引入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知识的学习,详细阐释“三权分立”原则下构建的政治体制的运作机制。

从而引入到这样行政机制有利于权利的制约和平衡,促进民主的发展,进而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伟大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材料一: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六条:

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

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

第七条:

人民有请愿于议会之权。

第八条:

人民有陈诉于行政官署之权。

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人们享有哪些权利?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2、国民享有人身、言论、集会等多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等权利)

材料二:

在政府的组织形式上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统率全国海陆军,任免文武官员等,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

受参议院弹劾时,由最高法院组成特别法庭审判;

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利,它否定了集大权于一身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邱远猷、张希坡著《中华民国开国法制史——辛亥革命法律制度研究》

教师设问:

《临时约法》构建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按“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图片演示:

展示图片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和清帝退位图片,分析南方革命政府,袁世凯集团和清政府之间的复杂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袁世凯能够成功攫取革命政权并迫使清帝退位。

运送三角关系图,就三者关系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完成革命政权转移史实的学习。

设计意图

通过材料解读结合书本知识,在教师的提示之下,学生自主归纳,教师进行引导和解释,最终师生共同合作,教师总结概括学生的回答得出答案。

并在两个材料分析完之后对《临时约法》进行评价。

使得学生能够将这部分知识及时的理解和巩固。

清帝退位是比较复杂的历史事件,如何弄清楚中国各方势力之间的关系对于这段史实的了解有相当大的帮助。

教师运用三角关系图,充分的展示和说明了各方政治势力之间的关系,学生更容易理解清帝为什么退位。

这既是教师对课本的一次独特解读,也是一次教学的及时复习,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步骤4:

新课教学之三:

辛亥革命的丰碑——多元史观解读辛亥革命

出示图片:

让学生先初步了解多元史观的相关概念,明白同一历史事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小组讨论:

辛亥革命对我们今天有何影响,怎样理解辛亥革命的功绩?

小组讨论后各小组分别交流体会,得出结论

功绩一——建立共和立宪政体.(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

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并建立中国历史上首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虽然帝制存在与否并非衡量现代化的主要标准,但对中国这种实行皇帝专制长达两千多年的国家,能取消帝制却是政治现代化路上的可喜一步。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此外,辛亥革命也为中国确立了宪政制度。

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首部近代宪法,说明当时已初行西方的民主制度,采取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

这便为日后中国进一步的政治现代化奠下基础。

功绩二——废除部族统治(现代化史观)

在清代,主宰中国的政治核心是满族权贵,他们不肯让广大汉人参政。

无论清廷如何改革,其目的和措施始终不离巩固满洲贵族的政权,这就妨碍了汉族等聪明才智的发挥,不利于现代化的建设。

辛亥革命时,孙中山等革命纲领虽提及”驱除鞑虏”,但当中华民国成立后,立即改为提倡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有利于集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为现代化而努力。

功绩三——把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接轨(社会史观、全球史观)

中华民国一成立,中国首次改行公历,断发、放足、易服蔚然成风,另如禁呼”大人,老爷”、废除跪拜礼、以人力车代轿、保议和解放贱民、禁止吸食鸦片,以及妇女在社会上崭露头角,都成了新的风尚。

这些社会转变,有助于中华文化渐与世界文化接轨。

结合课本“材料与思考”以及“知识链接”和课件提供的相关史实,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学生能够理解社会的进步是复杂多变的,是循序渐进的,同时更是充满曲折的。

升华情感,培养学生的历史纵横感和使命感,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重要的学习方式。

在这种分小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中,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步骤5:

归纳升华——运用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通过图示,让学生学会归纳升华。

步骤6:

更多的联系与思考:

1、用多元史观评价孙中山

2、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一些学者据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你怎样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增长点”?

①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帝制,把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或辛亥革命的失败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进一步经济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

③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后来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3、换个角度看辛亥革命

角度1:

从海峡两岸不同的角度看辛亥革命

角度2:

从社会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

角度3:

从思想文化的角度看辛亥革命

角度……:

从“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角度看辛亥革命

我们今天的教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判断,也对他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重要影响。

本环节通过通过多角度看历史,进一步对历史学习进行延伸,让学生拓展思维,多一些思考,从而培养学生以批评性思维为核心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步骤7:

【当堂检测】

1.(2011·

江苏高考)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

“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 )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2.(2011·

海南高考)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A)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利用历年高考经典试题作为下水作业,考教合一,让教学目标和高考目标相结合,同时检验学生的能力水平。

步骤8:

史学争鸣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开始,是一次成功的革命;

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你是如何看待呢?

本环节通过史学争鸣的讨论,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以批评性思维为核心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束语】纪念辛亥百年胡锦涛讲话

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

回首中华民族百年奋斗历史,我们无比自豪。

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我们信心百倍。

我们呼吁,全体中华儿女携起手来,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努力作出无愧于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的贡献,在时代进步洪流中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胡锦涛的讲话为结束语,与导入前后辉映,再一次让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学会从历史中获得智慧与启迪。

7.教学设计特色

教学立意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本课以“设问导学—创设情境—探究学习—归纳升华—发散思考”为主要教学设计思路,让学生参与、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公民素养;

2注重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3用多元史观指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理解分析历史,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

4如何使高一年级学生理解辛亥革命这段历史,关键是要诠释在绝大多数民众还没有觉醒的时候,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行者,为追求民主共和的理想,“我以我血荐轩辕”地唤醒国民的过程。

正是他们的舍身奋斗、前赴后继,激起了神州华夏走向文明,独立、民族复兴的大潮。

在引领学生走近、走入,感受、感悟辛亥革命的过程中,激起他们情感世界的层层涟漪。

为此,本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足迹为主线,以一连串动人心魄的历史故事为载体,勾勒辛亥革命的发生、发展、高潮乃至结局,使学生动心、动情

教学构思

1以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为中心,线索清晰,构思严谨;

2在教学构思中始终贯穿情感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8.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生成之处和存在问题

1学生在回答多元史观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时,对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的理解要欠缺些,对近代化、文明史观的理解更充分。

2不同层次班级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情况不一致。

3因教学内容较多,史学争鸣部分不能展开。

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1主要是在初中教学中,学生缺乏一种横向联系,放眼世界的意识,同时对社会史观的理解不到位,因此在用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理解辛亥革命时较难表述清楚;

2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适当取舍和调整

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而可行的措施及办法

1.理论教学要尽可能通俗易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水平,在层次较差,基础较弱的班级要放低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