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南城一中崇仁一中联考学年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4953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7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一中崇仁一中联考学年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一中崇仁一中联考学年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一中崇仁一中联考学年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一中崇仁一中联考学年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一中崇仁一中联考学年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一中崇仁一中联考学年高Word下载.docx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一中崇仁一中联考学年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抚州市南城一中崇仁一中联考学年高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一中崇仁一中联考学年高Word下载.docx

B.白炽灯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7.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

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

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应简单离子半径:

X>W

B.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

C.化合物XZW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D.Y的氧化物能与Z的氢化物和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B.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途径是化学反应

C.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不仅存在范德华力还存在氢键

D.微粒半径K+<Cl‾<S2‾

9.对于100mL0.5mol/LH2SO4溶液与铁片的反应,采取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①升高温度;

②改用100mL1.0mol/LH2SO4溶液;

③改用300mL0.5mol/LH2SO4溶液;

④用等量铁粉代替铁片;

⑤改用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溶液(  )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态单质分子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B.氯化钠熔化或氯化氢溶于水时都要破坏化学键

C.金属甲、乙各1mol均和足量的盐酸反应,甲比乙失电子多,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的金属性强

D.原电池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所以由原电池提供的电能是一次能源

11.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B.该反应中D的能量可能大于反应物A和B的能量之和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12.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的氢微粒,该微粒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的,关于这种微粒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素异形体

B.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C.该微粒比普通氢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

D.该微粒的组成可用H3表示

13.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固定体积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s)﹣1

B.2s时物质B的浓度为1.4mol•L﹣1

C.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D.2s时物质A的体积分数为

14.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B.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K2FeO4被氧化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Zn﹣2e﹣+2OH﹣═Zn(OH)2

D.该原电池,Zn作正极,可用石墨等作负极

15.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里每增加1molN2,同时减少2molNH3

B.c(N2):

c(H2):

c(NH3)=1:

1:

1

C.N2与H2的物质的量与NH3的物质的量相等

D.N2、H2和NH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16.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

A.反应进行到5s时,v(A)=v(B)=v(C)=v(D)

B.反应进行到5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6mol/(L•s)

C.反应进行到1s时,v(A)=v(B)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A+2D⇌3B+4C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52分)

17.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作用,制出了新型的氧分子O4,它的结构很复杂,可能具有与S4相似的长方形结构,是一种高能量分子.

(1)下列有关O4的说法正确的是:

  

A.O4分子内存在极性共价键

B.O4与O3、O2都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合成O4的反应可看作核聚变反应,

C.不属于化学变化

D.O4将来可用作更强有力的火箭推进的氧化剂

(2)制备含O2﹣、O22﹣甚至O2+的化合物都是可能的,通常它们是在氧分子进行下列各种反应时生成的:

上述变化中,  (填序号)相当于氧分子被还原;

  (填序号)相当于氧分子被氧化.

(3)写出O22﹣的电子式:

(4)O2+中的电子数为:

  .

18.被誉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新科技之一的燃料电池具有无污染、无噪音、高效率的特点.

①已知甲烷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通入甲烷的这个电极是  (填“正极”或“负极”),另一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随着电池不断放电,电解质溶液的碱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通常情况下,甲烷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甲烷燃烧的能量利用率.

19.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是21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

①利用储能介质储存太阳能的原理是白天在太阳照射下,某种盐熔化,吸收热量;

晚间熔盐释放出相应能量,从而使室温得以调节.已知下列数据:

熔点/℃

熔化吸热/KJ•mol﹣1

参考价格/元•kg﹣1

CaCl2•6H2O

29.0

37.3

780~850

Na2SO4•10H2O

32.4

77.0

800~900

Na2HPO4•12H2O

36.1

100.1

1600~2000

Na2S2O3•5H2O

48.5

49.7

1400~1800

其中最适宜作储能介质的是  (填字母).

A、CaCl2•6H2OB、Na2SO4•10H2OC、Na2HPO4•12H2OD、Na2S2O3•5H2O

②如图是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的示意图,图中A是集热器,B是储水容器,C是供阴天时加热的辅助电热器.根据

对水的密度的认识,你估计在阳光照射下水将沿  (填“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

20.随着世界工业经济发展、人口剧增,全球能源紧张及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图为C及其氧化物的变化关系图,若变化①是置换反应,图中变化过程哪些是吸热反应  (填序号).

21.A、B、C、D、E、F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短周期元素,有关位置及信息如下:

A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C单质一般保存在煤油中;

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G单质是日常生活中用量最大的金属,易被腐蚀或损坏.请回答下列问题:

E

A

B

C

D

(1)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由C、B、F三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  

(3)A与B可组成质量比为7:

16的三原子分子,该分子释放在空气中其化学作用可能引发的后果有  (填序号).

①酸雨②温室效应③光化学烟雾④臭氧层破坏

(4)若在D与G组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溶液甲中,加入铜片,溶液会慢慢变为蓝色,依据产生该现象的反应原理,可设计成的原电池,则其正极反应式为  .

22.士兵在野外加热食物时通常采用“无焰食物加热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镁粉、铁粉、氯化钠粉末,使用时加入水与其中的镁反应放出热量.下面是在室温下对该产品的两个探究实验:

【实验I】向加有等量水的三个相同隔热容器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物质,结果参见图l.

①1.0mol镁条、0.10mol铁粉、0.10mol氯化钠粉末;

②将1.0mol镁条剪成100份、0.10mol铁粉、0.10mol氯化钠粉末;

③1.0mol镁粉、0.10mol铁粉、0.10mol氯化钠粉末.

【实验2】向加有100mL水的多个相同隔热容器中分别加入由0.10mol镁粉、0.50mol铁粉及不同量的氯化钠粉末组成的混合物,不断搅拌,第15min时记录温度升高的幅度,参见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l证实了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与  有关.

(2)实验2中当NaCl的用量大于0.125mol时,实验就无须再做的原因是  (填字母).

A.需要加入更多的铁粉来提高温度B.已达到沸点不再有温度变化

C.加入NaCl反而会降低反应速率D.加入更多的NaCl不再增加反应速率

(3)如果在实验2中加入了0.060mol的NaCl,则第15min时混合物的温度最接近于  (填字母).

A.62℃B.50℃C.42℃D.34℃

(4)铁粉、NaCl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  .

23.在某一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mol的CO和0.2mol的H2O(g),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发生如下反应:

CO(g)+H2O(g)⇌CO2(g)+H2(g),反应放出热量.反应中CO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1)根据图中数据,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H2O(g)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反应平衡时c(H2)=  .

(2)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由题意可知,在该条件下0.2molCO2(g)和0.2H2mol具有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2molH2O(g)和0.2molCO具有的总能量

(3)为进一步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可以是  (填一种即可)

(4)在此条件下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  (填序号).

A.CO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和CO2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CO、H2O容器内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电子式.

【分析】A、氢氧根离子中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

B、NH4Br是离子化合物,由铵根离子与溴离子构成;

C、四氯化碳是共价化合物,氯原子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未画出;

D、水分子是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用短线“﹣”代替共用电子对即为结构式,未成键电子对不必标出.

【解答】解:

A、氢氧根离子中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电子式为

,故A正确;

B、NH4Br是离子化合物,由铵根离子与溴离子构成,电子式为

,故B正确;

C、氯原子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未画出,四氯化碳是共价化合物,碳原子与氯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

,故C错误;

D、水是共价化合物,水分子是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H2O的结构式为H﹣O﹣H,故D正确.

故选C.

【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

【分析】A.Th元素有2种核素;

B.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C.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是原子;

D.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来的平均值.

A.Th元素有2种核素,230Th和232Th的质量数分别是230,232,故A错误;

B.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可以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故B正确;

C.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原子不变,而c项的原子发生变化,故C错误;

D.不知道各种天然同位素的含量无法求出,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化学平衡的调控作用.

【分析】提高化学反应的限度指的是化学反应所进行的程度,根据提高化学反应的限度能够节约原料和能源、提高产品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来回答.

提高化学反应的限度能够节约原料和能源、提高产品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不是一码事,故选D.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化学键.

【分析】A、根据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判断;

B、根据ⅥA族元素中O元素的非金属性分析;

C、根据铵盐的组成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判断;

D、氢氧化钠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第ⅠA族中的H元素的金属性较弱,小于第ⅡA族中的Mg元素的金属性,故A错误;

B、ⅥA族元素中O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氢化物最稳定,含有氢键,沸点最高,故B正确;

C、铵盐的组成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故C正确;

D、氢氧化钠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所以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A.

【考点】化学键.

【分析】①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②两个非金属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相互作用;

③强电解质中不一定存在离子键;

④断键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

⑤单质中可能不存在化学键;

⑥非金属元素也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①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相互作用力包含吸引力和排斥力,故错误;

②两个非金属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相互作用,所以两个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只能形成共价键,不可能形成离子键,故正确;

③强电解质中不一定存在离子键,如HCl、硫酸等强电解质中只含有共价键,故错误;

④断键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所以形成化学键的过程是能量降低的过程,故正确;

⑤单质中可能不存在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中不存在化学键,故错误;

⑥非金属元素也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铵属于离子化合物,只含有非金属元素,故正确.

【考点】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分析】A.煤燃烧是放热反应,主要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白炽灯工作时,消耗电能,产生光能;

C.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A.煤燃烧是放热反应,主要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A正确;

B.白炽灯工作时,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为光能,故B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错误;

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正确;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分析】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则W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8﹣10=8,故W为O元素;

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X为Na或F,X原子半径大于O原子,故X为Na元素;

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原子序数大于Na元素,故Y为Si元素;

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故Z为Cl元素,结合元素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该题.

【解答】解;

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则W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8﹣10=8,故W为O元素;

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故Z为Cl元素,

A.W为O元素,X为Na元素,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Na+,故A错误;

B.Y为Si元素,Z为Cl元素,非金属性Cl>Si,故氢化物稳定性Y(Si)<Z(Cl),故B错误;

C.化合物NaClO中钠离子与次氯酸根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次氯酸根中氯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故C正确;

D.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与水,除氢氟酸外二氧化硅不溶于其它酸,不与HCl反应,故D错误.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含有氢键的物质.

【分析】A.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溶液和稀的强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

B.化学能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C.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D.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

A.1mol硫酸含2mol氢离子和足量强碱反应生成2mol水,因此放出的热量不是中和热,故A错误;

B.化学能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故B正确;

C.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和范德华力,故C正确;

D.由于原子序数S<Cl<K,故微粒半径:

K+<Cl‾<S2‾,故D正确,故选A.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若要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可增大反应的浓度、增大固体的表面积、升高温度以及形成原电池反应,注意加入浓硫酸的性质,以此解答该题.

①适当升高温度,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

②改用100mL1.0mol/LH2SO4溶酸,酸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

③改用300mL0.5mol/LH2SO4溶液,酸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错误;

④用等量铁粉代替铁片,增大固体接触面积,使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

⑤改用98%的硫酸,浓硫酸与铁不生成氢气,则不能加快反应速率,故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

【分析】A、稀有气体的单质中不存在化学键;

电解质电离时破坏化学键;

B、电解质电离时破坏化学键;

C、金属性强弱是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D、原电池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得.

A、因稀有气体的单质为单原子构成的分子,则不存在化学键,即单质分子中不一定存在共价键,故A错误;

B、氯化钠熔化破坏离子键,HCl溶于水破坏共价键,故B正确;

C、金属性强弱是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金属性越强越易失电子,故C错误;

D、原电池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得,不是一次能源,故D错误.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A.某些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也可以发生;

B.图象分析可知反应过程中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

C.依据图象分析反应物能量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