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滑脱登记报告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54911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管滑脱登记报告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导管滑脱登记报告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导管滑脱登记报告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导管滑脱登记报告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导管滑脱登记报告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管滑脱登记报告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

《导管滑脱登记报告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管滑脱登记报告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管滑脱登记报告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

一、防止导管滑脱,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评估是否存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

二、患者入院(转入)、置管及发生病情变化时需及时按《导管滑脱风险护理评估表》进行评估。

三、首次评分≤10分,存在导管滑脱风险较低,主要实施导管明确标识并挂导管滑脱安全标识、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加强宣教等常规预防导管滑脱的护理措施,并做好交接班。

四、10分<评分<15分,存在导管滑脱Ⅱ度风险,每周评估一次。

实施导管明确标识并挂导管滑脱安全标识、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加强宣教等常规预防导管滑脱的护理措施,并做好交接班。

五、评分≥15分,存在导管滑脱Ⅲ度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导管滑脱,躁动患者应列入高度危险,应重点关注并按高危人群管理措施执行。

填写《导管滑脱风险护理评估表》两份,护士长审核后一份上报护理部,每班评估一次,直至拔管或出院(死亡)。

患者拔管、出院(死亡)后护士长将结果反馈护理部。

六、如发生患者导管滑脱,当班护士立即报告医生,按处置预案及流程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护士长,并填写《管路滑脱报告单》上报护理部,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

七、有意隐瞒不报,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处理。

导管滑脱防范制度

一、认真做好患者导管滑脱风险评估,患者入院(转入)、置管及发生病情变化时需及时按《导管滑脱风险护理评估表》进行评估。

二、各类导管标识醒目,有效固定。

如评分>10分,要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并落实,并做好交接班。

三、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告知导管滑脱风险及防范措施。

四、对于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老年患者和小儿应特别注意导管的保护,必要时实施保护性约束,注意松紧适度,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五、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对存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的患者,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六、护士要熟练掌握导管滑脱的紧急处理预案,当发生患者导管滑脱时,立即报告医生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第三篇:

导管滑脱管理制度导管滑脱管理制度

1.护理人员应认真评估患者管道情况如管道数量、置入部位、固定情况等,并进行记录。

2.做好管道护理的交接班。

3.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宣教,使其充分了解预防管道滑脱的重要性、预防方法以及发生管道滑脱时应及时向医务人员报告。

4.加强巡视,观察患者管道固定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

5.制定管道滑脱紧急处理预案。

发生管道滑脱时,护理人员要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的伤害。

6.患者发生管道滑脱后应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

上报表由护士长或责任护士填写,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患者发生较严重伤害或引起纠纷时应立即上报护理部。

7.护士长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分析讨论管道滑脱发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实施。

8.护理部对管道滑脱管理质量定期进行评价。

每个月全院对所发生的管道滑脱事件进行汇总分析,找出管道滑脱原因,提出进一步防范的对策并传达到各科室。

第四篇:

导管滑脱登记报告制度导管滑脱登记报告制度

一、医务人员应当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管道滑脱危险因素。

二、如存在上述因素,要及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并做好交接班。

三、对患者及家属及时进行宣教,使其充分了解预防管路滑脱的重要意义。

四、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做好记录,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的患者,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五、护士要熟练掌握导管滑脱的紧急处理预案,当发生患者管道滑脱时,要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报告医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

六、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并将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及时报护理部,按规定填写《风险事件呈报表》,24-48小时内报护理部。

七、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工作。

八、发生管路滑脱的单位和个人,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

九、护理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十、导管滑脱包括中心静脉插管、气管插管、胃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t”管滑脱事件等。

第五篇:

防范导管滑脱管理制度防范导管滑脱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

___年___月___日修订日期:

一、各种管道均应妥善固定,连接处连接紧密,固定带松紧适宜。

二、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留置导管的目的和重要性,指导患者保护导管的方法,防止意外脱出。

三、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对意识不清、躁动患者,可酌情给予约束措施。

四、患者在活动或护理人员为患者翻身、移动时,活动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导管受牵拉。

五、按要求进行巡视,严格交接班,检查导管位置、深度、固定方法及引流情况。

六、各类导管一旦脱出,应及时汇报医师,协助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事后及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

2021年射线探伤安全管理制度

管理职能

射线探伤管理按公司、检测工程公司(机械厂)和班组进行三级管理,各级应有相应专职射线防护管理人员。

在公司主管安全经理的组织下,安全环保处、保卫处、物资装备公司、检测工程公司(机械厂)、探伤班组形成安全操作、防护管理网络,各司其职。

管理内容及要求

1射线探伤人员的知识要求及培训

1.1所有射线探伤操作人员、设备维护、维修人员上岗前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安全操作、防护及事故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方可从事探伤工作。

上岗前的培训一般为10天,上岗后每2年复训一次,复训时间不得少于5天。

1.2新参加射线工作的人员及中断半年以上重新上岗的人员在上岗前应经安全知识培训考试。

同时应定期培训,不断强化安全防护观念。

1.3首次使用的新型射线机,使用前必须进行操作培训。

必要时邀请仪器生产厂家派员进行现场指导或派人去厂家接受培训。

1.4安全环保处组织参加卫生防疫部门举办的安全防护方面培训,公司质量处负责组织参加国家、省、市质量技术监察机构的培训考试及取证工作。

1.5班组周一安全活动,班前安全讲话应将有关操作的安全防护知识作为教育内容。

采用各种方式,互相传授,提高操作、防护的技能。

1.6采用适当的形式对公众进行射线安全防护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1.7辐射安全教育内容要求见附录

2设备性能

2.1Ⅹ光机的技术性能、安全与可靠性、包装、运输、贮存等应符合ZBY201-84的要求。

机内应有齐全的安全保护元件,接地线完整,各连接电缆应无漏电,插座、接头应牢固可靠,机头内气压符合要求。

Ⅹ光机表面应完整,不得有裂痕、锈蚀、变形等各种异常现象。

2.2γ射线仪源鞭与控制缆的连接头应安全可靠。

安全联锁机构性能应灵敏正常,保证射线源能可靠地被锁闭在安全位置。

导源管与机身之间接头、各导源管之间接头、曝光头完好无损。

控制缆与导源管不得有机械变形等损伤。

驱动机构操作应灵活无齿轮打滑现象,在源处于安全位置时,曲柄行程记录仪读数应回“0000”。

2.3γ射线机应备有相应型号的换源器(到源罐)。

当源处于机身或倒源罐内安全位置时,容器外的漏射线剂量率应符合国家安全防护的有关规定。

所使用的源强度不得超过机身屏蔽所允许的最大活度值。

3设备购置、使用及操作

3.1需购置新射线探伤机或γ源应办理申报手续。

由检测工程公司(机械厂检验室)向单位的安全部门、设备部门申报,并由主管单位向物资装备公司申报,由物资装备公司采购,各单位不得擅自购买,申报时应说明射线机的型号、性能、源种类、强度及主要防护措施。

3.2班组射线机使用实行租用制度。

由班长向设备员办理设备租用手续。

使用完毕及时交还。

出、入库时应进行安全验收检查。

γ射线仪必须填写领用及回收手续单。

3.3各种型号的射线机应有相应的操作规程。

具体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操作人员在探伤期间不得擅自离岗。

射线机不允许未经培训的人员进行操作。

3.4射线机的领用、操作、回收时必须执行“三检”制。

减少设备故障所导致的辐射事故。

3.1领用时,对机体安全性能和操作功能进行检验。

3.2操作时,γ机各部件的检查、各部件的连接状况、射线监测仪性能等应由2人互检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操作。

3.3在工作前的准备及进入工作状态和工作完毕收源入罐的全过程都必须用巡测仪对射线机工作情况及现场剂量情况进行监测,特别注意源是否到位。

若未到位,不得继续操作,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3.5不同型号χ射线机的电缆不得串用,其长度不得任意接长或截短。

若确实需要加长者,应征得探伤技术部门及设备主管部门的同意。

使用χ光机应先确认电源电压是否合适。

3.6班组使用γ射线仪前及使用结束后,必须填写交接检查记录。

班组每次探伤时应使用日记。

记录源的种类、强度、机器型号、使用地点、时间、操作情况、应急过程、剂量监测、操作人员。

4设备维护、维修及管理

4.1检测工程公司(机械厂)应设立探伤设备专管员。

负责设备的维护、维修及日常管理。

随时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

每季对射线机、机体安全性及操作功能进行全面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建立设备台帐。

射线机的检查须按设备性能的各项要求进行,保养时主要应注意驱动缆等部件进行清洗、润滑,发现磨损严重的另部件,应及时更换,严禁探伤机“带病”使用。

个人剂量报警器、场所剂量巡测应定期校验。

4.2班组必须按实际工作情况填写使用记录,并配合设备专管员对设备进行保养工作。

平时使用中注意各接头处的保护,防止泥砂等杂物进入而产生卡源现象等故障。

4.3每台γ射线机应配备铜质钥锁二把。

一把随机由使用班组管理,另一把由设备专管员保管,以备应急使用。

4.4射线仪发生故障,使用者应向设备专管员报告并以书面形式详细汇报事故过程。

5射线机的存放、运输及换源

5.1现场铁房应配备专用的γ源(机)存放铅箱。

铅层厚度应符合安全防护的要求。

铅箱应加锁,钥匙由专人负责保管。

γ源存放处必须放置明显的放射线警告标志,并注明“危险!

注意辐射!

”。

存放设施周围50mm处的漏射线剂量率不得超过200μGy/h。

存放时射线仪必须处于闭锁状态。

5.2x射线仪远距离运输时,机头必须悬空固定在架子上,架子必须牢固。

风扇侧朝上。

控制箱必须有一定的防震措施。

近距离运输时也应采用必要的防震措施。

5.3远距离运输γ源由检测工程公司(机械厂)安全部门对源的放置、固定方法检查许可后方可进行。

γ源射线仪必须安放在屏蔽包装箱内,妥善固定。

驱动缆和导源管要避免受压变形。

短距离搬运及工作中应避免剧烈振动,放置平稳,防止跌落。

操作人员应充分利用运输工具,尽量避免直接携带。

手提源容器时应戴上铅橡皮手套。

5.4新、旧射源的更换应在专用换源器(倒源罐)上进行。

按相应仪器型号的换源程序进行操作并作辐射剂量监测。

γ源应统一由物装公司,由物装公司再统一回收处理,严禁各单位擅自处理废源。

5.5每次新源到货时应测试倒源罐及机身外的漏射线剂量率,并作记录,以确定是否可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