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476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语文水平参差不齐,比较喜欢学习语文,朗诵有一定的语感,有一定的阅读量,作文水平发展不协调。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将着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二、教材内容简要分析: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下阅读教材共26课,分为七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春光无限”——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科技之光”——弘扬国威,展示最新科技成果、“有志竟成”——赞扬了优秀人物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世界各地”——展现出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亲情依依”——折射出浓浓的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八一壮歌”——展现出中国军人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人与自然”——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对自然的审美感受。

这七个主题单元构成了一种文化的、开放的、整合的文本特质,有意境,有韵味、有情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灵世界,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习作教材内容:

1、请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如朝霞晚霞,月圆月缺,春风春雨,雾起雾散,等等,把它的变化特点写出来,题目自己定。

2、请你把《拔河》这篇作文认真读几遍,参照老师的意见加以修改,然后誊在自己的作文本上。

3、按照写“新闻报道”的方法,写一次体育比赛(跳绳、踢毽子、拔河等)或学习竞赛(写字、朗读、习作、辩论)。

4、你参观、游览过哪些地方?

请学习例文的写法,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题目自定。

5、请写一位身边的小能人(可以是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成绩优异的同学,也可以是电脑、制作、发明等方面的能手),写出一两个事例,要写真事,讲真话,题目自定。

6、写一个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7、写一篇和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有关的想象作文。

题目自定。

  三、本册教材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教学教学目标

  1、一放手让学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并让学生边读书,边识字,把字音读准确,并初步理解字、词的意思。

  2、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3、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学生通过读书,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

要积极参与,有自信心,自然大方,讲礼貌,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过程中抵制不文明语言,注意语言美。

  2、学会表达:

要用普通话交谈;交流时要逐步做到表达完整、清楚明白、具体生动,表达时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能使用态势语言进行表达。

  3、学会倾听:

听人讲话要认真耐心,能了解把握说话的主要内容,逐步做到“抓住要点”,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4、学会应对:

逐步做到能顺利地进行日常交流,并能在交流中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三)习作教学目标

  1、懂的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四、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安排表: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1)周至第(3)周

第一单元

14

第(4)周至第(6)周

第二单元

12

第(7)周至第(9)周

第三单元

16

第(10)周至第(11)周

第四单元

12

第(12)周至第(14)周

第五单元

14

第(15)周至第(17)周

第六单元

12

第(18)周至第(20)周

第七单元

16

 

  五、本册教材主要教学措施:

  1、小学阶段是基础的基础,理应抓住工具不放,通过工具渗透人文性。

我想,这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本色。

因此在本色阅读课中以读为根本,着力培养四种能力。

即实实在在指导学生读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认读、感悟、探究和概括四种能力。

  2、习作教学中:

正确领会习作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利用好习作教材资源,创设乐于习作的氛围,精心指导,巧妙点拨,习作训练要前伸后延,重视习作修改。

  3、口语交际教学中,口语交际不同于一般的听说训练,而是一种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和待人处事的能力,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运用口头语言接收对方信息,同时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对方的过程,它具有及时性、灵活性、应变性和独创性等特点。

因此,口语交际的训练也必须是立体的、综合的与实践的。

这将采用三个策略进行教学:

创设情境策略、授人以渔策略、迁移实践策略。

  六、本册教材各主要内容具体教学设想:

  第一单元由一首现代诗歌,两篇叙事散文,两首古诗组成,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

第二单元由一篇通讯报道和两篇说明文组成,弘扬我国威,展示人类最新科技成果。

第三单元由4篇叙事散文组成,赞扬了优秀人物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

此外,本单元还有一篇读书方法指导的课文。

第四单元由3篇状物散文组成,展现出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

第六单元由1首律诗和2篇叙事散文组成,展现出中国军人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

第七单元由3篇叙事散文,两首古诗组成,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对大自然的审美感受。

  A、全册总教学设想:

  

(一)实实在在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是阅读教学初读阶段的重要目标。

认读能力,是指学生拿到一篇新课文,通过练读,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结合语言环境初步感知一些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能力。

认读能力是阅读教学应重点培养的最起码的能力,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但高年级也不可小觑。

怎样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呢?

  一放手让学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一篇课文的第一步应当是“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

学习一篇新课文,可以围绕课题做文章。

比如,教学《爱如茉莉》可以提出问题:

茉莉有什么特点?

爱怎么能像茉莉呢?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对文章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二让学生边读书,边识字,把字音读准确,并初步理解字、词的意思。

刘勰在《文心雕龙?

章句》中说: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

”这句话点出了“字”在文章中的基础作用,所以阅读教学要以识字为先决条件,教会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

随着学生生活范围的扩大,识字途径的增多,生字表上的字对学生来说并不都是生字,应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教学,对待生字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仍以《爱如茉莉》一课为例,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可以进一步提出自学要求:

(1)读课文,遇到“茉莉陶”等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嗔怪”、“幽香”、“莫名其妙”等词语的意思。

在学生自学之后,可以借助生字表检查字音,借助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三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把读通训练落到实处。

读通课文是培养阅读能力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

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完成“五不”的要求,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回读,停顿恰当,有畅达感和节奏感。

要达到这些要求,学生必须集口、眼、耳于一体,集中心思地读。

教师还要作必要的读通检查。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读通了课文,读准了字音,初步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可以进行字形教学,即通过描红、仿影、临写进行写字训练。

  

(二)实实在在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阅读教学精读阶段的重要目标。

感悟能力,是指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一要重视读中指导,充分发挥教师朗读的示范作用。

有些章节学生读不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作示范,“把文本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而又整体的了解”(张章献语)。

***有位语文教育专家,有人向他讨教怎样才能教好语文,他的回答很简单“跟我读”。

“跟我读”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包孕了丰富的教育内涵:

其一,“跟我读”,“我”要会读,且能够读好。

其二,“跟我读”,是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对一些学生不易把握且具有重要表现力的语段,教师要进行特殊的范读处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文中含着的意思读出来,让他们在听读中受到强烈的语感熏陶。

其三,“跟我读”,也是互相朗读,是师生“对话”的一种形式,不能把“对话”只是理解为“你说我说”,也包括“你读我读”。

曾国藩曾如此描述读书心得:

“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

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己,庶渐渐可入佳境。

”学生要进入美妙的阅读“佳境”,须“悟文”,须“入情”,须“传声”,因为文美感目,情美感心,声美感耳。

  二研读重点词语,让学生品味词语使用的精妙。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也就是说感悟词语要联系语言环境,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要让词语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

比如,《水》的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

“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

‘你们真的饿坏了。

’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母亲为什么把“渴”说成是“饿”呢?

是值得玩味的。

  再如,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可以让学生品味“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中“轻抚”一词使用的精妙。

在学生品味了这一词语运用的精妙后,还可以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说话:

“柔和的春风轻抚着……”、“蓝蓝的海水轻抚着……”、“老师温暖的手轻抚着……”。

这样品味词语与运用词语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三让学生在读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和智慧,读出情趣和理趣。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见《课程标准》)前者是让学生感悟文本的情趣,后者是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理趣。

感悟的过程是学生亲历体验的过程,需要认知的参与,需要情感的参与,需要理性的思考,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比如,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冰心奶奶为什么不到游人多的地方找春天,而“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这是一个既能让学生读出情趣,又能让学生读出理趣的问题。

其一,少年儿童朝气蓬勃,充满生命的活力;其二,儿童多处春光美;其三,海棠是自然的春光,儿童是人一生中最美的春光;其四,有童心,有爱心,就有了一切!

  再如,《望月》一课,把月亮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是一首首动情的诗,是天的眼睛。

对于“一幅美丽的画”重在引导学生诵读、欣赏、背诵,让学生陶醉在这美丽的图画中;对于“一首首动情的诗”,让学生用动情的诵读来表达出诗人的不同感情;对于“天的眼睛”可以这样教学:

文中的小外甥也很会幻想,他把月亮想成什么?

让学生读读课文的第三部分,画出描写小外甥想象的语句。

然后让学生把小外甥想象的语句连起来读:

“月亮像什么/像眼睛/天的眼睛/它喜欢看我们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学生读着这诗化的语言,会得到情和理的享受。

  四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把学和用结合起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

“看整篇课文,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

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能把握住文章的脉络,明白作者的思路即可,着力点可以放在读写的结合上。

第一,着眼于写法的迁移。

每篇课文视其自身的特点以及该阶段作文教学要求,可以让学生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