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4702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

“经济人”理论及其应用,虽在早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到后来激化了社会矛盾,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人”理论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产生。

②“社会人”假设的内涵

“社会人”理论认为驱使人们工作的最大动力是社会性需要,而不是经济需要,人们追求的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会性需要指人际温暖的需要、认可的需要、成就感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归属感的需要、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等等。

③“社会人”假设对应的管理模式

社会人对应的管理模式是“参与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管理者更着重组织和团队建设,更关心人,更注意满足员工的社会性需要,更重视让员工参与管理工作。

④“社会人”假设及其应用的主要缺陷

这种理论及其应用的出发点还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没有把人的发展作为“本位”。

(3)“成就人”假设

①提出的背景

“社会人”假设虽然更加重视人及其社会性需要,但仍旧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来对待,因而在西方人权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成就人”假设的内涵

该理论认为,人性是善良的,只要能充分发挥人性的优点,就可以把工作搞好。

管理者的任务是研究什么工作对什么人最具有挑战性,最能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

③“成就人”假设对应的管理模式

“成就人”假设对应的管理模式是“人性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定是管理者以平等的观念来对待员工,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创造条件与环境,做到员工与企业的双重发展。

④“成就人”的缺陷

“成就人”理论的缺陷在于把人和组织抽象化了。

基于个人成长的文化背景、经历、学养等因素的不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而基于人的独特性,每个组织也是独特的,因而管理者创造条件和环境实现人和组织目标的时候不能采取固定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

(4)“复杂人”假设

①提出的背景

正是因为“成就人”假设的缺陷,薛恩、莫尔斯、洛尔施等进一步提出了“复杂人”假设。

②“复杂人”假设的内涵

“复杂人”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

人在同一时期会有各种需要和动机;

由于工作和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人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个体在不同单位和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

③“复杂人”假设对应的管理模式

由于人的需要不同,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映,因此,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的、普遍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因而“复杂人”对应的管理模式便是“权变管理方式”

5.研究方法

(1)质性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指从典型事实或者案例的调查出发,推导出相关结论的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的应用过程:

①确定主题;

②组织研究团队;

③开会讨论,确定调查提纲、分工、协调等事务;

④调查;

⑤讨论调查内容;

⑥形成调查报告或者研究论文。

(2)量性研究

量性研究方法指对研究对象进行数量化研究的方法。

量性研究方法的应用过程:

②组织研究团队;

③开会讨论,确定调查板块、分工、协调等事务;

④设计调查问卷;

⑤调查;

⑥统计调查内容;

⑦借助相关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⑧讨论调查内容;

⑨形成调查报告或者研究论文。

第二章政府组织

1.政府的起源(逻辑推导过程)

(1)游民生存方式的缺陷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无法得到满足。

(2)经验与理性指引人类结成社会

人类的经验和理性指示自己寻求同伴,结成社会。

(3)社会共同体维系的基础:

道德,道德的缺陷导致权利保护不到位,社会秩序不正常,社会动荡,战争,人们的幸福受到威胁

(4)道德的缺陷,使人们需要更为明确,更为清晰,更为一致,更为权威性的规范

(5)现实的需要产生新规范确立机构、执行机构,由此,政府产生。

2.自由(定义、分类、保障)

指在不限制他人思想、言论、行为前提下,个体可以支配自己的思想、言论、行为的抽象观念和具体方式。

(2)分类:

①按照表现方式,可以把自由分为:

思想自由、言论自由、行为自由

②按照赋予方式,可以把自由分为:

天赋自由、人赋自由

天赋自由是指人作为上帝的造物天生就具应该具有的自由,比如吃野果子的自由、用腿走路的自由、用眼睛看的自由等等。

人赋自由指人类为了更好地满足欲望制造出来的自由,比如吃饭的自由,开车的自由,用笔写字的自由等等。

一般来讲,天赋自由优先与人赋自由

(3)保障:

在自然社会里,由于没有国家,人们保障自由主要是依靠理性。

人们在互相交往的过程中,通过理性归纳出,如果自己破坏他人的自由,他人出于自卫也会破坏自身的自由。

归纳出这个结论后,人们就会通过理性演绎出,要保障自己的自由,就不能破坏人家的自由。

3.自然社会、政治社会、公民社会

(1)自然社会:

没有政府时的一种社会形式,人已具备了理性

(2)政治社会:

有了国家的社会,

(3)公民社会:

是指围绕共同的利益、目的和价值上的非强制性的集体行为。

它不属于政府的一部分,也不属于盈利的私营经济的一部分。

4.政府的功能

(1)政府的主要功能

从政府的起源来看,政府的主要功能就是保障权利,并以权利保障自由。

印度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1999年出版的名著《以自由看待发展》中说,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说,衡量生活质量不应该根据财富,而应该根据自由。

这可以作为国家功能的注释。

(2)政府的其他功能

政府后来增加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功能都是附加功能,也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们的权利和自由。

5.保障政府履行其功能的路径

民主宪政

6.权利

权利是理性从经验之树摘下的果实,由公民权利凝聚而成的.

7.权力定义

权力是一种特殊影响力,能给拒绝服从的人带来严重的损失。

8.权力制约的路径

(1)权利制约权力

公民的基本权利(天赋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不受他人和其他主体—社会组织和国家—的侵犯)

人身权(人身及其正当活动)是天赋的,是人作为造物主的造物必须具备的,不容剥夺的权利。

至于财产权、隐私权这些人赋的权利是可以协商容许一定程度的剥夺的,比如国家通过征税可以一定程度上公民剥夺财产权,通过反间谍法规一定程度上剥夺公民隐私权。

(2)权力制约权力

为了保证自身权利和利益,公民必须具备制约权力的权利。

这种权利主要是指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是指言论自由、结社、集会、游行、示威、选举与被选举权。

第三章心理学基础

1.心理现象与心理过程的构成成份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它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感觉的定义、重要性(了解)

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知。

(2)感觉的重要性:

①感觉是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

②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③感觉保证了机体和环境信息的平衡。

3.知觉的定义、分类、基本特征(了解)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过程。

按照知觉的对象,知觉可分为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

除对人的知觉外,其他各种知觉都可以称为物理知觉。

(3)知觉的基本特征

①知觉的选择性:

指人知觉某事物时,总是有选择性的把一些事物作为知觉对象,而把事物的其他部分作为背景来理解和解释。

②知觉的整体性

接近律:

即时间或空间接近的部分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闭合律:

当客体本身不完整时,人们倾向于用过去的知识经验补充某些因素,把完整的事物知觉为整体的事物。

相似律:

人们容易将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去理解。

③知觉的理解性:

指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标示出来。

④知觉的恒常性:

指知觉条件发生一定变化时,知觉形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4.记忆的定义、作用★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认知。

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以及做过的动作等都可以成为记忆的内容。

(2)作用:

①记忆为分辨和确认周围事物提供支持;

②记忆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经验和知识的支持;

③记忆为心理发展提供支持。

5.思维的形式★

①概念:

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概念有内涵和外延。

②判断:

是肯定或者否定某种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如今天是晴天,你是一位好学生等。

③推理:

是根据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如:

人需要呼吸,你是人,所以你需要呼吸。

思维形式的活化需要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等方法来支持。

6.想像的定义、方法、种类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它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

想像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2)想像的方法:

综合、夸张、拟人化和典型化等。

(3)想像的种类:

无意想象和有意想像。

例:

看到云朵,不自禁地想到棉花、羽毛、水雾等,就是无意想象;

老师通过语言描述,让学生想象出新形象,就是有意想象。

7.价值观的定义、分类

价值观代表了一系列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况更可取。

根据价值观发挥作用的不同领域可以将价值观分为工作价值观和伦理价值观。

①工作价值观指员工期望从工作中得到是以及应该在工作中如何行为的个人信念。

②伦理价值观指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个人信念。

8.情绪的定义与基本情绪

(1)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它是伴随认知活动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

(2)基本情绪:

①快乐②愤怒③恐惧④悲哀

9.人格的定义、特征与类型★

(1)人格的定义:

指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及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

(2)人格的特征:

①人格是心理特征的总和。

②人格是相对稳定的。

③人格是有结构的。

(3)人格的类型:

①社会型人格:

这一类型人格的人,喜欢社会交往,典型的有交际花、外交官、社会工作者等。

②研究型人格:

这一类型人格的人,喜欢智力活动和抽象的工作,典型的有科学家、教授、哲学家等。

③现实型人格:

这一类型人格的人,喜欢有规律的具体劳动和需要技能的工作,典型的有工程师、修理工、农民等。

④企业型人格:

这一类型人格的人,富有冒险精神,性格外向,喜欢担任领导工作,具有较强的说服、支配与使用语言的能力,典型的有经理、经纪人、董事长等。

⑤传统型人格:

这一类型人格的人,喜欢有条理的工作,具有友好、守规、保守、善于控制等特点,典型的有办公室人员、档案管理员、会计等。

⑥艺术型人格:

这一类型人格的人,喜欢文学和艺术,善于用艺术作品来表现自己,感情丰富,爱想象,富有创造性,典型的有作家、画家、音乐家等。

总结:

(Ⅰ)~(Ⅴ)型的人是较理性的;

(Ⅵ)型的人是比较感性的。

10.能力的定义、种类(了解)

指个体在某一工作中完成各种任务的可能性。

从不同的载体,可以把能力

分为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

①心理能力

心理能力主要指算术、言语理解、知觉速度、归纳推理、空间视知觉、记忆力(各种考试主要测试的是人的心理能力)。

②体质能力

体质能力主要指力量、灵活性、协调性、平衡性、耐力等。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概论

1.自我意识(定义、成份)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个体反映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脑的机能活动。

(2)成份: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2.社会化(定义、主体、内容、方式)

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中,通过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2)主体:

社会中未成年的个体,严格地说,是未完成社会化的个体。

(3)内容:

社会经验、规范及由此产生的与之相符的各种心理状态。

(4)方式:

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社会实践

3.社会态度(定义、成份、功能)

社会态度是对社会中的人、观念和事物产生的肯定与否定的情感。

①认知因素:

认知是指认识事物的过程。

态度的形成,必须先有认知,才能确定人或事物的作用、意义、结果等。

②情感因素:

对一事物的态度,总是掺杂或多或少的感情色彩,并且感情往往比认知更重要。

③意向因素:

态度直接导致人的行为意向。

(3)功能:

①态度决定着人对外界影响的判断和选择

②态度影响人的行为

③态度影响人对事物的反应模式

4.利他行为(定义、分类、影响因素)

利他行为指任何形式下,不指望得到报答而自愿的助人行为。

①以情境划分:

非紧急情境利他行为和紧急情境利他行为;

②以取向划分:

自我性利他行为和纯利他行为。

(3)影响因素:

①个人因素

②环境教育因素

③社会文化因素

④被帮助者的特点

5.侵犯行为(定义、产生原因(两种分析)、控制)

侵犯指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任何行为。

(2)产生原因:

①本能论

②社会学习论

(3)控制:

①减少挫折感②渲泄③移情④个性培养

6.从众(定义、动机)

当受到现实或想象中的他人或团体的一致性压力时,自己的行为或意见遵从于他人或团体,甚至违背自己的意愿的现象。

(2)动机

①与大家保持一致以实现团体目标;

②为了取得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好感;

③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现状;

④不愿意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压力。

第五章组织结构与组织创新

1、组织结构的定义、维度、古典理论、现代理论中的权变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流程再造理论

(1)含义

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力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2)组织结构维度(组织结构的基本构成要素)

①权力等级(组织层级):

高耸型、扁平型

②劳动分工(分工是为了提高效率,贯彻组织效率原则)

③管理幅度:

某一管理职位可直接控制多少组织员工

1)当管理幅度宽(人数多)时,组织本身趋向扁平型。

反之,组织趋向高耸型。

2)控制幅度要合理,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

太宽时,容易造成权力层的勾心斗角,降低其凝聚力;

太窄时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④直线和参谋职位占据直线职位的职员拥有决策权,占据参谋职位的职员只有建议权。

⑤分权

1)分权可制约权力

2)分权可有效地为社会、市场、员工提供服务。

(3)古典组织结构理论

泰勒(美国):

1、作业职能与管理职能分离

2、管理的例外原则

法约尔(法国):

1、跳板原则

2、直线参谋机构:

增设参谋职位,为直线职位上的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服务

韦伯(德国):

1、组织必须依照制度、规范来运转

2、对组织结构分层的研究:

顶层——决策

中层——执行决策

下层——作业

(4)现代组织结构理论

权变组织结构理论(强调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因素的变化而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和组织结构调整)

(5)流程再造理论

①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分工

②剔除不必要的部门

③给员工以相当的决策权

④减少不必要的层级

2、★管理的理解☆(从组织结构、制度、管理团队、管理过程出发)

(1)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组织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力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①组织结构的本质是组织成员的分工协作关系;

②组织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③组织结构的内涵是人们在职、责、权等方面的结构体系。

(2)制度

(3)管理团队

(4)管理过程:

3、组织设计(步骤与趋势)

(1)步骤

①明确目标

②分析目标,形成业务流程

③设置部门

④设置岗位与工作

⑤制定管理制度

(2)趋势

①组织结构扁平化(高耸型组织结构到扁平型组织结构)

②组织界限模糊化(虚拟企业)

③组织运营信息化

④组织管理知识化

4、工作再设计(基本方法)

(1)工作轮换法(把员工从一个岗位轮换到另一个岗位:

减轻员工对工作的厌烦感)

(2)工作扩大化(扩大工作的范围,使员工有更多工作可做;

新工作与员工以往的工作相似)

(3)工作丰富化:

深化工作的内容

(4)弹性工作制度

①核心时间与弹性时间结合制

②成果中心制

③紧缩工作时间制

5、组织创新的三种类型

(1)以人为中心的组织创新(知识、价值观、态度、人际关系)

这种创新方式分为三个阶段:

解冻、改变、再冻结

(2)以结构为中心的组织创新

①组织结构构成成分的改革:

权力(等级、分散程度)、分工协作方式、管理幅度、岗位与工作、直线、参谋职位

②组织结构类型的改革(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委员会型、矩阵型等)

③制度等的改革

(3)组织过程的改革

以任务为导向、精简业务流程、压缩管理机构、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6、柔性组织内涵和学习型组织定义

柔性可解释为组织适应变化环境或环境带来的不稳定性的能力,因而可以认为柔性组织是一种具有不断适应与调整能力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不断增强其创造能力的组织,或者说是一个拥有知识并能对其进行管理和运用的组织,即能够“学习”知识的组织。

第六章目标管理心理

1、目标(分类、心理功能)

分类:

(1)按照层次:

可以分为愿景、使命和具体目标。

(2)按照内容:

可以分为总目标、中间目标和具体目标。

(3)按照时期:

可以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

(4)按照数量:

可以分为单元目标和多元目标。

(5)按照稳定性:

可以分为静态目标和动态目标。

心理功能:

(1)定向功能;

(2)控制功能;

(3)激励功能;

(4)凝聚功能;

(5)反馈功能

2、目标管理(步骤、优点)

步骤:

(1)总目标制定;

(2)总目标公布;

(3)分目标制定;

(4)分目标公布;

(5)分目标分解到岗位。

优点:

形成机制;

有效管理;

明确任务;

自我管理;

控制有效

(1)落实到每个岗位,任务分配细致,每个组织成员都有明确的任务,提高效率;

(2)执行监督的功能。

3、文化

文化起源:

文化起源于社会实践

文化主要功能:

从节约的意识与规范来看,文化的主要行为功能就是限定人的行为边界。

文化共性与差异性:

文化的共性就是来源于文化起源的相似性

文化的差异性源自地理环境、气候、科学技术等的差异性,其中地理环境是导致文化差异性的主要因素。

4、组织文化(定义、功能、组织文化对管理的作用)

组织文化是一套共享的价值观、信念和习惯。

(2)功能

①为组织成员提供认同感;

②激发员工对组织目标的献身精神;

③澄清并强化组织成员的行为标准。

(3)组织文化对管理的作用

①组织文化对目标体系的制定提供认同感;

②组织文化对目标体系的实施提供动力;

③组织文化对目标体系实施的评估提供支持

5、规范的作用

(1)提出行为模式和标准;

(2)提高效率

(3)避免浪费,节约资源

第七章领导心理

1、领导(定义)

领导指引和影响个人和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为过程。

2、领导者(定义、与管理者的区别)

领导者是指通过扮演指挥和协调角色来指引和影响组织成员的人。

有很多管理学家认为,领导者是拥有追随者的人。

这个看法忽视了组织的规范性。

(2)与管理者的区别:

管理者的内涵大于领导者,也可以说管理者是一个角色筐,而领导者是这个角色筐中的一个角色。

3、领导者训练和实践的具体方法

(1)培养强烈的领导意识

(2)培养自学、向老师学习,向领导者学习的习惯

(3)让其有参与和熟悉管理的各环节的机会

4、领导者训练和实践的基本内容

(1)理解和熟悉人性

(2)熟悉组织及其运作

(3)熟悉组织所处的情景

5、领导理论(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权变理论、当代理论)

(1)领导特质理论

主要观点(调研总结):

①传统的领导特质理论:

领导特质是天生的,伟大的领导者具有某些共同的品性特质。

②当代的领导特质理论:

20世纪90年代领导特质理论出现了一些新的观点,认为领导者确实具有共同的品性特质,但是领导者的品性特质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③归结起来,领导者可能在6项品性特质上不同于被领导者:

雄心和精力、领导意愿、正直和诚实、自信、智慧以及与工作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2)领导行为理论

研究的基本方法论:

以任务导向和关系导向为基本指标来研究领导行为的类型,并指出什么类型的领导行为更有成绩。

主要理论:

①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的“定规”与“关怀”两维度理论。

定规关怀

高低

低高

②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

(3)领导权变理论

研究的方法论:

功能论、系统论、结构论。

主要理论

①费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

②赫塞—布兰查德的情景理论

③格里奥的领导成员交换理论

④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

(4)当代领导理论

主要观点

①提升领导者能力,创造新型的以人为本的、适应性强的领导者。

这实际上是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的合流。

②情景(人、财、物、组织结构、外部环境等交织而成)——能力、素质——领导能力、素质——人的发展和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