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全册使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450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38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全册使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全册使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全册使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全册使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全册使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全册使用.docx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全册使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全册使用.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全册使用.docx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全册使用

目  录

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与表示3

第2课时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

第3课时集合间的基本运算9

第4课时集合间的基本运算12

第5课时函数的概念18

第6课时函数的概念21

第7课时函数的表示法24

第8课时函数的表示法27

第9课时单调性与最大(小)值30

第10课时单调性与最大(小)值33

第11课时函数的奇偶性36

第12课时函数的奇偶性(习题课)39

第13课时专题一: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41

第14课时专题二:

函数的值域43

第15课时专题三:

集合15

第16课时专题四:

函数的单调性46

第17课时专题五:

二次函数48

第18课时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50

第19课时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52

第20课时指数函数54

第21课时指数函数56

第22课时指数函数58

第23课时对数与对数运算60

第24课时对数与对数运算62

第25课时对数与对数运算64

第26课时对数函数及其性质66

第27课时对数函数及其性质68

第28课时对数函数及其性质70

第29课时专题一:

指数运算与指数函数72

第30课时专题二:

对数与对数函数74

第31课时幂函数77

第32课时函数与方程80

第33课时函数与方程82

第34课时函数与方程84

第35课时函数模型及其应用86

第36课时函数模型及其应用88

第37课时函数模型及其应用90

第38课时第三章小结复习92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第课时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掌握集合的表示法,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重点难点】

重点: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法.

难点:

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实例引入:

(1)1~20以内的所有素数.

(2)我国从1991~2003的13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

(3)金星汽车厂2003年生产的所有汽车.

(4)2004年1月1日之前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

(5)所有的正方形.

(6)2008年8月15日入学的高一全体学生.

(7)方程的x2+3x-3=0所有实数解.

(8)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的点

结论: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也简称集.

二、探索研究

问题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如何描述?

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记做_______.若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记做_______.

 

问题2:

1~20以内的所有素数如何表示?

答____________(列举法)

 

问题3:

你能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x-7<3的解集吗?

答___________(不能)

 

问题4:

集合元素有什么特征?

①对于集合A={1,3,5},3、7是否是A中的元素?

答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年龄较小的学生}是否表示一个集合?

答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得集合中的元素具有__________性.

③A={2,2,4}表示是否准确?

答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得集合元素具有__________性.

④A={太平洋,大西洋},B={大西洋,太平洋}是否表示同一个集合?

答_______

由此得集合元素具有__________性.

同时得出:

如果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两个集合相等.

问题5:

常用数集如何表示?

自然数集——______;正整数集——____(_____);整数集——_______;

有理数集——______;实数集——_______.

三、教学精讲

用列举法、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些什么?

例:

试分别用列举法、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②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③由1~20以内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

 

④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四、课堂练习

课本P5练习

 

五、本节小结

集合的概念、表示;集合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常用数集的记法.

注意:

(1)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2)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

六、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课时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了解子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同时了解相等集合、真子集和空集的有关概念,以及集合的Venn图.

【重点难点】

重点:

子集、真子集概念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空集概念以及与一般集合间的关系.

难点:

空集的概念以及与一般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复习引入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常用数集

3、集合表示

实例:

观察下面实例:

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的关系吗?

1、A={1,2,3}B={1,2,3,4,5};

2、设A为新华中学高一

(2)班全体女生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

3、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

二、探索研究

1.由实例中的

(1),

(2)观察两个集合的关系

子集定义:

记作:

读作:

真子集定义:

记作:

读作:

2.由实例中的(3),发现两个集合的相等关系

集合相等定义:

3.简述Venn图:

 

4.方程x2+1=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如何表示?

空集的定义:

                记作:

     

规定:

空集是         的子集,空集是         的真子集。

 

5.符号说明:

①从属关系符号(元素与集合之间):

_____________

②包含关系符号(集合与集合之间):

______________

6.①集合A与它本身的关系如何?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B,B⊆C,那么A,C关系如何?

    

 

三、教学精讲

例1.写出集合A={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如果A={a,b,c}呢?

 

由此你发现什么规律?

                      

                                

例2.已知{1,2}⊆M{1,2,3,4,5},则这样的集合M有___个.

答案:

7

 

例3.①已知集合A={1,3}B={x|mx-3=0}且B⊆A,则m的值是多少?

答案:

0或1或3

 

②已知集合A={x|-2≤x≤5}B={x|m+1≤x≤2m-1}若B⊆A,则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m|m≤3}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中的两个集合相等的有()

①P={x|x=2n,n∈Z}Q={x|x=2(n-1),n∈Z}

②P={x|x=2n-1,n∈N+}Q={x|x=2n+1},n∈N+}

③P={x|x2-x=0}Q={x|x=},n∈Z}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答案:

B

2.课本P7练习

五、本节小结

子集、真子集、空集的有关概念.

六、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课时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及有关性质.

2.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交并关系及运算.

【重点难点】

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性质及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问题1:

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吗?

①A={1,3,5,}B={2,4,6}C={1,2,3,4,5,6};

②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C={x|x是实数};

 

问题2:

考察下面的问题,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吗?

①A={2,4,6,8,10}B={3,5,8,12},C={8};

②A={x|x是2008年9月在校的女同学}

B={x|x是2008年9月在校的高一年级同学}

C={x|x是2008年9月在校的高一年级女同学}

 

二、探索研究

1.并集的含义:

记作;读作;符号表示

Venn图表示:

 

2.交集的含义:

记作;读作;符号表示

Venn图表示:

 

三、教学精讲

例1、①A={4,5,6,8}B={3,5,7,8}求A∩B,A∪B.

 

②已知A={x|-1

 

例2、开运动会,

设A={x|x是高一年级参加百米赛跑的同学},

B={x|x是高一年级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

求A∩B,A∪B.

 

例3、设平面内直线l1上点的集合为L1,直线l2上点的集合为L2,用集合的运算表示l1、l2的位置关系.

 

例4、已知集合A={1,2},且A∪B={1,2,3},则满足条件的集合B的个数有多少?

(其中可变化集合A或变化A∪B中的元素)

 

由以上例题,思考下列集合间的关系:

(交集并集运算性质)

(1)A∩B_____B∩A,A∩B_____A,A∩B_____B,A∩φ=_______,A∩A=______

(2)A∪B_____B∪A,A_____A∪B,B______A∪B,A∪φ=______,A∪A=______

(3)A∩B=A______AB,A∪B=A______BA.

(4)A=B_____A∩B=A∪B______AB且BA

 

四、课堂练习

1.课本P11练习1,2,3题

2.已知A为奇数集,B为偶数集,Z为整数集,求A∩B,A∩Z,B∩Z,A∪B,A∪Z,B∪Z

 

3.设A={x|x2-5x+q=0},B={x|x2-px+15=0},A∩B={3}.则P=________,q=________.A∪B=___________(P=8,q=6,A∪B={2,3,5})

 

4.A={x|-2≤x≤5},B={x|x≤m},若A∩B=A,则m的范围为__________。

(可变化其中的等号)

 

五、本节小结

交集、并集的含义,表示及有关运算性质.

六、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课时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教学目标】

1.了解全集的意义和它的表示.

2.理解补集的概念,能正确运用补集的符号和表示形式.

【重点难点】

补集的概念及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问题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A={x∈Z|(x-2)(x+)(x-)=0};

B={x∈Q|(x-2)(x+)(x-)=0};

C={x∈R|(x-2)(x+)(x-)=0};

问题2:

A={高一某班的全体女同学}

B={高一某班的全体男同学}

U={全体同学}

集合A、B、U间的关系如何?

__________

二、探索研究

通过问题1,可以得出在不同范围内研究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结果。

因此我们在研究问题时,必须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全集的定义:

注:

①全集是相对的,即一个集合只要能包含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那么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全集。

如问题1中的A、B、C中的全集可以是N、Q、R。

②其它集合都全集的子集。

补集的定义:

记作:

;符号表示;

Venn图表示:

 

三、教学精讲

例1.已知U={x|x是小于9的正整数},A={1,2,3},B={3,4,5,6},求CUA,CUB,(CUA)∩(CUB),CU(A∪B),CU(A∩B),(CU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