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思想研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4337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7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Word下载.docx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伦理思想研究Word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Word下载.docx

程颐、朱熹宣称君臣父子之理即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得到陆九渊、王守仁的认可。

(5)明清:

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人仍旧以仁义礼智为最高的道德原则。

(6)近代:

资产阶级伦理。

(7)新中国:

共产主义道德。

4、三纲五常学说在董仲舒、程朱与陆王等不同学派处出现了如何的演变?

董仲舒:

将三纲五常天意化;

程朱:

将其本体化;

陆王:

将其内心化。

三、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特点

1、中国古代伦理思想有哪些特点?

(1)肯定人在天地之间的重要地位,即人类中心论。

如,儒家《易传》提出“三才”(天、地、人)。

道家《老子》提出“四大”(道、天、地、人)。

《孝经》:

“天地之性人为贵。

”《礼记·

礼运》:

“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即认为人为天地之心。

董仲舒《春秋繁露·

立元神》:

“天地人,万物之本也。

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

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

”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之说,认为人对于天地的认识就是天地的自我认识,天地在人身上达到了自我认识。

(2)承认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既肯定人与天地的区别,又强调人与天地的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颛顼时代“绝地天通”,割断民与神的直接联系,具有区分天人的意义。

春秋时,郑子产区分人道与天道,《春秋左传》:

“天道远,人道迩。

”战国时不少思想家则肯定人和天的联系,《中庸》:

“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庄子》: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阴阳义》:

“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张载《正蒙·

乾程》:

“一天人”与“天人合一”,宣称“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

程颢《河南程氏遗书》:

“人与天地一物也,而人特自小之,何耶?

”即不承认人与天地的统一就是自小,反之才是真正的自觉。

整体而言,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如下的变化:

(a)原始思想:

原始人不分人与自然;

(b)初步的自觉:

文化人区分了人与自然;

(c)进一步的自觉:

哲学家重新肯定了人与自然的统一。

2、墨家、道家伦理思想的立论和儒家的相同点是?

都重视言行一致、思想与生活一致。

墨家强调“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表现可歌可泣的精神。

道家要求“遗世独立”,力求过“逍遥世外”的生活。

四、如何评价中国古代伦理学说

1、学术思想的评价标准有哪些?

(1)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2)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又包括2点:

(a)在社会的和平发展时期应有维持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作用;

(b)在社会变动的时期应有革旧立新的作用。

2、如何评价中国古代伦理学说?

依据学术思想的评价标准,各大学派的思想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儒家积极:

宣扬精神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推动封建时代的精神文明发展;

消极:

维护等级特权。

道家积极:

抗议等级特权,批评不良的制度,反专制思想;

鼓吹“绝圣弃智”、“绝巧弃利”,贬抑文化的价值。

佛教积极:

强调“精进”、“无畏”,在阐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有作用;

否认现实世界,引入虚幻境地,精神的麻醉剂。

宋代理学维护等级秩序,但明代后期出现资产主义生产关系时变成反动的了。

第二章中国伦理学说的基本问题

一、中国伦理学说所讨论的理论问题

1、中国伦理学说所讨论的理论问题主要有哪几类?

并加以简单阐述。

8个问题:

(1)人性问题。

即道德起源问题,也就是道德意识与道德情感之来源的问题,表现形式为人性论。

除却董仲舒认为道德来自“天意”之外,多数思想家认为道德源于人的生活。

二者相同的是都着重地研讨了道德与人性的关系,并主要有4种论调:

(a)性善论。

人有善性,道德源于本性;

(b)性有善有恶论,即善恶均出自本性;

(c)性恶论。

即善并非本性,而道德来自思虑、积习;

(d)性无善无不善论。

即善恶并非本性而都是本性的改变。

(2)道德的最高原则与道德规范的问题。

仁与兼是孔子、墨子所提出的最高道德原则。

孟子提出的是“仁义礼智”与“孝悌忠信”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序列。

管子提出的主要道德规范是“礼义廉耻”。

董仲舒则提出“仁义礼智信”为五常。

(3)礼义与衣食的关系问题。

《管子·

牧民篇》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肯定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

孟子、韩非与王充都谈及该问题。

(4)“义利”、“理欲”问题。

儒家重义轻利,利指私利。

墨家宣称义就是利,利指的是国家人民的大利。

宋明理学家则更强调“理欲”,欲指的是个人的私欲,他们反对追求物质享受。

(5)“力命”、“义命”问题,即自觉能动性与客观必然性问题。

儒家宣扬“知命”、见义勇为,兼重义与命。

命指客观必然性,义指道德的自觉能动性。

儒家认为,人们在生活上虽然受到命运的限制,而在道德上上却有提高品德的自由,不受命运的限制;

墨家宣扬“非命”,将力与命对立起来,力指人的主观能动性。

也是近代的“自由与必然”问题的中国式表述。

(6)志功问题,即判断行为的是非善恶标准问题。

志即行为的动机,功即行为的效果。

墨子指出“合其志功而观之”,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后儒有“心迹”的探讨。

(7)道德在天地之间的意义问题。

宋明理学探讨的话题。

也即伦理学与本体论之间的关系问题。

(8)修养方法的问题。

修养一词源于孟子。

荀子主张养心而不讲养性,重视“治气养心之术”。

《中庸》提出“慎独”,《大学》提出“正心”、“诚意”。

庄子提出“心斋坐忘”。

宋明理学主张“涵养”,即心中涵泳义理以培养自己的品德。

2、关于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也就是哲学的最高问题。

伦理学的最高问题乃是道德最高原则的问题。

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最崇高的道德。

伦理学的2大类问题:

(1)关于道德现象的问题;

(2)关于道德理想和道德价值问题。

3、历史上不同学派的更替

1、理学内部包括哪三派?

(1)以气为天地万物的本原;

(2)以理为天地万物的本原;

(3)以心为天地万物的本原。

四、中国古代伦理学说的基本派别

2个派别:

(1)道义论,代表:

孔子、孟子、董仲舒与宋明理学;

(2)功利论,代表:

墨子、李觏和陈亮、叶适。

第三章道德的层次序列

一、道德的知与行

1、如何认识道德的层次性?

道德具有知(认识)与行(实践)2个方面。

关于“知”又有许多的层次:

(1)一般人具备一定的道德意识,道德意识之中又包含道德观念、道德意志、道德情感;

(2)思想家、理论家,在前者的基础上还提出一定的道德理想、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

关于“行”指的是道德实践。

2、如何理解道德的含义(或:

道德是怎样体现出层次性的)?

儒家和道家对此的定义是相同的吗?

道指的是原则,德指的是按照原则而实行,在生活行动中体现原则。

孔子所谓“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

述而》)。

即认为道、德、仁、艺是4个层次。

其中,道是最高原则,德是原则的实际体现,仁是最高的德,艺指礼乐,是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道是抽象的,德是比较具体的。

战国后期,道德才加以联用。

道家所谓的道指天地万物的最高本原,德是天地万物各自的本性。

2、道德的纲领与条目

1、谁最先提出道德的序列?

请加以阐述。

孟子。

三个序列:

(1)孝悌忠信——初步的道德;

(2)五伦——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仁义礼智——主要的道德原则。

2、谁率先将仁义并举?

墨子

3、荀子的主张和孟子在道德序列方面有何差异?

荀子特别强调礼的重要,以“礼”为道德之极。

4、墨子提出的“兼爱”宗旨是什么?

他所提倡的利指的是什么?

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指的是国家百姓的利益,而非个人的私欲。

5、《老子》推崇的道德是怎样的?

菲薄仁义,要求恢复原始的“孝慈”,重视“俭”。

6、庄子推崇的道德是怎样的?

鄙视仁义,不重视利害,宣扬原始时代的素朴道德。

7、管子推崇的道德是怎样的?

以“礼义廉耻”为四维,强调廉,注重公的道德原则。

8、汉代之后,儒家学者所推崇的道德原则是怎样的?

“三纲五常”。

代表:

董仲舒。

他将仁义礼智信配五行,木仁、火智、土信、金义、水礼。

三纲即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总纲,五常是封建道德的基本原则。

韩愈肯定仁义礼智信为基本道德原则。

朱熹称“仁义礼智”为纲领。

9、宋元明清所推崇的道德是怎样的?

宋元明清的主要思想家都肯定仁义礼智是最高的道德原则。

明清时期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称为八德。

三、道德与社会风尚

1、什么叫做社会风尚?

一定时代的大多数人或一定的阶级的大多数人所共同具有的兴趣和趋向。

第四章道德的阶级性与继承性

道德具有相对性与特殊性。

恩格斯:

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是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的产物。

……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

社会公共道德的产生早于阶级道德。

人类道德起源于原始共产制社会。

起义农民一旦取得了政权,就迅速向封建社会转化。

儒家的“大同(和平)”学说实质上就是对于原始社会的怀想。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

足谓小康。

注释:

1.选自《礼记·

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

施行。

2.大道:

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之行:

之,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

行,施行。

4.为:

是,表判断。

5.〔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6.〔讲信修睦(mù

)〕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信:

诚信。

修:

培养。

7.独:

单独。

8.〔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9.亲其亲:

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

第二个亲,父母。

10.终:

终老,终其天年。

11.养:

供养。

12.有所养:

得到供养。

13.〔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矜,通“鳏”。

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14.〔男有分(fè

n)〕男子有职务。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5.〔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

归,指女子出嫁。

16.〔货恶(wù

)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恶(wù

),憎恶。

藏:

私藏。

于:

在。

货恶:

宾语前置。

1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力恶:

18.是故:

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19.〔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闭,杜绝。

兴,发生。

20.〔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21.故:

所以。

22.〔外户〕泛指大门。

23.而〔是故谋闭而不兴〕:

连词,表并列。

24.〔闭〕用门闩插门。

25.谓:

是。

26.〔大同〕指理想社会。

同,有和平的意思。

27.隐:

消逝。

28.为家:

一家姓的。

29.己:

私人拥有。

30:

大人:

诸侯天子们(的权利)。

31.纪:

制度。

32.正:

确定。

33.笃:

使……淳厚。

34.和:

和睦,和谐。

35.立:

划分。

36.田里:

田地,住宅。

377.知:

通“智”。

38.功:

建功立业。

39.谋用:

阴谋诡计。

40.作:

兴起。

41.兵:

战争。

42.起:

产生。

43.谨:

谨慎。

44.以著其义:

以:

用(礼)。

著:

表彰。

其:

百姓。

45.信:

讲信用的事。

46.著:

揭露。

47.过:

过错。

48.刑(型):

式样。

49.示:

出示,昭示。

50.民:

51:

常:

常规。

52.由此者:

越轨的反常行为。

53.在试者:

有权势的人。

54.去:

斥退。

55.众:

56.殃:

祸害。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

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

都为私人拥有。

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

制定礼仪作为纲纪,用来确定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淳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使各种制度得以确立,划分田地和住宅,尊重有勇有智的人;

为自己建功立业。

所以阴谋诡计因此兴起,战争也由此产生了。

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由此成为三代中的杰出人物。

这六位君子,没有哪个不谨慎奉行礼制。

他们彰昌礼制的内涵,用它们来考察人们的信用,揭露过错,树立讲求礼让的典范,为百姓昭示礼法的仪轨。

如果有越轨的反常行为.有权势者也要斥退,百姓也会把它看成祸害。

这种社会就叫做小康。

1、解释礼记所说的“型仁讲让”。

以仁爱为准则,讲求礼让。

2、公共生活规则所以不能贯彻实行的原因是什么?

阶级压迫的存在。

3、反映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包括哪两点?

(1)公共生活规则;

(2)对待外来侵略的道德。

三、道德的普遍形式与特殊性内容

1、道德准则的一般方式是怎样的?

对于一切人如何如何,实际上只是对于一定范围内的人如何如何。

2、统治阶级的道德原则采取的普遍性形式根据是什么?

(1)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

(2)反映了社会的共同利益。

3、统治阶级的道德的作用?

(1)维护当时社会的统治秩序,显示阶级统治的合理性;

(2)保证被统治的人民的一定程度的生活,使得他们能够安于受统治的地位,安居乐业。

4、道德的演变方式是怎样的?

(1)随着时代的需要特别是革命的需要,创立新的道德规范,宣扬新的道德原则;

(2)利用旧的形式,赋予新的内容,也就是接受旧的概念,注入新的涵义。

比如忠。

本意为尽心帮助别人,后来专指臣民对君主的道德,指尽心尽力为君主服务。

现在宣扬的是忠于人民、民族、国家,废除了忠君之义。

5、有不同的阶级共同肯定的道德,也有一些道德规范是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都加以宣扬的,而实际要求却不相同。

试加以举例。

前者:

信、廉。

孔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民无信不立。

”游侠士更特重守信。

统治阶级提倡廉洁,人民拥护廉洁的官员。

后者:

义、勇。

统治阶级所谓的义指的是承认私有财产,保护私有财产;

劳动人民则主要指的是人人均等、有福同享。

统治阶级所谓的勇指的是为统治阶级冒险冲锋,劳动人民则指的是敢于反抗统治者的压迫。

四、道德的继承性——如何评价传统美德

1、如何理解道德的阶级性、普遍性、变革性与继承性?

阶级性:

历史上不同的阶级有其不同的道德。

普遍性:

古往今来,任何阶级的分子都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

变革性:

人类道德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继承性:

后一代时代的道德是从前一时代的道德演变而来的,前后之间有一定的继承关系。

2、简述共产主义道德的继承性特点。

共产主义道德即为了把劳动者团结起来反对一切剥削和一切小私有制服务的道德。

也就是说共产主要道德是从无产阶级的实际斗争中引申出来的,同时,也要参考人类全部发展过程中关于道德的理论知识。

第五章如何分析人性学说

一、所谓人性的意义

1、作为第一个提出“性”的界说的学者告子,试图阐述不同学者有关人性的界定。

《孟子》记载告子的言论说:

“生之谓性”,“食色性也”。

(《孟子·

告子上》)即生而具有的叫做性,性的内就是食色。

(1)与告子“生之谓性”观点相近的学者还有:

荀子: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荀子·

正名》)说的是性是生而具有,不待学习的活动,即现在所说的本能。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性恶》)

董仲舒:

“如其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

”(《春秋繁露·

深察名号》)

刘向:

“性,生而然者也。

”(《论衡·

本性》引)

韩愈:

以仁义礼智为性的内容。

(2)孟子不同意告子“生之谓性”的观点,《孟子·

告子》中他强调了“人之性”与“犬之性”、“牛之性”的区别以及人与人是同类,一则“圣人与我同类者”,另一则“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

即从“类”讨论“性”,认为圣人的思想感情为“心之所同然”。

他认为性的内涵是:

道德的提高主要依靠主观努力。

孟子以人伦道德的自觉能动性为人性。

(3)王安石认为“有生之大本”,意指生活的内在基础。

(4)程颐提出“极本穷源之性”,性即理,理的内容即仁义礼智信,是地主阶级的道德。

他认为性不仅仅是“有生之大本”,而且是天地万物的最高根源。

和孟子所谓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相异的是,程颐所谓的“极本穷源之性”则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他所重视的是人的特点而非与生俱来的本能。

(5)朱熹继承程颐的观点:

“性者,人生所禀之天理也。

”“性者,人之所得于天之理也。

”“性即理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

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

”在天则为“理”,在人则为“五常之德”,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6)王夫之提出“性者生之理也”,即认为性是人类生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

肯定“仁义礼智”是性,也认为“声色臭味之欲”也是性。

他认为性是不断变化的,即初生即有的属性固然是性,后来养成的属性也是性,否定“生之谓性”。

(7)戴震强调人与禽兽的不同,人异于禽兽,“类之区别”,基本上回到孟子的观点。

总之,中国古典哲学中的性主要有4种不同的含义:

一是“生之谓性”,以生而具有、不学而能的为性,代表:

告子、荀子;

二是以“人之异于禽兽者”为性,虽也讲“不学而能”,但主要注意于人与禽兽的不同特点,代表:

孟子、戴震;

三是以作为世界本原的“理”为性,即所谓“极本穷源之性”,代表:

程朱学派;

四是“性者生之理也”,以人类生活必须遵循的规律为性,包括道德的准则与物质生活的规律。

二、对于人性概念的剖析

现代哲学中关于人性的科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理论。

马克思:

“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人类的活动是有意志有意识的。

1、人类共性与阶级性的关系

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一般、特殊、个别是3个层次。

“共同人性”是“一般”,“阶级性”是“特殊”,每个人的“个性”是“个别”。

作为“一般”的人类共性与作为“特殊”的阶级性都可以说是人性的内容。

至于个人的“个性”虽也是人性的表现,但不属于普遍性的所谓人性了。

2、社会关系有哪几种?

阶级关系、家庭(父母子女)关系、师友关系、民族关系。

3、解释“生性”、“习性”的概念及其关系

生性:

与生俱来的。

习性:

幼年以来经学习而养成的。

二者相互结合而不可判离。

4、如何理解人性的发展?

人性是在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

马克思说:

“不管是人们的内在本性,或者是人们的对这种本性的意识即他们的理性,向来都是历史的产物。

”人类是通过劳动而诞生的,人性是在人的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人性在形成之后也是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的。

人性随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5、什么叫做黑格尔所说的“具体的共相”或“具体的普遍性”?

指的是:

人性是一个共性,也就是一种普遍性。

凡共相或普遍性都是一个抽象,但是科学的抽象不仅是抽象,而且含有具体的内容。

6、试述马克思主义所论述的“具体”内涵。

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

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非表现为起点,虽然它是现实中的起点,因而它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

7、如何理解张岱年所说的“人性是一个具体的共相”而非“抽象的共相”?

因为具体的共相包含许多规定,是许多规定的综合。

人性概念之中,包含人类的共性,不同民族的民族性,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阶级性,要之包含人类的共性以及各种类型的特殊性。

三、人性善恶

1、中国古代哲学中有关人性善恶的评价主要有哪些?

请加以具体阐述。

(1)性善论——孟子、宋明理学、王夫之、颜元与戴震等。

他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且分别对应着“仁义礼智”四端,且最重要的是恻隐之心,即“不忍人之心”,肯定人对于别人有同类意识。

理解性善的关键在于“思”,肯定人是有理性的。

有一定的道德先验论成分。

他的性善论在事实上是民主思想的理论基础。

(2)性善无不善论——告子、王安石。

他所谓的性指的是生而具有的本能,而生来的本能是无善无不善的:

“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

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受到孟子的诘难:

以杞柳为桮棬,是戕贼了杞柳的生机而制成的;

以人性为仁义却非戕贼人的生机。

其缺点在于不重视人与禽兽的区别,也没有正确说明人性与道德的关系。

(3)性恶论——荀子、(晋)仲长敖。

他所谓的性指的是“生之所以然者”,“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性是完全无待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