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4171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3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六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近六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近六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近六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近六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六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近六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六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六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故本题答案为C。

9.(11山东文综)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的某制度是说:

“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之地域于一个中国之统治”这个制度是:

A.郡县制B.察举制

C.科举制D.行省制

C

10.(12山东文综)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本题以直接叙述的方式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认识。

题干中“三省长官”均为宰相、“打破宰相作用资历限制”和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行宰相权,等内容,反映皇帝分割相权,以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目的是加强专制。

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取士、分工协作、抑制朋党等方面的内容,排除A、C、D三项。

答案:

B。

12.(12山东文综)表1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

●经济

管理机构明显增多

●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本题通过列举某朝代的明显特征判断所属朝代,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历史判断的能力。

从表1列举的四个特征分析,符合宋代重文、冗官、经济机构增加(如转运使、三司等)、印刷术发展、分割军权的特点。

C。

专题二:

14、(2011年山东高考)“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顺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公诉人的演说陈述。

”古典的这一制度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答案:

A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陪审团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

这样的判决很难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排除C。

这个司法程序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

很难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所以还有改进的空间,不能说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排除D。

“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说明雅典尊重公民的权力,“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避免事先有人说情、贿赂等,所以公民的平等不仅仅是形式的,排除B。

这种运作方式既体现民主也有不足之处,但确实是体现了当时雅典民主的运作方式,这是符合史实的,故选A。

专题三:

近代西方代议制度的确立

15.(10山东文综)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15.A【解析】解答此题,主要题中关键词和关键语句:

“贵族”、“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说明应该结束旧的统治秩序,重新开启一种新的统治模式。

即结束王权对英国的统治,让位于资产阶级统治英国。

故正确答案为A。

专题四: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2.(07山东文综,12)图8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

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域的变化

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 

12.C【解析】图中材料显示阴影部分集中在我国的华北、华东一带,属于抗日根据地的范围;

A项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革命根据地大部分位于南方,故A项排除;

七七事变前日本侵略势力并没有到达这块区域,故B项排除;

三大战役后解放区远远不止以上那片区域,故D项排除。

11.(08山东文综)民主革命时期的标语宣传了党的政策,播撒了革命火种。

图4的宣传标语应出现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根据图片明确党的政策是针对封建势力和反动势力、反动武装等,拥护工人利益,武装工农群众,由播撒革命火种可知是长征,故选土地革命时期。

本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12.(09山东文综)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一下报道:

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

不明

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

”(注:

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历史背景是()

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29.(09山东文综)(35分)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

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一图11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民抗争示意图。

(1)据图11,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

(4分)

(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3分)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贡献?

(1)侵略范围不断扩大,由沿海深入内地;

由经济掠夺到政治军事控制。

(2)义和团的道路:

扶清灭洋(或“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政府统治”).

辛亥革命的道路:

民主共和(或“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五四运动的新贡献: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倡导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王义的传播。

11.(10山东文综)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11.A【解析】从笔记中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理由中“①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可以排除B,因为义和团运动不排斥清政府;

“②提出的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的因素”,排除D,因为北伐战争中没有提出任何的关于近代化的思想主张;

阻断了中国近代化理由中“①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可以排除C,因为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和法令,故不是破坏了生产力,而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提出了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从四个选项中可以排除C、D,而B不符合题意,故A项为正确答案。

12.(11年山东文综)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

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主流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

13.(12年山东文综)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本题通过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运动的对比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解题关键在于一方面学生要掌握好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两个概念,另一方面要理解中国近代化的基本内涵。

A项明显不符合史实,B、C两项虽然体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进步性,但两者都是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不是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D项属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且由于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向前发展,有利于的中国近代化。

D。

28.(12年山东文综)(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表2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

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1877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

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

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标者何?

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8分)

本题以严复的从个人生活经历与国家发展相互关联的角度切入,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人面对民族危亡,寻求救亡图存道路不断探索这一历史进程的理解和把握。

(1)问需要根据各时间段严复的主要活动分析相关的时代背景,第

(2)问要读懂材料并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第(3)问要分清主、客观原因的不同含义,通过对客观环境的分析找到严复主张没有实现的原因。

(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

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

洋务运动前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

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

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专题五:

新中国的外交

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把握,考点是新中国的外交。

解题关键在于要注意时间和“主要目的”这一限定词并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处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孤立之中,为了打破这一局面,中国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新兴的民族国家的交往并为此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以A项正确。

B、C、D三项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这一背景不相关。

A。

专题六: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4.(07山东文综,14)图9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民族团结原则②民族平等原则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14.D【解析】全国各民族共同使用的货币上有少数民族的文字表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理念,和汉字共同使用就体现了民族平等的理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式创立是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的。

故排除③而选①②④。

29.(10山东文综)(35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

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汉、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

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

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1)(10山东文综)据图10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5分)

(2)(10山东文综)据图1l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主要作用。

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29.答案:

(1)措施:

设郡县;

修驰道。

意义:

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

巩固了国家统一。

(应从“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和“促进国家统一”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变化:

抗战前集中在东部地区,抗战爆发后新修公路主要集中在西南(西部)地区。

主要作用:

保证了抗战时期物资的运输。

爱国主义精神:

民族团结。

(若有不同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问根据教材知识和图10秦朝疆域图可以作答,较为简单。

由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设置了象郡、桂林、南海三郡,修五尺道进行管理西南地区。

(2)问通过图11分析,抗战爆发后,西南地区成为抗战的大后方,西南地区的公路在抗战爆发后大规模修建;

西南地区新建公路为抗战时期的物资运输奠定了基础;

在修建滇缅公路过程中,各族人民付出巨大牺牲,说明我们各族人民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专题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4.(08山东文综)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两极格局受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

本题的立意在于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思考问题。

16.(2009年高考)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

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B.不结盟运动

C.世界贸易组织D.欧洲联盟

16.B

【解析】此题难度为中,考查提炼双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文字信息中“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和平共处原则”可以确定答案。

16.(2011年高考)1968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来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这说明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表明发展中国家势力的崛起,所以A项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的表述是正确的,选A。

七十七国集团不设总部、秘书处等常设机构,也没有章程或预算,所以不能算经济区域集团,排除B。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在1973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而瓦解,而不是1964年,所以C不符合题意,排除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是在90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排除D。

所以选A。

专题八:

古代中国经济

诗歌、图像都是鲜活的历史,它们生动地向我们讲述着社会的变迁。

回答11-12题。

11.(07山东文综)白居易诗: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B【解析】“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家家守村业”反映了重视农业的观念,“头白不出门”体现的是安土重迁的思想。

9.(08山东文综)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徽商最早出现于明中期以后,故选D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商业与城市,以及手工业发展情况。

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10.(09山东文综)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

这说州当时该地W.w.w.k.s.5.u.c.o.m

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B

11.(12年山东文综)《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本题以古代登州经济为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认识。

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材料中古文的含义,从纺织品自用、男妇皆从事纺织可以看出此时登州仍属于小农经济,手工业以家庭生产的方式出现,但生产出剩余的产品则可以拿到乡市出卖,而由布贾再贩到城市去,由此可见②、③是正确的反映了当时登州情况,①明显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区域分工的情况。

专题九:

近代中国经济

29.(08山东文综)(35分)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材料一(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

两江闽浙,十之二三;

河洛之北,万不得一。

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

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

(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3分)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4分)

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曲折的历程。

29.答案提示:

(1)现象:

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

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答出具体认识的可酌情给分)。

原因:

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抵触;

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

(2)政治上: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分)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

经济上: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11.(2009年高考)右图是20世纪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A.重义轻利思想

B.维新图强思想

C.实业救国思想

D.中庸自保思想

11.C

由图片的文字信息中“借热情规划商情”与“天下兴亡……让四方”可以看出“实业”和“救国”之意。

11.(2011年高考)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2

3

100

153

A.2B.31C.73D.193

D

从时间(1872-1911年)信息上看,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以发展轻工业为主,轻工业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所以纺织业应该比较发达,最有可能的是193,故选D。

专题十: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12.(10山东文综)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

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

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

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D【解析】通过歌谣中“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反映当时山西人有抽洋烟的习惯和使用电话这种新式通讯工具,说明出当时山西的传统习俗收到了冲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极大的改变,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大足板子毕业生”反映当时的女孩子在民初已经放足,学习新式文化了,说明文化教育不是日渐衰落,而是有所进步。

故排除②。

专题十一: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13.(07山东文综,13)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

“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13.D【解析】50年代末经济建设的三面红旗: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了经济建设一味求快,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因此50年代末,党和政府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的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3.(2009年高考)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该时期是

年份

农业(%)

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第一年

26.6

32.1

41.3

第二年

27.2

34.3

38.5

第三年

28.8

36.7

34.5

A.1949~1951年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D.1979~1981年

13.D

【解析】此题难度为中,考查提炼多点有效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

如图表反映出的信息一是我国农业和轻重工业比例均衡,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这种情况综合比较各项,最可能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4.(10山东文综)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ABCD

14.C【解析】1953—1958年,我国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