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GIS操作手册中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3483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1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APGIS操作手册中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MAPGIS操作手册中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MAPGIS操作手册中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MAPGIS操作手册中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MAPGIS操作手册中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APGIS操作手册中Word格式.docx

《MAPGIS操作手册中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APGIS操作手册中Word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APGIS操作手册中Word格式.docx

行政代码最长支持20个数字、字符表示,依此为省、市、县、乡、村等,村下一级是可扩充的。

例如:

“110221002006”的“110221”表示北京市昌平县,“002”表示昌平镇,“006”表示南庄村。

如果用字符表示,最好统一使用,都用大写或小写。

行政辖区内部的飞地和插花地不在该层中表示,而在下述“所有权”层中表示,如下图所示:

2、飞地层:

飞地层在系统中主要用于飞地的处理,即在某个行政辖区以外隶属该行政辖区的土地范围。

飞地层代码与所属行政单位行政代码一致。

为避免数据重复,在飞地层中,不表示本行政辖区的飞地层区域。

如下图所示:

飞地层的属性包括面积、周长、飞地层代码等,其中面积、周长由系统自动生成,飞地层代码即所属行政单位的行政代码。

3、图斑层:

图斑是指相同用途的地块所构成的区域,图斑的用途分类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中分为八大类四十七小类。

每个图斑均以实际边界表示,不受行政界线等其他要素影响。

图斑的属性包括面积、周长、地类码、保护类别、权属性质、混合码等,其中面积、周长由系统自动生成。

地类码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中的地类代码,以三个数字字符表示,第一个数字字符表示八大类中的一级类,第二个数字字符表示二级类,第三个数字字符表示三级地类。

图斑中保护类别是指受法律特殊保护,用于特殊用途的图斑。

主要有基本农田保护区、名胜风景区、动植物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区、其他保护区,以及相应的保护级别。

目前主要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分为水田、旱田、名优特及其他。

权属性质是指土地所有权性质有国有、集地、未定权属三种,国有土地又按部门分为农业、林业、交通、水利、工矿等。

图斑中混合地类码是用于处理由两种以上地类混杂构成的,难以划清界线,只能通过抽样各地类的比例进行表示的图斑。

混合码是与地类码配合使用的,对于混合地类图斑,地类码表示其主地类,其他地类在混合码中进行表示,表示方法为,每四位代码构成一种地类,其中前三位为地类码,后两位为该地类在图斑中所占的比例百分数,主地类的百分比值由100减去混合码中其他地类百分数之和。

如1170,3130表示耕地占70%,果园30%。

图斑层中的表示如下所:

4、线状地物层:

线状地物是由各类线状地类构成的。

凡是难以在常规图上按范围进行表示,只能通过其长度与宽度来描述其占地范围的地类都称为线状地物。

一般来说,线状地物主要有铁路、公路、农村道路、小河流、沟渠、水工建筑、田坎、防护林带等。

线状地物的属性包括长度、宽度、地类码,权属代码及名称。

其中长度由系统自动生成,宽度取自实地勘丈结果,地类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分类代码表示。

线状地物的表示不受行政界线、图斑边界等因素影响。

线状地物在线状地物层中的表示如下图所示:

5、零星地物层:

零星地物是指面积小于规定数值,无法在图纸上依比例尺表示的图斑。

零星地物的属性包括面积、地类码、位置,其中位置按实地调查位置在图上表示,面积按实地勘丈数据,地类按实地调查地类。

为了能够在系统中体现零星地物,系统中将零星地物以特定的点进行表示。

6、海域与陆地层:

海域与陆地层以低潮线为准,海岸线以内为陆地范围,海岸线以外为海域,海域中包括海岛。

陆地与海域的属性包括面积、周长、海陆码、岛码等,其中面积、周长由系统自动生成。

海陆码的编码方式为:

“0”为陆地,“1”为海域,“2”为海岛及岛滩。

岛码的编码是以县为单位,岛屿编码为四位数字字符,每个岛屿单独编码,岛屿范围不受行政界线影响。

陆地,海域、岛屿的表示如下图所示:

7、坡度图层:

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要求,将坡度分为五个级别表示,分别是0—2度,2—6度,6—15度,15—25度,25度以上,为了与规划衔接,系统中将25度以上分为25—35度和35度以上。

坡度图的属性包括面积、周长、坡度码,其中面积、周长由系统自动生成,坡度码按六个级别进行编码,“0”表示0—2度,“1”表示2—6度,“2”表示6—15度,“3”表示15—25度,“4”表示25—35度,“5”表示35度以上,坡度的区域划分不受其他要素影响。

8、其他层:

其他主要是便于出图的符号、注记等,可无属性。

2.1.3、变更数据采集与建库

变更数据采集是以年度为单位进行的,从初始数据库到变更年度之间的资源变更为多年度变更,初始变更以后按逐年度进行变更。

变更的项目与初始数据建库一样,其反映的内容包括变化部分。

下面按项目分述各项变更数据的采集与建库。

1、行政辖区变更:

行政辖区的变更主要是由行政界线调整或行政区域重新划定引起的,其主要影响是行政隶属关系可能产生变化以及数据统计必须按新的行政隶属关系进行。

由于系统中行政辖区是独立的图层,其变化必须经过数据处理,才会对其他信息产生影响,因此行政辖区变更的数据采集只采集变化部分的变化后现状,属性项与初始信息保持一致。

2、飞地变更:

飞地变更主要是飞地调整、征用等原因引起的,其主要是影响土地产权关系和按权属统计的结果。

飞地也是单独的图层,其变化也是单独处理的,所以数据采集也只采集其变化部分的变化后现状,其属性项也与初始信息保持一致,如下图所示:

3、图斑变更:

图斑变更主要是由于土地利用类别发生变化引起的,其影响是土地利用结构产生变化。

图斑变化与线状地物以及零星地物的变化会相互影响。

由于采用分别处理和各自分层以及综合分析技术,使得其相互影响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得以解决,对数据采集来说,图斑变更只采集图斑层内地类发生变化部分的变化后现状数据。

变更图斑的属性项与原始图斑的属性项保持一致。

4、线状地物变更:

线状地物的变更有两方面原因引起,一方面是图斑地类变化后可能造成其内部线状地物消失,例如水库淹没区内的各种线状地物;

另一方面是新增线状地物或线状地物改造,例如修建公路、开设水渠等。

对于线状地物变更的数据采集而言,只采集新增的线状地或线状地物改变部分的数据,对于因图斑变化引起的线状地物变化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解决。

新增或改造的线状地物的属性项与原始线状地物的属性项保持一致。

5、零星地物变更:

零星地物变更主要是由图斑地类变化及线状地物的变化引起零星地物消失和新增零星地物等原因引起的。

零星地物的消失变化由数据处理解决,新增零星地物的数据在零星地物变更数据采集时采集。

变更部分的零星地物属性项与原始零星地物的属性项保持一致。

6、陆地、海域及海岛变更:

陆地与海域的变更主要是由于海岸浸蚀、码头建设、围海造地等原因引起的,海域与岛屿的变更也是由于以上原因引起的,其影响是造成陆地、海域、岛屿的面积产生相对变化。

一般来说陆地与岛屿面积变化的总各应与海域面积变化一致,除非行政界线发生变化。

陆地、海域及岛屿变更的数据采集只表示相对变化部分的现状数据,其属性项与原始数据的属性项保持一致,如上图所示:

7、坡度图的变更:

坡度图的变更主要是由地形变化引起的,对资源信息而言,其变化过程不明显,而且资源信息中坡度信息只对耕地类的数据处理有影响,对其他地类不产生作用,因此暂时不对坡度图做变更处理,必要时可以对局部坡度图单独进行更新处理。

2.2、资源及动态数据处理过程

根据实际详查情况,在详查工作中,有可能使用两种不同的面积,一是详查面积,一是计算机面积,当使用详查面积时和计算机面积时,对各要素的处理并不一样,具体情况在以后综合处理中说明。

数据处理采用年度分项目数据处理方式进行处理,项目分为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行政辖区、飞地和综合处理等。

分述如下:

2.2.1、图斑处理:

图斑处理以基年图斑为基础与变更部分进分空间叠加处理,生成变更年度的图斑,然后进行同类合并处理,得到新的图斑信息,再以新的图斑信息为基年图斑作为下一个年度的图斑信息。

2.2.2、线状地物处理

线状地物处理的处理分两种情况:

(1)图斑边界剪断线;

(2)对线状地物进行清理;

(1)、图斑边界剪断线:

主要是对于有跨图斑的类型的线状地物,需要进行该操作,而且对于一个工程而言,也只须进行一次该操作,以后如果有新增的线状地物再出现跨图斑的情况,系统会根据新增的图斑来剪断它,而不需要进行该操作。

(2)、对线状地物进行清理:

主要是进行消失等部分的处理,也就是说,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并不对属性数据进行处理,只是对空间数据的整理。

2.2.3、零星地物处理:

零星地物是以点状地物方式进行建库处理,在图形及属性信息中,零星地物按所在位置和地类及实地丈量面积表示。

 

在系统中用圆表示它。

但是,由于图班、线状地物的增减,回引起零星地物的消失,所以,在处理是,也根据情况分两种情况。

(1)、生成零星地物圆,因零星地物不能在图上表示出来,但是威力在日常的工作中直观的体现它,我么们提供了该方法。

该方法是对于零星地物一圆的方式表现出来,该操作因该在处理完零星地物后进行。

(2)、变更零星地物的处理,该操作完成零星的物因图班、线状地物的增减,或零星地物本身的增减等引起零星地物的变化。

处理完后,生成新一年的零星地物。

2.2.4、行政辖区的处理

行政辖区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建立基础信息,由于行政辖区也有重新划分等原因,因此行政辖区的处理也须按变更年度进行。

对于基本行政辖区在变更年度没有变化的,直接复制基年行政辖区信息到变更年度做为变更年度的行政辖区信息。

对于行政辖区在变更年度发生变化的,则通过空间分析进行行政辖区信息更新,以新的行政辖区住处做为更年度的行政辖区信息。

2.2.5、飞地信息处理

飞地层主要是用于处理飞地,基年飞地信息是通过行政辖区住处与飞地层基础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处理后生成飞地层信息的。

变更年度的飞地层信息是通过基年的飞地层信息与变更年度发生变化的飞地层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处理,形成变更年度的飞地层信息。

2.2.6、海域与陆地信息的处理

海域与陆地的范围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也是按年度进行处理的。

对于变更年度海域与陆地发生变化的则通过基年海域与陆地信息与变化部分的海域与陆地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处理,形成新的海域与陆地信息,对于海域与陆地没有发生变化的则复制基年的海域与陆地信息做为变更年度的海域与陆地信息。

2.2.7、坡度图的处理

坡度图主要体现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要求的0-2度,2-6度,6-15度,15-25度,25-35度,35度以上六个坡度级之间的坡度区域分布情况,由于级内坡度变化对数据处理基本不产生影响,因此坡度图信息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不做处理。

2.2.8、综合数据处理

综合数据处理是将每一年度的图斑信息,线状地物信息,零星地物信息,行政辖区信息,飞地信息,海域陆地信息,坡度图以及初始划定的基本农田信息进行空间叠加处理,形成年度土地资源信息。

在此基础上进行变更分析处理,可对两个年度的土地资源信息进行空间分析,提取资源动态信息。

以反映某个时间段内的地类等的变化情况。

2.3、数据处理流程图

2.3.1、系统工作流程

2.3.2、图斑、行政辖区、所有权区域、海域与陆地

基年->

(叠加)<

-年度变更=>

(生成)年度更新

2.3.3、线状地物

叠加<

-变更图斑->

-年度保留->

-新增=>

生成)年度线状地物

2.3.4、零星地物

基年->

-变更图斑->

-线状地物->

-新增零星地物=>

年度零星地物

2.3.5、综合

1、现状处理:

2、变更处理

2.4、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采集

对于很多地方而言,大部分基本农田是与其他地类混杂在一起,如何对已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中农田与非农田的区分,特别是零星、线状图斑,并对其面积数据进行准确计算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属性包括面积、周长、保护片号、保护类别、划定时间、责任单位六个基本属性,其它属性如四至,由于是文字说明,在日常管理中,不便于自动处理,如果有必要可以增加四至属性项。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面积、周长属性由系统自动生成,保护区面积与所保护的基本农田面积是不一致的。

保护片号为四个字符代码,以乡为单位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原则编流水号。

保护类别在数据处理中自动生成,保护类别为两个字符编码,第1位为“1”,表示水田,“2”表示旱地,“3”表示名优特及其他;

第二位根据第1位进行细分,当第1位为“1”是,第二位为“1”表示灌溉水田,为“2”表示菜地;

当第1位“2”时,第二位为“1”表示望天田,“2”表示水浇地,“3”表示旱地;

当第1位为“3”时,第二位为1表示名优特,第二位为2表示其他,划定时间为10个字符的时间代码。

责任单位为40个字符的中文名称。

保护区的数据采集只采集保护片的外围边界线,内部边界由数据处理解决,如下图所示:

2.4.1、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占用与补划数据采集

保护区的占用与补划指经过保护区办公室审批后的占用与补划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对于未批占用的,通过资源变更进行处理。

未批占用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另一种是农业结构内部调整占用保护区内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占用和补划是项目用地审批和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日常管理的中间环节,在数据采集时,按用地红线图确定项目用地的图斑边界,项目用地图斑的属性项为面积、周长、地类、审批时间,其中面积和周长都由系统自动生成,地类为3位字符代码,时间为10个字符的时间代码。

补划基本农田的数据采集,只采集补划的保护片外围边界,其属性项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属性项保持一致。

2.4.2、基本农田保护区核查数据采集

基本农田保护区核查包括对初始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的重新核定,对原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基本农田的确认,核实初始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实际面积,清查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后未批占用基本农田的数据以及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和农业结构内部调整占用基本农田情况,灾毁造成基本农田面积减少的情况。

明确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拟占用基本农田数量,确定目前已划定的基本农田的实际面积,明确应补的基本农田数量,使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面积从质到量达到相应的划定指标要求。

基本农田保护区核查的数据采集包括以下内容:

(1)错划基本农田边界的数据采集

错划基本农田边界是指图上表示的基本农田范围与实地情况不一致,属于基本农田划定边界纠正问题,其判定的依据是申报的基本农田面积与实地是否一致,在实际核对中图上表示的范围与申报的基本农田面积有较大出入。

对于错划基本农田边界的数据采集只采集其划错部分的外围边界,其属性项包括面积与周长,由系统自动生成。

(2)城市建设拟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采集

城市建设拟占用基本农田是指根据近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发展规模和布局,在用地指标范围内,明确城市发展用地范围,在此范围内所含的已划定的基本农田。

城市拟占用基本农田的数据采集,只采集城市发展用地范围的外围边界线,其属性包括面积周长,由系统自动生成。

其所占用的基本农田的实际范围由系统数据处理过程中生成。

(3)重点工程拟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采集

重点工程是指经过立项审批的国家、省重点工程项目,重点工程拟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采集,只采集重点工程项目用地的外围边界,其属性包括面积、周长,由系统自动生成,如下图所示:

(4)基本农田补划的数据采集

基本农田补划的数据采集是采集补划的基本农保坊区的外围边界线,其属性项与基本农田区的属性项一致。

2.5、基本农田保护区核查与动态数据处理过程

基本农田保护区动态数据处理是指基本农田保护区日常管理过程中涉及占用和补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引起基本农田保护区变化,以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局部农业结构调整,违法占用基本农田等原因造成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产生变化。

由于初始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时间比较仓促,有些地方所使用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未经过变更调查和图件修编,个别地方出现将非耕地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有些地方在基本农田保护区上色时将边界上错,造成图面上表示的保护区范围与登记表及实地不一致等,这些差错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动态监测有一定影响。

因此,必须先将初始划定的基本农田进行核实,对差错进行纠正。

基本农田保护区核查涉及的基础数据包括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时的土地利用现状,初始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核查查出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差错数据。

由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图斑现状在系统数据处理时,已经更新到初始划定年度,因此地类差错问题,在系统中可以较好地处理,不需要附加信息。

在核查的基础上,根据年度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占用与补划数据,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处理。

结合本次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核查与补划工作,基本农田保护区核查与动态数据处理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分述如下:

2.5.1、纠错处理

纠错处理主要是解决初始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边界错误问题。

纠错处理是将初始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与核查查出的错划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处理,剔除错划部分,使初始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边界正确无误。

2.5.2、初始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的处理

初始划定基本农田保持区数据的处理是通过将纠错后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与相应年度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处理,按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裁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将基本农田保护区现状数据中的非耕地数据剔除,保留耕地数据,即形成基本农田保护区成果。

2.5.3、已批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处理

已批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处理是通过将初始基本农田保护区成果数据与相应年度的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项目用地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处理,生成占用后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以及占用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如下图所示:

2.5.4、未批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处理

未批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处理是将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最终现状边界区,逐年度与上一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处理,将其中地类发生变化部分的数据保留,剔除未变化的数据,再将其中的上年度为耕地,本年度为非耕地的数据保留,剔除两个年度都为非耕地部分,即生成未批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

通过筛选将其分为两类,对其中现状为居民点及工矿类、交通用地类、水库及水工建筑类归为一类,做为非农业建设用地未批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

其他的归为一类,做为农业结构内部调整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

2.5.5、基本农田保护区补划的数据处理

基本农田保护区补划的数据处理是先通过将补划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与本年度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处理,以补划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外围边界裁出相应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形成补划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成果。

再将补划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成果与本年度基本保护区成果合并,形成新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成果。

如下图所:

2.5.6、灾毁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处理

灾毁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处理是将灾毁区域数据与相应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成果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处理,将被灾毁区域覆盖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提取,并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成果数据中裁去被灾毁区域,生成灾毁后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成果,如下图所示:

2.5.7、城市规划拟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处理

城市规划拟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处理是通过将城市规划用地区域数据与相应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处理,将被城市规划用地区域覆盖的基本农田数据提取,同时将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裁去城市规划用地区域覆盖部分。

2.5.8、重点工程拟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处理

重点工程拟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处理是通过将重点工程用地规划区域数据与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处理,裁出其中被重点工程用地规划区域所覆盖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并从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中裁去被重点工程用地规划区域所覆盖部分。

2.5.9、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的综合处理

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的综合处理是在以上单项处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空间分析处

理,其目的是获取每个年度的最终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

其数据处理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中(—)为裁减,(+)为叠加。

2.6、属性数据

2.6.1、属性数据的重要性

属性数据指各地物如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行政辖区等的属性,属性具体描述各地物的特征,是各地物特性的反映,图形只有和属性正确挂接后,才可能进行正确的处理。

在介绍各地物属性前,先了解一下各地物的属性结构。

各地物数据结构如下:

2.6.2、属性结构

图斑属性结构:

ID

长整型

8

面积

双精度型

15

6

周长

图斑号

字符串

30

地类码

4

混合地类码

权属名称

40

权属代码

20

权属性质

单位所属部门

飞地代码

净面积

浮点型

3

保护类别

保护级别

田坎系数

5

坡度

变更时间

邮戳型

变更索引

毛面积

线状地物属性结构:

长度

双精度

线地类码

线权属性质

线权属代码

宽度

零星地物属性结构:

点地类码

点权属性质

字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