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理数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3480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有理数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数学有理数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数学有理数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数学有理数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数学有理数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有理数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

《初中数学有理数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有理数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数学有理数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

这样的引入,既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又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接着,我根据学生已经产生的认知冲突及时地给出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环节,给出4个例子: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例1:

气温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

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

例3:

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

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学生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

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

于是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然后我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

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很容易就会回答:

足球比赛中的净赢球和净输球;

花生产量的增长和减少;

体重的增加和减少等这些例子。

这样的举例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的展开铺平了道路。

帮助学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我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

零上3℃和零下3℃应该如何表示?

我将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

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

通常地,我们规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为正。

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

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

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我会特别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同时指出,0不仅仅是表示“没有”的意义,比如0℃就是一个确定的温度。

(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

为了使学生实现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教师将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让美好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如课本上的练习:

判断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在判断正、负数的时候,我将再一次强调学生的易错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而其中一道练习:

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就可以记作—3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可以记作0m。

这里也要特别强调0表示的意义。

由此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概念以及零的意义的理解,同时这种课内及时练习,反馈调整,又符合心理学特征,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4)而在总结反思,发展情意的环节

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是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而起到了对本节课巩固深化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梳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更有所侧重。

最后,针对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并将作业进行分层,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适应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各位老师,以上说课只是我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来的一种方案,一定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准备时间充分的话,我会在教学过程这一模块进行更多细节的探讨,让本节课的内容讲授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好了,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初中七年级《数学》的第1章第1节 

人民教育出版社 

《正数与负数》是在学生对温度有一定的认识,对负数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下面我将确定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教学本节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它们是怎样产生的,数0表示着怎样的意义及能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因为授课的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有了一定的概念,但因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类:

①认知目标 

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②能力目标 

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③情感目标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新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

 

②教学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对象:

初中七年级学生 

学生特点:

学生刚刚升初中,基础不一,为了能让学生都吸收本节课的知识,我采取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的讲解中,我采用了讲授法与发现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情境创设法:

通过情境创设,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2)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

研究实际问题→认识负数→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及数学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 

(2)新课讲解 

(3)课堂练习 

(4)知识小结 

下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引入课题(3min) 

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首先展示一张标有气温的地图,同时说“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天气预报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就接着说,“那你们看看这张地图上的数字,它们有着怎样的区别呢?

”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其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及时提出:

“那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意义吗?

”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入本节课所要讲解的课题。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新课讲解(15min)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主要从以下方式进行讲解:

从旧经验中引导新学习

首先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互相补充回答。

接着,教师指出:

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

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日常生活中,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为了表示一半的事物,我们经常用1/2;

为了更能准确的读取尺子上的数值,我们经常要用到小数;

当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们总是用0来表示。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来表示的。

像零下温度、低于海平面某地的海拔高度等等,我们如何去表示呢?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可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那我们又如何去区别它们呢?

接着再进行课本内容讲解;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旧知识,同时也引导他们发现在所学过的知识中,没有找到相关的知识来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在一个在一个积极、主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3) 

课堂练习(20min) 

教师活动: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再提问一两个同学 

设计意图:

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肯定答对的同学,纠正错误的同学 

下面是详细的阐述:

学生在明确了教学任务,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之后,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让学生独立练习,而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提问一两个同学,肯定他们的能力及纠正其存在的错误,这样学得好的学生感觉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会更加的努力,同时可以让那些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及时的学到新知识,不至于掉队。

4) 

知识小结(5min) 

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详细阐述: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用“这节课,我学会了……”、“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会做……了”这样的形式来让学生总结,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纠正或提示学生,并且显示相应的内容以课件形式展示出来。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

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使知识成为一个体系。

5)布置作业(2min) 

拓展练习:

布置有点难度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在本节课讲授结束后,我将给学生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较有难度的作业,让学生在自我独立完成作业的同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可以从中发挥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思维。

五、教学效果预测 

上面是我对《七年级数学》的这一小节的授课方式,最后,我对本节课进行预测,总结如下:

1)通过情境创设,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新课讲授过程中,使用讲授法和发现法,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3)让同学们独立完成练习,意在加深同学们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

4)最后小结及布置作业,让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有理数说课稿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2、教学目标

①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及有理数的分类;

②能辨别正、负数,感受规定正、负的相对性;

③体验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有理数概念.

对负数概念的理解和有理数的分类.

二、教学分析

鉴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我决定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

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通过合作探索,理解有理数的分类,精心设问,适时、适度采用激励性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较好地完成有理数概念的建构,达到教学目标。

三、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

互动合作,解决问题;

归纳概括,形成能力。

恰如其分的问题设计,真正的让学生进行探究,突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

四、教学程序

(一)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家里都见过存折吧,使用存折有什么好处呢?

老师也开了个存折,谁知道“880.00元”,“-2,000.00元”这两个量分别表示什么呢?

“-”读做负号.

存入、支出意义相反,因此称存入880.00元,支出2,000.00元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果去掉存折中的“-”号,会出现什么后果?

都表示存入,因此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无法区分量的相反意义.

怎么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

我们把表示“存入”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来表示,如880.00…,这样的数就叫做正数;

把表示“支出”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来表示,如-2,000.00…,这样的数就叫做负数。

正数前面有时也可以放上“+”.

强调:

①“+”可省略,但“-”绝对不能省;

②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由于学生平时接触的都是体温计,对实验室温度计较陌生,因此理解负温度有一定难度。

而存折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课前可让学生回家预习,引入新课水到渠成。

(二)运用新知,体验成功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例如月球表面白天气温可高达零上123°

C,夜晚可低到零下233°

C,我们规定温度零上为正,则零上123°

C记做123°

C(或+123°

C),零下233°

C记做-233°

C.同学们能举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你能用正数、负数表示这些量吗?

①正、负数能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注意意义相反,其值任意;

②不要混淆“意义相反”与“意义不同”(如上升3度与零下3度).

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举一反三,列举用正负数表示的量,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负数的引入的确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感受到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填空:

1)规定盈利为正,某公司去年亏损了2.5万元,记做__________万元,今年盈利了3.2万元,记做__________万元;

2)规定海平面以上的海拔高度为正,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于海平面918米,记做海拔__________米;

吐鲁番盆地最低处低于海平面155米,记做海拔__________米;

3)汽车在一条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上行驶,规定向北行驶的路程为正。

汽车向北行驶75km,记做________km(或_______km),汽车向南行驶100km,记做________km;

4)下降

米记做

米,则上升

米记做__________米;

5)如果向银行存入50元记为50元,那么-30.50元表示__________;

6)规定增加的百分比为正,增加25%记做__________,-12%表示__________.

指出:

在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把哪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是相对的.例如我们可以把向北记做-75km,那么向南100米记做+100km.但习惯上,人们常把上升、运进、零上、增加、收入等规定为正。

建立了正负数概念后,每当考虑一个数时,都要考虑它的符号,这与小学里学习数有很大的区别.无论是表示正负数,还是读正负数,学生开始时不大习惯,教学中及时巩固正负数的概念、表示法和读法.

(三)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合作学习)能把刚才出现的数0,1195,-5500,+123,-233,-2.5,3.2,918,+75,-100,-155,

,25%,-12%进行分类吗?

要求分得越细越好,并说出依据.

既可按整数、分数去分,也可按正数、零、负数去分.让学生充分讨论,学生能进行分类,但未必说出依据.但重要的不是结论的得出,而是得出结论的过程,不要因为可能影响教学进程而教师取而代之.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参与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学习热情,同时分享成功的喜悦,感受集体的力量.

1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

②分类的结果应是无遗漏、无重复;

③零是整数,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例下列给出的各数,哪些是正数?

哪些是负数?

哪些是整数?

哪些是分数?

哪些是有理数?

-8.4,22,

,0.33,

,-9.

练习1判断表中各数属于什么数,在相应的空格内打“√”.

正整数

整数

分数

正数

负数

有理数

2003

-4.9

-12

探究活动:

练习2如图,两个圈内分别表示所有正数组成的正数集合和所有整数组成的整数集合.请写出3个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数:

正数集合

整数集合

1)属于正数集合,但不属于整数集合的数;

2)属于整数集合,但不属于正数集合的数;

3)既属于正数集合,又属于整数集合的数.

将它们分别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你能说出这两个圈的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吗?

(五)设计题:

数的由来与发展

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物品等方面的需要,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

我国古代《易经》一书中有“结绳而治”的记载.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自然数、负整数、分数和小数,这些都属于有理数.你了解这些数的由来与发展吗?

请到图书馆或上因特网查找有关数的发展史的资料,写一篇数学小论文,介绍数的由来与发展.

撰写“数的发展与由来”的小论文,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中的作用,这也是一个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机会.应该告诉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及搜索网站的方法.如用搜索,怎样打如关键词,能找到什么资料,怎样下载,对下载的资料怎样进行裁剪等等.可以单独一个人撰写,也可以多人合作.因为他们是首次完成这样的任务,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后可采取多种形式在班上交流,交流范围不限于文章内容,也可以交流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

(六)概括梳理,形成系统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了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向学生渗透 

"

对立统一"

、"

实践第一"

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思想目标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教学设计: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重点:

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

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方法:

并利用计算机和投影胶片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负数;

二、联系对比,突出重点;

三、课堂练习,及时反馈;

四、总结提高,渗透德育。

在引入部分,我通过介绍数的产生与发展,向学生渗透 

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原始社会,从打猎记数开始,首先出现自然数,经过漫长岁月,人们用数"

0"

表示没有,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在丈量土地进行分配时,又用小数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使同学们感到,数的第一次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随之提问:

同学们小学都学过哪些数?

为了给下节课讲述有理数概念及分类作好铺垫,我把学生们答出的数归类为整数和分数。

那么小学学过的这些数能否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呢?

为了体现负数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我选择了三个学生较熟悉的例子,用计算机显示动画效果,采取形象化教学。

比如零上5°

C,它比0°

C高5°

C,可记作5°

C,而零下5°

C比0°

C低5°

C,怎么表示呢?

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怎样表示二者的海拔高度?

又如向东走3米与向西走3米、收入50元与支出50元等等。

还可以联系抗洪实际,让学生思考怎样用数学来区分高区警戒水位1米与低于警戒水位1米呢?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兴致勃勃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进入角色。

上实例说明,小学学过的那些数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且数的局限也阻碍了数学自身向前发展。

如小学遇到0-2、3-5这类题我们束手无策。

以上种种矛盾及不便我们如何解决呢?

使学生感到数的扩充势在必行,扩充的根源是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既然小学学过的数不能满足需要,我们需要引出新的数。

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零下5°

C,比0°

C,那么有没有比0还上的数呢?

此时,负数已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学生顺利地接受了这一事实,负数自然而然的引出了。

接下来讲解正、负数的定义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采取联系对比的方法,始终不脱离小学所学知识。

在给出正、负数的定义时,我采取比较轻松的态度,尽量避免使概念复杂化:

小学学过的大于零的数就是正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 

-"

号。

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难学。

在讲述正、负数的表示法、读法后,强调这里的"

+"

是性质符号,虽然与表示运算符号的加号、减号涵义不同,但又能完全统一,因此形式上是一样的。

在学运算时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从温度计上观察0°

C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

C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表示,说明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是正数与负数的界限。

因此,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是非正非负的中性数。

对于0的认识,我们小学知道,0表示没有,又知道0的一些性质:

0不能作除数、0乘以任何数都得0等。

其实,0不仅仅表示没有:

比如:

C并不是没有温度,水位线定为0米并不是没有高度。

在实际意义中,0是用来表示基准的数,比如海平面、警戒水位等。

因此,0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它比所有正数都小,又比所有负数都大。

当然,0的内涵还很丰富,我们将在以后陆续学到。

以上对数0表示量的意义的分析,实际上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和理解。

正数、0、负数的大上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形成,也为下一节课讲述有理数分类打下基础。

在此选取课本练习1让学生口答,巩固对正、负数的认识。

并把课本例1作为练习给出。

目的是使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